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实验活动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了解金属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知道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物质的性质,会正确判断该性质是金属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学业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 2.根据实验目的正确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教材分析 该实验活动通过分组实验、讨论归纳,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金属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认识。通过合作展示、分组实验、讨论归纳,掌握用设计实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并初步学会如何评价实验方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并能根据已有知识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初判,同时培养学生对方案进行对比评价,从中选择操作性强、现象明显的方案进行操作。学情分析 金属是学生比较熟识的一类物质,学生已经经过多次实验课和实验探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对探究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但同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面对如此多的实验试剂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仍有很大难度。素养目标 1.通过认识金属的性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2.发展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1.金属的性质的理解。 2.如何设计实验对金属的性质及活动性进行探究。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相关器 材和用品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铜片、黄铜片(或白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你知道金属都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 (2)合金相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有什么优点呢 (3)你知道金属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吗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金属的性质。 思考、讨论 复习相关知识,加深对上一堂课的理解(置换反应、哪些是活泼金属、哪些是不活泼金属),导入新课续表[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镁、铝、铁、铜这几种金属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砂纸分别将镁、铝、铁、铜打磨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或白铜片)的硬度。 (3)用导线将电池、小灯泡连成闭合电路,分别用镁丝、铝丝、铁丝、铜丝代替一段导线,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结论] (1)镁、铝、铁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而铜是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2)铜片的硬度比铝片大,黄铜片(或白铜片)的硬度比铜片大。 (3)小灯泡发光,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探究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又有哪些呢 1.金属与氧气反应 [实验步骤]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由红色变成黑色。 [实验结论]2Cu+O22CuO。 2.金属与酸反应 [实验步骤]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各加入5 mL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实验记录] 金属实验现象镁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铝反应较快,产生气泡,溶液仍为无色锌反应适中,产生气泡,溶液仍为无色铁反应缓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铜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论]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气体能被点燃,是氢气;铜片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反应。 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提出问题]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实验步骤] (1)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2)把洁净的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学生动手实验: (1)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不同金属的硬度。 (2)设计并进行实验,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和导热性 组织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分析、汇报、交流、讨论 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思考、查资料、分组讨论,然后代表汇报,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学生回答: 写出镁条、铝片、锌粒、铁片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思考、查资料、分组讨论,然后代表汇报,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加深理解金属与酸反应,能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续表[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析出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2)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 (1)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 (2)银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弱,由此可以看出,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为Fe>Cu>Ag。 [讨论]铁是银白色金属,在上述实验中,你观察到的铁片和铁粉是什么颜色的 在实验中我们看到的金属铁片是银白色的,而铁粉却是黑色的,其实这是个光学问题,因为铁粉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而铁片的晶体结构呈几何形状,因而铁片将一部分可见光反射了出来,显示银白色;铁粉没吸收完的光却被漫反射,能够进入人眼的可见光少,所以是黑色的。 写出铁片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课堂小结本实验活动一开始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时,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自己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在探究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的实验部分,设计多种方案,然后小组讨论,筛选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步骤),再分组进行实验;实验完后再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另外需提醒的是,金属的活动性与置换反应发生时的剧烈程度没有必然关系。例如还原铁粉不仅在酸中反应速率较快,甚至在空气中可以自燃,改用质量相同的铁片和铁屑时,在相同的条件下就观察不到类似的现象。若要设计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活泼金属)来区分金属活动性,从理论上应该严格控制各种变量,如温度、金属大小、表面氧化物的干扰、酸的浓度、酸根离子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可操作性很差。综上所述,尽可能通过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作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依据。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大多数金属是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且具有导电性;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反应 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教学反思 在这节活动与探究课上,从教学设计上,能切实以学生为本,利用本课以实验为主的优势,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建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对金属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而且学习运用了对比法进行实验探究,为下一步学习酸碱盐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