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知道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规律。 2.认识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学业要求 1.了解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通过测定不同溶液的pH,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意义。教材分析 本课题一开始从学生的生活中常接触的有酸味的物质(白醋、柠檬汁、西红柿等)和有滑腻感的物质(熟石灰、肥皂、洗衣粉等)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 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 这些问题虽然学生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但却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自然引入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石蕊和酚酞,通过实验10-1演示两种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从而进一步归纳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和作用。对于溶液酸碱度的教学,通过设计问题: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精确地知道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 自然而然地引入,然后通过探究实验10-2测定不同溶液的酸碱度,根据所得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再结合生活实际,讲述pH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情分析 本课题涉及的酸碱指示剂在前面的学习中都已经接触过,如用氨水与酚酞变色验证分子运动,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中,等等,所以学生对酸碱指示剂并不陌生,因此提出酸碱指示剂以及它的作用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10-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而溶液的酸碱度是在溶液酸碱性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化比较,学生也能轻松理解,对于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操作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牢固掌握,同时还要提醒学生要规范操作,避免出现实验误差。素养目标 1.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2.通过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要养成务实的科学作风。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教学难点 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续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多媒体展示水果柠檬、杨梅、李子,看到上面的水果,平时品尝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你使用肥皂时有什么感觉 提问:在这些水果中都包含着一种酸性物质,肥皂中含有一种碱性物质。食醋有酸味,西红柿、柠檬汁等也有酸味,它们都含有酸;肥皂、洗衣粉等洗涤剂有滑腻感和涩味,它们都含有碱。虽然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品尝或接触一些含有酸或碱的物质,但好多试剂都存在腐蚀性或毒性,因此在实验室不能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区分酸和碱。如何区分酸和碱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常见的酸和碱。 观看、思考 回答:“有酸酸的味道”“有滑腻的感觉” 由生活经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引起兴趣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酸和碱与指示剂作用 过渡: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是什么物质使溶液改变了颜色 实验:将4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和肥皂水。 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2~3滴,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提问:酸碱指示剂遇酸或碱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归纳总结: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探究点二: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过渡: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检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那么,怎样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呢 [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1。 提问1: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含义。 思考、讨论、回答: (1)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是碳酸改变了溶液的颜色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并回答: 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常用酸碱指示剂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是表示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稀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用pH试纸测定 通过学生间对话、师生间对话,使知识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导入新知识续表探究点三:溶液酸碱度与pH的关系 过渡: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范围通常为0~14。 [活动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图10-3 提问2:pH范围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①酸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强。 ②中性溶液pH=7。 ③碱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 探究点四:溶液酸碱度的测定 过渡: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活动3]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10-2、实验10-3。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展示资料卡片:酸度计又叫pH计,能较精确测定溶液酸碱度的仪器。 提问3:(1)能否把pH试纸放到待测溶液中测pH,为什么 (2)pH试纸能否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定 探究点五:溶液酸碱性对生产、生活及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 过渡: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pH,不仅能从理论上知道溶液酸碱度对生活、生产及科研的重要意义,还能对今后的实际应用起指导作用。 [活动4] 阅读教材P63相关内容。 提问4:(1)了解溶液酸碱度,对生产生活、及人类的生命活动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①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pH范围。 ②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范围的溶液里进行。 ③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④测定雨水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2)酸雨的pH是多少 (pH<5.6) 组织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数据、交流、归纳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思考、分组讨论,然后代表汇报,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阅读、进行实验、讨论、思考、然后代表汇报,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能力 理解、加深掌握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的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保持兴趣课堂小结 酸碱指示剂能用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因此可以用来鉴别酸性和碱性物质。pH试纸可以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根据溶液的酸碱度也就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如溶液的pH<7,为酸性溶液,溶液的 pH=7,为中性溶液,溶液的pH>7,为碱性溶液,在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用水润湿试纸,以免造成实验误差。续表板书设计 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 一、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通常用指示剂来测定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 二、溶液的酸碱度 1.定义: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pH的范围:0~14 2.溶液酸碱度和pH的关系 溶液的pH溶液的酸碱性<7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7中性溶液>7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3.测定溶液pH的方法:pH试纸 4.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教学,能使学生认识到溶液的酸碱性和用酸碱指示剂能够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以及如何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但由于同学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导致在部分颜色上存在差异,但经过多次实验后,还是掌握了正确的变色规律。通过实验操作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实验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同时也渗透了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