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8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2024-2025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实验活动8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2024-2025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资源简介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实验活动8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进一步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学业要求 1.认识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学会归纳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由于酸、碱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又能为酸、碱、盐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起到良好的巩固作用,长远来看,还为高中化学学习中和滴定做预备,从内容上来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题是在学生已经学完了酸和碱的性质之后的一次提升,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比较系统地总结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化学性质的知识,从零散转化为系统和完整。具体实验方案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进行酸、碱化学性质的各项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之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酸、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对酸、碱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学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碱、盐》之后,本单元教材涉及的物质种类较多,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因而成为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难点。学生在学完本单元后,虽然已经对酸和碱两类物质有了初步了解,尤其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几种常见的酸和碱之后,但是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知识还是比较零散,还不能系统完整地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即还未完成由局部到整体、由个例到全面的学问归纳和梳理,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基于以上状况,本课题的安排格外必要。除此之外,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协作力量比较强,乐于动手,对化学实验具有强烈的兴趣。本课题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验过程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
素养目标 1.通过对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相关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现象,增强学生分析、归纳的严谨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酸、碱各项性质的验证实验。
教学难点 分析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回忆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以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出示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告诉学生一瓶是稀盐酸,一瓶是澄清石灰水。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这两瓶溶液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酸与碱的性质。 观看、思考 通过复习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引起兴趣 导入新课
续表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过渡:酸、碱使指示剂变什么色 [活动1]参考如图进行实验,比较酸和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结论: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用pH试纸测定上图中的各种溶液的pH [小结] 酸的溶液的pH<7,碱的溶液的pH>7。 探究点二:生锈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 过渡:酸还能除去铁锈,下面做实验。 [活动2]取两个生锈的铁钉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各加入约2 mL稀盐酸,观察现象。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个铁钉。现象:铁锈慢慢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结论: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HCl+Fe2O32FeCl3+3H2O。 [问题] 能把铁钉长时间浸没在稀盐酸中吗 过渡:酸和碱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组织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分析、汇报、交流、讨论、归纳、记录实验现象 回答:不可以,除铁锈后的铁钉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生成,溶液变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变色规律,练习基本实验操作
探究点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问题] 碱能与盐发生反应吗 [活动3]在试管中加入约2 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有蓝色的絮状沉淀生成,加入盐酸后,沉淀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探究点四: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 [活动4] 在试管中加入约1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取该无色溶液约1 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现象。 书写化学方程式。回答,归纳结论。2NaOH+CuSO4Na2SO4+Cu(OH)2↓ Cu(OH)2+2HClCuCl2+2H2O 学生回答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规律,练习基本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碱与盐反应,练习基本实验操作
续表
探究点五:氢氧化钙性质的探究 [活动5] 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用药匙柄把的一端挑一点),然后各加入约1 mL水,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水,振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稀盐酸,振荡。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加水后颜色不变,加稀盐酸后溶液红色消失。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非常小,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实验课,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常见的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同时能促进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的形成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8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一、指示剂遇酸、碱的颜色变化 指示剂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紫色石蕊溶液红色红色蓝色蓝色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不变色红色红色
二、生锈的铁钉与酸的反应 1.实验现象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实验现象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1.实验现象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氢氧化钙性质的探究 1.实验现象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实验较多,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化学中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应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实验中滴定、倾倒液体时的错误操作,实验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操作是为了清楚地观察到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细心观察。另外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设计的科学性、环保性和实用性等,如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试剂的用量少,则可节约试剂,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时可以同时完成几个实验,便于观察比较等。所以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