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案例 1 速度与生活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规划表课题名称 速度与生活 年级 八年级涉及学科 物理: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能进行速度的简单计算,知道不同物体的速度,了解声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语文:了解诗词中对速度的描述;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诗文等,并能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信息科技:分析互联网应用的特征,认识到互联网所带来的速度的变化,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创新价值和潜力。体育与健康: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在运动过程中体验速度的变化,能说出表示速度大小的运动术语。意义价值 本课题以速度知识为载体,统整物理、语文、信息科技和体育与健康等多学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速度概念。学生通过从跨学科视角分析速度及从不同途径查阅资料,理解速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思考、勤于探索、交流合作的科学素养,通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家克服困难、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后的小组报告及科普剧展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习任务 通过测量与计算,得到以下速度:运动会上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课间同学在校园中步行的速度,校园中自行车的速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以下信息:汽车、轮船、高铁、飞机行驶中的速度,航空航天中的速度,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进行创新展示: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速度”为主题,组织一场报告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排练科普剧“速度与未来生活”。学习目标 1.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能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说出表示速度大小的运动术语。能体会诗词中所描述的速度。2.能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生活中的各种速度。通过搜集资料,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提升交流与归纳的能力。3.通过梳理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体会物理学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梳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家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而骄傲,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养成积极提出问题、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4.通过主题报告与科普剧展示,进一步挖掘生活中的速度,并对未来生活中速度的发展进行设想,思考速度对未来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激发创造力,培养质疑创新的科学思维。重点难点 重点:1.在理解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将速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物理学1视角观察生活,解释有关现象,增强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的主动性。2.通过梳理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体会物理学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难点:1.结合体育与健康、语文、信息科技等课程内容,进一步理解速度。2.对速度与未来生活的联系进行有根据的预想,培养科学推理能力与质疑创新意识。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前,对速度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其物理意义还缺乏准确认知。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速度概念,将有助于学生对该物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搜集证据、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将搜集到的证据进行归纳,从而分析和解释所研究的问题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而教师可以在学生查找资料后,给出相应框架,引导学生补充完善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同时,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以及质疑创新精神也有待进一步培养,可以组织学生在展示环节进行报告与科普剧展示,使学生学会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并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课程实施规划学习主题任务 实践任务 课时选题 ( 创 设 真 实 情 任务 1:通过测量长度和时间,计算并比较不同情境下的速度,课时 1 体会快与慢。境,明确实践课 题) 规划 ( 确 定 任 务 方 案,明确实践步 骤) 实施 ( 建 构 相 关 知 识,经历实践过 程) 总结 ( 展 示 实 践 成 果,总结交流评 价) 任务 2:制订计划与合作分工,查询并比较不同速度,为科普 剧“速度与未来生活”的设计做准备。 任务 3:查询汽车、轮船、高铁、飞机行驶中的速度。 课时 2 任务 4:查询航空航天中的速度。 任务 5:查询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 磁波的传播速度。 任务 6: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速度”为主题, 课时 3 组织一场报告会。 任务 7: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排练科普剧“速度与未来生活”。2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教学设计表 第 1 课时学习任务 1.通过测量长度和时间,计算并比较不同情境下的速度,体会快与慢。2.制订计划与合作分工,查询并比较不同速度,为科普剧“速度与未来生活”的设计做准备。学习目标 1.能选用正确的测量工具对长度和时间进行测量,计算出运动会上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课间同学在校园中步行的速度以及校园中自行车的速度,并能对不同情境下的速度进行比较。2.能通过与体育老师、同学的交流,探讨如何提高在百米赛跑中的速度,掌握并提升基本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提升积极探索、主动交流、基于证据进行分析的能力。3.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能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制订初步的合作分工方案,能把所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培养联系实际、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对不同速度的计算,感受速度的快与慢,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2.围绕“速度与生活”,通过表述自己的观点,反思和听取他人的意见,制订小组计划。难点:能选用正确的测量工具对长度和时间进行测量,计算得到对应的速度。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并且对运动的快慢有一定的理解,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通过让学生测量不同情境下的速度,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促进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2.对于生活中的不同速度,学生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未进行过系统梳理与比较,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搜集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能够通过制订计划、合作分工,对不同速度进行梳理,进行深入讨论与认识,并为设计科普剧“速度与未来生活”做准备。教学过程任务 1:通过测量长度和时间,计算并比较不同情境下的速度,体会快与慢。实践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业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组 1.确定要测量的物 1.情境引入:运动会 1.会选用适当的工织学生进行实践,培 理量,选择正确的测 上 百 米 赛 跑 的 同 具 测 量 长 度 和 时养学生主动运用所 量工具,对长度和时 学、课间在校园中步 间。学知识、动手操作的 间进行测量,并计算 行的同学、行驶的自 2.能用速度描述物能力。 出校园内不同情境 行车,分别具有不同 体运动的快慢,并能2.通过比较不同情 下的速度。 的速度。请同学们选 进行简单计算。境下的速度,引导学 2.与体育老师、同学 择 正 确 的 测 量 工 3.能在生活实践中生体会快与慢,加深 交流讨论,尝试提升 具,通过测量后计算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对 速 度 概 念 的 理 自 身 基 本 运 动 技 得到他们的速度。 实际问题。解。 能,在百米赛跑中取 2.对不同的速度进得更好的成绩。 行比较,体会速度的3快慢。引导学生与体育老师、同学进行讨论,通过提高基本运动技能,从而在百米赛跑中获得更快的速度。任务 2:制订计划与合作分工,查询并比较不同速度,为科普剧“速度与未来生活”的设计做准备。实践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业要求引 导 学 生 联 系 生 1.讨论生活中有哪 1.提出问题:速度与 1.能从学过的速度活,归纳生活中各种 些种类的速度。 我们的生活有哪些 知识出发,在教师的各样的速度,尝试设 2.以小组为单位交 密切的联系? 引导下联系生活,找计科普剧“速度与未 流讨论,制订资料查 2.引导学生设计查 出 不 同 种 类 的 速来度与未来生活”的 询方案。 询方案,查询不同种 度。设计方案。 3.小组合作,制订科 类的速度,例如交通 2.在小组交流讨论普剧“速度与未来 工具的速度、航空航 资料查询方案、科普生活”的设计方案。 天中的速度、声速、 剧设计方案的过程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中,能讨论制订分工等。考虑需要准备哪 与合作方案,养成主些工具,如何进行分 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工等。 意识和能力。3.请学生规划设计科普剧“速度与未来生活”,从剧本撰写、人员分工、道具准备、舞台设计与表演等几方面展开讨论。4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教学设计表 第 2 课时学习任务 1.查询汽车、轮船、高铁、飞机行驶中的速度。2.查询航空航天中的速度。3.查询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学习目标 1.通过査询了解汽车、轮船、高铁、飞机行驶中的速度,归纳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讨论得知交通工具的变迁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和影响。2.了解航空航天中的速度,通过梳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家克服困难、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而骄傲,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3.通过査询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知道电磁波的应用及其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4.通过查阅资料,掌握正确的资料搜集方法,能够对查阅结果进行归纳与汇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主动探索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查询得到汽车、轮船、高铁、飞机行驶中的速度。2.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难点: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梳理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体会物理学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速度的相关知识,具有了将其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基础,通过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得到不同的速度,可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学生在获得相关资料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对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进行初步的梳理与归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提供相应的支架或实例,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归纳。从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资料梳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从而透过现象对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体会物理学与科技、社会的联系,继而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过程任务 3:查询汽车、轮船、高铁、飞机行驶中的速度。实践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业要求1.通过查询并了解 1.根据小组制订的 1.引导学生按照所 1.能用速度描述物汽车、轮船、高铁、 飞 机 行 驶 中 的 速 度,引导学生进一步 体 会 生 活 中 的 速 度,加深对速度概念 方案进行分工与合 作,查询汽车、轮船 、高铁、飞机行驶中 的速度。 2.对查询得到的速 制订的计划,选用适 当 的 工 具 进 行 查 询。 2.让学生对查询得 到的不同交通工具 体运动的快慢。 2.能将速度知识与 实 际 情 境 联 系 起 来,从物理学视角观 察周围事物。5的理解。 度进行比较,结合生 的行驶速度进行比 3.能树立正确的学2.通过讨论交通工 活中的体验,加深对 较,进一步加深对速 习观念,通过自主学具的变迁给人类生 速度概念的理解。 度概念的理解。 习,在资料查阅与归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3.查阅资料,归纳总 3.组织学生围绕以 纳讨论的过程中,形和影响,引导学生体 结人类交通工具的 下问题进行资料查 成主动探索、善于总会物理学在科技进 发展历史。a.陆上交 阅与归纳总结:人类 结的意识和能力。步与社会发展中的 通工具(马车、蒸汽 交通工具的发展历 4.在讨论交通工具作用。 机车、燃油车、高速 史是怎样的? 的变迁给人类生活列车等);b.水上交 4.在学生归纳总结 带来的影响时,能通通工具:轮船(人力 出人类交通工具发 过现象对问题进行踩踏蒸汽动力、内燃 展历史的基础上,引 较为深入的思考与机动力、电力等);c 导学生再次将所学 分析。 空中交通工具:飞机 知识联系生活、联系 。 社会,讨论交通工具 4.通过查阅资料与 的变化、速度的变迁 讨论归纳,总结出交 给人类生活带来了 通工具的变迁给人 哪些方面的影响。 类生活和社会发展 所带来的以下方面 的影响。a.速度的提 高,使得人类生活更 加快捷;b.运输量的 增加,提高了生产力 和生产效率;c.遍布 世界的交通网络,使 地球变成了“地球 村”,增进了人们的 交流与合作;d.交通 工具的变迁中也存 在着环境污染、能源 短缺等问题,如何进 一步利用新能源,从 而实现人、自然、社 会的绿色、和谐、可 持续发展是需要我 们 不 断 探 索 的 问题。任务 4:查询航空航天中的速度。实践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业要求1.以神舟十五号的 1.认真听教师关于 1.向学生介绍神舟 1.能 通 过 查 阅 资发射为引入,引导学 神舟十五号的相关 十 五 号 的 相 关 情 料,与同学交流讨论生了解航空航天中 介绍。 况。 航空航天中的相关的相关速度。 2.观看神舟十五号 2.播放神舟十五号 速度。2.通过梳理中国载 发射视频。 发射视频。 2.能梳理出中国载6人航天工程发展历 3.通过查阅资料,得 3.请学生思考并通 人航天工程的发展程,使学生体会科学 到航空航天中的相 过查阅资料得出:航 历程。家克服困难、锲而不 关速度:a.神舟十五 空航天中的速度。舍的科学精神,为我 号的飞行速度;b.中 4.组织学生通过查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国空间站在太空中 阅资料,梳理中国载而骄傲,增强爱国情 飞行的速度;…… 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感和民族自豪感。 4.通过小组合作,查 历程。阅资料,梳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任务 5:查询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实践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业要求1.引导学生比较声 1.通过回顾所学知 1.带领学生复习回 1.了 解 声 速 的 概音在固体、液体、气 识以及查阅资料,列 顾“声现象”的相关 念,能说出声音在不体中的传播速度。 举声音在固体、液体 知识:声音是由物体 同介质中的传播速2.在了解电磁波传 、气体中的传播速 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度。播速度的基础上,带 度并进行比较。 传播的快慢用声速 2.知道电磁波在真领学生梳理出电磁 空气(15 ℃)中的 来描述,声速的大小 空中的传播速度,了波的应用及其对人 声速为 340 m/s。 与介质的种类和温 解电磁波的应用及类社会发展的推动 水(常温)中的声速 度有关,同学们能否 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作用。 为 1 500 m/s。 举 一 些 声 音 在 固 会发展的影响。铁(棒)中的声速为 体、液体、气体中传5 200 m/s。 播速度的例子呢?…… 2.电磁波在信息的2.查阅资料,以无线 传递中有着非常重电通信为例:电磁波 要的作用。真空中电的发现,使无线电通 磁 波 的 波 速 为信成为可能,电磁波 c=2.997 924 58×从而成为移动通信 108 m/s。请通过查 的起源。要实现移动 阅资料,讨论利用电通信,必须通过移动 磁波传递信息的相通信网络。目前,移 关例子。动通信网络已发展 至 第 五 代 ( 5th Generation,5G),5G 具有高可靠、低时延、低功耗的特点,对其 技术的研发则掀起 了全球移动通信领 域新一轮的技术竞 争。我国的 5G 技术 研究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随着 5G 技术 的发展与应用,智能7手 机 将 会 更 大 程度、更广泛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教学设计表 第 3 课时学习任务 1.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速度”为主题,组织一场报告会。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排练科普剧“速度与未来生活”。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语文学习中的诗词,感受诗词中对速度的描述,体会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2.通过小组合作,形成本小组关于“生活中的速度”的报告,激发合作意识,提升沟通与交流能力。3.通过回顾历史,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体会烽火台、电报、电话、收音机、广播电视系统、互联网等信息传递的快与慢。4.通过设想未来生活中的速度及速度对未来生活的影响,设计并排练科普剧“速度与未来生活”,激发创造力,发展质疑创新的科学思维。重点难点 重点:1.联系其他学科,进一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2.进一步联系生活,完成“生活中的速度”的报告。难点:创造性地设计并排练科普剧“速度与未来生活”。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速度概念,并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词中的速度,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物理与生活方方面面的联系。通过设计科普剧“速度与未来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教学过程任务 6: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速度”为主题,组织一场报告会。实践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业要求1.联系语文学习中 1.感受诗词中对速 1.在中国诗词中,有 1.理解诗词中所描的诗词,让学生体会 度的描述,体会诗词 不少描述速度的句 述的速度。诗词中的生体会诗 中所表现出来的作 子:“两岸猿声啼不 2.能将物理学与生词中的速度,体会物 者对速度的认识,尝 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活相联系,在生活中理学与其他学科的 试计算诗词中所涉 “春 风 得 意 马 蹄 进一步体会速度知联系。 及的速度。 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识。2.通过小组合作,进 2.以小组为单位,选 “ 坐 地 日 行 八 万 3.能 合 作 完 成 报一步激发学生的合 取生活中的某一个 里,巡天遥看一千 告,并进行展示。作意识,提升沟通与 方面,通过分工与合 河”。这些句子中所交流能力。 作,形成本小组关于 描述的速度是快还“生活中的速度” 是慢?能否尝试对的报告,并选派代表 其进行计算?8上台进行展示。 2.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以“生活中 的 速 度 ”为 主题,分小组查阅资料、撰写报告,并上台展示。任务 7: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排练科普剧“速度与未来生活”。实践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业要求1.回顾历史,了解人 1.回顾人类信息传 1.带领学生回顾人 1.了解人类不同信类信息传递的发展 递的历史,体会信息 类 信 息 传 递 的 历 息传递方式的快与历程。 传递的快慢。 史:烽火台、电报、 慢。2.对未来生活中的 2.以小组为单位,自 电话、收音机、广播 2.在科普剧的设计速度及其影响进行 行设计排练科普剧 电 视 系 统 、 互 联 中,能结合已有知识设想,激发学生的创 “速 度 与 未 来 生 网…… 进 行 有 根 据 的 论造力,培养学生质疑 活”。 2.引导学生思考:未 证。创新的科学思维。 来生活中的速度是怎样的?人类速度的变迁将会如何影响 我 们 未 来 的 生活?同时,组织学生自行设计、排练科普剧。在剧本的撰写中,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论证。在人员分工、道具准备、舞台设计与表演等的策划与实施中,可以 向 专 业 人 士 请教。演出地点可以选 择教室或者学校的礼堂等。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