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设计案例主题 月满 情浓 -----英语知中秋 学科范围 英语+音乐+语文+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课时建议 1课时 适用对象 初中九年级案例简介 教学内容:人教英语九年级第2单元 SectionA 3a-3c 课型:Reading Full Moon, Full Feelings 本单元关于节日、历史与文化,通过介绍中西方不同的节日及其习俗等,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节日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今年单元内部分内容作了调整(把大阅读由圣诞换歌变成了不同国家如何庆新年,self-check 关于复活节的材料也换成了重阳节),更体现出文化自信。 本单元在语法上客观从句和感叹句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英语中表达观点、描述情境的重要语法结构,还提高了他们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能准确传递真情实感; 学生在本单元听说读写得到全面提升。通过听力材料,学生可以接触到地道的英语发音和表达方式,简单谈论节日及反应。通过和口语练习,学生能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所学知识。通过阅读文章,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还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写作任务,学生则有机会将所学知识整合应用,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课时分析:本节课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简介,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内容,背景故事(嫦娥奔月)学生基本了解,但同学们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而学生阅读量和学习积极性有限,对中秋节的其他相关知识储存不多,本课文本涉及的中秋节习俗也很简单(只有赏月和吃月饼),只停留在教材文本上无法提高孩子的综合知识和素养也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本堂课教师这样处理: 通过任务驱动,读前谈论和对文本的分步处理(由粗到细)到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把已知通过英文输入头脑最终运用学习策略达到输出。 利用话题熟知性,找到学科间的关联。采用相关联的音乐激趣、视频输入中秋节相关知识,提升听说看的能力,赏析语文课本上的作品《水调歌头》,尽量多地向学生传递中秋节的种种,以此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到地方文化,明白读语篇不能仅仅停留在语篇,学英语也不能孤立与其他科目的关联。帮助学生理解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促进其学习兴趣和效果,帮助他们通过英语了解中国传统,树立文化自信。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农村初中九年级学生在英语认知基础上普遍较为薄弱,前期英语学习的不系统,很多学生在理解英语句子结构和篇章上存在困难,尤其是对语篇的背景知识积累不够,但本单元话题为节日,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已掌握相关基本词汇和表达,但深缺乏深度。 学习能力: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但缺乏实际应用和创新思维。整体而言,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方面。 学习态度:少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持积极态度,但大多比较懒散,学习态度容易波动。另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出消极态度,缺乏学习动力,对英语学科产生抵触情绪。 学习习惯:学生在英语学习习惯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缺乏自主学习和反思的习惯。部分学生则存在拖延、抄袭等不良学习习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 意志品质:极个别学生具备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大部分学生缺乏坚持和毅力,存在畏难情绪,容易放弃英语学习。 兴趣爱好:大多对游戏有兴趣,普遍喜欢玩手机,玩快手和抖音等,部分学生对运动、歌曲、电影、文学作品等感兴趣,愿意主动了解和探索。但这些兴趣只为消遣,并没有用来辅助学习。对课堂上采用的音视频比较有兴趣。 农村初中九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呈现出两极分化和多样化的学情特点。学生普遍缺乏目标和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其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目标。教学目标 本堂课后,学生能达到: 掌握新词的音形义和文中的重点短语及句子。 获取到文章的细节信息,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相关事件排序,尝试复述嫦娥的故事。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热爱中国传统节日,多渠道丰富其蕴含的文化知识;熟悉地方节日文化。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结构,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2.获取文章细节信息,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相关事件排序。教学难点 1.用英语介绍中秋节及发表自己对这个节日的观点。 2.尝试复述嫦娥的故事。教学工具 多媒体,电子白板,PPT实施流程学习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Pre-reading:Warming up&Lead in 教师播放《水调歌头》英文歌曲; 问学生此歌跟哪个节日有关? 1.学生听,并说出歌名;说出此歌与中秋节有关;齐诵中文版《水调歌 1.用歌曲激趣,并且快速进入话题。让学生想想这首歌的中文歌词。 问学生对中秋节了解多少?提及folk stories(民间故事),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关传说的名称和故事,出示英语故事名称。 Chang’e flying up to the sky 头》。 2.学生用英文简单表达对中秋节的了解,可能会提到mooncake、Chang’e等;学生简要分享并了解关于中秋节的民间故事(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 2.让学生提前了解九上语文教材中苏轼的《水调歌头》,建立学科之间的关联,丰富节日的相关文化知识。 3.谈论中秋节,为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做铺垫。Reading 活动一:接着前面的话题引出教材文本,让学生观察图片和题目,猜大意。 活动二:播放阅读文本音频,让学生听(部分同学可选择听读)并回答3a的问题。 1.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2.What story is the reading about 观察,猜测文章大意。 听/听读,回答两个问题。 培养根据文本猜测和寻读的能力。活动三:指导学生快读,完成相应任务。 板书:the Mid-Autumn Festival Para.1 general introduction Para.2 story of Chang’e Para.3 celebrations 快读,概括段落大意,梳理文章结构(总分总)。 初步解决语篇What和How?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活动四:分段指导学生细读文章,获取细节信息。板书: Hou Yi:shoot,plan,sad,call out,lay out... Godess: give magic medicine to Pang Meng: steal Chang’e:refuse,take,become,fly up to 复述时强调动词要变成过去式 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What is the shape of mooncakes 2.Why do people enjoy them o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读第二段,找出故事中有几个人物和各自的活动(关注动词)。并完成3b的故事排序题。 读第三段,了解至此后中秋习俗有哪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任务活动涉及的动词用原形,锻炼学生复述时语法运用能力(变过去式)。活动五:教师带读文章,指正学生读错的词句。 跟读,纠错。 整体再感知,正音。指导学生讨论完成相应任务。 讲解重点短语和句子。 1.再读,讨论,达到能找出重点表达,能准确翻译出课文。 2.做好笔记。 达到人人有收获,培养合作学习、做笔记等良好的习惯。Post-reading 活动一:给出练习任务,引导完成。 1.完成3C用文中的词补全句子。 2.尝试用黑板上的板书:文章结构、人物和活动(关键词)等来复述文章。 练习检测促内化活动二:播放视频(英文介绍中秋节),提醒学生关注谈论了哪些方面。 看、听、记(输入) 为下一步小结输出作准备活动四:引导学生完成Summary 小结该堂课学了什么:新词、新短语、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嫦娥的故事。 小结的同时利于自我检测目标达成度。活动四:引导学生思考,关注当地节日文化。 小组合作:谈论你家乡是如何过中秋节的? 将知识迁移到学生生活实际,同时助其理解文本Why的含义(编者希望学生通过文本材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培养文化自信。)Homework 展示作业,明确要求。 完成作业: 1.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并据此复述文章(笔头)。 2.写出你家乡的中秋习俗。 有时间则搜集更多中秋节的资料,包括各地的习俗和传说故事等。 有兴趣则尝试创作有关中秋的作品,形式不限,用中文或者英语皆可。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写作和探究、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