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单元导读】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反映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现。这些文章有的介绍科学发现的成果和过程,有的探讨建筑学问题,有的分析文学现象,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可以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本单元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让科学精神烛照未来——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联读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科学成果。2.理清文章结构脉络,梳理人物的科学研究过程或教育成长历程。初读识“文”了解作者梳理文本概括交流第一课时根据学校安排,本周高一各班级要举办一期主题为“科技群星闪耀”的文化墙,并要求每班选出一名解说员,对文化墙进行讲解。今天,让我们一起化身科普解说员,共同梳理、学习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科学探索过程及其精神品质。情境活动屠呦呦(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5年毕业后一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所工作。作者简介屠呦呦1969年1月21日,39岁的屠呦呦被委以参与寻找“救命药”课题的重任后,就与同事一起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制定了一张以日为单位的密密麻麻的时间表,翻阅古籍,寻找药方,然后是没日没夜地实验、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最终取得了青蒿素的重大发现。作者简介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戏称为“三无”科学家。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了一个方向。背景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经作者本人审阅。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01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02人物风骨: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人物风采03人物贡献: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走近作品 了解作者作者—— , 理论物理学家,超弦理论学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科普作家,超弦理论的专家。他秉持着爱因斯坦的精神:探寻“所有事物的原理”。主要著作: 、《量子场论》和《超弦导论》。著作《超越时空》被称为“20世纪人类的伟大智力壮行”。加来道雄日裔美籍《超越爱因斯坦》作者简介任务一 快速浏览两篇文章,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本文写了屠呦呦接受拉斯克奖而回顾她和团队执着地探索和发现青蒿素到制成药物再到不断突破创新的科研过程,最后概述了中医药学对人类的贡献。本文回忆了加来道雄童年时对鲤鱼世界的幻想、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好奇和高中时期的科学实践这些对他科学研究有重要启迪意义的事情,简述了作者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历程。(什么人什么事)任务二 阅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梳理在研发抗疟药物青蒿素不同阶段,屠呦呦及其团队都做了哪些工作。阶段 工作内容及进展项目起步 收集众多方药,测试提取物,但进展甚微。发现提取 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改变提取方式,提取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动物实验的成功。临床试验 屠呦呦及同事做志愿者,试验提取物的安全性;随后赴海南临床治疗并取得成功。提纯命名 分离提纯出抗疟有效成分C15H22O5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药物制成 在四川找到适合药物生产的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在海南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明确疗效。发展超越 发现双氢青蒿素并将其发展成新的药物。①②④⑤⑥③时间 童年 高中 成年事件 为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所陶醉,幻想鱼群中有一些 鲤鱼“科学家”。 对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感好奇,并决定学习关于他的一切。 大量阅读关于爱因斯坦及其理论的每一本书籍。 成功地建了自己的 电子感应加速器。 成为理论物理学家。①②③④⑤任务三 阅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思考加来道雄经历了怎样的“教育历程”。⑥一、请大家以右侧图片为例,圈画出两篇课文中出现的人称代词,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引发了怎样的思考?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任务一 品味语言微小之处蕴精神“我”:第一人称,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和可信度。主要使用在前半部分,用来表述自己的童年、求学及研究经历。“我们”:集体人称代词,体现集体意识。主要是用在后半部分,用来表述在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中团体力量的共同付出。主语的变换,体现了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也从细节处表现了屠呦呦的淡泊品质及谦虚的态度。“我”:以孩童视角展开叙述,介绍了作者的成长故事。语言表达生动有趣,将复杂的物理知识写得通俗易懂,有助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微小之处蕴精神1971年10月4日1972年11月8日我充满了遐想、我想、我注意到、我想、我曾想、我常想……我决定要、我就知道、我看完了、我发现、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找遍、我努力说服、我欣慰 ……语言精准尊重事实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敢于落实想法实干精进科学性与文学性绝不是 唯一仅是 之一不过 沧海一粟语言科学性、严谨性、周密性二、仔细品读文中标记的语言,体味语言的特点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三、《青蒿素》以下文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具体的数字让发现青蒿素的艰难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工作量之大,过程之艰辛,从侧面体现了屠呦呦等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科学严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与精神。②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青蒿素的发现和人们熟知的奎宁的发现作比较,说明青蒿素的发现和奎宁的发现一样,都得益于中医药学,突出了中医对人类的贡献,并引出下文对中医作用的介绍和国际合作的呼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既强调了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与奎宁的发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隐含着奎宁的发现也涉及其他因素的信息。分析手法四、试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1)“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明确 这两处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充分生动地肯定了青蒿素的价值,又表达了对祖国中医药学的热爱、赞美、感激、崇敬之情。(2)“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明确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表明中医药宝库还有很多领域值得人们去探索、发现,中医药的研究、开发工作大有可为,只要人们付出努力,中医药将会对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任务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成功离不开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阅读这两篇文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他们作为科学家分别有哪些优秀品质,有哪些共同之处。《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文本内容 精神品质呼吁加大国际合作收集2000个方药,挑选出640个,从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可提取物查阅大量资料,发现青蒿抗疟记录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分步骤研究,环环相扣在分子中引入羟基,并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药物推向世界,广泛应用,减轻症状,拯救生命突出团队合作,强调只是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眼界高远,胸怀博大一丝不苟,勤奋坚持科学传承、实事求是勇于奉献周密严谨创新超越大爱无疆虚怀若谷《一名物理学的教育历程》文本内容 精神品质喜欢坐在水池边,不断想象、思考。对爱因斯坦尚未完成的论文充满兴趣。决定要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从当地图书馆到全市图书馆和书店,再到大学图书馆,阅读能找到的关于爱因斯坦及其理论的每一本书。把一个圣诞假日花费在50码长的线路上。不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反而在汽车间建造一架巨大的电子仪器。想象丰富,善于思考好奇热爱热衷科学勤奋刻苦兴趣浓厚探索实践微光点点,聚而成炬;累土不辍,丘山崇成。让科学精神烛照未来!任务二 素材积累屠呦呦,生于1930年,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也是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的主任。屠呦呦的最大贡献在于她成功提取了青蒿素,这一创新药物对治疗疟疾有着显著效果,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被认为是20世纪热带医学的显著突破。《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讲述了加来道雄的教育经历,主要是对他成长起了重大作用的两件童年趣事,一是遐想鲤鱼如何看待自身以外的世界,由此推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二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及学习探索。文章通过说明科学家童年的两件趣事,强调了好奇心和遐想在人的教育成长中是何等可贵,由此激发出来的探索精神对一个人的成才是何等重要。【适用角度1】科学探索精神、奋斗精神屠呦呦以坚定的科学精神,历经数百次试验,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全球抗击疟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的探索精神不仅体现在实验室的日日夜夜,还贯穿于她对传统中医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创新应用中。她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挑战与坚持的科学探索史,她用奋斗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她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科学的骄傲,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适用角度2】团队合作的力量屠呦呦,不仅以个人的才华和执着闻名,更以其卓越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人称道。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深知团队的力量,她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业优势,共同攻克科研难题。面对反复失败和挫折,屠呦呦总是鼓励团队成员保持信心,坚持探索。正是在这种团结互助、共同进退的团队精神下,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屠呦呦【适用角度3】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屠呦呦的研究不仅关注科学本身,更关注人类社会的福祉。她的青蒿素研究为全球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挽救了无数生命。她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科学家不仅要追求科学真理,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福祉。 【适用角度4】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创新屠呦呦从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获得灵感,发现了青蒿素这一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探索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点,通过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成功提取了青蒿素,为全球抗击疟疾事业提供了新的武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她的成功。这启示我们,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两者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适用角度5】创新思维的培养屠呦呦的研究过程充满了创新思维。她不拘泥于传统的药物研发模式,而是从古籍中汲取灵感,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最终实现了突破。这启发我们,要培养创新思维,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屠呦呦【适用角度1】保持好奇心、兴趣的作用加来道雄有一句名言:“我们的好奇心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正因为有了无数的“前赴后继”的好奇心,才成长为自然界的顶级者,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唯有观察方能寻到好奇点,也正如加来道雄面对池中的鲤鱼,也敏锐地捕捉到了鲤鱼对生存空间的感觉与我们对生存空间的感觉的相似点。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唯有思考方能有新的发现,因为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思考成就了人的伟大,思考成就了人的尊严。将你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培养自己的好奇心,请你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求得自我的发展。【适用角度2】科学探索、追求真理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加来道雄加来道雄【适用角度3】想象力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记得加来道雄在《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写道:“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儿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因为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没有了生活兴趣和想象,人的思想就会僵化,就不再有发展的冲动和创造的热情。这与袁隆平的梦想是一致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像孩子一样天真快乐,还可摆脱周遭一些烦人的事,不妨看做是袁隆平的一种生活智慧。 【适用角度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去探寻自然的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加来道雄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加来道雄少年时的思维看似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他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任务:结合上述素材,任选一个角度写一个标准议论段展奋斗之姿,让理想照进现实世界。(观点句)奋斗,是攀登理想高峰的坚实阶梯,是跨越理想沟壑的坚固桥梁,是实现理想蓝图的神奇画笔。它以其坚韧不拔的力量,将虚幻的理想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真实。(阐释句)屠呦呦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和团队成员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他们从大量的中草药中筛选、提取、实验,反复尝试各种方法。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更是充满艰辛,他们需要处理海量的青蒿样本,进行复杂的化学分离和提纯操作。然而,面对重重困难,他们从未放弃过奋斗。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这一抗疟神药,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拯救了无数生命。(事例句)屠呦呦以其顽强的奋斗精神,将攻克疟疾的理想变为现实,为人类健康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也向世人证明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分析句)在奋斗的征程中,我们或许会遭遇风雨的洗礼,或许会陷入困境的泥沼,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就能在人生的画卷上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理想画卷。(总结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