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 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项工程,它的完工使国家南北的交通更加便利。人们可以从余杭郡乘船北行直达涿郡,西行直达洛阳。这项工程是 (  )
A.秦国都江堰  B.秦朝灵渠 C.隋朝大运河  D.明长城
2.唐太宗认为“人智有长短,能有巨细”“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这一认识使他在治国理政上能够 (  )
A.知人善任  B.戒奢从简 C.勤于政事  D.轻徭薄赋
3.唐朝《耒耜经》记载,某工具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减少前进的阻力,翻覆土块,以断绝杂草的生长。该工具是 (  )
A.翻车  B.曲辕犁  C.筒车  D.秧马
4.七年级某教师用抛物线来描述唐朝的兴衰历程,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唐朝建立  B.贞观之治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5.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指出:唐朝迈300年间,学生、学问僧学习并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这说明,当时日本的前进得益于(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遣唐使来华
6.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的节目《山河诗长安》震撼全场。“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全民齐诵《将进酒》,将这首诗飘逸洒脱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发出无数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这首诗创作于 (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7.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贸易发展 C.推动了文化昌盛 D.增强了军事力量
8.北宋、西夏、辽并立的时代是多民族纷争和交融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可见该时期的特点是 (  )
A.统一国家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民族政权并立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
9.南宋初年,岳飞勇担重任,率军北伐。他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将他视为大英雄。岳飞的历史功绩是 (  )
A.远涉天竺,弘扬佛法  B.力劝真宗,主张抗辽
C.率军抗金,尽忠报国  D.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10.蒙古族长期游牧在蒙古草原,13世纪初蒙古各部统一,后来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
A.成吉思汗  B.完颜阿骨打 C.忽必烈   D.耶律阿保机
11.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1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这反映了北宋都城 (  )
A.农业的发展   B.商业的繁荣 C.手工业的兴旺  D.贫富差距加大
13.宋代《齐云社规》记载蹴鞠有十紧要:“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这说明,宋代蹴鞠活动 (  )
A.礼仪制度繁琐  B.形式丰富多样 C.具有教化功能  D.深受民众喜爱
1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
A.宋代经济的发展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5.下图是小明同学创作的历史学习卡。该卡片反映的是 (  )
废丞相,提升六部职权 废行省设三司 监察全靠锦衣卫
A.明朝的建立   B.朱元璋强化皇权 C.军机处的设立   D.清朝巩固边疆
16.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灭亡,历经276年。其灭亡的标志是 (  )
A.明朝将领吴三桂降清 B.李自成率军攻进北京
C.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D.清军进入山海关
17.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招徕大陆移民开垦荒地,派人向当地高山族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寓兵于农的屯田政策。这些措施 (  )
A.加强了思想控制 B.巩固了西北边防 C.加速了台湾发展 D.抗击了倭寇侵略
18.“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2023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出水了大量明代瓷器。这一考古发现(  )
①反映我国人民在南海地区的活动 ②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见证
③可用于研究明代的瓷器烧制工艺 ④印证明代引进了原产美洲的玉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李时珍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写成《本草纲目》一书;宋应星走遍大江南北,搜集工农领域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写出《天工开物》一书。由此可见,这些科学家(  )
A.出身医药世家  B.注重调查研究 C.自幼勤奋好学  D.借鉴前人成果
20.明末清初把“亡国”与“亡天下”作区分,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家是 (  )
A.韩愈  B.顾炎武 C.朱熹  D.王夫之
二、非选择题[答案含评分细则](共3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世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而稳定的一个时期。盛世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等。……我则以为,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
——《盛世的沉沦——戴逸谈康雍乾历史》
材料二 在马戛尔尼的眼中,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马戛尔尼们戳穿了清朝的盛世神话,在天朝皇帝和文人们的盛世颂歌震天响的时候,认为清朝是衰败之世,没落之世,并毫不留情地指出:“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只有岁月推移,迷雾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疮才逐渐暴露。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观点,再列举2个中国古代史(隋至清朝)王朝盛世局面。(4分)
(2)材料二对康乾盛世是何看法 (2分)
(3)材料三中戴逸认为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他是站在什么角度进行评价的 请你为这种评价寻找史实证据。(6分)
22.(14分)指南针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南的相关资料
材料二 北宋初期,人们用人工磁化法使钢片变成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后来人们将有磁性的钢针固定在有刻度的方位盘里,制成了罗盘,应用于航海……南宋时,商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
材料三 明代郑和于15世纪初七下西洋,其规模之大远胜半个世纪之后的哥伦布和达·伽马,展示了明朝初期国力的强盛。……郑和船队所用的航海仪器包括罗盘、测深器和牵星板。运用这些仪器,郑和详细绘制了航海地图,其中记载了沿岸地形、停泊位置以及航向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杰作。
——摘编自吴国盛《指南针与航海技术》
(1)根据材料一司南复原模型和记载,提取共同的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南宋时,商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指南针在明代航海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对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评价。(6分)
23.(14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主题。张老师以“民族交融与祖国统一”为主题展开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其中并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民族交融促统一】
(1)根据下面材料概括唐宋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4分)
任务二【边疆管理固统一】
(2)分别写出以下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的共同作用。(4分)
任务三【巩固统一促发展】
(3)(思维开放·小论文)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请你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题目,从下面图片反映的史实中任选三例进行阐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6分)
答案
1.C 2.A 3.B 4.C 5.D 6.B 7.A 8.C 9.C 10.A 11.D 12.B
13.C 14.D 15.B 16.B 17.C 18.A 19.B 20.B
21.(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认为康乾盛世是颂歌中的盛世,衰败之世,没落之世。(言之有理即可)
(3)中西方发展方向的对比。君主专制加强,文字狱的实施和实行闭关政策,等等。
22.(1)司南的形状和用法。
(2)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造船业的发展;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经济重心南移;等。
(3)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条件,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3.(1)方式:和亲、会盟。认识:历史上我国各民族虽然彼此有和有战,但和为主流。
(2)历史事件: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清政府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作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3)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时期。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办事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康熙时多次打败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乾隆时期,清军最终平定了准噶尔部;乾隆时期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之后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中央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清朝时期对边疆地区的一系列措施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