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苏州市中考化学一模复习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26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 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3.答题必须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自备环保购物袋 B.按需取餐不浪费C.少用一次性餐具 D.出行尽量私家车2.保存珍贵文物可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A. N2 B.O2 C.CO2 D. H2O3.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不一致的是( )A.钠(Na) B.钙(Ca) C.镁(Zn) D.锰(Mn)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4~6题:某地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通过晾晒海水可以获得NaCl等物质。电解熔融NaCl制取Na的化学方程式为。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氯元素:Cl2B.两个钠原子:Na2C.构成NaCl的离子:Na+、Cl-D. 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5.下列有关氯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C.原子序数为17 D.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6.电解熔融 NaCl制取Na的化学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7.《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炉甘石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在高温下反应。”炉甘石在高温下会分解生成 ZnO,ZnO 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8.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安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9.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或用途。下列对物质俗名的理解正确的是( )A.烧碱:NaOH具有可燃性B.食盐:NaCl可用作食品调味剂C.水银:汞(Hg)是液态的银(Ag)D.干冰:干净无杂质的冰10.苏州平江路河水清澈见底,道尽江南之美。关于河水处理和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大颗粒的泥沙可通过静置沉降的方法除去B.通过生态膜物理过滤可将河水中的离子全部滤去C.为使河水变清澈可将河水蒸馏冷凝D.厨房废水滤去固体后可直接排入河道11.一种自动感温喷淋头的结构如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12.国家规定中小学校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不超过0.10%。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并提出相应结果的处理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C.测得二氧化碳日平均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1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可以燃烧,可用作石墨电极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可用于自热盒饭C.活性炭吸附性强,可用于消除异味D.合成纤维强度高、弹性好,可织成布料14.口罩中的熔喷布具有过滤病毒的作用,Z是合成熔喷布的主要原料,由X制备Z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8H3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C. Y、Z分别在O2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D.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15.科学家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消耗的CO2与生成的CH3OH质量比为11:16B.反应中CO2、H2一定要与催化剂接触C.反应过程中“”分成“”和“○”D.该研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16.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t2℃时,60 g KNO3溶于100g水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C.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D.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4℃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17.如图所示,将某种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子中。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大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块发生化学反应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大小与温度有关1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适量水样于两支试管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观察现象B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 NaCl溶液 取1.5g NaCl固体于烧杯中,加50.0mL水,搅拌C 鉴别化肥(NH4)2SO4和NH4Cl 取样,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D 证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向盛有80℃热水的两只烧杯中各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用导管对准其中一块白磷通入O219.钴(Co)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钴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表。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物质 CoO Co(OH)2 CoCl2 CoCO3溶解性 难溶,灰绿色固体 难溶,粉红色固体 易溶,溶液呈粉红色 难溶,粉红色固体A. Co能从MgCl2溶液中置换出MgB. CoO能与盐酸反应得到粉红色溶液C. Co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D. Co(OH)2可由Co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20.在三颈烧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然后将三颈烧瓶与盛有盐酸,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压力传感器密封连接(如图1)。检验气密性后,在t0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t2时快速注入第二种溶液,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0时注入的溶液是盐酸B. t1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示意图如图3所示C. t1~t2期间压强不变且大于0可证明收集的CO2气体不纯D. t2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NaOH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非选择题(共60分)21.(4分)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祥瑞与威仪的象征。,唐代文物鎏金铁芯铜龙(如图)以铁铸造内芯,铁上包铜,外层鎏金,整个龙身飞扬舒展,反映出唐代高超的铸造工艺。(1)“鎏金铁芯铜龙”表层的金在历经千年后依然金光闪耀的原因是 。(2)铁芯外表包铜,铁芯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包铜”使铁与空气中的 隔绝。“包铜”可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鎏金时,先将金和汞制成合金,便于熔化后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热去汞,冷却后在器物表面形成金膜。鎏金工艺利用的合金性质是 。22.(8分)不同场景需要不同的制氧方法。Ⅰ.工业液冷法:在低温条件下将空气压缩成液态,升温后,氮气先逸出,剩余物质主要为液态氧。空气中两种主要成分的沸点如下表。成分 A B沸点/℃ -196 -183(1)根据上述信息判断, (填“A”或“B”)是氧气。Ⅱ.实验室制氧气。(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平菇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用传感器测定装置中压强的变化,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数据,如图2所示。(3)过程中,锥形瓶外壁发烫,试结合图2分析曲线a在0~10s内压强增大的原因: 。(4)分析曲线a、b,可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Ⅲ.变压吸附法。(5)利用变压吸附技术,以分子筛为吸附剂制取氧气。由图3、图4可知:过程1中,空气通过分子筛吸附材料时, 分子更容易被吸附;过程2中,采用 (填“升高”或“降低”)压强的方法,能使被吸附的气体释放出去(此过程称为解吸),分子筛吸附材料恢复吸附能力。过程1和过程2交替进行,可连续生产大量高纯度氧气。根据上述信息,写出分子筛制氧机的应用场所: (写一处即可)。23.(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飞行的金属飞机与飞行器要飞得高、快、远、省,就必须靠轻、强、美的材料。铝、镁、锂、钛这些金属及其合金被称为“飞行的金属”。铝、镁、锂、钛等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铝土矿含有Al2O3,光卤石含有MgCl2,锂辉石含有LiAl(Si2O6),金红石含有TiO2。元素的存在形态与环境条件有关,铝元素在pH<4的溶液中以Al3+存在,在pH为4~7时以A1(OH)3的形态沉淀,在pH>7的溶液中以[Al(OH)4]-存在。铝、镁、锂、钛的冶炼有电解法和还原法等。冶炼钛的部分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金属及其合金的性质决定其用途。钛在盐酸、硫酸、硝酸溶液中耐腐蚀,在碱性溶液中可稳定存在。将1mm厚的不锈钢和钛浸在海水中,不锈钢4年后完全腐蚀,钛几十年不腐蚀。钛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的耐海水腐蚀性能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航空航天材料的选择,既要轻又要有足够的强度。铝、镁、锂、钛、铁的密度(g·cm-3)的值分别为2.7、1.74、0.54、4.51和7.87。比强度(MPa cm3 g-1)越大,材料的性能越好。不锈钢、铝合金和钛合金的比强度分别为79、167和218。(1)镁铝合金属于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2)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是 。(3)锂和镁、铝相比,能让飞行器变得更快的原因是 ;钛、铜镍合金、铝黄铜中耐腐蚀性最好的是 。(4)写出由TiO2转化为Ti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在酸性条件下,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Al3+或Al(OH)3B.作为航空航天材料,与铝相比,钛在密度和强度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C.金属的冶炼与金属活动性、金属矿物的储量等因素有关24.(13分)实现碳中和,CO2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Ⅰ.“碳”减排。(1)过多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2)化石能源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 。Ⅱ.“碳”捕集。钙循环捕集CO2:以石灰石为原料的钙循环捕集CO2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3)循环Ⅰ中,CO2含量较高的是 (填“A”或“B”)处。(4)若仅进行循环Ⅱ,控制不同水合温度反应相同时间,水合反应器中水合温度对CaO水合转化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则最佳水合温度为 。(5)经历多次循环Ⅰ后,高温煅烧造成CaO孔隙大量减少,捕集CO2效率降低。经历多次循环Ⅰ再经历多次循环Ⅱ能有效提高CaO 捕集 CO2的效率,原因可能是。(6)工业生产烟气中的CO2还可以通过氨水溶液(主要成分为NH3·H2O)捕获,利用NH3·H2O吸收过量的CO2生成碳酸氢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为了提高吸收效果,需要对烟气进行 (填“升温”或“降温”)的预处理。(7)从能量转化与利用的角度分析,钙循环捕集CO2的优点是① ;② 。Ⅲ.“碳”利用。(8)以CO2为碳源,与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家使用特殊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A或B等有机化合物和水,原理如图3所示。①B的化学式是 。②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的质量和 不变。③A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实验室通过调节通入原料气的比例来选择产物,若希望最终产物是A,此时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气质量比应为 。25.(16分)用含铜废料(含有Cu、CuS)制备Cu(NO3)2 3H2O 的一种方法如图1所示。已知:降温结晶速度太快,会导致晶体细碎,无法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1) 焙烧:CuS转化为SO2和一种黑色固体,该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2)酸化:稀H2SO4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3)置换:需要在通风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 。(4)淘洗:淘洗液的溶质成分是 (填化学式)。(5)转化:实验室在如图2所示的装置中完成“转化”过程。①仪器M的名称是 ,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硝酸,而要密度为1.4g mL-1质量分数为68%的浓硝酸 mL(结果保留整数)。②该过程利用流水进行冷却,控制温度在55℃左右,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③转化过程生成Cu(NO3)2,该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从转化所得的溶液中获得较大颗粒Cu(NO3)2·3H2O的方法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结合上述信息和图3分析,降温结晶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6)若烘干产品后,其主要成分为Cu(NO3)2,为测定Cu(NO3)2的质量分数,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称取20.00g烘干后样品配成100mL溶液,量取20.00 mL,加足量标准NaOH 溶液,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沉淀1.96 g,则该样品中Cu(NO3)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26.(13分)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提出,氨作为氢的载体。越来越引起重视,氨气正在由肥料走向燃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电池等方面广泛应用。Ⅰ.氨气、氢气都属于清洁能源,其性质对比参数如下表。性质参数 氢气 氨气颜色、气味 无色、无味 无色、刺激性沸点/℃ -251.77 -33.34爆炸限值/% 4~75 15~28水中溶解度 难溶于水 极易溶于水(1)将氨气置于空气中发现无法燃烧,而在氧气流中却燃烧起来,说明氨气燃烧与 有关。氨气在纯氧中可以完全燃烧,生成水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将 能转化为热能。(2)对比参数分析,你认为氨气替代氢气成为理想燃料的理由有。(至少写两点)(3)在氨气中添加适量的氢气,进行混合燃烧。科学研究不同当量比下的氨气/氢气/空气的燃烧速度(如图1):【资料卡片】当量比是燃料完全燃烧理论所需要的空气量与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之比。分析图中数据,当“当量比”在 (填字母)范围内,且(NH3)= 时,燃料燃烧速度最快。A. 0.6~0.8 B. 0.8~1.0 C.1.1~1.2 D. 1.3~1.4Ⅱ.探究制备氨燃料的方法。【方案1】利用碳酸氢铵制备氨气。【方案2】利用铵盐溶液和碱溶液混合加热制备氨气。(4)经分析,方案1不合理,理由是 。(5)利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过程中发现此方法制得的氨气量较少,可能的原因是 。(6)经讨论改用铵盐固体和碱固体混合物来提高氨气产量(如图2),出现 现象,证明氨气收集满了。参考答案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