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我们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手机、电动汽车,都离不开一种叫“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简称MLCC)的电子元器件。近年来,许多一线知名品牌产品装配的MLCC,都来自位于广东省西部的山区县级市——罗定市。目前,罗定市超微型MLCC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三。从优质稻米享誉岭南,到“电子工业大米”MLCC走向全球,罗定市转型的关键是行业龙头广东微容科技企业的落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东微容科技企业落户罗定市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①该市后备土地资源充足②MLCC轻薄短小,附加值高,物流成本低
③高素质劳动力不断涌入④当地政府的诸多优惠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目前,罗定市超微型MLCC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三,起主导作用的是( )
A.职业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增长 B.清洁优美环境的营造与维护
C.工业园区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D.微容科技企业的领先创新力
3.MLCC产业的做大做强给罗定市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促进产业结构的完善优化升级②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③为振兴乡村探寻一条新路径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河北井陉县太行天路将6个乡镇的27个传统古村落串联在一起,与6家驿站共同构建起以中国唯一传统古村落片区为核心的山地多彩自驾游综合体验基地。从高空俯瞰,全长60.4千米的井陉太行天路宛若一条游动的巨龙蜿蜒穿行在群山峻岭之间,与连绵群山、层层梯田、悠悠古村构成巨幅太行山田园画卷,令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下图示意井陉太行天路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井陉县建设“天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村民的出行,缩短时空距离 B.促进村落间交流,保护传统文化
C.开辟山内外通道,促进商品流通 D.开发古村落资源,实现乡村振兴
5.井陉县传统古村落能够保留至今,可能的原因有( )
①山泉潺潺,世代繁衍②位置闭塞偏僻,古风古貌保留至今
③深居山里,兵灾战乱较少④就地取材,石料房屋经久耐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近年来,坦桑尼亚经济年平均增速达7%,是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城镇化进程较快,2021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6%。前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是该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第一大城市,人口达450万,年均新增域市人口超过20万。下图为2016—2021年坦桑尼亚城镇化水平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坦桑尼亚城镇化进程较快的可能原因有( )
①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②矿产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
③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④工业化进程加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前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城市问题有( )
①就业压力增大②交通拥堵不堪③疾病瘟疫蔓延④居住环境恶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侯马盆地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一断陷盆地。汾河支流出山后,在盆地边缘发育了12个形态清晰的冲积扇。侯马盆地隆起部位发育的冲积扇以面积较大、扇顶角较小、平均坡度较小为主要特点;凹陷部位发育的冲积扇以面积较小、扇顶角较大、平均坡度较大为主要特点。下图示意侯马盆地12个冲积扇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侯马盆地冲积扇的分布特点是( )
A.沿盆地边缘,大小相间分布 B.位于河流出山口,呈带状分布
C.扇面向南铺开,坡度相差大 D.与峡谷相连,物质颗粒分选差
9.该盆地隆起部位冲积扇面积较大的可能原因有其隆起部位( )
①风化壳厚度较大②接纳的沉积物较多
③与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④冲积扇的水系落差较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侯马盆地冲积扇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夏秋季节多暴雨 B.水土流失严重 C.汾河支流众多 D.盆地凹陷幅度大
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中部和东部为黄淮海平原。境内分布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水系。该省有“中国粮仓”的美誉,但旱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发展。下图为河南省旱涝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河南省旱涝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A.土壤、植被 B.地形、气候 C.水系、气候 D.地形、水系
12.为了保障河南省农业生产,可行的措施有( )
①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报②修建水库、灌渠,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③平整土地,保护耕地④培育抗涝、抗倒伏和抗旱作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孑遗生物是指第四纪气候变化后几乎绝迹,只有极少数退缩于有限空间生存下来的生物。位于横断山脉西部的高黎贡山成为更多孑遗生物的避难所,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高黎贡山南北走向,绵延约600千米,最高海拔5128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高黎贡山脉成为孑遗生物避难所的自然原因有( )
①所处纬度偏低,受第四纪冰期气候影响小②海拔高,生物生境条件复杂
③山脉南北走向,成为物种南移的走廊④南北绵延长,气候温和湿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高黎贡山脉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主要依据是该区域( )
A.海拔较高,冰川积雪多 B.山高谷深,水蚀作用强
C.气候寒冷,植物生长慢 D.强地震多,泥石流频发
乌鲁木齐某中学研学小组在校园的同一地点连续3个月对太阳位置进行观测,记录了每月22日北京时间18时太阳位置并合成为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研学小组观测太阳位置的3个月可能是( )
A.3、4、5 B.5、6、7 C.8、9、10 D.10、11、12
16.该研学小组连续3个月的观测期间( )
A.乌鲁木齐正午太阳高度上升 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旅行者前往瑞典观赏午夜太阳 D.海口市的昼长逐渐延长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灌区地处黄河几字弯顶端,引黄灌溉面积902万亩,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菜等。2023年,河套灌区被中国灌区协会授予“节水型示范灌区”称号,成为此次被授予称号的全国19个灌区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得该称号的灌区。下图示意河套灌区范围。
(1)河套灌区成为内蒙古重要商品粮基地的自然区位条件。
(2)推测河套灌区推行节水型农业的对策和措施。
(3)河套灌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区,耕地保护和休养生息十分重要,为此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时间2023年3月13日,轨迹长度达1.2万千米的热带气旋“弗雷迪”减弱为热带低压,结束了长达35天的生命史,创下持续时间最长、南半球累计气旋能量指数最高等多项纪录。“弗雷迪”于2023年2月6日在印度尼西亚附近生成,先向西南,后一路西行,2月14日晚移入西南印度洋洋面,先后登陆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等国;3月1日至3月13日“弗雷迪”在莫桑比克海峡及其沿海国家之间盘旋,导致马拉维、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等国家数百余人死亡,数万人流离失所。下图示意“弗雷迪”在莫桑比克海峡及其沿海国家之间的移动轨迹。下表为南印度洋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表。
热带气旋等级 底层中心附近风力最大平均风速(m/s)
热带扰动 10.8~13.8
热带低压 13.9~17.1
热带风暴 17.3~24.4
强热带风暴 24.5~32.6
热带气旋 32.7~45.1
强热带气旋 46.2~59.0
特强热带气旋 ≥59.1
(1)分析“弗雷迪”成为生命史最长的热带气旋的主要原因。
(2)描述3月1日至3月13日,“弗雷迪”势力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说明“弗雷迪”给马拉维、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带来的自然灾害。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来,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具有空间差异和季节变化特点。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影响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关键污染物。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的4个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和合肥)PM2.5的主要来源中,冬季为远距离传输,其他季节为本地排放。下图为2018年长三角典型城市各季节PM2.5平均值统计图。
(1)简述长三角地区大气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
(2)分析长三角地区4个城市大气PM2.5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3)指出夏季长三角地区PM2.5的主要污染源。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D B D A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B B D B
17.(1)河套灌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粮食作物生长;河套灌区位于河套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粮食作物产量高: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少,粮食作物收成有保障;由黄河灌溉水源,保障粮食作物的水分需求。
(2)遵照水资源法,制定和实施节水政策和法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推动农业水价改革,通过价格杠杆强化粮农的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奖励激励机制,对推进节水成效显著的农户进行奖励补贴,调动粮农节水积极性: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与推广节水农作物。
(3)一是轮作。在一块耕地上,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如一年一熟的小麦→甜菜→玉米三年轮作,这样可以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持土壤肥力;二是休耕。在一块耕地上,一个季节或一年内,甚至几年内不予耕种任何农作物,仅仅是进行管理和保护,使其自然恢复地力,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18.(1)“弗雷迪”活动时期(2月6日晚至3月13日晚)正值南半球盛夏,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高,利于空气对流旋转上升,并持续提供空气旋转上升的热量:空气旋转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潜热,不断给“弗雷迪”补充能量:移动过程中,几乎没有经历过陆地或岛屿的摩擦而导致的强度衰减:东南信风风向、风力稳定,驱使“弗雷迪”稳定西行,成为生命史最长的热带气旋。
(2)3月1日登陆非洲大陆,因摩擦力增大,至3月4日减弱为热带低压;3月4日至3月11日,徘徊于莫桑比克海峡,接受海洋热量,增强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热带气旋;3月12日,重新登陆非洲大陆,受摩擦力影响,至3月13日减弱为热带低压。
(3)“弗雷迪”大风带来风暴潮:“弗雷迪”暴雨带来山洪爆发、洪涝灾害,进而诱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19.(1)西北高、东南低:冬季高,夏季低,春秋过渡。
(2)冬季,北方城市集中供暖,PM2.5排放量大;大量的PM2.5随冬季风南下,到达长三角地区,使其PM2.5增高:夏季,长三角地区雨季长,降水多,大量PM2.5作为凝结核随雨水降落地表,减少大气中的含量。
(3)当地的煤炭发电厂、重化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家庭炉灶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