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阳一中2025年春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学科试卷
一、单选题
下图为浙江省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人口分布相对数越大,人口数量越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2.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左图示意我国第六、第七两次人口普查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右图示意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表示增加, ↓表示减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为 ( )
A.养老服务 B.经济因素
C.教育水平 D.生态环境
4.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 B.计划生育的调整
C.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 D.生态环境的改善
5.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及产生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东北地区面临经济转型,人口迁出 B.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迁出
C.东部地区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入明显 D.西部地区扶贫攻坚,人口迁入
人口总抚养比可用公式表示为(0-14岁人口数+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在1947-2013年期间,某国人口增长模式完成转变,且在此期间经历了两次人口总抚养比较低,而同期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这两个时期被称为该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红利期。下图示意1947~2013年该国人口总抚养比与经济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在该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D.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7.与第一次人口红利期相比,该国第二次人口红利期( )
A.人口数量增长快 B.经济增长速度快
C.老年人口比重低 D.儿童人口比重低
人口性别比指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下图为1990—2020年四次人口普查中安徽省常住人口各年龄段青年人口性别比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安徽省各年龄段青年人口性别比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①出生人口性别比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全面二孩”政策 ④人口迁移与流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年30~35岁年龄段的青年人口性别比高可能与重男轻女思想有关
B.2010年25~29岁年龄段的青年人口性别比高容易出现女性“愁嫁”现象
C.2020年较2010年人口性别比升高说明经济发展导致男性人口流出变多
D.2020年14~19岁年龄段性别比高说明“婴儿性别偏好”现象随时间减弱
10.针对安徽省青年人口性别比现状,推测较为合理的做法是( )
A.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B.大力提倡晚婚晚育
C.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D.放开胎儿性别鉴定
下图示意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城市就业次中心对地价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城市就业多中心可以( )
A.提高主中心的高地价 B.降低城市的整体平均地价
C.降低次中心的高地价 D.提高城市边缘区的地价
12.城市地价次中心最可能发展为( )
A.居住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旅游区
近年来,贵州省经济发展速度稳步提升,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这标志着贵州省已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贵州省经济快速发展与各子系统承载力关系密切。下图为贵州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子系统承载力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对贵州省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作用最显著的子系统是( )
A.经济承载力 B.社会承载力 C.环境承载力 D.资源承载力
14.为促进贵州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该( )
A.积极引进重化工业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扩大矿山开采规模 D.大力增加城市数量
下图表示某城市自市中心向东甲、乙、丙、丁四种产业活动的付租能力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甲、乙、丙、丁四种产业活动,下列排序正确的分别是( )
A.中心商务区、大型花卉种植中心、仓储式家电商场、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
B.中心商务区、仓储式家电商场、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大型花卉种植中心
C.大型花卉种植中心、仓储式家电商场、中心商务区、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
D.仓储式家电商场、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大型花卉种植中心、中心商务区
16.若该城市修建自市中心向东的4km长地铁线路,则地租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4km处地租明显上升 B.4km外地租明显下降
C.市中心处地租变化最明显 D.4km处南北方向地租差值减小
我国某省人口省内跨县(市、区)迁移主要有三种空间结构模式,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省三种人口迁移模式和城镇化发展状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城市带形成 B.乙—再城镇化
C.乙—郊区城镇化 D.丙—逆城镇化
18.促使该省出现丙模式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相近 B.交通发展 C.产业转移 D.生态改善
19.丙模式人口迁移最可能出现在我国(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向M方向、乙向N方向)分布示意图和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文化区 D.住宅区
21.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A.M方向近大学城 B.N方向近文化区
C.M方向近商业区 D.N方向近工业区
北海作为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北海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确立了北海市“一湾一带、一心一核”的空间布局结构。规划的“一心”为由城市商业办公综合中心、滨海休闲文化中心及廉州湾区域生产服务中心共同构成的复合型城市中心,是城市核心公共功能的主要空间载体。“一核”即鲤鱼地生态绿核,是城市内部重要的生态空间。下图为北海“一心一核”规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北海市的“一心”主要主要布局的城市功能是( )
A.高级住宅 B.商业金融 C.绿化用地 D.高校区
23.鲤鱼地生态绿核作为北海绿核,对城市发展的独特作用有( )
①保留田园风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②保留现有村庄,预留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③美化城市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④提升城市品质,满足市民生态休闲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北海进行城市规划,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GRS、GNSS B.GNSS、RS C.RS、GIS D.GNSS、GIS
读下边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如果a、b、c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若图中a、b、c表示城市③主要功能区,下列说法有可能成立的是( )
A.a表示住宅区、b表示商业区、c表示工业区
B.a表示住宅区、b表示工业区、c表示商业区
C.a表示工业区、b表示商业区、c表示住宅区
D.a表示工业区、b表示住宅区、c表示商业区
马架房是我国东北的一种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它简单易建,冬暖夏凉,它形如马架,只有南面有一面山墙,窗户和门都开在南山墙上,屋脊举架低矮。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屋顶盖的是当地出产的茅草。马架房不仅用于农民住宅,在北大荒垦荒时期,马架房还是官兵的主要居所。下图为马架房民居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马架房为何设计得如此低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结构的稳固性,防止积雪损坏房屋
B.适应地形变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C.土坯和茅草等材料不适合构建高层建筑
D.减少热量的流失,保持室内温度
28.在北大荒垦荒时期,官兵需用马架房作为居所,主要是看中马架房( )
A.坚固耐用 B.防御性好 C.房屋低矮,容易隐蔽 D.简单易建
读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个代表城市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和“阶段性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符合A城市人口增长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印度 D.日本
30.乙图中与B城市化相对应的阶段为( )
A.③ B.②③ C.①③ D.②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口流动情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重庆直辖以来,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重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净流出人口规模保持逐年小幅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得以改善。
材料二 下表示意重庆市长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
年龄段 18岁及以下 19~59岁 60岁及以上
长期占比/% 6.9 77.7 15.4
短期占比/% 3.6 86.1 10.3
材料三 如图表示2023年重庆全市外出市外主要目的地的占比。
(1)读材料二,相比短期人口流入,指出重庆市长期流入人口比重较大的年龄段及其对重庆的有利影响。(6分)
(2)读材料二,概述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入重庆的最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对流出区的不利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重庆市人口流向云贵川地区的原因。(4分)
32.根据图文材料,按要求做答。
材料一 京津冀地理位置相邻,但经济和城市发展差异明显,三地协同发展势在必行。北京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分散城市职能是一项重要举措。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简图”及“京冀1980年、2012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材料二 雄安新区位置图。
(1)结合材料一,指出1980~2012年北京市与河北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差别。(2分)
(2)说明北京将部分职能迁往河北的举措对缓解北京城市问题的积极影响。(4分)
(3)分析我国选择在雄安建设新区的原因。(6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卫星城是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通常把中心市区称作母城,外围的卫星城称作子城,子城具有吸收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等作用。下图为某城镇中心城区及卫星城规划示意简图。
(1)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请说明理由 。(6分)
(2)城镇规划专家建议在乙处规划建设石油化工城,请说明理由。(6分)
南阳一中2025年春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学科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D C C D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B B A C C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C B B B D C A
(1)以中青年劳动人口(19~59岁)为主。有利影响: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拉动消费(促进重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重庆经济发展;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外来人口迁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重庆经济发展较快,提供的工作机会增加,工资待遇提高。对人口流出区的不利影响:造成劳动力流失;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加重迁出地的老龄化;人才外流,影响迁出地的经济发展。
(3)周边省份距离较近,迁移交通成本较低;生活习俗相近,文化隔阂少。
32.(1)城市化水平北京高于河北;城市化速度河北快于北京。
(2)分散大城市主城区的职能(分散主城区的人口、产业);缓解主城区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3)位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与北京距离适中,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土地价格低。
33.(1) Q Q点位于河流上游,水源洁净;靠近文化教育区;靠近旅游观光带,环境优美;远离重工业区,污染少;离中心商务区近,方便购物。
(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