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课件(32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课件(32张)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四单元 区域协调发展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核心素养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一般步骤及主要方法。
课程标准
1、能够根据区域类型的不同,了解发展的条件和现状。
2、学生能够通过文章、书籍、报刊一级实地考察等方式搜集资料,分析区域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3、能够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对不同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一般步骤
请说一说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一般步骤。
了解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背景
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特征等。
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
提出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措施
确定重点项目: 如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及演变、生态保护等。确定重点区域:如河流流域、生态脆弱地带、资源富集地区等。
确定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内容
分析区域综合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区域发展的优势:自然方面、经济社会方面的优势。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问题。
二、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法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对区域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区域发展的优势、劣势及主要发展方向的分析方法。
阅读教材P105页,总结区域联系分析的主要方法及应用。
S
W
O
T
weaknesses
劣势
threats
挑战
opportunities机会
strengths
优势
第一部分为优势与劣势分析(SW)
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
第二部分为机会与挑战分析(OT)
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
SWOT分析法可以分为两部分
三、活动案例—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例
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例,探究区域综合整治与开发。
苏北地区是对江苏省北部地区的简称,地处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中间位置,背靠江苏省苏南地区和上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
1.了解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图4-4-1 江苏省苏北地区地域范围
苏北
苏南
苏中
苏北地区土地面积5.48万平方千米,占江苏全省总面积的51.8%。常住人口3 51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5.8%。
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苏北平原,海岸线长达744千米,蕴藏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苏北地区
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横贯江苏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连霍高速公路
陇海铁路
1.读图4-4-1,说说苏北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2.读图4-4-2并查阅资料,说说苏北地区区域发展的主要特征。
图4-4-2 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活动
1.读图4-4-1,说说苏北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答:地理位置特点: 处环渤海与长三角的中间,是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黄淮、江淮和滨海平原交汇地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交叉地带;背靠苏南、上海等繁华都市圈,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优势:全区水热资源充足;背靠苏南、上海等都市圈,便于接受产业转移;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交叉地带,连接东部沿海产业带,辐射东陇海与中西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太平洋航线优势明显,战略地位重要;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苏北入海航道组成的苏北航运网络日趋完善,亿吨大港连云港居我国东海岸线中部位置。
劣势:位于长三角边缘,距上海相对较远,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较弱;与苏南等地相比,交通仍较落后,严重影响苏南与苏北的信息、人才、资金、产品的流动,对其经济能力和创新成果的辐射,制约了整个苏北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
2.读图4-4-2并查阅资料,说说苏北地区区域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由图4-4-2可知,从产业结构看,苏北地区基本形成了“二三一”的格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一产业逐年下降,第二产业近年来基本持平。从区域发展历史基础来看,苏北地区一直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从经济发展看,近年来苏北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基本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经济总量明显跃升。从基础设施看,基本形成较为良好的基础设施框架,现代化大交通网络初具规模。
苏北地区区域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苏北区域内部空间布局零散,无法形成高效的网络式空间结构;苏北地区的市域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在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革新方面与苏南及沿江地区还存在日益扩大的差距;苏北地区区域南北沟通能力不足,难以进入上海、南京及京津唐地区的三小时经济辐射圈。
2、分析区域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区域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了解区域发展背景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和评价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确定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内容提供依据。
表4-4-2 2000年、2010年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常住人口和GDP比重变动
劳动力的流动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地区 常住人口比重/% GDP比重/% 2000年 2010年 变动比例 2000年 2010年 变动比例
苏南地区 33.71 41.38 7.67 57.29 60.18 2.89
苏北地区 43.17 37.82 -5.35 23.51 21.31 -2.2
注:苏南地区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五个地级市。
活动
1. 比较苏南、苏北地区人口变化和GDP变化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2.苏北地区的人口变化对其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3 查阅资料,运用SWOT分析法,将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进行比较,完成表4-4-3。
要素 苏南地区 苏北地区
S(优势)
W(劣势 )
0(机会)
T(挑战)
表4-4-3 苏南、苏北地区区域发展的SWOT分析
1. 比较苏南、苏北地区人口变化和GDP变化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苏南、苏北地区人口和GDP比重变化的特征:①苏南地区2000年和2010年相比,为人口流入区,GDP比重上升;苏北地区则为人口流出区,GDP比重下降。②GDP比重变化趋势与常住人口变化趋势一致,苏南地区常住人口占比大幅上升,GDP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而苏北地区相反。③劳动力流入地区(苏南地区)经济地位有所提升,劳动力流出地区(苏北地区)经济地位有所下降。
原因:苏南地区工业化程度高,就业岗位多,工资水平高,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而迁入人口创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苏北地区工业化程度低,就业岗位少,剩余劳动力外流。
2.苏北地区的人口变化对其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苏北地区的人口变化对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①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而经济发展滞后又会带来更多人才的流失,如此恶性循环会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如苏北地区经济水平低下无法吸引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往经济条件好的城市移动等。②劳动适龄人口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更强,更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苏北地区外出务工的都是劳动适龄人口,会导致苏北地区年轻人占总人口比例下降,内需也就越来越弱,无法促进经济水平提高。③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和老人多,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3 、运用SWOT分析法,将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进行比较,完成表4-4-3。
要素 苏南地区 苏北地区
S(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我国长江和东海的交汇之处,毗邻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市,交通便利,科技创新能力强,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自然环境优势:水热资源丰富,地形以平原为主,水网密布,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劳动力成本较低
W(劣势 )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二次产业占比偏重,产业定位和特色雷同 经济发展水平低,增长缓慢:人口素质较低;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0(机会) 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有重化工业、新兴产业、研发和金融等服务外包产业,苏南拥有较多的优势;国家政策的推动,如《长三角地区规划》等 国家战略的带动: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一带一路”倡仪等国家战略密集叠加,为苏北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江苏政策大力倾斜
T(挑战) 劳动力成本上升,租金上涨等,降低了对外资的吸引力,也限制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土地资源紧张,成为发展瓶颈;生态环境恶化 思想落后;苏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表4-4-3 苏南、苏北地区区域发展的SWOT分析
3、确定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内容
苏北地区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内容:
①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②基础设施建设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区域发展布局优化
⑤生态环境保护
⑥苏南苏北合作发展等方面


钛(金红石)

岩盐
芒硝
①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把土地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苏北地区经济发展。
②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公路、铁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促进苏北地区与外界物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等的相互沟通,改善苏北地区的投资环境。
③产业结构调整
发挥农业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形成支柱产业;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承接产业转移等。
连云港
④区域发展布局优化
围绕苏北五市资源禀赋特点,形成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格局。例如,盐城市、连云港市沿海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淮河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淮河干线航道及重要支流航道整治,黄河明清故道沿线综合治理,徐州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等。
⑤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强化水气土系统治理,强化生态治理与修复,推进资源能源集约利用,营造美丽宜居环境等。
⑥苏南苏北合作发展
苏北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苏南相比,各有发展优势,也各有劣势,可在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方面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
4、提出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措施
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措施,主要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家的具体政策等方面进行思考。例如,苏北地区承接苏南地区的产业转移,应从加强产业筛选、集中规划、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小 结
一般步骤
主要方法
江苏省苏北地区综合开发与整治
分析背景
SWOT分析法
分析优势和问题
分析内容
提出措施
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案例分析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