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第三节 呼吸作用1.如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加盖后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A.呼吸作用释放能量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C.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呼吸作用产生水2.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将等量萌发种子与干燥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塞紧瓶塞,测得两保温瓶内温度相同。一段时间后,再次测量甲、乙两个保温瓶内温度,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保温瓶内温度上升主要是由于种子的呼吸作用B.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要显著强于干燥种子C.乙保温瓶内的干燥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D.种子的呼吸作用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2024兰州中考)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一般情况下,呼吸作用的原料、场所分别是( )A.二氧化碳和水、叶绿体B.二氧化碳和水、线粒体C.有机物和氧气、叶绿体D.有机物和氧气、线粒体4.(1)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________,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并且将储存在________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2)呼吸作用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________→二氧化碳+水+能量(发生的主要部位:________),任何________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24黑龙江中考)栽花或种庄稼,都要经常松土,其目的是( )A.促进根的呼吸作用B.抑制叶的蒸腾作用C.促进叶的光合作用D.抑制根对水的吸收6.(2024眉山中考)夏季末,农民从田间刚收获的新鲜稻谷,由于下雨不能晾晒而堆积到屋内形成谷堆,一段时间后谷堆内出现发热、发烫的现象。这是由于新鲜稻谷有较为旺盛的(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7.下列农业生产的方法,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蔬菜低温储存B.小麦种子晒干入仓C.农田适时松土D.向密闭的粮仓内充入二氧化碳8.“仓廪实,天下安。”想要延长仓库中粮食贮存时间,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A.降低湿度 B.降低氧气含量C.降低温度 D.降低二氧化碳含量1.刚采摘的萝卜如果未能及时食用,放置太久会出现“空心”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A.萝卜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机物B.萝卜进行呼吸作用,合成了有机物C.萝卜进行光合作用,分解了有机物D.萝卜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2.夜间,人不能在密闭的蔬菜塑料大棚里过夜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呼吸作用使棚内温度过高B.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棚内湿度过大C.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气D.植物会释放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3.新疆白天温度较高,晚上温度较低。这里的水果产量高、品质好的原因是( )A.白天阳光充足,蒸腾作用旺盛B.昼夜温差较大,夜晚呼吸作用旺盛C.晚上温度较低,光合作用较强D.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4.(2024成都高新区模拟)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甲)和氧气含量(乙)随时间变化的是( )5.(2024合肥模拟)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能证明绿色植物进行( )A.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C.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D.光合作用产生氧气6.某同学利用萌发的种子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升高B.燃烧的蜡烛放入瓶中会熄灭C.应该再用一组煮熟的种子作对照D.完善后的实验能够证明呼吸作用产生氧气7.(科学探究)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新鲜的和用沸水烫2至3分钟以后的同一种蔬菜各100克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大小相同的黑色塑料瓶中,插入软管后封紧瓶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分别标注为A组和B组。②三个小时后,分别将A组和B组的软管插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瓶,将瓶中的气体挤入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发现A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组澄清石灰水变化不明显。请分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设置“沸水烫后蔬菜”的塑料瓶,是为了与“新鲜蔬菜”的塑料瓶形成________实验。(2)实验中使用不透光黑色塑料瓶的主要原因是防止植物利用________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________,对实验产生干扰。(3)A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组澄清石灰水变化不明显,根据实验可以判断出________瓶装入的是新鲜蔬菜,这也能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_。【详解答案】课堂达标1.B 2.C 3.D4.(1)氧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2)氧 线粒体 活细胞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5.A 6.B 7.C 8.D课后提升1.A 解析:生物体会吸收氧气,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所以刚采摘的萝卜如果未能及时食用,萝卜会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导致有机物减少,放置太久会出现“空心”的现象。可见,A正确,B错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积累有机物,使其增重;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采摘的萝卜一般不会进行光合作用,C、D错误。故选A。2.C 解析:光合作用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在夜间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夜间,人不能在密闭的蔬菜塑料大棚里过夜的主要原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气,C符合题意。3.D 解析: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会积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我国新疆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晚上,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分解有机物少,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这里生产的葡萄等水果产量高、品质好,D正确。4.C 解析:图中曲线甲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正在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保温装置内温度升高,图中曲线乙代表的是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正在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保温装置内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C正确。5.A 解析:图中第一个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装置既可以为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又可以避免干扰实验结果。中间的装置放在不透光的玻璃罩中,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效果。最右侧的装置中有澄清石灰水,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故选A。6.D 解析: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所以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升高,A正确。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这样瓶中的氧气不断减少,燃烧的蜡烛放入瓶中会熄灭,B正确。应该再用一组煮熟的种子作对照,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才更加科学合理,C正确。完善后的实验能够证明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消耗氧气,D错误。7.(1)对照(2)太阳(光) 氧气(3)A 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