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4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第四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人类及动物的食物最终来自(  )
A.肉类 B.植物的有机物
C.呼吸作用 D.无机物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  )
①食物来源 ②空气来源 ③氧气来源
④能量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关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养育其他生物体 ③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4.(2024山西中考)如图是小健同学构建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示意图,其中过程a是(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在自然界与植物体之间循环途径的是(  )
A.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B.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6.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片表皮上能控制气孔开闭的细胞叫保卫细胞
B.选择阴天移栽苗木,能降低蒸腾作用,提高移栽苗木的成活率
C.当太阳升起时,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
D.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和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7.绿色植物分别通过什么作用来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和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8.“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去除量相互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植树造林 B.焚烧垃圾
C.污染环境 D.增加煤炭使用
9.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长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限制生产、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低于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求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0.保护生态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我国植被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B.在餐馆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C.开展广泛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D.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
1.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主要价值不包括(  )
A.为其他的生物提供食物
B.供人类随意大量地砍伐
C.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D.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2024无锡中考)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中和即意味着禁止工厂排放二氧化碳
B.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氧化碳
D.排放速率和鱼类、鸟类等其他生物无关
3.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水循环
C.绿色植物的气孔很小,散失的水分很多
D.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4.如图为我国某省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与碳密度的统计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注:碳储量即碳储备量,通常指一个碳库(森林、海洋、土地等)中碳的数量。碳密度即为单位体积的碳储量。
A.通过种树可完全实现碳中和
B.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
C.碳储量及碳密度的变化特征相同
D.增加中龄林数量可提高森林碳吸收量
5.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的水分多
B.植物的根系发达,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C.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促进森林地区的水循环
D.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层像海绵一样吸纳大量雨水,防止水分过度流失
6.(社会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球一小时”活动引发了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你参加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活动了吗?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而温室效应是气候反常、物种灭绝、沙漠化扩大的罪魁祸首。如今,“低碳生活”的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将________转变成化学能,还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夏天,山中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这主要得益于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茂密的森林对水分的吸收和散失促进了生物圈的________。
(4)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出两条和大家分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B 2.D 3.C 4.C 5.D
6.C 7.D 8.A 9.C 10.B
课后提升
1.B 解析: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其他的生物提供食物,A正确。植物可以供人类砍伐利用,但不是随意大量地砍伐,B错误。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C正确。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正确。
2.B 解析: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而不是禁止工厂排放二氧化碳,A错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正确。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鱼类、鸟类等动物和碳排放速率有很大关系,它们通过呼吸作用也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D错误。
3.B 解析: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减少干旱,A正确。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B错误。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C正确。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D正确。
4.D 解析: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能直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但不能完全实现碳中和,A错误。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B错误。由图中数据可知,碳储量及碳密度的变化特征不相同,C错误。由图中数据可知,当树种为中龄林时,碳储量最大,碳密度也不低,因此增加中龄林数量可提高森林碳吸收量,D正确。
5.C 解析: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水分是在植物细胞内,与散失到植物体外的水分无关,A不符合题意。植物的根系发达,能涵养水源,与形成小气候没有相关性,B不符合题意。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能把根吸收的绝大多数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所以森林地区降水多,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C符合题意。枯枝落叶能吸收雨水,防止水分流失,与形成小气候没有相关性,D不符合题意。
6.(1)氧气 二氧化碳
(2)光能 二氧化碳
(3)蒸腾 水循环
(4)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从外界吸收热量
(5)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等,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