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4.5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4.5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
教科版必修一,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本节内容在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之后,内容不算难,但却是学生分析的重点,也涉及到问题处理的转换研究对象的方法,结合许多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的是相互的,教材多次体现与生活实际联系,与当下实事联系起来。为后续继续开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再次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且本节知识对学生的理论探讨分析、动手操作及总结表达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加强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提升,活跃思维,为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继续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通过观察生活和实验中的相互作用现象,建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进一步形成相互作用的观念。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解释生活种常见的现象--反冲。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生活和实验中的相互作用现象,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科学探究
能通过对分类定性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找出相互作用力间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和变化的规律,能进行分组实验定量探究,综合分析所得数据和信息,得出相互作用力间等大、反向、共线 的关系,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内容。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现象观察和实验探究,形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及它们的特点,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环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 发放学习任务单 自行预习 督促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中(教学实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3min) 播放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升空视频 提问:火箭如何实现升空? 随着本节内容学习,探索其中的奥秘 观看,思考火箭发射如何实现 使用国家成功发射火箭升空视频,引入本节内容,同时引发爱国自豪感
学习活动一: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总结 (2min) 演示实验(气球互相挤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提出问题“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力的作用的特点”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 吸引学生眼球,引发思考,带动学生参与课堂
提出概念 理论分析 研究推导 (4min) 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问题:以实例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什么特点 分析讨论总结 学生参与实验分析,进行讨论,提升物理学习兴趣和动力。
任务一: 讨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启发学生分析总结: 1 两个相互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 2 两个相互作用总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1.小组思考讨论: 作用力和反作用的特点 2.学生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单 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分析总结,提升学生讨论总结能力
学习活动二: 实验探究 总结提升 (2min) 任务二: 通过定量实验总结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关系。(弹簧测力计) 小组实验:弹簧测力计 思考:与运动状态有无关系(静止和缓慢运动) 分小组合作,提升合作配合作、动手观察以及总结表达能力
(2min) 力传感器演示 操作观察体会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数字手段演示。实验效果更佳形象准确。
规范定律表达,加深理解(1min) 总结提出牛顿第三定律 跟着老师一起总结,理解 严谨总结
(2min)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从大量的生活、生产及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思考总结、理解 让学生多主动参与思考,加深理解
强调 1.指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2.“总是”二字理解为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与力的性质、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学生主体 小组协作 (4min) 任务三: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联系 完成对应堂练习 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表格 小组合作,讨论,促进思考
反馈练习, 检验成果 (2min) 反馈练习 完成反馈练习 及时跟进练习,检验掌握情况
回归生活, 解决问题 (6min) 任务三:讨论拔河输赢 问题:派代表进行拔河,会选择什么样的选手? 力气大,质量大。原因是什么呢? 粗糙表面拔河 光滑表面拔河 思考分析拔河问题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等知识分析拔河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堂互动, 师生参与 (2min) 1.邀请学生上台拔河,说明质量大小以及力气大小对拔河结果的影响 2.讲完后再邀请不同质量大小学生再次拔河(滑板车)3.讨论光滑情况下拔河的应县该因素 观察拔河学生 思考问题 学生上台体验,深入体验参与课堂
及时巩固练习(1min) 反馈练习2 教材自我评价完成 完成练习 及时应用巩固
模拟火箭发射 (2min) 气球小火箭 留下问题:自行阅读反冲,并尝试解释火箭发射 分组制作,发射气球小火箭 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回归生活的目标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min) 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完成总结梳理 及时总结
备用(2min) 走路过程的分析 画受力示意,分析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板书设计】
4.5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实例分析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为牛顿第三定律的第一课时,内容算比较简单,但是教材给出的参考实验非常多,主张从生活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从物理走向生活,再从物理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例的物理学习过程。在选择演示实验时,选择了比较直观,现象明显的实验,方便学生观察和总结。在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定量实验时,选择使用力的传感器,更加直观地展示了能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最后提出生活中的拔河,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主要设计开展教学的依据就是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感受。
教学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但是在反馈练习的设计中,应当进行部分删减,将气球小火箭在课堂中演示实践,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印象可能会更深。也为第二节进行反冲的学习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做好铺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