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硫及其化合物 作业设计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字以内) 参考内容:1.单元(章)的性质、内容(或主题、任务等);2.需要设计几课时的作业,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3.这几课时的作业之间的整体逻辑关系。 一.“硫及其化合物”性质、内容 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课程标准 1. 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硫原子结构预测其化学性质,并通过硫和常见金属、非金属的反应加深对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认识,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根据物质的类别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预测二氧化硫的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 (3)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形成物质的转化观,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浓硫酸与铜、蔗糖等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脱水性和吸水性,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的转化中,认识到化学对生活的贡献和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2. 内容要求: (1)结合真实情境实例,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结合实例,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通过硫及其物质的转化,认识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3. 学业要求: (1)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分别列举含硫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质。 (2)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氧化还原方应该原理,预测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变化。 (3)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角度,设计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 (4)能根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试剂,探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利用二氧化硫和硫酸根的性质和反应,选择适当的实验试剂,设计检验二氧化硫、检验溶液中硫酸根离子。 (5)能根据硫酸的性质,分析实验室、工业生产及环境保护中的某些常见问题。 (6)能说明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或者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如酸雨及防治)的讨论。 二.“硫及其化合物”的教材作用 1. 该节在本单元的地位: 《硫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的第一节,是既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学习基础上的第下一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物质分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的核心概念的应用和具体指示学习紧密结合,加强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作为系统学习非金属元素的典型章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硫的非金属元素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认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的理解。 2. 该节在本单元的作用: 本节作为系统学习非金属元素的典型章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硫这样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认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了解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3. 该节在本单元的价值: 硫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是首次系统的学习非金属元素的知识,教材引导学生形成认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的理解。对氮及其化合物和硅的学习有启下的作用。 三.“硫及其化合物”的学情分析 1. 学生已有知识点: 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反应,也学习过物质的分类的思想,在必修1中,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可以对硫及其化合物进行学习。 2. 学生学习的障碍点: 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综合认识含硫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认识硫与含硫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化学方程式。 3. 学生学习发展点: 学生基于氧化还原的角度,离子反应和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的视角去分析判断推理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生总结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进行含氮物质的学习。 四.需要设计几个课时的作业 第一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 第二课时 硫酸 第三课时 硫酸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五.这几个课时之间的整体逻辑关系 第一节介绍硫及其化合物,从硫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到二氧化硫的工业用途,再到硫酸的工业制备原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最后总结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一气呵成,自成体系。理解并掌握“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这个转化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六.关于‘硫及其化合物’作业设计第1课时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结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所学知识,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指出硫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预测硫元素的价态性质? 回顾硫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初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全班学生 1分钟 0.85发展性作业 作业二 1. 写出常见含硫物的化学式,标出化合价,并进行分类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并预测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初步建立化合价和物质分类的视角认识含硫物 全班学生 3分钟 0.5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32gCu完全与硫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多少? 初步建立硫氯氧化性规律的比较 全体学生 1分钟 0.6发展性作业 作业二 1. 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 2.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SO2使溴水褪色的原理 建立+4的硫的强还原性 全体学生 3分钟 0.5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 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Na2S B.S C.SO3 D.H2SO4 2.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SO2是无色、无臭、有毒的气体 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4 SO2能使紫色的KMnO4溶液褪色 SO2有毒,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建立“价态”分析含硫物质的性质的观点 全体学生 2分钟 0.9发展性作业 作业二 1. 将SO2通入BaCI2的溶液中,出现什么现象? 2.SO2有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将二者等物质的量混合,漂白性是不是更强? 3.如何检验SO2中混有CO2? 明确SO2的漂白原理和SO2的性质 全体学生 6分钟 0.4第2课时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回顾初中化学中稀硫酸化学性质,并书写出稀硫酸与活动金属,金属氧化物与碱和某些盐的反应方程式。 回顾初中化学中酸的通性,明确“物质分类与性质的关系” 全班学生 2分钟 0.9发展性作业 作业二 1.回顾初中化学中浓硫酸的稀释操作 2.回顾初中化学常见的吸水剂物质有哪一些? 初步建立化合价和物质分类的视角认识含硫物 全体学生 3分钟 0.5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 哪些气体可以用作浓硫酸作为干燥剂 初步认识浓硫酸的吸水性 全体学生 3分钟 0.5发展性作业 作业二 1.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碳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 建立+6的硫的强氧化性意识 全体学生 4分钟 0.85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下列事实与括号中浓硫酸的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大(挥发性) 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雨铜反应(脱水性) 用浓硫酸在纸上书写字迹变黑(氧化性) 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吸水性) 在实验室中,几位同学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生成的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写出产生该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实验现象表明浓硫酸具有 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3.现有两支分别盛有相同体积浓硫酸和稀硫酸的试管,请用简单的方法区别它们。 建立浓硫酸中+6硫的性质 全体学生 4分钟 0.85发展性作业 作业二 1. 查阅资料,写出制备HCl的化学方程式,并思考,制取HBr HI能否选用浓硫酸。 2.请用氧化还原规律解释能否用浓硫酸干燥SO2气体。 建立浓硫酸中+6硫的强氧化性 全体学生 4分钟 0.6第3课时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阅读教材第6页资料卡片-硫酸盐。 2.阅读教材第7页资料卡片-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和转化。 回顾硫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初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全班学生 2分钟 0.85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 回忆初中化学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初步建立化合价和物质分类的视角认识含硫物 全体学生 1分钟 0.5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 硫酸根离子检验中,为什么先加过量的盐酸酸化? 2. 粗盐提纯中,采取什么试剂去除掉杂质 初步建立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除杂原则 全体学生 5分钟 0.6发展性作业 作业二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建立含硫物质的转化 全体学生 6分钟 0.5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 如何证明酸雨中含有硫酸?简述相关实验操作步骤。 2.某工厂使用的酶中硫的质量分数为0.64%,该工厂每天燃烧这样煤100t,试计算: (1)如果把产生的SO2全部转化为SO2,该厂每天产生SO2的质量及这些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如果把产生的SO2全部用来生产硫酸,理论上每年(按照365天计)可得到98%的浓硫酸的质量。 建立环保理念 全体学生 4分钟 0.7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很多,现有SO2,Na2SO3.H2SO4.CuSO4这4种常见的含硫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进一步减少SO2的污染并变废为宝,我国正在探索在一定条件下用CO还原SO2的方法来除去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亚硫酸钠和碘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 □Na2SO3 + □KIO3+ □H2SO4 = □Na2SO4 + □K2SO4+ □I2+□H2O ①配平上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②若反应中有5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的碘单质是 mol(3)向FeCl3和BaCl2的酸性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 。 建立含硫物质的转化 全体学生 6分钟 0.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