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二节教学设计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题 第1课时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程标准分析 (1)课标摘录: 1.1 运用资料,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内容目标: ①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认知目标: ①运用资料,教师教学过程要使用图文材料,学生学习结果要能运用图文材料进行解释。 ②举例说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要求学生能解释清楚,达到理解水平。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知道太阳辐射,但不了解太阳辐射的系统知识及其对地球的重要影响,对太阳活动知之甚少。 技能基础:能够阅读示意图,对于陌生复杂的示意图需要在教室引导和讲解下才能读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础: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动力足、学习情绪高,有应对复杂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运用图像、视频等资料,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2: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1能够独立结合图像、视频等,解释清楚太阳辐射如何影响地球。 2能够通过举例的方式,从生产、生活两个角度解释清楚太阳辐射如何影响人类。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简要了解太阳辐射能的来源 教师活动1 1.提出问题: (1)什么是太阳辐射 (2)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多大 (3)为什么太阳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内容,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和能量来源,但不深究太阳内部核聚变过程。总结太阳辐射能:巨大、稳定、源源不断的三个特点。 3.适当介绍太阳的形状和组成。 学生活动1 1.思考并回答问题。 2.阅读教材,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和能量来源,结合教师讲解做笔记。 3.结合教材和教师讲解简要了解太阳的形状和组成。活动意图说明: 运用图像、视频等资料,理解太阳辐射概况。(检测目标1)环节二:深入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教师活动2 展示图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材料一 太阳不仅照耀着地球上的所有东西,它还是我们生命的根源,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太阳的能量。太阳的光芒伴随着袅袅的晨风,让人心旷神怡、充满活力。它把蔓藤和野花尽情照耀,使它们绽放出耀眼的色彩;它也把鲜花和绿叶融化在一起,让草原和树林绽放出芳香。 把学生分成四个图片研究小组,每组研讨一个主题图片, 让学生说明太阳辐射能量对地球的影响。 [图片 1 ] 主题 : 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的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 [图片 2 ] 主题 : 是地球上自然物质运动(水、大气)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图片 3 ] 主题 : 矿物燃料的燃烧与利用太阳能的关系。 [图片 4 ] 主题 : 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探讨上述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分要素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加以归纳,同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环境的转化过程,提高学生综合思维水平。学生活动2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环境的转化过程并分要素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加以归纳。 [小组讨论]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谈一谈你的家乡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 (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 活动意图说明 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检测目标2)环节三:总结太阳辐射纬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教师活动3 1.指导学生读教材图1.12,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赤道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可达到多少 北极地区是多少 . (2)赤道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约是北极地区的多少倍 (3)从赤道到北极,年太阳辐射总量呈怎样的变化趋势 (4)南半球的趋势如何 (5)全球大气上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呈现怎样的规律 指导学生读教材图1.13时,并要求学生结合图1.12,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图1.12为何要强调“大气上界"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是亚寒带针叶林的多少倍 (3)热带雨林区和亚寒带针叶林区分别对应图1.12中的哪个纬度带 (4)热带雨林区和亚寒带针叶林区的气温有何差异 (5)生物量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3 分组讨论探究,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生物量和太阳辐射量都随纬度的升高不断降低。太阳辐射量大,生物量多;太阳辐射量小,生物量少。 活动意图说明 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检测目标2)
知识运用 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不仅能量大,而且分布集中 B.太阳辐射能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C.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 D.煤、石油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答案:B 解析:太阳能量巨大,但分散,到达地球的能量仅占太阳辐射能的22亿分之一;煤、石油是地质时期沉淀下来的太阳辐射能。 2.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生物出现 B.水体的运动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等的活动和变化提供了动力,而火山活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3.关于太阳的正确叙述是() ①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②主要成分是氢和氧 ③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④与地球形成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天体 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太阳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 在德国和日本,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随处可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浪费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5~6题。 5.上海的太阳年总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这是因为(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纬度偏低,晴天多 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纬度高低、海拔高低、天气状况有关。上海的太阳年总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纬度偏低,晴天多。 6.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A 解析: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7下图为我国与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2)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比较并简析其原因? (3)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还是小?试解释其原因。 答案: (1)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小。 (2)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小;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世界同纬度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 (3)大;我国30°N西部地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地区大。 【解析】本题以我国与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为载体,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读图,图中实线是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分析可知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小。 (2)首先读图可知,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小。分析原因主要从天气状况展开。①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大致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云量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②而世界同纬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云量少,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 (3)读图比较我国30°N附近的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年太阳辐射,可以看出,30°N附近的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更大。分析原因主要从天气状况和海拔高低方面展开,具体如下:我国30°N附近的东部地区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而30°N的西部地区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再加上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地区更大。 板书设计
2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