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1 溶解素养目标1.化学观念:通过生活经验、教材实验,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能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2.科学思维:初步建立物质及其变化的相关模型,能根据物质的类别和信息提示预测其性质,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3.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溶液的理解,认识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具有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及社会实际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活动中经常用到溶液。(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用溶液的图片)提出问题:什么是溶液?图中的各种液体是溶液吗?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溶液的形成观察活动目的:认识溶解现象【实验7-1】可溶物质与难溶物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高锰酸钾固体“消失”,得到紫红色的液体 酒精与水混合,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 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泥沙在下层 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食用油浮在水面上结论 高锰酸钾、酒精能溶于水;而泥沙、食用油不溶于水提出问题 溶液是什么?溶液的组成是什么?溶液都是液体吗?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依据【实验7-1】的实验现象及生活经验,尝试总结溶液的概念。归纳总结1.溶液的概念: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且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思考:怎么理解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溶液的基本特征(1)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浓度、性质都相同。(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注:溶液都是混合物。思考与交流 透明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溶液并不都是无色的,溶液的颜色往往是由溶解在溶液中的离子颜色决定的。如: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溶液,氯化亚铁溶液是绿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思考 尝试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固体也能在水中“消失”的原因?(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Na+、Cl-)存在于水分子的中间。氯化钠在溶液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3.溶液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注意:(1)m溶液=m溶质+m溶剂(2)V溶液≠V溶质+V溶剂讨论: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什么?溶液 溶质 溶剂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 水酒精溶液 酒精 水食盐溶液 食盐 水注: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常用的一种溶剂。思考: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吗?除了水还有其他的溶剂吗?常见溶剂(除水外)及其用途示例、危险性和注意事项溶剂 用途示例 危险性 注意事项酒精 配制碘酒、作为燃料、灭菌消毒 易燃 不可接近火源汽油 去除油渍、作为燃料香蕉水 配制油漆、防腐杀菌氯仿 用于有机玻璃的溶解与黏结、作麻醉剂 有毒 不可接触眼睛4.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2)液体溶于液体时: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则水是溶剂,其他为溶质。(3)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水是溶剂。(4)根据名称:一般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碘酒。(5)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的新物质是溶质。讨论: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液 溶质 溶剂硫酸铜溶液 CuSO4 水稀硫酸 H2SO4 水75%的医用酒精 C2H5OH 水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油脂 汽油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白磷 二硫化碳盐酸 HCl 水CO2溶于水的溶液 H2CO3 水提出问题 溶液有什么用途呢?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讨论相关知识。归纳总结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探究与医疗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课堂讨论1.在厨房或医院里你见过哪些溶液?(食醋、酱油、生理盐水等)2.为什么在溶液中化学反应进行得比较快?(因为溶液中各物质的离子、分子、原子的接触面积很大,几乎一个离子对应一个离子或者分子、原子来进行反应,所以反应速率会很快)探究点二 溶解影响的因素家庭小实验 手机软件在家庭化学小实验中的应用目的 观察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溶解时,蔗糖颗粒大小的变化。观察时刻 蔗糖颗粒(100℃) 蔗糖颗粒(50℃)加水前加水100秒后加水200秒后提出问题:根据上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溶剂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速率越快。)思考与讨论 你能想想影响溶解速率的其他因素吗?(1.溶质颗粒的大小:颗粒小,溶解速率快;颗粒大,溶解速率慢;2.是否搅拌,搅拌能加速溶解。)【板书设计】7.1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 溶解一、溶解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均一且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3.溶液的组成:(1)m溶液=m溶质+m溶剂;(2)V溶液≠V溶质+V溶剂二、溶解的影响因素温度、溶质颗粒大小、搅拌作业布置 请完成作业。【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本节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联系生活中常见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体会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社会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不足之处 设计思路不够开阔;课堂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组织才能、调控机制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