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溶解度(教学设计)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2 溶解度(教学设计)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7.2.2 溶解度
素养目标
1.化学观念:通过教材实验、查阅资料,知道物质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通过溶解度相关知识点的学习,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归纳出相应的概念,并学会利用数据处理的办法,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发现规律。
3.科学探究与实践: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动手绘制并展示溶解度曲线的信息。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知道利用物质溶解度曲线来获取物质溶解度的信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化学学科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具有积极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及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2.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如何定量地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思考与讨论 下列情况能说明NaCl和KNO3中谁的溶解性更好吗?
操作 结论
不能,不在同一温度下。
不能,溶剂量不相同。
不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能,说明在20℃时,NaCl比KNO3的溶解性更好
归纳总结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2)标准:在 100g 溶剂里(一般指水)
(3)状态:溶液达到饱和
(4)单位:溶解度单位为“克”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
思考与讨论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的意义?
(①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克。②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31.6克的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关系
20℃时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教学拓展 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提出问题 溶解度曲线可表示哪些信息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溶解度曲线表示的相关信息。
归纳总结
4.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把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标在图上,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讨论与交流
1.根据该曲线,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2.5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其含义是什么?
(100g。含义:在5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00g。)
3.根据该曲线,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曲线 获得信息
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
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小结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曲线类型 影响情况 曲线
陡升型 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为曲线坡度陡增,如NaNO3、KNO3、NH4NO3等
缓升型 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平缓,如NaCl
下降型 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为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探究点二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提出问题 想一想,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讨论交流 结合生活实际,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叫作这种气体的溶解度。
2.气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1)条件:在压强为101.3kpa和一定温度下
(2)标准:在1体积溶剂里(一般指水)
(3)状态:溶液达到饱和
(4)单位:溶解气体的体积
3.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内因:溶剂和溶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①温度——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②压强——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打开汽水瓶盖的时候会有气泡冒出?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2.如果想要使汽水冒出更多的气泡,除可采用振荡或搅拌的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升高温度。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板书设计】
7.2 物质溶解的量
第2课时 溶解度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四大要素)。2.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3.溶解度曲线(意义及其应用)
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2.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作业布置 请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通过设置讨论推出溶解度概念,思维层次逐级上升,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识记。通过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归纳能力,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不足之处 “溶解度”概念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有部分学生理解不到位,需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引导、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