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6.2物质的密度(精品微课视频 18页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讲课逐字稿)北师大版(2024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资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6.2物质的密度(精品微课视频 18页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讲课逐字稿)北师大版(2024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资源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第二节 物质的密度
新课导入
1L水1kg
1L煤油0.8kg
1dm3铜锭8.9kg
1dm3铝锭2.7kg
铁块3kg
木块3kg
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铜锭和铝锭质量不同
你发现了什么?
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木块体积不同
思考: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否与组成它的物质的某种特性有关?
进行新课
实验探究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问题与猜想
通常情况下,一杯水的体积确定了,其质量也确定了
体积增加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变为原来的2倍
体积增加到原来的3倍,质量也变为原来的3倍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相同吗?
制定方案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相同吗?
①准备若干体积不同的立方体铝块和铜块作为研究对象。
②选择天平、刻度尺作为测量的工具。
③分别测量每一铝块和铜块的棱长,计算出体积。
④分别测量每一铝块和铜块的质量。
⑤先分析铝块的质量—体积关系,再分析铜块的质量—体积关系,然后比较分析铝块和铜块的质量—体积关系。
收集证据
铝块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质量m/g 体积V/cm3
铝块1 55.4 20 2.77
铝块2 39.0 14 2.79
铝块3 33.3 12 2.78
铝块4 27.8 10 2.78
铝块5 22.3 8 2.79
铝块6 16.6 6 2.77
质量m/g 体积V/cm3
铜块1 178.4 20 8.92
铜块2 124.7 14 8.91
铜块3 106.8 12 8.90
铜块4 89.4 10 8.94
铜块5 71.2 8 8.90
铜块6 53.6 6 8.93
铜块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5
10
15
2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图像法:使实验结果更直观
铝块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质量m/g 体积V/cm3
铝块1 55.4 20 2.77
铝块2 39.0 14 2.79
铝块3 33.3 12 2.78
铝块4 27.8 10 2.78
铝块5 22.3 8 2.79
铝块6 16.6 6 2.77
分析与论证
质量m/g 体积V/cm3
铜块1 178.4 20 8.92
铜块2 124.7 14 8.91
铜块3 106.8 12 8.90
铜块4 89.4 10 8.94
铜块5 71.2 8 8.90
铜块6 53.6 6 8.93
铜块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分析与论证
铜块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5
10
15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5
10
15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铝块
铜块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不同。
大量实验表明: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通常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叫作密度,它的物理含义是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
符号:ρ
比值定义法:物理学中常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定义新的物理量。
2.公式
质量
千克(kg)
体积
千克每立方米(kg/m3)
立方米( )
密度
密度
3.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每立方米( kg/m3或kg·m-3 )
(3)单位换算:
1g/cm3=1×103kg/m3
(2)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 g/cm3或g·cm-3 )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外界条件一定时,它不随物体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有物质不同但密度相同的特殊情况
密度取决于物质的种类、状态等,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4.对密度的理解
(3)物质的密度受物质状态和温度的影响:
①当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化,从而引起密度的变化。
②当温度变化时,虽然质量不受影响,但体积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密度的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体会热胀冷缩
4.对密度的理解
物质 密度/(103kg/m3)
铂 21.5
金 19.3
铅 11.3
银 10.5
铜 8.9
钢、铁 7.9
钻石 3.51
在常温常压下一些固体的密度
物质 密度/(103kg/m3)
铝 2.7
花岗岩 2.5~2.8
玻璃 2.3~3.8
普通混凝土 2~2.8
冰 0.9
石蜡 0.82~0.92
干松木 0.4~0.7
物质 密度/(103kg/m3)
水银 13.6
硫酸 1.8
海水 1.02~1.07
纯水 1.0
柴油 0.85
煤油 0.8
酒精 0.8
汽油 0.71
物质 密度/(kg/m3)
氯 3.21
二氧化碳 1.98
氧 1.43
空气 1.29
一氧化碳 1.25
甲烷 0.72
氦 0.18
氢 0.09
在常温常压下一些液体的密度
在温度为0℃、压强1.01×105Pa时一些气体的密度
提示:由于气体的体积受温度的影响显著,所以在给出气体密度值时要给出相应的温度和压强的数值。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表格中的密度值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值,若条件改变,对应的密度值也会变化。
(2)通常情况下,ρ固>ρ液>ρ气,但也有例外,如冰、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一般来说,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不同,但也有特殊情形,如ρ煤油=ρ酒精=0.8×103kg/m3,故密度相同的物质未必是同种物质。
(4)同种物质,当物态改变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如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冰的密度为 0.9×103kg/m3。
结论
密度
定义
公式
单位
kg/m3、g/cm3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叫作密度
课堂小结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物质的密度逐字稿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章质量和密度中的第二节物质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等等。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物质的密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大家看这几张图片,这里有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还有体积相同的铜锭和铝锭。从图中可以看到,1立方分米的铜锭质量是8.9千克,1立方分米的铝锭质量是2.7千克,一升水的质量是1千克,一升煤油的质量是0.8千克。很明显,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一样的。再看这两张图,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它们的体积却不相同,那这里就有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否和组成它的物质的某种特性有关呢?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我们接着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开始进行新课内容,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首先,我们来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通常情况下,一杯水的体积确定了,它的质量也就确定了。如果把这杯水的体积增加到原来的二倍,那质量也会变为原来的二倍;体积增加到原来的三倍,质量同样变为原来的三倍。基于这些生活经验,我们提出两个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相同吗?
接下来,我们要制定实验方案。为了探究这两个问题,我们这样做:第一步,准备若干体积不同的立方体铝块和铜块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因为铝块和铜块是常见的金属,方便我们进行实验操作和测量。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这里我们选择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刻度尺来测量立方体铝块和铜块的棱长。第三步,分别测量每个铝块和铜块的棱长,然后通过立方体体积公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第四步,用天平分别测量每个铝块和铜块的质量。第五步,先分析铝块的质量体积关系,再分析铜块的质量体积关系,最后比较分析铝块和铜块的质量体积关系。这样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啦!
现在我们来看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这是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数据表格。大家看,铝块一的质量是55.4克,体积是20立方厘米,它们的比值是2.77。铝块二质量39.0克,体积14立方厘米,比值是2.79。还有铝块3、4、5、6,它们各自都有对应的质量、体积和比值。从这些数据中,大家能初步发现什么规律吗?这是铜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数据表格。铜块一质量178.4克,体积20立方厘米,比值是8.92。铜块二质量124.7克,体积14立方厘米,比值是8.91。铜块3、4、5、6也都有相应的数据。对比铝块和铜块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铝块和铜块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比较稳定,但铝块和铜块的比值明显不同。
我们还可以用图像法来分析这些数据,这样能让实验结果更直观。从铝块的质量体积图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铝块体积的增大,它的质量也在均匀增大,这就说明铝块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那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就可以回答我们之前提出的“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这个问题?同样,从铜块的质量体积图像也能看出,铜块的质量随着体积的增大也是均匀增大的,所以铜块的质量与体积也成正比。结合铝块和铜块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而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不同。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通常是一个常量,这个常量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就叫做密度,它的物理含义是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用符号ρ来表示,这里我们用到了比值定义法。在物理学中,常用两个物理量的比来定义新的物理量,像速度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密度也是这样定义出来的。
密度的公式是ρ=m/v。这里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V表示体积,单位是立方米;ρ就是密度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这个公式非常重要,以后我们在计算密度、质量或者体积的时候都会用到它。密度的单位有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是克每立方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是可以换算的。一克每立方厘米等于一乘以10的3次方千克每立方米。大家要记住这个换算关系,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比如说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密度是两克每立方厘米,换算成国际单位就是2乘以10的3次方千克每立方米。
下面我们来深入理解一下密度这个概念。首先,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它不随物体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一块铁把它切成两半,每一半的质量和体积都变小了,但是铁的密度并没有改变,还是原来的密度值。这是因为密度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从我们之前做的铝块和铜块的实验就能看出来,铝和铜的密度不一样。但是呢,也有特殊情况,存在物质不同但密度相同的情况,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密度相同就是同一种物质。
物质的密度还受物质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当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时,质量不变,但是体积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密度的变化。比如说水,水结成冰,质量是不变的,但是冰的体积比水大,根据密度公式ρ=m/v,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就变小了,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另外,当温度变化时,虽然质量不受影响,但体积要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密度的变化。通常情况下,物体会热胀冷缩,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密度变大。不过也有特殊的,比如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这是在常温常压下一些固体的密度,这是在常温常压下一些液体的密度,这是在温度为0摄氏度,压强1.01乘以10的5次方帕斯卡时一些气体的密度。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观察这些表格,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第一,表格中的密度值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值,若条件改变,对应的密度值也会变化。比如温度、压强变化了,气体的密度就会变。第二,通常情况下,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大于气体的密度,也就是ρ固>ρ液>ρ气,但也有例外,像冰、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第三,一般来说,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不同,但也有特殊情形,比如ρ煤油 = ρ酒精 = 0.8乘以10的3次方千克每立方米,所以密度相同的物质未必是同种物质。第四,同种物质当物态改变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就像刚才说的水和冰。
好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重要的知识。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出了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不同的结论。然后学习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还深入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受物质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希望大家课后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物理观念: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掌握密度公式及单位换算
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 科学思维:
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密度概念
通过数据分析总结规律
培养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思维
3. 科学探究与实践:
完成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探究实验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密度
能解释生活中的密度现象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体会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不同体积的铜块/铝块、天平和砝码、量筒、水
学具:每组配备天平、量筒、待测固体(铜块、铝块、石块)、烧杯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展示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
提问:为什么它们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2. 展示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
提问:为什么它们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
3. 引出问题: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实验探究(20分钟)
1. 猜想与假设: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 设计实验:
研究对象:不同体积的铜块和铝块
测量工具:天平测质量,刻度尺测体积
数据记录:设计表格记录质量和体积
3. 分组实验:
测量不同体积铜块、铝块的质量和体积
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4. 数据分析:
绘制mV图像,发现正比例关系
比较不同物质的比值差异
5. 得出结论: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三)密度概念建构(15分钟)
1. 概念定义:
定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密度(ρ)
公式:ρ = m/V
单位:kg/m (国际单位)、g/cm (常用单位)
换算:1g/cm = 1000kg/m
2. 密度特性:
展示不同物质密度表,总结规律:
一般ρ固>ρ液>ρ气
同种物质状态变化密度改变(如水结冰)
不同物质可能密度相同(如酒精与煤油)
3. 深度理解:
强调密度是物质特性,与m、V无关
解释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而非数学关系
(四)应用拓展(10分钟)
1. 例题解析:
已知质量和体积求密度
密度单位换算(如7.9g/cm =?kg/m )
2. 生活应用:
解释冰浮于水面的原因
讨论鉴别物质的方法(如测密度)
分析热气球升空的密度变化
3. 趣味实验:
展示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密度
演示鸡尾酒分层现象(密度差异)
(五)课堂小结(5分钟)
知识树梳理:
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特性→应用
五、作业设计
1. 基础题:教材P112习题13
2. 实践题:测量家中食用油的密度
3. 拓展题:查阅"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资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