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外国语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外国语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高二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A B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A B D C A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D C A C B B C A
31.(1)4 分
(2) C(2 分)
(3) 东北(2 分) 西北(2 分)
(4)63°26′(2 分)
32.(1)6 分,每点 2 分,言之有理即可。
①太行山东侧相对高差大,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量大,冲刷侵蚀能力强,形
成众多沟谷;
②同时沟谷洪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太行山东麓出山口地带堆积形成冲积扇;
③沟谷多且距离近故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
(2)6 分,每点 2 分,言之有理即可。
①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②冲积平原土壤深厚肥沃,利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③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建设。
34.(1)赤道低气压带(2 分) 副极地低气压带(2 分)
(2)东北信风带/信风带(2 分) 盛行西风带/中纬西风带(2 分)
(3) C (2 分) E(2 分)
(4)东南风(2 分) 偏西风/西北风(2 分)
答案第 1页,共 1页
{#{QQABDYKoxgCQghRACQ7LQUW2CgmQkIIQJaoGgVAQKAQCQANABCA=}#}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期中考试
地理学科试题
答题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本试卷分二卷,不按要求答卷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某国产科幻大片中的“太空电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
人类通过在外太空地球静止轨道上建设一个大型空间站,把空间站和地面用一根缆绳连接起来,宇航员通过竖直的箱体电梯直通空间站。右图为“太空电梯”和空间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在大型空间站上观察日出、日落时( )
晨线每小时 15°向东倒退 B.日出观察时间晚于对应球面 C.昏线每小时 15°向西倒退 D.日落观察时间与对应球面一致
与地表对应的同地点比,“太空电梯”( )
空间站线速度比地球小 B.运行中箱体角速度不变 C.运行中箱体线速度不变 D.空间站角速度比地球大
2024 年是中国极地考察 40 周年。2024 年 2 月建成的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的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也是我国的第三座常年考察站。下图中左图为我国南极料考站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
③到④先变慢后变快 B.④到①逐渐变快 C.①到②先加快后变慢 D.②到③逐渐加快 4.秦岭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右表是川沙中学(31°N,121°E)地理实验拓展课的某一学习小组在一学期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的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正午太阳高度角
该小组每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北京时间应为( )
1:56 B.12:04 C.13:04 D.12:30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同学们发现( )
上海昼渐短且昼短夜长 B.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逐渐变大 C.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快 D.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
右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示河流的流向为( )
自西南向东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东向西 D.自南向北
该地所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有( )
沉积作用、褶皱断裂、地壳下降、外力侵蚀 B.褶皱断裂、地壳下降、外力侵蚀、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外力侵蚀、褶皱断裂、地壳下降 D.沉积作用、地壳下降、外力侵蚀、褶皱断裂
石冰川是指含冰的寒冻风化岩(碎)屑或冰碛物,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沿着山谷或坡面向下缓慢蠕动的多年冻结地质体。其形态类似于冰川,呈舌状或叶状,但表面通常无裸露的冰体。石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缓慢,可以存在于海拔较低的地区。下图为冰碛型石冰川演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冰碛型石冰川蠕动最快的季节是( )
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图示冰川地貌的形成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冰崖 B.冰碛垄 C.鼓丘 D.倒石堆
陕西榆林市靖边县龙洲镇分布着一个百千米皆覆盖红色砂岩的峡谷,此峡谷历经数百万年形成,谷内纹路像波浪,地貌独特,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波浪谷”,这里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会地带,年均降水量 400.6mm。右下图是陕西榆林周边区域及龙洲波浪谷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波浪谷地貌景观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海水侵蚀 D.流水侵蚀 12.推测这种地貌最可能属于( )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 C.海岸地貌 D.风力侵蚀地貌
冰岛位于大西洋最北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时期该地多次发生火山活动,在火山活动影响下形成的黑色岩块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最终在海岸形成了黑色的沙滩。下图左示意冰岛及黑沙滩的位置,下图右示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冰岛黑沙滩形成的地质条件主要包括( )
①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②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③受到岩浆活动、海浪作用的影响 ④受到地壳运动、冰川作用的影响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与黑沙滩上的沙石组成成分最接近的岩石是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丁 D.戊 15.关于右图中的几类岩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可在外力作用下直接转化为戊 B.丁和乙的形成环境较为相似 C.甲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物 D.戊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丁
革香河流域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为典型的岩溶山区,其发源于沾益区马雄山北麓,流域内地质环境条件脆弱,缺水少土,石漠化严重。下图示意革香河流域某地地质剖面,其中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通道,表面形态与漏斗相似,是地表及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岩层( )
A.均为沉积岩 B.都有层理构造 C.多经历变质作用 D.多具有可溶性 17.研究发现,图示钻孔打井的位置选择非常合理,其主要原因是( )
①位于背斜顶部,地下水源储量大 ②位于向斜槽部,地下水充足
③峰林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量大 ④钻孔选址处地势较低,成井后地下水可自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图中落水洞底部未来最可能连通( )
A.地下河 B.天坑崖顶 C.地表峰丛 D.峡湾海岸
在横断山区东北部,高山峡谷纵横交错,大小河流贯穿其间。嘉绒藏人是这里的主体族群,他们在半山(指山麓到山顶之间的山坡,海拔通常在 2500—3000m)地带耕种、居住,在高山草甸放牧牦牛(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嘉绒藏人多在半山地带聚居,是因为半山地带( )
A.利于机械化耕作 B.热量条件充足 C.空气质量优良 D.受洪水威胁较少 20.嘉绒藏人聚居区的交通线路( )
A.沿山脊方向延伸 B.密度较其他区域大 C.多迂回曲折前进 D.以挂壁的方式修建
地质时期,新疆喀什河中游发育了 4 级阶地(如图 T1、T2、T3、T4),呈两侧不对称分布。2015 年在河谷 T3 阶地上发现的古人类聚落遗址中含有大量羊距骨、马肋骨等。下图为喀什河谷断面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从 T4 时期至今,河流下切速度( )
总体加快 B.先变慢后变快 C.先变快后减慢 D.一直不变
推测 T3 时期,古人类选择在该遗址生存主要是由于( )
沿河而居,便于捕鱼 B.水草丰茂,宜于放牧
C.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D.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23.喀什河谷两侧阶地的不对称发育,反映本区经历了( )
A.大规模的河流改道 B.基岩差异性风化
C.人类翻耕表层土地 D.地壳差异性升降
截至 2024 年 9 月 28 日,重庆当年出现了 80 天高温天气,创造了新的历史。面则同温,天性豁达的重庆人,开启了松弛感满满的“熟人”模式(如左图)。如右图为重庆 9 月 28~30 日的天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导致重庆夏秋季节持续高温的天气系统是( )
B. C. D.
下列关于影响重庆 28~30 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冷锋大风降温伴强降水 B.气旋大风降温后持续阴雨
C.暖锋北风吹来绵绵细雨 D.寒潮大幅降温伴强风大雨
由于大气三圈环流的存在,全球地表形成多个气压带和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季节南北移动,从而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下图示意世界某月南太平洋气压(单位:hPa)分布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从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判断此时大致是( A.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7 月前后 D.1 月前后
甲大气活动中心所在气压带的成因主要是( )
地面上升气流 B.高空下沉气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海面冷水降温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存在对全球水热分布及变化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下图为全球平均气温随纬度分布曲线及假设移除青藏高原后模拟各纬度的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移除青藏高原后,各纬度气温及变化状况为( )
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温上升较快 B.北半球气温总体呈下降趋势 C.相同纬度南半球气温高于北半球 D.低纬度气温变化大于高纬度
移除青藏高原后,影响不同纬度气温升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地表形态 B.洋流性质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30.据图推测,移除青藏高原后,( )
北半球三圈环流将增强 B.南大西洋沿岸将变冷湿
C.北极地区海冰加速融化 D.大洋洲将变得更加干旱
二、综合题,本部分共 3 题,共 40 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在图中方框内标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4 分)。
A、B、C 三弧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时的太阳运行路径,其中白昼最长的是 (填字母,2 分)。
(3)A 路径代表 6 月 22 日,此日该纬度所在半球昼夜状况为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太阳自
方升起、 方落下(每空 2 分,共 4 分)。
(4)该纬度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是 (2 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太行山纵贯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之间,距今 7000 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使太行山地区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
材料二:太行山脉东侧为断层构造,相对高差达 1500-2000 米,东冲积扇集中成片分布,但西麓冲积扇分布很少。下图为太行山东麓冲积扇的分布示意图。
说明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多且集中成片分布的原因。(6 分)
该区域城市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冲积平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6 分)
读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6 分)。
气压带 A 是 ,E 是 (每空 2 分,共 4 分)。
若上图表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风带 B 为 ,D 为 (每空 2 分,共 4 分)。
各气压带中,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有 、 。(填字母,每空 2 分,共 4 分)
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图中 B、D 的风向分别为 、 (每空 2 分,共 4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