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专题提优特训3 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化学用语(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专题提优特训3 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化学用语(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专题提优特训3 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化学用语
(45题经典考题)
01 微粒的基本性质
1.“冰七”(iceⅦ)一般是在深海中强压力作用下才可以形成的固态水,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排或排成一列非常整齐有规则的冰晶,像是一个立方体的牢笼裹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个水分子可以形成“冰七”
B.“冰七”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海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冰七”
D.“冰七”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
2.有一密封容器储有一定量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  )
3.“纳米纸”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其纳米纤维外层包裹疏水材料后可实现防水功能。如图,水在“纳米纸”的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经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B.“纳米纸”可阻止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水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但没有引力
D.水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的水汇集成小水珠
4.如图所示,一环形金属丝布满一层肥皂膜,环上系三根松弛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针刺破丙侧肥皂膜,则甲和乙部分肥皂膜形状将变为图中的(  )
A. B. C. D.
5.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只是模拟实验,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俩玻璃瓶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只是右侧瓶中二氧化氮分子进入到了左侧瓶中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02 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6.推理是初中科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②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③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都不正确
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物质科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字母a代表的是    。
(2)图2是钠在氢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电子的得失图。在钠、氯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8.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B.分子很小,所以没有质量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也可以再分
10.下列关于H2O2、Na2O、SO2三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11.分析推理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氮气可以作保护气,说明氮气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C.氧气和臭氧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化学性质也相同
D.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
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是相同的
1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14.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微粒中: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    。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
(4)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    。
15.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会运用这些概念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面请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填空:
(1)水是由氢和氧    组成的; (2)酒精是由    构成的;
(3)汞是由汞    构成的; (4)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5)二氧化硫分子是由    构成的。
16.根据如下2005年十大科技进展的报道,回答问题。
材料1:法国科学家利用特种显微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控制单个分子运动,进而开发出分子机器人。
材料2: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了“药物分子运输车”,这种分子装载药物后,被引导到疾病靶点释放药物,对疾病进行高效治疗。
(1)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    ;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    和    。
(2)分析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新认识:   。
(3)在阿西莫夫所写的科幻小说《梦幻航行》中,人被缩小到细胞般大小,在人体内经历了梦幻般的体验,试想,如果你被缩小到一个原子般大小,把你放到水里,你会看到的景象是(请至少写两点)    、   。
03 微观粒子的构成
17.如图为小塘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该原子核由2个中子和2个电子构成
18.一种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B.它们的质量相同
C.它们同属于一种元素 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19.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C.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20.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氕原子 氚原子
A.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21.我国近七成的人有着肠胃不适的症状,在检查时大部分都会发现肠胃中存在着幽门螺旋杆菌,这是一种对肠胃伤害较大,且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中最简单的就是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碳﹣13、碳﹣14为碳﹣12原子的同位素原子,可表示为13C、14C)请回答:体检的人被要求口服一颗胶囊(内含13C或14C标记的尿素),15分钟后吹气,便可检测是否感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3C、14C中的中子数相同 B.13C、14C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13C、14C的化学性质不同 D.13C、14C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3和14
22.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X、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Y的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
B.两种离子共有20个质子
C.X、Y的原子核内各有10个质子
D.X的核电荷数小于Y的核电荷数
23.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He﹣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也不显电性
D.在元素周期表中与铍(Be)元素占同一位置
24.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被称为类钥的新元素,假设其化学符号为Uue。该元素原子质子数为119,中子数为200,请模仿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③”处应该填(  )
A.319 B.81 C.119 D.200
25.有关Fe2+和Fe3+两种粒子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相同的质子数 ②化学性质相同 ③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④属于同种元素 ⑤质量几乎相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26.如图,小林对二氧化碳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有如图四种理解,你认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如图是四位同学对某化学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
A.Zn B.CO C.H2O D.N2
28.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金属元素
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质子数为6
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
D.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
29.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B.该粒子的相对相对原子质量为4
C.失去一个中子后也不显电性
D.在元素周期表中与铍(Be)元素占同一位置
30.锂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图甲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乙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锂是非金属元素
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
C.锂原子核内含7个质子
D.微观粒子a的名称是电子
31.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15N2。构成15N2的15N具有7个质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N的核电荷数为15
B.15N的核外电子数为8
C.构成15N2的15N具有8个中子
D.15N带15个单位正电荷
32.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科学家把所有的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请阅读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
周期/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第二周期 3 Li 锂 6.94 4 Be 铍 9.01 5B 硼 10.81 6C 碳 12.01 7N 氮 14.01 8O 氧 16.00 9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第三周期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I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1)图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2)第13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第11 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填具体微粒的符号):
(4)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33.用氢、锶等材料制成的原子钟精准度极高,常被用于卫星的精准计时。图1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B、C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在化学变化中锶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
(2)图2中A、B、C三种微粒中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3)若C为离子,则x= 。
34.某元素R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1)当y=3时,该元素是 ;当x=18时,该元素是 。(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当x=10+y时,该粒子为 ;x﹤10+y时,该粒子为 (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
(3)当y=2时,x= ,该元素能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 。
(4)若该结构示意图的符号为R-,则x= ,y= 。
04 化学符号的书写与化合价的应用
35.敦煌莫高窟享有世界“东方美术馆”之美誉。科学研究表明,壁画所用颜料大部分取自天然矿物。下列壁画颜料所含主要物质中,加点的元素化合价标注正确的是(  )
A.白垩: B.赭石: C.炭黑: D.密陀僧:
36.下列关于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正确的是(  )
A.高猛酸钾 K2MnO4 B.葡萄糖 C6H12O6
C.氯化钾 KClO3 D.二氧化氢 H2O2
37.X、Y、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6,﹣2,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A.X2YZ3 B.XYZ3 C.X2YZ4 D.X3YZ2
38.已知元素X只有一种化合价,下列化学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
A.X2O3 B.X(NO3)2 C.XCl3 D.X2S3
39.螺蛳粉是一种风味独特的小吃,其臭味的来源之一是半胱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S)。下列关于半胱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由H、C、N、O、S五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C、H、O元素质量比是3:7:2
C.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
D.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40.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如图是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丙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化学式可写为C3H7O2N
B.在构成丙氨酸分子的原子中,氢原子最小
C.丙氨酸属于混合物
D.丙氨酸中C、O元素质量比为9:8
41.化学式中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意义,下列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元素
B.O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价
C.2SO3中的“2”表示2种三氧化硫气体
D.Cu2+中的“2+”表示铜离子中含有2个质子
42.我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月壤中发现了新矿物“嫦娥石”[(Ca8Y)Fe(PO4)7]、获得了未来聚变能源资源——He﹣3的含量和提取参数,为我国月球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中P的化合价为+5价
B.嫦娥石中钙、磷元素的质量比是8:7
C.He﹣3的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D.He﹣3和H﹣3互为同位素原子
43.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R的化学式为(  )
A.C5H10O2 B.C6H14O4 C.C5H10O5 D.C6H12O6
44.根据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氯化镁    ; (2)氯化银    ; (3)碳酸钙    ;
(4)硝酸    ; (5)氢氧化钠    ; (6)硫酸钾    ;
(7)5个钾原子    ; (8)2个氮气分子    ; (9)3个氯离子    ;
(10)硫酸亚铁:   。
45.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认识物质的性质;如图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    .
②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    .
③写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一条变化规律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专题提优特训3 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化学用语
(45题经典考题)
1.【答案】C
【分析】A.根据形成过程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冰七”的形成原理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冰七”(iceⅦ)一般是在深海中强压力作用下才可以形成的固态水,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排或排成一列非常整齐有规则的冰晶,所以单个水分子不可能形成“冰七”,故错误;
B.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冰7中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故错误;
C.冰7需要在含有大量水源和极高的压强下形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水,所以海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冰七”,故正确;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冰7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学会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
2.【答案】B
【分析】根据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不变,所以气体的体积变小进行解答.
【解答】解:A、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变小,故A错误;
B、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不变,所以气体的体积变小,故B正确;
C、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不会改变,故C错误;
D、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而分子不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分子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
3.【答案】D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对于任何物体都是成立的。
【解答】解:A、分子之间有空隙,只是空隙较小。故A错误;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C错误;
D、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使纸面的水汇集成小水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用一个新型的实际特例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分子动理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成立的,不要受问题变化的影响。
4.【答案】D
【分析】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即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存在使液体表面想被拉伸的弹簧一样,总有收缩的趋势。
【解答】解:当用热针刺破丙面肥皂膜时,甲、乙区域的肥皂膜失去丙肥皂膜的表面张力,而表面张力使肥皂膜收缩,因各点受力特点相同,则肥皂膜形状应为D图,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的实验是展现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典型实验,注意观察图形的含义,并结合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即可正确解答。
5.【答案】C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越快;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A.紧压在一起的铅柱结合在一起,还能吊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正确;
B.黄豆与芝麻属于宏观物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是因为芝麻钻入了黄豆之间的空隙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B正确;
C.抽去玻璃板,两玻璃瓶气体颜色发生变化,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只是右侧瓶中二氧化氮分子进入到了左侧瓶中,故C错误;
D.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牢牢掌握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222(共11小题)
6.【答案】D
【分析】①根据带电荷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原子、分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推理错误。
②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推理错误。
③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推理错误。
故①②③都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7.【答案】(1)原子;
(2)氯化钠。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得失电子会形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即a表示原子;故答案为:原子;
(2)钠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钠原子构成的;氯气是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氯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氯化钠。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8.【答案】C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和原子均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是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分子、原子均能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和原子均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与原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子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原子、离子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很小,但也有质量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分析】分析、判断物质通常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物质的宏观组成方面考虑,二是从物质的微观构成方面考虑。
【解答】解:A、H2O2、Na2O、SO2三种物质均为纯净物,都不含氧气,故A错误;
B、H2O2、SO2两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Na2O中不含氧原子,含有的是氧离子,故B错误;
C、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SO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Na2O是由钠离子与氧离子构成的,均不含氧分子,故C错误;
D、H2O2、Na2O、SO2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两方面的内容,难度不大。
11.【答案】D
【分析】A、根据带电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氮气可以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说明氮气不与任何物质反应,氮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故选项推理错误。
C、氧气和臭氧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推理错误。
D、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推理,不能盲目推理,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2.【答案】D
【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分析;
B、根据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进行分析;
C、根据不带电的微粒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物质的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有可能是由不同原子或不同离子构成的混合物,故A错;
B、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B错;
C、原子不带电,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有可能是中子,故C错;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元素,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是相同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的构成,元素的定义。
13.【答案】C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内没有中子,选项A说法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C—12和C—13,选项B说法错误;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选项C说法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原子的结构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1)分子、原子;
(2)分子、原子、中子;
(3)电子;
(4)质子、电子。
【分析】可以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微观粒子的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1)分子和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2)分子、原子和中子是呈电中性的微粒;
(3)电子是质量最小的微粒;
(4)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故答案为:(1)分子、原子;
(2)分子、原子、中子;
(3)电子;
(4)质子、电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微粒的质量以及电性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15.【答案】(1)元素;
(2)分子;
(3)原子;
(4)离子;
(5)原子。
【分析】(1)在宏观上看,物质由元素组成;
(2)(3)从微观上看,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4)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因此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元素;
(2)酒精是由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
(3)汞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原子;
(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离子;
(5)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原子。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6.【答案】(1)分子;原子和离子;(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分子自由运动的同时,控制分子的定向运动;(3)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1)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原子和离子。故填:分子;原子和离子;
(2)对“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新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分子自由运动的同时,控制分子的定向运动;
故填: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分子自由运动的同时,控制分子的定向运动;
(3)如果人被缩小到一个原子般大小,放到水里,会看到的景象是: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故填: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故答案为:(1)分子;原子和离子;(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分子自由运动的同时,控制分子的定向运动;(3)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点评】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
三.333(共16小题)
17.【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小塘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由图示可知,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也为2,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核内有2个质子,故该模型表示的是氦原子,故A错误;
B、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核内有2个质子,核电荷数为2,故B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错误;
D、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原子的结构,掌握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B
【分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B、原子的质量大小取决于质子和中子数的和的大小;
C、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质子数;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说法正确;
B、原子的质量大小取决于质子和中子数的和的大小,两种原子的质量一个是16,另一个是18,说法错误;
C、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质子数,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它们同属于一种元素,说法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数量关系等即可解答.
19.【答案】D
【分析】A.根据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解答;
B.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上解答;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解答;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故错误;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
C、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构成以及数量、质量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答案】C
【分析】根据氕原子和氚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解:A、氕原子与氚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等于1,不符合题意;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氕原子和氚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难度较小。
21.【答案】B
【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解:A、13C、14C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A错误;
B、13C、14C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同,B正确;
C、13C、14C都属于碳元素,化学性质相同,C错误;
D、13C、14C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都为6,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3、14,D错误;
故选:B。
【点评】明确元素定义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是解答本题关键。
22.【答案】B
【分析】根据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X2+是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Y2﹣是是Y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X2+是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Y2﹣是是Y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X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Y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则两种离子共有12+8=20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B选项的解析,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则X的核电荷数大于Y的核电荷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D
【分析】A、根据中子是否带电考虑;
B、根据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关系考虑;
C、要从中子的带电情况考虑;
D、从元素的质子数是0考虑。
【解答】解:A、因为中子不带电,又因为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故A正确;
B、一个氦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因为1个质子的质量约等于1个中子的质量,所以2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质量约等于4个中子的质量,故B正确;
C、因为中子不带电,所以失去一个中子后仍不显电性,故C正确;
D、因为是“零号元素”,质子数是0,与铍(Be)的质子数不同,故D错。
故选:D。
【点评】通过本题考查了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关系,1个质子的质量=1个中子的质量。
24.【答案】A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③”处应该填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原子质子数为119,中子数为200,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相对原子质量=119+200=319。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C
【分析】根据1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1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质子数不变,则Fe2+和Fe3+两种粒子有相同的质子数,故说法正确。
②1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Fe2+和Fe3+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说法错误。
③1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则Fe2+和Fe3+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不同,故说法错误。
④1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质子数不变,则Fe2+和Fe3+两种粒子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故说法正确。
⑤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电子的质量很小,则Fe2+和Fe3+两种粒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故说法正确。
故①④⑤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铁原子和Fe2+和Fe3+两种粒子的转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C
【分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种类; (3)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4)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及原子个数比,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CO2微观可以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描述正确;
B.CO2宏观可以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故描述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描述错误;
D.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描述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了解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并能运用解题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D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题意,该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
A、Zn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错误。
B、C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H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C错误。
D、N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且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答案】A
【分析】根据时针、分针、秒针所对应的元素,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质子数为6,故选项说法正确。
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是钠元素,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正确。
D、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镁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氧化镁,其化学式为MgO,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钟表式元素周期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D
【分析】A、根据中子是否带电考虑;
B、根据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关系考虑;
C、要从中子的带电情况考虑;
D、从元素的质子数是0考虑。
【解答】解:A、因为中子不带电,又因为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故A正确;
B、该粒子是由四个中子构成的,质子数为零,则其相对相对原子质量为4,故B正确;
C、因为中子不带电,所以失去一个中子后仍不显电性,故C正确;
D、因为是“零号元素”,质子数是0,与铍(Be)的质子数不同,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通过本题考查了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关系,1个质子的质量=1个中子的质量。
30.【答案】D
【分析】A、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D、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锂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原子核内含3个质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锂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电子带负电,则微观粒子a的名称是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1.【答案】C
【分析】A、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显电中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15N含有7个质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15N的核电荷数为7,故选项说法错误。
B、15N含有7个质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错误。
C、15N具有15﹣7=8个中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15N的原子核带15个单位正电荷,15N为电中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32.【答案】(1)10;
(2)Al2O3;
(3)Na+、Cl﹣;
(4)BD。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周期数=电子层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图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为氟元素,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氟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9﹣9=10;
(2)第13号元素为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二者可组成的物质是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3)第11 号元素为钠元素,第17号元素为氯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因此构成氯化钠物质的微粒是Na+、Cl﹣;
(4)元素的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C和Ne属于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B.Be和Mg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均有2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符合题意;
C.Al和Si于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F和Cl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符合题意;
故选:BD;
故答案为:
(1)10;
(2)Al2O3;
(3)Na+、Cl﹣;
(4)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元素的相关性质判断规律即可解答。
33.(1)Sr2+
(2)B
(3)8
【详解】(1)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其离子符号为:Sr2+;
(2)B原子与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是2,化学性质相似,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2,但是A粒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而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两者化学性质不相似;
(3)若C为离子,则C粒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则x=8。
34.(1) 铝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2) 原子 阴离子
(3) 12 Mg2+
(4) 17 8
【详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当y=3时,,则该元素是铝元素;当x=18时,该元素是氩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
(2)当x=10+y时,说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x﹤10+y时,说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原子得到电子,则该粒子为阴离子。
(3)当y=2时,,为镁原子,则该元素能形成的离子为镁离子,符号为Mg2+。
(4)若该结构示意图的符号为R-,说明原子得到1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y=8。
35.【答案】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A、碳酸钙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碳酸钙中碳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2)+x+(﹣2)×3=0,x=+4,故A错误;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化铁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铁元素化合价为+3,故B错误;
C、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C表示碳单质,其元素化合价为零,故C错误;
D、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Pb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Pb化合价为+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化合价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答案】B
【分析】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原则“氧右非左”、化合价“正左负右”;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验证化学式的书写。
【解答】解:A.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故错误;
B.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故正确;
C.氯化钾的化学式为KCl,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故错误;
D.H2O2读作过氧化氢,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37.【答案】C
【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将三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选项,如果化合物的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表明该化学式正确。
【解答】解:A.X、Y、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6,﹣2,则化合物X2YZ3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2+(+6)+(﹣2)×3=+2,故错误;
B.X、Y、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6,﹣2,则化合物XYZ3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6)+(﹣2)×3=+1,故错误;
C.X、Y、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6,﹣2,则化合物X2YZ4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2+(+6)+(﹣2)×4=0,故正确;
D.X、Y、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6,﹣2,则化合物X3YZ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3+(+6)+(﹣2)×2=+5,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所书写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8.【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元素X只有一种化合价,结合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X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B、硝酸根显﹣1价,设X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1)×2=0,则y=+2价。
C、氯元素显﹣1价,设X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z+(﹣1)×3=0,则z=+3价。
D、硫元素显﹣2价,设X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w+(﹣2)×3=0,则w=+3价。
元素X只有一种化合价,ACD选项中X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B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化学式中错误的是X(NO3)2。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9.【答案】D
【分析】A、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半胱氨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半胱氨酸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由H、C、N、O、S五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C、H、O元素质量比是(12×3):(1×7):(16×2)≠3:7:2,故选项说法错误。
C、半胱氨酸是由半胱氨酸分子构成的,1个半胱氨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半胱氨酸中H、C、N、O、S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7):14:(16×2):32=36:7:14:32:32,则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0.【答案】C
【分析】A、根据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的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可知,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其化学式为C3H7O2N,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构成丙氨酸分子的原子(碳、氢、氮、氧)中,氢原子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氨酸中只含有丙氨酸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丙氨酸中C、O元素质量比为(12×3):(16×2)=9: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1.【答案】B
【分析】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B、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解答】解: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O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SO3中的“2”表示三氧化硫分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u2+中的“2+”表示1个铜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42.【答案】A
【分析】A、根据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He﹣3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由可知,磷酸根显﹣3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酸根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2)×4=﹣3,则x=+5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嫦娥石中钙、磷元素的质量比是(40×8):(31×7)≠8:7,故选项说法错误。
C、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是3,故选项说法错误。
D、He﹣3和H﹣3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2、1,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3.【答案】C
【分析】由物质R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可得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计算三种元素的质量及三种原子的个数,最后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物质R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40%﹣6.7%=53.3%;
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xHyOz;
根据质量分数可得12x:y:16z=40%:6.7%:53.3%
且12x+y+16z=150;x=5,y=10,z≈5
则R的化学式为C5H10O5;
故选:C。
【点评】根据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若已知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计算出该元素在该化合物的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44.【答案】(1)MgCl2;
(2)AgCl;
(3)CaCO3;
(4)HNO3;
(5)NaOH;
(6)K2SO4;
(7)5K;
(8)2N2;
(9)3Cl﹣;
(10)FeSO4。
【分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
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解答】解:(1)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氯化镁的化学式是MgCl2;
(2)氯化银中,银元素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氯化银化学式是AgCl;
(3)碳酸钙中,钙元素化合价是+2,碳酸根化合价是﹣2,碳酸根化学式是CaCO3;
(4)硝酸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硝酸根化合价是﹣1,硝酸化学式是HNO3;
(5)氢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氢氧根化合价是﹣1,氢氧化钠化学式是NaOH;
(6)硫酸钾中,钾元素化合价是+1,硫酸根化合价是﹣2,硫酸钾化学式是K2SO4;
(7)5个钾原子可以表示为5K;
(8)2个氮气分子可以表示为2N2;
(9)3个氯离子可以表示为3Cl﹣;
(10)硫酸亚铁中,铁元素化合价是+2,硫酸根化合价是﹣2,硫酸亚铁化学式是FeSO4。
故答案为:(1)MgCl2;
(2)AgCl;
(3)CaCO3;
(4)HNO3;
(5)NaOH;
(6)K2SO4;
(7)5K;
(8)2N2;
(9)3Cl﹣;
(10)FeSO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4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抓住化合价数据的共性从横向上、纵向上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
(1)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7价;
②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7|+|﹣1|=8;
③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同一列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合价;故答案为: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故答案为:(1)①+7;②8;③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掌握元素周期律及化合价的有关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