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新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下册 2.4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同步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新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下册 2.4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同步训练

资源简介

新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下册 2.4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金东期末)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迅速生长发育时期,需要适量补充钙、锌等。这里的“钙”“锌”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离子 D.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则这里的“钙”“锌”指元素,
故答案为:B。
2.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  )
A.铝:Al B.镁:MG C.铜:CU D.炭:C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来分析解答。
【解答】 A、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铝的元素符号是Al, 故选项正确。
B、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是Mg, 故选项错误。
C、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铜的元素符号是Cu, 故选项错误。
D、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C的元素名称是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2024八下·浦江期末)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A.H表示氢元素和1个氢原子,故A不合题意;
B.表示铜元素,1个铜原子和铜单质,故B符合题意;
C.表示一个氮分子、表示氮气这种物质,故C不合题意;
D.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和这种物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中“O”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4H表示4个氢原子分析。
【解答】A. 图示的微粒为两个分子,分子为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可用符号2H2表示;故不符合题意;
B. 图示的微粒为4个O原子,可用符号4O表示;故不符合题意;
C. 图示的微粒为4个H原子,可用符号4H表示;故符合题意;
D. 图示微粒为2个氢分子和2个氧分子,所表示的物质为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4八下·吴兴期末)2024年中国钠电池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钠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理想选择。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23
C.钠的原子质量为22.99 D.钠原子与钠离子质量几乎相等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 A.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B错误;
C.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非实际质量,故C错误;
D.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因此钠原子与钠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6.(2024八下·黄岩月考)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0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核带有79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在元素周期表中,正下方的数是相对原子质量;金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不是中子数为197.0,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79,错误;
D、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金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79,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金原子核带有79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4八下·杭州期中)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和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A、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B、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D、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解答】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由甲和乙质子数相等可知甲和乙的核电荷数相同,故说法错误;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由题中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所以甲和乙互为同位素,故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题中乙和丙质子数不同,所以二者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说法错误;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由题中乙和丙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乙和丙不是互为同位素,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8.(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原子质量为12.01g
B.X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D.X原子的中子数约为14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碳的原子质量为12.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B、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为铝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相同,铝、硅位于同一周期,铝、硅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碳和铝、硅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7;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27-13=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B.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结合图像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布图进行分析。
【解答】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氧元素和硅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仅仅这两种非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就为48.60+26.30%=74.90%,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是铝元素,但不是金属铝,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0.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汉字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A.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元素周期表不能判断一个原子的质量,故符合题意;
C.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不符合题意;
D.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4八下·杭州期中)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①④ 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 属于离子
C.⑤ 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 的结构不稳定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可知①④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②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③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④中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B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由可知⑤属于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⑤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说结构不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2.(2024八下·杭州期中)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图中能正确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来回答本题,再结合所给图示中前几种元素的含量来回答本题。
【解答】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是:O、Si、Al、Fe以及其他,只有B图中符合。
故答案为:B。
13.(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卷》(1.1-2.7))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O2 B.Fe C.O2 D.H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及化学式的意义。要注意一般的气体元素符号与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的元素符号所表示意义的比较。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Fe既能表示铁这种单质,又能表示铁元素,还能表示1个铁原子,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H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2017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如表是这四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原子序数 中文名称 符号 汉语拼音
113 nǐ
115 镆 mò
117 tián
118 ào
A.属于金属元素
B.镆的元素符号是mò
C.元素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17
D.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B、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分析。
C、根据117元素的原子序数,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D、根据 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少分析。
【解答】A. 鉨字是钅字旁,故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 镆的元素符号是Mc,故错误;
C. 117元素的原子序数,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
D. 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少,故错误;
故答案为:A。
15.(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卷A)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相对原子质量为291,元素名称Ununseptium,符号Uus。请模仿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①”处应填(  )
A.291 B.174 C.117 D.57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特点可知,“①”处表示的应为原子序数,所以填117
故选:C
二、填空题
16.(2024八下·杭州期末)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表中位置②处的元素符号是    。
(2)Ne是一种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3)写出表中②和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4)He与Ne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Na;非金属;NaCl;化学性质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周期表中,同一横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竖行,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且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1)由图可知,②处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横行的最左端,从左到右,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则②处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则周期表中位置②处的元素为钠,故填Na。
(2)Ne表示氖元素,其元素名称带有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
(3)由图可知,②处为钠元素,其化合价为+1价,③处元素为氯元素,其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4)由图可知,He与Ne处于同一族,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其化学性质相似,故填化学性质。
17.(2024八下·杭州期中)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如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H
He

N
② Ne

Si
Ar
(1)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相似。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
(3)利用表中已有元素,写出一种分子的构成与微粒模型“”相似的物质的名称:   。
【答案】化学;②;氮气(合理即可)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同一族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2)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3)根据微粒模型“ ”,属于单质的分子,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同一族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2)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是3、9、12,分别是锂、氟、镁元素,其中氟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
(3)微粒模型“”,属于单质的分子,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表中已有元素中氮元素可以组成N2,物质的名称是氮气(合理即可)。
18.(2024八下·拱墅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据图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是   元素。
(2)关于①②③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原子序数③<②
B.核外电子数①=②
C.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
【答案】(1)O
(2)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2)A.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在元素周期表中,每行元素为一个周期。
【解答】 (1)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N的原子序数为7,则①的原子序数为8,为氧元素;
(2)A.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③>②,故A错误;
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②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故C正确。
故选C。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4八下·浙江期中) 1932年 Linus Pauling 提出电负性(其值用希腊字母x表示)的概念,用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种能力的相对大小。他假定F 的电负性为4,并通过热化学方法建立了其它元素的电负性。Linus Pauling 建立的部分元素的电负性如下:
H: 2.1        
Li: 1.0 Be: 1.5 N: 3.0 O: 3.5 F: 4.0
Na: 0.9 Mg: 1.2 P: 2.1 S: 2.5 Cl: 3.0
K: 0.8 Ca: 1.0 As: 2.0 Se: 2.4 Br: 2.8
Rb: 0.8 Sr: 1.0 Sb: 1.9 Te: X I: 2.5
Cs: 0.7 Ba: 0.9 Bi: 1.9 Po: 2.0 At: 2.2
Fr: 0.7 Ra: 0.9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电负性在上表中同一横行的递变规律:   。
(2) 预测 Te 元素 x 的取值范围   。
(3)大量事实表明,当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7时,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根据此经验规律,KBr物质    (填“是”或“不是”) 离子化合物。
【答案】(1)同一横行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2)2.0≤x≤2.4
(3)是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2)根据表中Te在横行和纵行中相邻元素的电负性进行分析;
(3)根据Br与K的电负性差值判断。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逐渐减小。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横行中,Te元素x取值范围在1.9和2.5之间,在纵行中,Te元素x的取值范围在2.0和2.4之间,综合可知Te元素x的取值范围是: 2.0≤x≤2.4 。
(3)Br的电负性为2.8,K的电负性为0.8,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为2,大于1.7,所以物质KBr 是离子化合物。
20.(2024八下·金华市月考)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来研究元素,始于19世纪初。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纳提出了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氯溴碘等15种元素,把这些元素称为“三种元素组”。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耶,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制定了一个“六元素表”。1865年,英国化学家组兰兹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将已知元素作了排列。他发现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这好像音乐上的八个音阶一样重复出现,于是提出“八音律”的理论(下表是“八音律表”的前部分)。
H Li G B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物理性质(熔点、密度等)进行了比较,直到19世纪末才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事实上在1869年,德国的迈耶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几乎同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请你将Br、K、Mg三种元素按迈耶的元素表规律进行排列   。
(2)根据纽兰兹“八音律表”,与Na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____(可多选)。
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
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不需要借助技术手段
C.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未来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
D.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表已包含所有元素
E.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没有作用的
【答案】(1)Mg、K、Br
(2)Li
(3)A;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Br、K、Mg的相对原子质量及迈耶的六元素表规律分析;
(2)根据表中所给元素排列及 纽兰兹“八音律表”规律分析;
(3)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各元素周期表规律分析。
【解答】(1) Br相对塬子质量为80,K相对原子质量为39,Mg相对原子质量为24,Br、K、Mg三种元素按迈耶的六元素表规律(即相对原子质量递增)进行排列为 Mg、K、Br 。
(2) 纽兰兹“八音律表”,从该元素向下数第8个元素与该元素性质相似,Li是Na后第八个元素,性质相似。
(3) 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 ,A正确; 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需对深点、密度等进行比较我,需要借助技术手段,B错误; 由资料可知, 在1869年,德国的迈耶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几乎同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未来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 ,C正确; 随着科学的进步,元素周期表内容也不断增加,不可能包含所有元素 ,D错误; 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但可帮助我们得到已知元素规律,E错误。
故答案为: (1)Mg、K、Br ;(2) Li ;(3)AC。
1 / 1新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下册 2.4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金东期末)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迅速生长发育时期,需要适量补充钙、锌等。这里的“钙”“锌”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离子 D.原子
2.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  )
A.铝:Al B.镁:MG C.铜:CU D.炭:C
3.(2024八下·浦江期末)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B. C. D.
4.如图中“O”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  )
A. B.
C. D.
5.(2024八下·吴兴期末)2024年中国钠电池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钠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理想选择。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23
C.钠的原子质量为22.99 D.钠原子与钠离子质量几乎相等
6.(2024八下·黄岩月考)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0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核带有79个单位的正电荷
7.(2024八下·杭州期中)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和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8.(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原子质量为12.01g
B.X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D.X原子的中子数约为14
9.(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B.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10.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11.(2024八下·杭州期中)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①④ 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 属于离子
C.⑤ 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 的结构不稳定
12.(2024八下·杭州期中)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图中能正确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
A. B.
C. D.
13.(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卷》(1.1-2.7))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O2 B.Fe C.O2 D.H
14.2017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如表是这四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原子序数 中文名称 符号 汉语拼音
113 nǐ
115 镆 mò
117 tián
118 ào
A.属于金属元素
B.镆的元素符号是mò
C.元素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17
D.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
15.(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卷A)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相对原子质量为291,元素名称Ununseptium,符号Uus。请模仿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①”处应填(  )
A.291 B.174 C.117 D.57
二、填空题
16.(2024八下·杭州期末)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表中位置②处的元素符号是    。
(2)Ne是一种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3)写出表中②和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4)He与Ne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相似。
17.(2024八下·杭州期中)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如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H
He

N
② Ne

Si
Ar
(1)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相似。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
(3)利用表中已有元素,写出一种分子的构成与微粒模型“”相似的物质的名称:   。
18.(2024八下·拱墅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据图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是   元素。
(2)关于①②③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原子序数③<②
B.核外电子数①=②
C.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4八下·浙江期中) 1932年 Linus Pauling 提出电负性(其值用希腊字母x表示)的概念,用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种能力的相对大小。他假定F 的电负性为4,并通过热化学方法建立了其它元素的电负性。Linus Pauling 建立的部分元素的电负性如下:
H: 2.1        
Li: 1.0 Be: 1.5 N: 3.0 O: 3.5 F: 4.0
Na: 0.9 Mg: 1.2 P: 2.1 S: 2.5 Cl: 3.0
K: 0.8 Ca: 1.0 As: 2.0 Se: 2.4 Br: 2.8
Rb: 0.8 Sr: 1.0 Sb: 1.9 Te: X I: 2.5
Cs: 0.7 Ba: 0.9 Bi: 1.9 Po: 2.0 At: 2.2
Fr: 0.7 Ra: 0.9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电负性在上表中同一横行的递变规律:   。
(2) 预测 Te 元素 x 的取值范围   。
(3)大量事实表明,当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7时,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根据此经验规律,KBr物质    (填“是”或“不是”) 离子化合物。
20.(2024八下·金华市月考)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来研究元素,始于19世纪初。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纳提出了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氯溴碘等15种元素,把这些元素称为“三种元素组”。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耶,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制定了一个“六元素表”。1865年,英国化学家组兰兹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将已知元素作了排列。他发现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这好像音乐上的八个音阶一样重复出现,于是提出“八音律”的理论(下表是“八音律表”的前部分)。
H Li G B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物理性质(熔点、密度等)进行了比较,直到19世纪末才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事实上在1869年,德国的迈耶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几乎同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请你将Br、K、Mg三种元素按迈耶的元素表规律进行排列   。
(2)根据纽兰兹“八音律表”,与Na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____(可多选)。
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
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不需要借助技术手段
C.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未来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
D.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表已包含所有元素
E.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没有作用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则这里的“钙”“锌”指元素,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来分析解答。
【解答】 A、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铝的元素符号是Al, 故选项正确。
B、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是Mg, 故选项错误。
C、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铜的元素符号是Cu, 故选项错误。
D、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C的元素名称是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A.H表示氢元素和1个氢原子,故A不合题意;
B.表示铜元素,1个铜原子和铜单质,故B符合题意;
C.表示一个氮分子、表示氮气这种物质,故C不合题意;
D.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和这种物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4H表示4个氢原子分析。
【解答】A. 图示的微粒为两个分子,分子为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可用符号2H2表示;故不符合题意;
B. 图示的微粒为4个O原子,可用符号4O表示;故不符合题意;
C. 图示的微粒为4个H原子,可用符号4H表示;故符合题意;
D. 图示微粒为2个氢分子和2个氧分子,所表示的物质为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 A.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B错误;
C.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非实际质量,故C错误;
D.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因此钠原子与钠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在元素周期表中,正下方的数是相对原子质量;金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不是中子数为197.0,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79,错误;
D、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金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79,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金原子核带有79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A、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B、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D、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解答】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由甲和乙质子数相等可知甲和乙的核电荷数相同,故说法错误;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由题中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所以甲和乙互为同位素,故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题中乙和丙质子数不同,所以二者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说法错误;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由题中乙和丙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乙和丙不是互为同位素,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碳的原子质量为12.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B、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为铝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相同,铝、硅位于同一周期,铝、硅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碳和铝、硅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7;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27-13=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结合图像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布图进行分析。
【解答】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氧元素和硅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仅仅这两种非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就为48.60+26.30%=74.90%,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是铝元素,但不是金属铝,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汉字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A.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元素周期表不能判断一个原子的质量,故符合题意;
C.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不符合题意;
D.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可知①④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②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③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④中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B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由可知⑤属于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⑤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说结构不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来回答本题,再结合所给图示中前几种元素的含量来回答本题。
【解答】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是:O、Si、Al、Fe以及其他,只有B图中符合。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及化学式的意义。要注意一般的气体元素符号与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的元素符号所表示意义的比较。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Fe既能表示铁这种单质,又能表示铁元素,还能表示1个铁原子,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H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B、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分析。
C、根据117元素的原子序数,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D、根据 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少分析。
【解答】A. 鉨字是钅字旁,故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 镆的元素符号是Mc,故错误;
C. 117元素的原子序数,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
D. 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少,故错误;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特点可知,“①”处表示的应为原子序数,所以填117
故选:C
16.【答案】Na;非金属;NaCl;化学性质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周期表中,同一横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竖行,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且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1)由图可知,②处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横行的最左端,从左到右,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则②处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则周期表中位置②处的元素为钠,故填Na。
(2)Ne表示氖元素,其元素名称带有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
(3)由图可知,②处为钠元素,其化合价为+1价,③处元素为氯元素,其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4)由图可知,He与Ne处于同一族,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其化学性质相似,故填化学性质。
17.【答案】化学;②;氮气(合理即可)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同一族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2)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3)根据微粒模型“ ”,属于单质的分子,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同一族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2)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是3、9、12,分别是锂、氟、镁元素,其中氟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
(3)微粒模型“”,属于单质的分子,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表中已有元素中氮元素可以组成N2,物质的名称是氮气(合理即可)。
18.【答案】(1)O
(2)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2)A.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在元素周期表中,每行元素为一个周期。
【解答】 (1)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N的原子序数为7,则①的原子序数为8,为氧元素;
(2)A.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③>②,故A错误;
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②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故C正确。
故选C。
19.【答案】(1)同一横行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2)2.0≤x≤2.4
(3)是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2)根据表中Te在横行和纵行中相邻元素的电负性进行分析;
(3)根据Br与K的电负性差值判断。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逐渐减小。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横行中,Te元素x取值范围在1.9和2.5之间,在纵行中,Te元素x的取值范围在2.0和2.4之间,综合可知Te元素x的取值范围是: 2.0≤x≤2.4 。
(3)Br的电负性为2.8,K的电负性为0.8,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为2,大于1.7,所以物质KBr 是离子化合物。
20.【答案】(1)Mg、K、Br
(2)Li
(3)A;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Br、K、Mg的相对原子质量及迈耶的六元素表规律分析;
(2)根据表中所给元素排列及 纽兰兹“八音律表”规律分析;
(3)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各元素周期表规律分析。
【解答】(1) Br相对塬子质量为80,K相对原子质量为39,Mg相对原子质量为24,Br、K、Mg三种元素按迈耶的六元素表规律(即相对原子质量递增)进行排列为 Mg、K、Br 。
(2) 纽兰兹“八音律表”,从该元素向下数第8个元素与该元素性质相似,Li是Na后第八个元素,性质相似。
(3) 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 ,A正确; 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需对深点、密度等进行比较我,需要借助技术手段,B错误; 由资料可知, 在1869年,德国的迈耶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几乎同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未来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 ,C正确; 随着科学的进步,元素周期表内容也不断增加,不可能包含所有元素 ,D错误; 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但可帮助我们得到已知元素规律,E错误。
故答案为: (1)Mg、K、Br ;(2) Li ;(3)AC。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