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节 化学方程式(1)第3章 空气与生命引入新课1、写出下列物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2)、硫在氧气中燃烧(3)、铁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引入新课2、下列现象中化学能转化成了什么能?(1)生石灰(CaO)放入水中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并使水温升高:_ __________。(2)点燃爆竹,爆竹腾空而起: _________________。(3)用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_________________。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着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那么,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新课教学木头燃烧后留下灰烬如图,木头燃烧后变成了灰烬,质量减少了。蜡烛燃烧后留下的蜡油很少,质量减少了。这是什么原因?物质燃烧后质量变小是物质消失了吗?蜡烛燃烧后留下的蜡烛油很少生绣的铁钉质量增大铁生锈时质量却增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思考与讨论我们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反应前后试管的总质量会如何变化?反应后有氧气逸出,所以总质量变小如果我们把反应生成的氧气收集起来,加上氧气的质量,总质量又会如何变化?总质量可能相等新课教学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真的保持不变 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1、用天平称量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使各反应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3、再用天平称量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4、比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而确定猜想是否正确。活动活动1、如图所示装置,将锥形瓶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待反应结束冷却后,重新放在天平托盘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现象:说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气球膨胀,冷却后气球变瘪,反应前后天平平衡。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相等。新课教学视频:白磷燃烧实验活动活动2、如图所示,将锥形瓶置于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然后把滴管内的溶液滴入瓶内,使两种溶液混合,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再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是否平衡。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现象:看到蓝色絮状沉淀,天平仍旧平衡说明: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且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新课教学视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思考与讨论与上述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相比,本活动中的两个实验装置有什么特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两个装置均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密闭系统,没有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这样做有利于验证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如果把反应的装置改为烧杯等敞口容器,可以吗?如果有气体生成或参加反应,则不可以用敞口容器作反应器新课教学许多相似的实验和研究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被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证明过的。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物理变化或生理变化。新课教学(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可用于解释所有的化学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3)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4)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5)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几点说明:思考与讨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我们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来加以分析。Al O2 Al2O3 Al2O3我们以铝与氧气反应为例:参加反应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如图新课教学反应物 生成物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铝原子 铝原子氧原子 氧原子原子总数 原子总数反应前原子的种类和总数=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和总数原子的质量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44661010新课教学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分子里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质量守恒的原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所以,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守恒不守恒不一定守恒新课教学1、解释木炭、蜡烛燃烧质量减少的现象:2、铁生锈后质量增加的现象:你能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了吗?木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逃逸到空气中,只剩余固体的灰,同样,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释放到空气中了,所以感觉到质量减少了,其实也都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铁生锈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参与反应生成了铁锈,所以铁锈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其实也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当堂检测1、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一定量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变大B.10g NaCl溶解在90 g水中,形成100 gNaCl溶液C.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D.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 mLA2、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B. 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D. 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A当堂检测3、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值等于0.5 B.甲一定是化合物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D当堂检测4、有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C板书设计3.3 化学方程式(1)1、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化学反应的实质:3、质量守恒的实质: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4、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反应。反应物分子里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3、预习“化学方程式”相关内容。3.3 化学方程式(1)课后检测班级 姓名1.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一定量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变大B.10g NaCl溶解在90 g水中,形成100 gNaCl溶液C.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D.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 mL2.有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3.如图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烧热后,塞紧橡皮塞的同时玻璃管触碰瓶底的白磷后发生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必须过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C.燃烧后玻璃管顶端的小气球始终胀大D.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4.将20 g甲、5 g乙、8 g丙三种纯净物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5 g甲、16 g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是( )A.12 g B.9 g C.4 g D.17 g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B.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不能确定6.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A. ①④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④⑤⑥ 8.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是因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生成大量氧气,是因为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D.25m3石油气压缩后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9.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其中未知数据正确的是( )阶段/物质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反应前 40 40 0 0反应中 m1 m2 m3 10.8反应后 23 M4 30 27A. m1=30.8 B. m2=34 C. m3=13.6 D. m4=2410.某物质W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了4.4克CO2和3.6克的水,消耗的氧气为6.4克,则下列对W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B.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有O元素C.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11.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的途径:(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 。(2)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 。12.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 (3)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 (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A C D A B B C B D AH2;1:11: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不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3化学方程式(1)课后检测(含答案).doc 3.3化学方程式(1)(课件22张ppt 视频 课后检测卷(含答案)).pptx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mp4 白磷燃烧实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