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共27张PPT)大单元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 大单元突破练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共27张PPT)大单元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 大单元突破练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大单元突破练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024·河北保定二模)尚义四台遗址位于河北省四台蒙古营村西南,是我国北方地区考古发现最早的定居村落,在该遗址发现了研磨器、磨盘等遗存。其文化面貌所反映的区域特征突破了以往的认识,将燕山南北、长城沿线和辽西地区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大文化区——“燕辽文化区”。由此可推断出,尚义四台遗址(  )
①表明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延伸了中国北方地区迈入文明时代的时间线 ③为燕山南北和辽西地区找到了共同的文化根源 ④处于采集植物性食物与狩猎并重的新石器时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由材料可知,尚义四台遗址表明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尚义四台遗址为燕山南北和辽西地区找到了共同的文化根源,①③符合题意;尚义四台遗址体现的是原始社会时期,未迈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迈入文明时代,②排除;该遗址揭示了该地区史前居民从流动性较强、以狩猎为主要生计的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稳定的栖居形态,以驯化粟黍、采集植物性食物与狩猎并重的新石器时代的演化历史,尚义四台遗址是处于旧新石器过渡时期,而不是采集植物性食物与狩猎并重的新石器时代,④排除。故本题选A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模)“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对马克思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
①“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形成时期 ②“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表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是对立统一的 ④“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揭示了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 人类告别了原始社会的野蛮状态后,进入奴隶社会,开始进入人类的文明社会,①不选;材料表明社会进步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矛盾,并且是在这种矛盾中向前推进的,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正确;“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二者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是对立统一的,③正确;由“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可知,“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的说法片面,④不选。故本题选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2024·河北承德模拟)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三大奴役形式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 ②阶级和国家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③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奴役方式相对以往更具隐蔽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无论是奴隶制、农奴制还是近代的雇佣劳动制,都属于剥削制度,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方式相对于奴隶制和农奴制更具有隐蔽性,①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明时代的剥削制度,未涉及阶级和国家的产生,②不符合题意;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只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③错误。故本题选B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2024·河南阶段练习)202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
①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 ②为夺取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 ④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①排除;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这表明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为夺取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②③正确;毛泽东思想主要是革命理论,未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④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2024·河南模拟预测)我国历史上朝代不断更迭。一般封建王朝要灭亡时通常先是官僚机构和人员的膨胀和腐化,然后导致土地兼并加速,尽管统治者采取授田、均田、屯田、限田等土地经营制度,但最终阻挡不了各地蜂拥而来的土地兼并,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不合理现象。土地兼并引发农民大起义,从而王朝被推翻,一个新的王朝重新开始。这说明(  )
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构成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在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础 ③官僚机构和人员的膨胀腐化是封建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 ④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①正确;“尽管统治者采取授田、均田、屯田、限田等土地经营制度,但最终阻挡不了各地蜂拥而来的土地兼并”体现了在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础,②正确;封建制生产关系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封建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③错误;材料未涉及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④不选。故本题选A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2024·江西模拟预测)过去200多年来,“西方化”几乎是“现代化”的代名词,两方先行者的现代化经验成为一些学者认为的现代化“模板”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照抄的“范本”。然而在各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仅鲜有后发国家成功复制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案例,甚至一些发达国家自身也逐步落入阶级对立严重、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丛生的“怪圈”。关于两方发达国家“怪圈”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是发达国家落入“怪圈”的根源 ②科技进步、提高劳工福利等,对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毫无效果 ③生产绝对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是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 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不仅加剧社会矛盾,也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①正确;科技进步、提高劳工福利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②错误;生产相对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是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③错误;在发达国家的“怪圈”中,经济停滞会加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而阶级对立又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加剧社会矛盾,④正确。故本题选B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2024·吉林模拟预测)“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劳动力,让劳动力沦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劳动力商品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为他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一上述内容(  )
①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②说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阐述了人类社会普遍规律和资本主义特殊规律的统一 ④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该内容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根源,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②不符合题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材料没有涉及人类社会普遍规律、资本主义特殊规律,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2024·山东济宁三模)“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体系无法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天然对抗性,迫使共同利益‘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而共产主义现代文明则是在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相一致的前提下‘控制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条件的革命无产者的共同体’。”这一论断揭示出(  )
①在不同人类文明形态下,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②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在是否真正维护人民利益上存在本质差别 ③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向共产主义现代文明过渡具有历史必然性 ④各国在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时应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①错误;题干材料表明,该论断揭示出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在是否真正维护人民利益上存在本质差别,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向共产主义现代文明过渡具有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③正确;材料未体现各国在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时应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2024·山东滨州二模)回望近代历史,正是《共产党宣言》开启了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征程,深刻地影响着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进程。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出版,犹如一颗火种,在世界点燃理想之光,照亮了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 ②《共产党宣言》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和基本规律 ③《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的同一个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中国人民有了民族复兴的主心骨 ④《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让中国找到了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依靠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①说法正确,但未指出《共产党宣言》对中国发展进程的影响,不符合设问要求,不选;“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未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②不选;《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的同一个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带领人民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中国人民有了民族复兴的主心骨,③正确;“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让中国看到了无产者的重要价值,让中国找到了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依靠力量,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2024·河南模拟预测)每当革命斗争危急、情况变幻、问题环生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拿出《共产党宣言》认真读、反复读、精细读,读出思路,引发启示和方法,破解实际问题。他表示,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毛泽东同志强调多读《共产党宣言》,这是因为它(  )
①内涵丰富,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能激发人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斗争精神 ③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 ④为在落后的中国取得革命胜利提供了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①错误;材料表明多读《共产党宣言》可以激发人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斗争精神,《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②③正确;《共产党宣言》能为中国取得革命胜利提供理论指导,“提供了具体方法”的表述错误,④不选。故本题选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2024·湖北武汉二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将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该论述表明(  )
①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②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③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②④符合题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错误。故本题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2024·安徽合肥模拟)马克思从本质视角分析了资本主义的贫困问题,贫困深刻地体现为结构性的分配不平等,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剥削了工人的劳动成果,结果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就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导致相对贫困现象的出现 ②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实质是分配差异问题 ③相对贫困是更为隐秘但危害更深的贫困形式 ④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由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导致贫困现象的出现,①错误;分配差异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体现,②错误;贫困深刻地体现为结构性的分配不平等,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剥削工人的劳动成果,结果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就越贫穷,这说明相对贫困是更为隐秘但危害更深的贫困形式,③正确;资本主义的贫困问题使得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说明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2024·山东临沂二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任务是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表明(  )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经济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心任务 ③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④持续推进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是民族复兴的关键之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材料表明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①③正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经济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心任务”的表述不准确,②不选;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是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④不选。故本题选B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