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铁及其化合物2-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3 铁及其化合物2-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一节 第三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典型(副族)金属元素之一。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根据教参安排,“铁及其化合物”需要三个课时。其中铁的化合物安排两个课时。教材引导学生在复习、拓展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及离子反应的视角,提升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强化铁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教材还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运用来自生产或生活的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典型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钠和氯属于典型的主族元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思路。而铁属于副族元素,学生既可以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把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元素观”的发展。
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知道Fe3+的检验方法,并能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质,形成证据意识。
2.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铁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3. 通过学习铁盐,学会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具有变价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建立认识模型,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4. 结合应用实例,将铁盐性质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评价目标】
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2.通过对铁盐转化关系的讨论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
3.通过对补铁剂是否变质检测、印刷电路板制作等进行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Fe3+的检验、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
难点:Fe、Fe2+、Fe3+转化关系模型的建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发挥核心概念(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
2.实验探究——利用“实验”、“探究”等栏目,发挥实验探究对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实证功能,形成证据意识。
3.情景教学——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真实问题情境。
六、教学设计思路
补铁剂——琥珀酸亚铁片引入(使用说明书相关内容分析) Fe2+和Fe3+的转化、 Fe3+的检验 Fe、Fe2+、Fe3+转化关系模型的建构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补铁剂——琥珀酸亚铁片的介绍 严重缺铁需要服用补铁剂这一真实情景引入。 展示补铁剂及说明书。 活性成分含Fe2+的盐 补铁剂与维生素C搭配,有利于补铁剂的吸收。为什么? 思考:如何实现 Fe3+转化为Fe2+ 小结:Fe2+和Fe3+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提升“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 从元素价态角度进行分析 Fe2++氧化剂 = Fe3+ 类比Fe2+转化为Fe3+的研究思路,思考分析得出: Fe3++还原剂 = Fe2+
实验探究:Fe2+和Fe3+的转化 一、探究Fe2+ 转化为Fe3+ 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一,演示利用氯水将Fe2+ 转化为Fe3+ 演示实验 思考1.如何充分的证明氯水确实将Fe2+ 转化为Fe3+?(提示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检验Fe3+的灵敏试剂) 强调 Fe3++3SCN- = Fe(SCN)3 为络合反应,生成的Fe(SCN)3为配合物,是红色溶液,非沉淀! 思考 2.方案一的基础上加入Fe3+的检验环节,对比接下来两位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分析谁的更合理? 思考3:展示选择H2O2酸性溶液作为氧化剂所设计的实验证明Fe2+ 可以被氧化? 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价。 二、探究Fe3+ 转化为Fe2+ 思考1.某同学利用还原铁粉是否可以实现 Fe3+转化为Fe2+ ? 演示实验 思考2.铜粉是否可以实现 Fe3+转化为Fe2+,如果可以试着写出Fe3+ 被铜粉还原的离子方程式? 播放利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视频。 思考3.为使使用后的“腐蚀液”能得到充分利用,应如何处理使用后的“腐蚀液“?请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 (回收Cu、再生FeCl3溶液) 思考4.回归课前展示的补铁剂,由于看不清生产日期,有效期。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检查该补铁剂是否变质。注意药品的状态。 从元素价态角度分析,化合价升高,需要寻找合适的氧化剂,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已学过的常见的氧化剂,选择合适的药品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记录实验现象,并梳理出Fe3+的检验方法。 显色法——加 KSCN溶液。 从Fe2+容易被空气氧化分析,先加KSCN溶液若无现象可以证明Fe2+未被空气氧化变质,再加氯水若变红,则说明氯水确实可以将Fe2+ 氧化为Fe3+ 讨论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讨论分析得Fe作为常见的还原剂,可以实现Fe3+ 转化为Fe2+ 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写出离子方程式。 讨论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观看实验视频,体验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应用已经习得的铁的还原性置换并回收废液中的铜,利用氯水等氧化剂氧化废液中的Fe2+,实现腐蚀液的循环利用。写出相关例子方程式。 实验分为两大步: 第一、待测液的准备 研磨——溶解——静置——过滤,滤液作为待测液。 第二、Fe3+ 的检验 KSCN溶液
归纳总结: Fe、Fe2+、Fe3+转化关系 Fe、Fe2+、Fe3+转化关系模型的建构 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主板书 Fe、Fe2+、Fe3+转化关系
副板书
Fe3+检验:Fe3++3SCN-= Fe(SCN)3
Fe2++氧化剂 = Fe3+: 2Fe2++Cl2 = 2Fe3++2Cl-(单线桥标电子转移)
2Fe2++H2O2 +2H+= 2Fe3++2H2O(单线桥标电子转移)
Fe3++还原剂 = Fe2+ :2Fe3++Fe = 3Fe2+ (单线桥标电子转移)
2Fe3++Cu = 2Fe2++Cu2+ (单线桥标电子转移)
十、课堂测评
1.下列关于Fe2+和Fe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e2+的水溶液为浅绿色
B.Fe3+的水溶液为黄色
C.Fe3+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
D.Fe3+溶液中滴入含SCN-的溶液,立即出现红色沉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Fe2+,有如下实验操作:①加足量新制氯水 ②加足量酸性KMnO4溶液 ③加少量KSCN溶液,则最佳顺序是(  )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3.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Fe2+
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沉淀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不含有Mg2+
4.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AgNO3、KSCN、稀H2SO4、NaOH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该试剂是(  )
A.BaCl2溶液 B.CuCl2溶液
C.FeCl3溶液 D.FeCl2溶液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FeCl3溶液 FeCl2 通入适量Cl2
B FeCl2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C 铜粉 铁粉 加入过量盐酸并过滤
D Fe(OH)3 Fe(OH)2 在空气中灼烧
题号(参考答案) 1( D) 2( C ) 3(C ) 4( C ) 5( D )
质量水平 L1 L1 L2 L1 L3 L3 L3 L3 L3 L3 L3 L3 L2 L2 L2 L2 L3 L3 L3 L3
SOLO U U M U R R R R R R R R M M M M R R R R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