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福建卷) 课件(4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福建卷) 课件(45张PPT)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2024年福建中考历史
真题完全解读


中国风
试卷总评

命题趋势

真题解读

备考指津


试卷总评




试卷总评

2024年福建省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双减”政策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坚持中考命题的正确政治方向,以“立德树人”为试题的鲜明导向,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突出“两考合一”功能定位。
试卷总评





2024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题型与题量与2023年中考总体上具有延续性与发展性,试题题型包括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其中客观题与2023年无变化,28小题;客观题也是4个大题:
试卷总评

2024年福建中考历史分值分布情况
内容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选择题分值 20 8 6 4 12 6
非选择题分值 12 14 0 0 10 8
合计 32 22 6 4 22 14
试卷总评

2023-2024年福建中考历史考点分布情况
题号 2024 2023
1 原始农耕文明 原始农耕文明
2 百家争鸣 分封制
3 分封制 百家争鸣
4 丝绸之路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5 《齐民要术》 民魏晋南北朝族交融
6 传统节日 科举制
7 宋朝经济社会生活 宋朝经济社会生活
8 辽宋夏金元民族交融 明清经济
试卷总评

2023-2024年福建中考历史考点分布情况
题号 2024 2023
9 澎湖巡检司 元明清艺术发展
10 明朝政治经济 民族危机加剧
11 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12 新文化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
13 北伐战争 新文化运动
14 秋收起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5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1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探索
试卷总评

2023-2024年福建中考历史考点分布情况
题号 2024 2023
17 改革开放后衣食住行变迁 国家统一
18 古埃及 古罗马文化
19 古希腊文化 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
20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
21 近代科学发展 美国1787年宪法
2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23 法国大革命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24 马克思主义 明治维新
试卷总评

2023-2024年福建中考历史考点分布情况
题号 2024 2023
25 南北战争 社会主义革命
26 新经济政策 巴黎和会
27 美苏冷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28 万隆会议 欧洲一体化
29(辨析题) 红军长征,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一战背景,原因
30(解答题 传统文化,古代经济,跨学科 跨学科音乐,抗日战争
31(解答题) 工业革命,现代化,环境治理 改革开放后的衣食住行
32(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 都江堰、唐朝外交,紫禁城
试卷总评

2.试题考查的形式和材料求新求异
福建省近三年的单项选择题文字、图片、表格、动漫等相结合。阅读量明显增大。考查形式多样,设问更加新颖,呈现的史料类型更加丰富多样,注重与时俱进,切合时下热点,突出跨学科教学,与天文学、电影学、文物学等相结合,注重历史知识的迁移,对历史综合素养要求提高。
1.考试题型、分值和形式基本稳定
近三年来,福建中考历史实行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查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材料辨析题、材料解析题、活材料论述题四大类,总题量32题(28道单项选择,1道辨材料辨析题,2道材料解析题,1道活材论述题),总分100分。中考折合50分计入总分。各种题型的题量及分值保持不变。

命题趋势
强化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
命题趋势


试题在价值立意、价值导向上注重“四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试题的导向,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选择题1: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选择题2:考查百家争鸣,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选择题5,《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辨析题29题考查长征,为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
材料论述题32题考查近代史,激发爱国热情。
命题趋势

跨学科融合,凸显学科特色

通过与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融合,创设多元情境,凸显历史学科特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选择题6:历史与语文诗词融合。
择题21题,历史与体育和科学的融合。
材料解析题31题,历史与物候知识融合,与物理融合。

聚焦核心素养,贯彻五育并举
命题趋势

试题聚焦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与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存在多处交融,试题把对审美能力和修养、健康观念和意识、劳动精神和实践等方面的考查纳入考试的范围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4年中考题创设情景,都涉及到各类史料的呈现,对核心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提出更高要求。

注重历史与现实联系,体现时代特征
命题趋势

部分题目将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要求学生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周年热点以纪念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形式,多为纪念“5”和“10” 周年倍数事件。
如材料论述题32题,通过电影反映史料,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选择题12题,1919年属于逢5的周年事件。
选择题13题,1924年为周年事件。
材料辨析题考查长征,1934年开始长征。
史料呈现多元化,命题设问新颖防套
命题趋势


史料呈现类型丰富多样,从文字、图片、表格等多种类型。在命题设问上比较新颖,对审题提出更高要求。出题组致力于以新颖的设问防止套用论述题观点和通用答题模板。

真题解读
中国风
真题解读

1. 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
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
A
不符合题意
概括不全面
不全面
2.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 )A.学而不厌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不耻下问
B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
真题解读

3.晋文公曾与诸侯会盟于河阳,并召周天子来参加。这反映的是
A.国都变迁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百家争鸣 D.大一统得到巩固
B
汉武帝
思想文化
不符题意
4.琵琶源于西亚,现代维吾尔语称琵琶为“巴比特”(barbit),与古波斯语对琵琶的称呼“巴波特”(barbot)十分相似。这一现象应缘于( )
A.丝绸之路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隋大运河的开通 D.郑和下西洋
A
鲜卑族
促进南北交流
中外交流
西亚,西域
波斯等
5.据表可知,《齐民要术》( )
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强调因地制宜
C.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 D.注重工具革新
通过表格和结合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收集整理百余种古书而成,这里面就包括《四民月令》里面的相关内容,这说明《齐民要术》起到承上作用;明朝《农政全书》大量引用《齐民要术》的内容,其起到启下的作用,A项正确。
时期 农书 内容主要来源
东汉 《四民月令》 日常农事活动
北魏 《齐民要术》 收集整理的百余种古书
明朝 《农政全书》 大量引用《齐民要术》
6.下图为某同学收集的诗词。其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C
题干中的“正月十五日夜应制”涉及到的传统节日是元宵节,题干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涉及到的传统节日是中秋节,题干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涉及到的传统节日是重阳节,C项正确;
7.北宋时,南方主食以稻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南宋时,南方的面食店日益增加。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差异 B.土壤条件 C.生活水平 D.人口迁移
根据材料“北宋时,南方主食以稻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南宋时,南方的面食店日益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将北方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带到了南方,对南方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正确
8.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这反映出当时的( )
A.重文轻武 B.宋辽和战 C.政权更迭 D.民族交融
D
D
根据题干“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契丹族学习汉族文化,体现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
真题解读

9.《元史·百官志》记载,由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该事件开启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据此推断,下列机构在地区管辖上也起到类似影响的是( )
A.吏部 B.刺史 C.澎湖巡检司 D.枢密院
C
地方监察
琉球和澎湖
官吏升迁
10.明朝在户部设置太仓库,“专备三边军饷”,与皇室的内库有别。明神宗时,皇室的日用、婚丧等花费远超以往,皇帝“数取太仓银入内库”。这导致明朝( )
A.物价不断飞涨 B.与清军作战失利
C.官员职权范围缩小 D.国家财政体制被破坏
D
没有体现
没有涉及
太仓入内库
军事
材料未涉及
真题解读

11.下图体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12.“白话的传播遍于全国,与1919年的学生运动大有关系”,因为此后“各地的学生团体很快办起了约四百种白话报刊”。这表明( )
A.戊戌变法促进思想解放 B.君主专制制度已终结
C.五四运动助推文学革命 D.封建礼教被全面推翻
C
北洋水军覆灭
威海卫
1989年
辛亥革命
过于绝对
13.1924年的《真正革命歌》写道:“真正革命党人应该加入国民军,要铲除军阀,与帝国主义死拼。我是国民军,我是国民军,打仗为救老百姓。”这表明了( )
A.作者的反帝反封建理念 B.军事歌曲的大范围流传
C.北伐取得辉煌战果 D.群众积极参加革命
材料“真正革命党人应该加入国民军,要铲除军阀”体现了作者反封建的理念,材料“与帝国主义死拼”体现了作者反帝的理念,所以材料表明了作者的反帝反封建理念,A项正确;
14.由于秋收起义作战失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背弃了革命,为此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体现的精神是( )
A.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举国同心、尊重科学 D.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A
A
根据材料“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可知,宣誓词体现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这也是每一位共产党人所具备的精神品质,A项正确;
15.魏巍在《火线春节夜》中写道:“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这年过得蛮不坏哩!’”这体现了志愿军的( )
A.严明纪律观念 B.武器装备精良
C.革命乐观主义 D.业余生活丰富
在艰苦的作战条件下,志愿军表现出了非常乐观的精神面貌,对生活、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前途充满坚定信念和进取精神的精神面貌,充分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C项正确;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纪律严明这一优良传统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所使用的武装装备十分落后,排除B项;题干说明的是志愿军革命乐观主义,并未说明业余生活情况,排除D项。
16.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C.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C
A
民族区域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形使自治权的制度,A项正确;
17.下表所示说明我国( )
中国交通里程变化情况(部分)
A.国防科技日新月异 B.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工业体系已现雏形
通过表格分析可知,从1978年至2023年,我国的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的里程不断增长,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建设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B项正确。
18.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建造数量众多、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这反映了古埃及( )
A.国王权力至上 B.法律体系完备
C.军事实力强大 D.医学成就辉煌
B
A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他可以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进行修建大型工程,充分体现了其至高无上的权力,A项正确;
年份里程(万公里) 1978年 2023年
公路 89 525.7
高速公路 0 18.4
铁路 5.17 15.9
高速铁路 0 4.5
真题解读

19.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众多的城市,“东西方在这一时期频繁互动和深度融合”。能为此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刻有希腊式长袍的印度佛像 B.位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C.应用于航海的指南针 D.传入中国的马铃薯
A
新航路开辟
东西方融合
北宋
20.非洲东部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十分温驯且肥硕,欧洲人的出现,给岛上带来了猪和老鼠,使得渡渡鸟在地面的巢中下的蛋不断遭到毁坏,人们普遍认为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该现象源于( )
A.租地农场出现 B.市民阶层兴起 C.文艺复兴 D.新航路开辟
D
资本主义经济
城市兴起
物种交流
日本
思想解放
21.历史课堂上,老师使用了下图,他应是在介绍(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蹲踞式跳远,其技术要领是人体单脚起跳腾空后,上体保持正直、摆动腿的大腿部分继续向上摆动,留在体后的起跳腿 开始屈膝前摆,这样,逐步靠拢摆动腿,逐渐在空中形成蹲踞式,落地前小腿自然前伸落地,这一牛顿的力学理论是相符合的,A项正确。
22.“1688年造成的巨大变化是一场真正的革命”,首先是威廉和玛丽,接着是玛丽的妹妹安妮,他们的继位都是由上下两院决定的。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民众获得完全平等 B.女性拥有崇高社会地位
C.贵族维护封建专制 D.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A
D
过于绝对
表面现象
与材料不符
光荣革命
“上下两议院决定
真题解读

23.《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写道,正统保皇派会在这里看到一幅旧制度和王室的糟糕画像;革命家会看到一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不感兴趣的画像;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这表明作者认为,影响人们看待历史的因素是( )
A.文化水平 B.家庭出身 C.自身立场 D.审美观念
C
24.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与德国、法国等国的共产主义者和工人建立联系,共同讨论共产主义的宣传问题。这些活动( )
A.指导了里昂工人起义 B.促进革命理论的传播
C.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D.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B
背景
1848年
通讯委员会
宣传
还未建立
真题解读

25.“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
A.拉美独立运动 B.南北战争 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
B
26.某一时期,苏俄私人工厂生产的多是农具、家具、衣物等用品用具和食盐、面包等食品,商业经营多围绕这些产品进行。这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B
反对殖民统治
日本资本主义改革
允许私人经营
发展商业
苏俄与奴隶制无关
27.为防止德国受苏联的渗透和影响,1946年,美国国务卿声称“除了原子弹以外,德国连同它拥有的各种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力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它。”这体现了美国( )
A.研发原子弹的需要 B.国家干预政策
C.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D.称霸企图明显
根据材料“除了原子弹以外,德国连同它拥有的各种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力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它”和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称霸欲望十分强烈,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苏联是它称霸的最大威胁,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D项正确。
28.在“万隆精神”的影响下,1957年第一届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这表明万隆会议( )
A.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受到鼓舞 B.使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
C.终结两极格局 D.推动欧盟成立
D
A
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受到鼓舞,A项正确。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习题,你选择了正确选项B。
请观察该题,提取至少两个信息
且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说服选择
了其余选项的同学。
图中货币上有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字样,由“苏维埃政府”可推知该货币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政权所发行;图注中有“长征前”,则说明该货币应发行于1935年前,与“苏维埃政府”互相印证,故选择B选项。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农民通过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测总结,积累了大量的物候知识。物候知识与气象、天象紧密联系,可被用于把握农时以达到增产目的,如“黄莺儿鸣叫”就是采桑活动时宜的标志。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物候学。
——摘编自阴法鲁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插图本)》
(1)根据材料一,简述物候知识的价值。
价值: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研究古代气象知识的重要依据;推动气象学、天象学的发展;推动物候学的产生。
材料二
图 唐鎏金银香囊及其内部构造
注:该香囊利用了陀螺仪万向支架原理,无论如何转动,中间焚香的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焚香都不会倾洒;外壳通体镂空,便于香气散出,且可随身挂佩,在唐朝风靡一时。
图 北宋青釉剔花倒装壶及其构造示意图
注:该壶利用了虹吸原理,注水孔在壶底,注水时,水并不会从壶嘴流出。水壶翻转后,水也不会从壶底漏出,只有当壶身向壶嘴处倾斜时,水才会自然流出,这增加了壶的密封性和便携性,后来该类壶普遍流行。
——摘编自爱德华·谢弗《撒马尔罕的金桃》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体现出的古代手工业品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
特点:造型美观;设计精巧;工艺高超;科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引领风尚;日益走向大众等。
主题:从劳动、科技、实践角度作答均可。如:劳动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力等。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大湖地区一度是美国制造业的骄傲,但持续了两百年的污染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目前。湖中发现了30000种在工业中。常见的化合物,有500种对人体有害,其中致癌物芳香烃和能引起基因突变的诱变剂浓度很高。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图 五大湖地区的工厂集群排放污水·19世纪末
(1)根据材料一,简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原因:未做好环境保护;两次工业革命(制造业及化学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污染。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央采取新建重大节能环保工程等举措,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
——摘编自刘国新《中国共产党治国社会方略研究》等
图 “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为解决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归纳其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措施:调整发展规划,采取新建重大节能环保工程等举措。
成效: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国内生产总值提高。
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建设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利条件、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等亦可)。
32.结合严谨的史料,电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感受历史上的时代变迁、重大事件、人物情感和社会百态。表3为中外电影摘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等
(1)呈现人类过往历史的方式是多元的,请写出除电影外的一种呈现方式。
(2)为举办主题观影活动,请你从材料中
选出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部电影,结合
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
呈现方式: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
遗址、遗迹、口述等。
中国电影 外国电影
《杨靖宇》 《珍珠港》
《百团大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血战台儿庄》 《巴顿将军》
《七七事变》 《战争与和平》
《狼牙山五壮士》 《不列颠空战》
《平津战役》 《诺曼底登陆》
【示例】
电影:《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
主题:抗日英雄的浴血奋战。
论述: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们的英勇斗争,有力打击了日军,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1941年9月,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玉等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日军引上了狼牙山峰顶绝路,最后宁死不做日军俘虏,纵身跳下万丈悬崖。狼牙山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显示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中国电影 外国电影
《杨靖宇》 《珍珠港》
《百团大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血战台儿庄》 《巴顿将军》
《七七事变》 《战争与和平》
《狼牙山五壮士》 《不列颠空战》
《平津战役》 《诺曼底登陆》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杰出的人物推动社会发展。

备考指津
备考指津

立足课标
立足课标,深挖教材,抓住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等主干知识,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备考指津

夯实基础
提升素养
主干知识“点要透”“线要清”“面要全”。在学习中,我们既要利用整体史观,从时空、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历史问题进行多层次地深入理解分析,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中提炼出所蕴含的规律、性质、趋势等阶段特征,整体掌握考点。
注重对材料的解析、归纳。“史料”包括文字材料、表格,图片等,材料多取自课外,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作答。理清、点透历史基础知识,为实现知识迁移提供基础与前提条件;在记忆与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注意中外历史的联系与比较,形成历史知识网,还要注意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
备考指津

科学训练
中考历史备考是个系统工程,学习时必须认真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到标本结合、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中考备考应进行有效的实战训练,掌握解题方法。对于近几年安徽中考常考的题型,如图表型选择题、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地图型选择题及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等题型,应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备考指津





精讲精练
认真研究近3年福建省初中历史中考试题,了解试题难度、命题风格,把握命题方向。
合理安排新课教学和复习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力求做到讲练结合。
精选习题,强化规范意识,重视应试技巧的训练,应注重训练后的反思。
整理错题集,分析失分原因,寻找知识漏洞,及时查漏补缺,学会举一反三,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实现从“感性做题”到“理性运用”。




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