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2025届高三年级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毕节市2025届高三年级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贵州省毕节市2025届高三年级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6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汽车服务型企业包括汽车销售、维修、金融、信息、租赁等类型。据统计,2024年全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314辆、同期苏州市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557辆。市中心的姑苏区销售型服务企业在各区中最少,其中维修型企业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外围和郊区。下图示意苏州市区区域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维修型企业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外围和郊区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规划 B.市场需求 C.地租成本 D.信息联系
2.与全国相比,苏州市汽车保有量显著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公路网密度大,交通通达性较好
②汽车生产高度智能化,生产成本降低
③停车场地充足,车位数量多
④区域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姑苏区销售型服务企业数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公共交通高度发达 B.销售型企业占地广
C.职住平衡度高 D.服务质量较差
新疆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在山区地带深藏着大量未被发现的文物。面对2023年开始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应普尽普的要求,山区文物的普查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但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这一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机,提高了文物普查的效率和准确性。据此完成4~6题。
4.从地理位置角度看,新疆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气候条件利于历史文化遗产保存
B.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C.当地居民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强
D.拥有历史文化遗产形成的充足空间
5.新疆山区的文物普查工作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A.地质地貌复杂,造成可达性差 B.夏季高温,影响普查工作进度
C.地广人稀,缺少居民提供信息 D.常年冰雪覆盖,难以发现文物
6.遥感技术在本次新疆山区文物普查中的主要作用是
A.精确定位文物的空间位置
B.分析文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C.快速获取文物位置的影像资料
D.规划到达文物位置的最佳线路
西江千户苗寨地处雷公山山麓边缘地带,四面环山,早期居民依河而居,形成了最初的聚落雏形,房屋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基本的居住与农业生产需求。随着人口的增加,聚落规模不断扩大。房屋建筑形式多采用吊脚楼方式建造,并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西江千户苗寨聚落空间形态主要表现为
A.房屋排列较为松散,聚落规模较小
B.房屋排列整齐,多呈行列状分布
C.以公共场所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
D.沿河流呈带状和山区组团状结合
8.随着规模扩大,西江千户苗寨聚落内部土地利用的变化是
A.中心区域高度商业化,形成明显商务区
B.垂直方向的空间利用显著提高
C.利用类型增多,出现简单功能分化
D.各类用地出现均质化,差异减小
2025年央视春晚歌曲《斗柄指东天下春》的歌名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鹖冠子》。书中提到“斗柄东指, 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描述了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当斗柄指向正东时为北半球春分日前后。这对我国大部地区物候变化有显著指示作用。据此完成9-11题。
9. 《易冠子》中的“天下”主要是指
A.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
C.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 D.珠江中下游地区
10.斗柄指向正西时,我国物候变化表现为
A.北京香山红叶满山艳 B. 东北大地银装素裹
C.华北平原麦浪滚滚 D.江南桃花笑春风
11.推测当“斗柄北指”,北京日出时,天安门广场上旗杆的日影朝向是
A. 正北 B. 西北 C. 正西 D. 西南
海水温度分布状况影响大气环流,对天气系统和长期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下图为某年赤道附近(5°S~5°N)部分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距平时间、经度剖面(单位: ℃)。海水温度距平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海洋表面温度与该区域在同一时间段的长期平均海洋表面温度的差值。据此完成12~13题。
12.出现图中海水温度分布状况的年份,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区域
A.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偏低 B.沃克环流增强
C.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偏高 D.秘鲁渔场减产
13. 图中所示海水温度异常的年份,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
A.夏季南旱北涝 B.冬季风势力减弱
C.梅雨时间偏长 D.台风活动减少
河南省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容易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被称为干热风。干热风发生时,小麦灌浆速度下降,灌浆期缩短,从而导致减产。下图示意河南省1980-2022年各监测站多年平均干热风日数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图中干热风大于2日的监测站集中在
①豫西南 ②豫南 ③豫西北 ④豫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河南省受干热风影响较严重的季节是
A.春末夏初 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 D. 冬末春初
16.形成图中干热风大于2日的监测站集中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
A. 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 B.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
C.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 D.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沿海地区凭借政策和地理位置优势等因素,率先承接了来自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产业转移,大量成衣制造企业涌现。20世纪90 年代初至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成衣制造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广东东莞、浙江宁波、福建泉州等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服装产业集群,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
材料二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成衣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13年起,我国成衣制造企业出现了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柬埔寨凭借着劳动力成本低、厂房租赁成本低、服装产品对欧盟免税出口优惠政策等承接了我国众多的成衣制造企业,但成衣制造企业在柬埔寨也面临诸多的问题。
(1)分析成衣制造企业在柬埔寨可能面临的问题。 (6分)
(2)简述我国成衣制造企业转移对企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6分)
(3)推测转移到柬埔寨的成衣制造企业是否会再次发生转移,并说明理由。 (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西秦岭地区夷平面分布广泛,且以洮河为界东西两段地区夷平面各具鲜明特征。西段地区夷平面以美武高原地区最为典型,较好的保存有两级夷平面。山顶面主要分布在太子山山顶,而主夷平面构成了美武高原的主体,主夷平面地势平坦,并发育厚度不等的风化壳。大夏河和冶木河分别从东西两侧向美武高原内部侵蚀,在石灰岩分布区发育有溶洞等喀斯特地貌。
(1)描述右图的河谷特征。 (6分)
(2)简述右图河谷的形成过程。 (6分)
(3)分析河流的侵蚀作用对主夷平面的主要影响。 (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山区的代称, 而“山是和尚头、缺水贵如油、风吹黄沙走、 降雨泥水流”是其山川面貌的真实写照。20世纪80年代初期森林覆盖率不足3%,水土流失率高达90%, 由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西海固地区陆续启动大规模移民搬迁工程,北部宁夏平原荒地成为主要的移民迁入地。 经过40年如一日的生态建设, 森林覆盖率由3%增长到21.2%, 实现了 “山绿、 水清、地平、人富”的历史性巨变。 下图示意宁夏等高线地形图和部分区域景观图。
(1)简述20世纪80年代西海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原因。(6分)
(2)从区域发展差异的角度说明移民迁入地选址在北部宁夏平原荒地的理由。(6分)
(3)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推测西海固主要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方向。 (4分)
保密★启用前
毕节市2025届高三年级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B B A C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B B A C A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 共52分
17.(18分)
(1)①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引起生产中断和物流成本上升等问题; (2分)②当地原材料供应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造成成本上升; (2分)③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分)④(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降低劳动力、厂房租赁等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分)②规避贸易壁垒,降低出口成本,扩大出口量,实现规模经济; (2分)③利于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强竞争力等。 (2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会。理由:①柬埔寨工资上涨,促使企业考虑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以保持竞争力; (2分)②电力短缺、基建不足等制约企业发展; (2分)③政策变动,风险大,影响企业经营。 (2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不会。理由:①柬埔寨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成本虽有上升,但仍低于一些其他国家;(2分)②柬埔寨享有优惠贸易政策,降低出口成本,产品国际竞争力强; (2分)③成衣制造企业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柬埔寨当地政府扶持力度大。 (2分) (任选其一作答并说明理由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8.(18分)
(1)①河谷呈V字形,两壁险峻陡峭; (2分)②谷底几乎都被河流占据,谷地狭窄;(2分)③深度大于宽度。 (2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沉积形成石灰岩; (2分)②地壳持续抬升形成高海拔陆地; (2分)③在内外力作用形成两级夷平面;④在主夷平面的石灰岩地区河流持续下切侵蚀而成。 (2分) (每小点2分,任意答3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①溯源侵蚀,河流向源头方向延伸,主夷平面的顶部被逐渐削低、变窄,破坏夷平面的完整性; (2分)②下切侵蚀,河谷加深,主夷平面边缘起伏增大,并被分割成多个小单元地貌; (2分)③侧蚀作用,河谷不断变宽,主夷平面的范围变小。 (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16分)
(1)①山地为主,土壤贫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 (2分)②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用水难以保障; (2分)③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灾害频发。 (2分)④人口增长快,耕地数量有限,人地矛盾突出。 (每小点2分,任意答3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地处宁夏平原、可开垦荒地多; (2分)②距黄河近,灌溉条件较好; (2分)③区域文化相似,便于移民融入当地生产生活。 (2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①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 (2分)②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修复,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2分)③依托当地特色文化和自然风光,发展文旅产业等; (2分) (每小点2分,任意答2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