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卷(B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云学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卷(B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湖北云学名校联盟高一年级3月联考
地理B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3月11日14:30—17:05 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跨省人口迁移经历了从“孔雀东南飞”到回流中西部,再到集聚粤浙和回流中西部并存三个阶段。如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市近年来年均人口净流入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2011—2015年间,安徽省流入沪苏浙的人口数量远高于京粤地区,说明了人口迁移的( )
A.空间邻近性 B.经济差异性 C.环境复杂性 D.历史依从性
2.广东和浙江吸引人口大规模流入,其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措施最合理的是( )
A.控制城市规模,弱化该地区经济地位 B.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C.疏散城区人口,提升核心区居住质量 D.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交流
3.图中2016—2019年间,人口净流入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人口净流入是因为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B.京津沪人口净流出主要是由于产业升级,就业机会减少
C.山东人口净流出趋势继续扩大主要是收紧落户政策导致
D.浙江、安徽人口净流入主要是因为生态环境质量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如图为“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4—6题。
4.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数量往往不一致,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 B.人口死亡 C.人口年龄 D.人口迁移
5.推测四个直辖市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 )
A.北京 B.重庆 C.上海 D.天津
6.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延迟退休年龄 ②依靠政府养老 ③鼓励老年人再就业 ④严格计划生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温度、盐度、密度等方面。如图为“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规律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盐度 C.深度 D.温度
8.大洋表层盐度在10°N附近较低的主要原因有( )
①有寒流流经 ②受低压控制,降水多
③陆地面积较大,地表径流汇入多 ④纬度低,蒸发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60°N大洋表层温度比60°S大洋表层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分布 B.海水盐度 C.太阳辐射 D.大气运动
台风“康妮”于2024年10月25日被中央气象台认定在赤道附近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并于10月31日14时前后以强台风级(48米/秒)登陆台湾省。据此完成10—12题。
10.从台风“康妮”生成至到达台湾,台风的移动方向为( )
A.从东北向西南 B.从西南向东北 C.从东南向西北 D.从西北向东南
11.当台湾位于台风眼时,台湾的天气特点是( )
A.狂风大作 B.电闪雷鸣 C.倾盆大雨 D.晴朗无风
12.为实时监测台风的形成过程,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C.数字地球 D.地理信息系统
青藏铁路错那湖段位于错那湖东部,平均海拔达4500米,气候寒冷。该区域河流、湖泊夏秋季节水位高,冬春季节水位低。本区域冬春季盛行西风,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河流附近多有新月形沙丘形成。如图为青藏铁路错那湖段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错那湖所在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14.形成该地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是( )
A.河流 B.风力 C.海浪 D.冰川
15.图示铁路线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路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湖陆风是指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现象。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作为滞洪湖泊,在未能有效治理洪水前,白洋淀往往“十年九涝”。2017年4月1日,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安新县、容城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设立。雄安新区的建设对白洋淀的湖陆风强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图为白洋淀区域简图。
(1)指出湖陆风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下图中标出白洋淀夜晚湖陆间热力环流方向,并画出近地面的等压线。(6分)
(2)分析雄安新区的建设使白洋淀湖风增强的主要原因。(6分)
(3)从地形、气候、河流角度分析白洋淀洪涝多发的原因。(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西南各省分布较为广泛。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主要包括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等类型。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峰丛山地既旱又涝,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影响较大。如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图中甲地区是主要的农耕区。
(1)判断甲地区最可能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并说明甲地能成为重要农耕区的自然原因。(7分)
(2)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既旱又涝的原因。(6分)
(3)请你为提高喀斯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其地表水缺乏,风沙天气多。2024年11月28日,新疆于田县边缘约5000平方米的沙地栽上了玫瑰花苗、红柳等植被。红柳叶呈针形,枝条软,根系发达,是常见的防风固沙植被。至此,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最后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图1)。图2为沙漠红柳景观图。
图1 图2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6分)
(2)说明红柳的形态特征在适应风沙环境方面的作用。(6分)
(3)简述固沙植被的生长对沙漠地区土壤的有利影响。(6分)
2025年湖北云学名校联盟高一年级3月联考
地理B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A D A D B B D B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D A C B B
二、综合题(共55分)
16.(18分)答案:(1)主要原因:湖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画图如下图所示:热力环流图(2分);等压线图(2分)
(2)白天湖风从白洋淀吹向城区(2分);
雄安新区的建设,使城区面积扩大,(2分);
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增大了城区与白洋淀湖区之间的温差,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湖风增强(2分)。
(3)地处平原地区,水流速度慢,泄洪能力较弱(2分);
位于我国北方季风区,降水量集中,降水强度大(2分);
上游支流众多,河网密度大,汇水面积较大(2分);
【评分细则】16
(1)主要原因:湖陆热力性质差异 或者 湖泊和陆地比热容差异/;(对两个结论任意一个进行细致分析说明的,逻辑正确也给满分)
画图如下图所示:热力环流图(2分);等压线图(2分)(鉴于学生都画的等压面,无论画的等压面还是等压线,都给分)
(2)依据参考答案,给分点为:
①答案中能体现湖风增强是在白天(2分,体现不出的,没写的不给分)
②能体现出雄安新区的建设导致城市温度升高,产生热岛效应(可以从建筑面积扩大,植被覆盖度减少等多个方面说明,2分)
③能体现出白洋淀和雄安新区的温差变大,气压差变大,由此风力增强(2分)
(3)地处平原地区,水流速度慢,泄洪能力较弱(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
位于我国北方季风区,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强调降水强度)(2分);
上游支流众多,河网密度大,汇水面积较大(流域面积广,汇水速度快)(2分)
17.(19分)(1)洼地(1分)地形较为平坦;土壤层较厚,土壤肥力相对较高;溶蚀洼地汇集地表水,水源较为充足。(每点2分,共6分)
(2)易旱的原因:喀斯特地貌区降水季节变率大,冬、春降水少;喀斯特地貌地表溶蚀裂隙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所以易旱;
易涝的原因:喀斯特地貌区植被少,土层薄,地表径流极易在地势低洼处汇聚,所以易涝。(每点2分,共6分)
(3)因地制宜,利用区域气候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利用当地独特地貌景观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任答三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评分细则】17
(1)洼地(1分)【答“坝子”也可给分】
地形较为平坦;土壤层较厚,土壤肥力相对较高;溶蚀洼地汇集地表水,水源较为充足。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每点2分,共6分】
(2)易旱易涝的原因:喀斯特地貌区降水季节变率大,冬、春降水少;喀斯特地貌地表溶蚀裂隙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喀斯特地貌区植被少,土层薄,地表径流极易在地势低洼处汇聚,易涝,(涵养水源能力弱,易旱);地形崎岖,地表水流速快,地表水难以留存(每点2分,3点6分)
主要从气候,地质,土壤植被,地形角度思考。
(3)因地制宜,利用区域气候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2分)
利用当地独特地貌景观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2分)
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植树造林;(2分)
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2分)任答三点可得六分
18.(18分)答案:(1)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少;(2分);
晴天多,夏季气温高,冬春多大风,蒸发旺盛;(2分);
区内沙漠广布,利于下渗(2分)。
(2)叶呈针状,受风面小;(2分)
枝条柔软,抵御大风,不易折断;(2分)
根系发达,固沙效果好,不易刮走。(2分)
(3)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少风沙对土壤侵蚀(2分);
枯枝落叶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2分);
截留水分(减少蒸发;增加下渗),增加土壤含水量(2分)。
【评分细则】18
(1)深居内陆降水量少(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2分
晴天多,夏季气温高,冬春多大风,蒸发旺盛答任答2点给2分,只有蒸发旺盛不能给分
(2):①叶呈针状,受风面小;
②枝条柔软,抵御大风,不易折断;
③根系发达,固沙效果好,不易刮走;
④植株矮小,可抵御大风(风沙)。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降低风速,减少土壤侵蚀(2分)
截留水分,增加土壤湿度(2分)
提供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