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 3 卷语文试题说明:1.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和学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好。2.全卷共 8 页,共 23 题。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3.作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其答案一律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基础积累1.默写古诗(1)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管》)(2) 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岑参 《逢人京使》)(3)范仲淹心灵获得滋养,练就“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豁达胸怀(4)《 春 夜 洛 城 闻 》 中 与 “ 乡 书 何 处 达 归 雁 洛 阳 ” 情 感 相 同 的 诗 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木兰诗》中表现战争生活残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的《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豁达乐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引用典故诗歌,结合知识卡片作答(2 分)第 1 页 共 15 页知识卡片源于伯夷和叔齐的故事。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请你说说王绩《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两句所引用的典故及表达效果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5 题(7 分)阅读,就是一段时空的旅行,也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在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g 的英雄;在永定河上卢沟桥两旁的石柱上,我们欣赏到了 diāo kè着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的狮子;在西北高原上,我们遇见了没有 pó suō姿态,更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的、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育儿子革命意志以及生产知识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中,我们为纪念在的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而举行公祭仪式,提醒人们历史、珍爱和平!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验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历史,感受不同的情感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 词语。(1)ruì bù kě dāng( ) (2)diāo kè( ) (3)pósuō(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度 惨绝人寰 铭记 B.气概 惨绝人寰 铭记C.气度 哀鸿遍野 记录 D.气概 哀鸿遍野 记录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给儿子革命意志以及生产知识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B.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给儿子生产知识以及革命意志的平凡第 2 页 共 15 页而伟大的母亲C.我们在《回忆我的母亲》中看到了一位教育儿子生产知识以及革命意志的伟大而平凡的母亲,D.我们在《回忆我的母亲》中,看到了一位教育儿子革命意志以及生产知识的伟大而平凡的母亲5.小粤同学参加书法比赛时,看到了两幅作品,将下面内容写到答题卡上,并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书写体,讲讲理由(2 分)“充满自信,迎接中考”(仿宋)“充满自信,迎接中考”(黑体)南粤中学开展“生活小知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7 题(4 分)从 2026 年秋季学期开始后,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视力保护工程等极为关键,要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摄入均衡营养,每周至少有三天提供新鲜水果和蔬菜套餐,每天有足够的课间休息来放松眼睛,每学期进行两次视力检查,全面保障学生身体健康。课间休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践行“健康成长”理念的重要举措,要让学生走出去、动起来、眼睛放松起来,特别是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在户外多看绿色植物、多进行远眺、多调节眼睛,让他们视力良好、精神饱满。6.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拟一则新闻标题。(2 分)7.要如何劝不喜欢保护视力的小吴保护视力呢?(2 分)二、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8-13 题。第 3 页 共 15 页【甲】《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乙】诸葛孔明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毗 持节 从 军, 亮 乃遗 毗 书 曰:“君 为 大 臣, 当 为 国 家 之 念, 岂 得 挟 私 以 害 公 乎? 君若 能 以 一 心 辅 国, 当 与 君 共 安 天 下。”毗 得 书 后, 以 书 呈 宣 王。宣 王 大 悟, 乃 止。8.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 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2)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3)亮设诱谲万方_______________(4)毗 得 书 后_____________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 分)第 4 页 共 15 页(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君为大臣,当为国家之念,岂得挟私以害公乎?10. 赏析甲文画线部分语句(“先帝不以臣卑鄙……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的表达特点。(3 分)11. 乙文中的辛毗可以作为甲文中忠诚的一个例证,请作简要分析。(3 分)12. 对上述两则文言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甲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与现代意义相同。B. 甲文通过回顾往事,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和忠诚,以及出师北伐的决心。C. 乙文中诸葛亮给辛毗写信是为了挑拨辛毗和宣王的关系。D. 甲乙两文都在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主要刻画诸葛亮,乙文主要刻画辛毗。13.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异同?(3 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4-16 题。(10 分)哪吒精神照亮初三奋斗征途①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那个顶着黑眼圈、浑身透着不羁劲儿的哪吒,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如平地惊雷,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这短短话语,是对命运不公的惯怒反抗,是对自我价值的有力肯定,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坚定守护。哪吒精神,正是中华民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它超越了时代的界限,成为服亮新时代奋斗之路的明灯。②初三的你们,正站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恰似当年深陷困境的哪吒。哪吒一出生,就被陈塘关百姓的偏见包围,被太乙真人的符咒束缚,还被天劫咒的阴影笼罩。可即便如此,他始终坚守自我。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形高,李白“安能摧眉折膜事权贵”的微骨。哪吒用行动证明:生命的价值,不由他人评判,而在于自己内心的认定。他的每一次反抗,都是在挣脱命运枷锁:每一次坚持,都是在捍卫自我价值。这种坚切,正是中华民族面对困境时水不屈服的体现。初三的第 5 页 共 15 页你们,在学业路上会遭遇各种难题,如山的作业、频繁的考试,他人的质疑。但要像哪吒一样,看清这些并非是不可逾越的“命运”,而是成长的磨砺。坚守自我,别因外界轻易否定自己。③哪吒与教丙的友情,闪耀着超越偏见的人性光辉。一个魔九转世,遭人恐惧:一个灵珠化身,备受期待,本应针锋相对,却在对抗天劫时携手并肩。这友情跨越出身差异,打破世俗偏见诠释了“人之初,性本善”。它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无关出身,而在于心灵的纯冷。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同学间也会建立深厚情谊。大家来自不同班级,学习基础和性格各异,但别让这些成为隔周。要像哪吒与救丙放下偏见,真诚相待。当同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热心帮忙;自己疲急时,从同学的奋斗中级取力量。这种纯粹的友谊,会成为你们初三奋斗路上最温暖的依靠④面对无法逃避的天劫咒,哪吒般然选择用生命守护陈塘关百姓,完成了从板逆少年到英雄的蜕变。这让人想起文天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秦迈,林则徐“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哪吒的扶择揭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价值的实现。他的括往,超越了个人命运,捍卫了集体利益。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面对大义时含生取义的写照。初三的你们,面临中考这一重要“战役”。为了班级荣誉、学校期望和自己的梦想,要勇于担当。备考时,每一次努力学习、攻克难题,都是在为集体和个人目标添砖加瓦。清晨,你们在教室展读:夜晚,你们还在台灯下苦学。这些付出,都是为了在中考实现价值,为班级争光为未来英基。⑤哪吒精神在新时代依旧光芒万丈。对于初三的你们,此刻正与命运博弈,探导生命在这一阶段的价值。哪吒的故事指明方向:生命的尊严源于自身奋斗。同学们,以哪吒精神为指引,在初三征程全力书写青存传奇。不管是作业带来的压力,模拟考试的竞争,还是学习瓶颈、方向迷茫,都要像哪吒一样,勇敢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每天多背几个单词、多做几道题,这些点滴努力,终将汇聚成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第 6 页 共 15 页⑥哪吒精神,是初三集体的宝贵财富。它提醒大家,面对学习资源分配不公,要敢于争取:面对他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偏见,要坚守本心:面对中考,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全力以赴。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而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初三的同学们,在这关键学年,以哪吒种为动力,勇敢追梦、奋力拼搏,书写属于你们的辉煌篇幸,为初中生活画上圆满句号,昂首迈向木来。14.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起始借哪吒那发撼人心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引出哪吒精神,阐明其于中华民族意义非凡,进而自然过渡到对初三学子激励这一论述要点。B.文章从三个维度展开深入剖析,先是阐述哪吒对命运不公的清醒洞察,类比初三学子学业困境:接着讲还哪吒与敖丙跨越偏见的悄谊,关联初三同学相处之道:再论述哪吒面对天劫守护百姓的担当,与初三学子应对中考的担当相呼应。C.文章着重强调初三学子应以哪吒精神为导向去拼搏奋进,文末总结全文,再度呼吁学子勇敢逐梦、全力拼搏。D.文章论述过程中,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将哪吒与屈原、李白进行对比,凸显哪吒坚守自我的特质。15.作者借哪吒的故事深入阐发,文中直接点明哪吒精神对初三学子激励意义的中心论点句是哪-句?(4 分)16.初三的学习生活恰似一场充满挑战的征程,从“哪吒精神”中,你能够采撷到哪些可以借鉴的思想之花?(4 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祖父的老物件①我的祖父是个木匠,但他又是生产队里的一个使牛好手,农忙的时候,他就停了木工活,回家赶农事。第 7 页 共 15 页②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到春耕,时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张犁杖放在院子一角,犁杖上坐着一位老人,在咕噜咕噜地吸水烟,离他不远,站着一头牛,那便是我的祖父跟他宝贝黄牛,这是他们的“战前”画面。我家的黄牛体格不大,但身上的毛发油亮,显得结实有力,黄牛正把头伸进饲料桶里,发出呼哧呼哧的满足的咀嚼声。待黄牛吃完料抬起头来,祖父便牵上它,扛着木犁朝地里走去。③下到地里,祖父驾上牛,便跟在犁杖后面,嘴里不停地吆喝着:“驾驾”,祖父的吆喝立即融入田野上耕田人的吆喝声里。大田里。一张张木犁深深插进泥土,犁出一垄又一垄黑乎乎的新泥,阳光下的新土变成一条条波浪,空气里充斥着泥土的味道。④耕田是很辛苦的农事,牛要使劲扛轭拉犁,人要扶犁杖掌握犁地的深浅、方向、拐弯等等,人和牛要用他们的脚一步一步地将土地“丈量”完。整个春耕,耕牛和人一耕就是十几二十天,量完一块地,又量完一块地。这时候的祖父身体还很好,一天能耕 2 亩多,脚下还不觉沉重,而且,祖父舍得下力气,他耕的地吃土深,地面平,一眼望去,让人心里特别舒坦。⑤有月亮的晚上,祖父还要加一会儿班,月色下的田野朦朦胧胧的,如水的月光洒在人和牛的身上,人与牛一前一后缓缓地行进着,构成一幅独特的水墨春耕图。祖父牵牛回家的时候,村子里已经亮起一片灯光。祖父将犁杖轻轻放到屋子的墙角里,然后坐下来吸水烟。我有些不以为然,有一次跟祖父说:“就一张犁,随便放在外面就行了,何必要放到屋子里来,又是泥又是水的。”祖父摇了摇头说:“不行。耕犁放在外面,夜里会被露水打湿,沾了露水犁头会生锈,生了锈不仅犁地费力,还容易损坏。”祖父对农具太过珍惜。⑥一场耕种结束,祖父会及时将犁头从犁杖上卸下来,清洗干净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墙头,留待下一季使用。第 8 页 共 15 页⑦祖父将犁头简直当成了宝贝。⑧晚年的祖父,使不动犁杖了,他让父亲将犁杖接下来。___________父亲正担任生产队干部,他很不情愿地扛起了祖父的犁杖。父亲还是在以前祖父耕过的那片土地上耕作。他将祖父翻过来的土地又一遍遍地翻过去。父亲使用着祖父曾经使用过的犁杖和犁头,他在地上留下的犁痕,也许还是祖父当年犁出的沟壑,仿佛读书人在翻书,后人翻阅前人读过的书,父亲翻的书页,祖父曾经翻过。原来,耕田和读书是一样的, 。⑨祖父当年的那块犁头犁过多少地,我不知道;祖父和父亲在土地上留下了多少脚印,也没有谁做过记录。⑩祖父还像以前他自己耕作一样,耕田一结束,就将犁头卸下来,清洗干净,妥善存放在通风的墙头上。犁杖在父亲的手上没有用上几年,便在一阵阵机器的轰鸣声中隐退了。犁杖谢幕之后,就不再有人想起犁头来,直到今天我想起它来,居然又在墙头上找到了它,尽管已经锈蚀,不少地方已经脱落,但形状没有多少变化。或许是白天看过旧犁头,夜里竟然就做了一个犁头的梦,我梦到一张木犁在地里行进,木犁就像一条在水里游动的鱼,它游得那样地轻松自如,游得是那样地无畏自信,犁头过处,我仿佛听到土地里有种子发芽的声音。17.第⑤段中写:“祖父对于农具太过珍惜”,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体现“祖父”对农具的珍惜。18.第⑦自然段单句成段,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19.请联系上下文,在第⑧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合适的话。“木犁就像一条在水里游动的鱼,它游得那样地轻松自如,游得是那样地无畏自信。”21.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写的是“物”,有人认为写的是“人”,你是如何认为的?谈谈你的看法。第 9 页 共 15 页三、名著导读(7 分)“关注人物形象塑造,善于整合信息”是纪实作品的重要阅读方法。运用此方法,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小题。语段摘选:①“彭德怀”这个名字在军中极具威望。这是一个充满力量感的名字。从字面意义看,有“广大兴盛”的美好寓意。他面容消瘦且刚毅,双眼透着坚定,留着短而硬的胡须。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对纪律要求十分严格,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部下。他始终秉持着为广大民众谋幸福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行。②彭德怀指挥着英勇的红军部队进行了多次战役,历经无数次艰难的战斗,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多次封锁线,在其中一次最为严峻的战斗中,敌人的兵力是他所率部队的数倍,装备物资更是远远优于他的部队,但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一次次带领部队取得胜利。21.根据语段摘选,该著作是( )(3 分)A.《红日》B. 《解放战争》 C. 《保卫延安》D.《红星照耀中国》22.根据语段摘选,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1)根据第①段,朱元帅“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表现在哪里?(2)根据第②段,斯诺眼里的朱元帅是一位怎样的将官?四、写作(50 分)23.每个人都是自己青春里的小大人。请以“这就是我,小大人”为题,写一篇富有成长经历的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 600 字。②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第 10 页 共 15 页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1)独坐幽篁里(2)双袖龙钟泪不干(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 典故:“长歌怀采薇”引用了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典故。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第 11 页 共 15 页齐那样的人交朋友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隐逸生活中的苦闷和怅惘。3.(1)锐不可当(2)雕刻(3)婆娑4. B。“气概”侧重于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等,“气度”侧重于人的气魄和度量。这里形容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用“气概”合适;“惨绝人寰”形容惨痛到了极点,“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这里形容南京大屠杀的惨状,用“惨绝人寰”合适;“铭记”强调深深地记在心里,“记录”侧重于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这里强调人们要记住历史,用“铭记”合适。5. A。原句“教育儿子革命意志以及生产知识”搭配不当,应是“教给儿子革命意志以及生产知识”。5. 示例:我喜欢仿宋体。理由:仿宋体笔画纤细,结构严谨,字体清秀典雅,给人一种清新、整齐、精致的感觉,“充满自信,迎接中考”这样积极向上的话语用仿宋体书写,更能体现出一种充满活力又不失稳重的氛围。6. 标题:2026 年秋季学期起,广东推进学生营养改善和视力保护计划7. 小吴,你知道吗?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如果视力不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现在从 2026 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视力保护,要确保我们每天摄入均衡营养,每周还有新鲜水果和蔬菜套餐来保护视力呢。而且课间休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看看绿色植物、多远眺能让我们的眼睛放松起来,这样我们才能视力良好、精神饱满地学习和生活呀,所以你也要好好保护视力哦。二、阅读(一)第 12 页 共 15 页8.(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奔走效劳(3)欺诈,诡诈(4)得到9.(1)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2)您身为大臣,应当为国家考虑,怎么能挟带私情来损害公事呢?10. 表达特点:①用质朴的语言叙述先帝“三顾茅庐”的经过,表达出先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②“感激”“遂许”等词,情感真挚地写出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以及愿意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决心;③通过回顾往事,简洁明了地阐述了自己追随先帝二十一年的历程,为后文表明北伐的决心做铺垫。11. 在乙文中,辛毗作为魏明帝的军师,他秉持着为国家考虑的忠诚之心,拿着诸葛亮的信给宣王看,阻止了宣王因一时意气用重兵应战,避免了可能的失败,这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就像甲文中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一样,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所以辛毗可以作为甲文中忠诚的一个例证。12. B。A 项“卑鄙”在文中是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与现代意义不同;C 项诸葛亮写信是为了提醒辛毗以国家为重,而非挑拨关系;D 项乙文主要刻画的是诸葛亮和宣王,辛毗只是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13. 相同点:都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不同点:甲文还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如“臣不胜受恩感激”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之情;乙文还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如“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描写了人物的行为和神态。第 13 页 共 15 页14. D。文章论述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举例论证,并没有对比论证。15. 哪吒精神,是初三集体的宝贵财富。它提醒大家,面对学习资源分配不公,要敢于争取;面对他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偏见,要坚守本心;面对中考,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全力以赴。16. ①面对学业上的困境,要像哪吒一样坚守自我,不轻易被外界因素否定自己;②与同学相处时,要像哪吒与敖丙一样放下偏见,真诚相待,互相帮助;③面对中考这个重要“战役”,要像哪吒守护陈塘关百姓一样,勇于担当,为了班级、学校和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17. ①不让犁杖被露水打湿,将犁杖放在屋子里;②及时将犁头从犁杖上卸下来,清洗干净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墙头;③祖父晚年让父亲接过犁杖继续使用;④父亲不再使用犁杖后,祖父依然将犁头清洗干净妥善存放。18. ①强调祖父对犁头的珍视程度;②突出犁头在祖父心中的重要地位;③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祖父对犁头的珍惜,引出下文犁头在家庭中的传承。19. 前人读过的书后人再读会有新的感悟,前人耕过的地后人再耕也会有新的收获。20. 示例一:我认为写的是“物”。文章围绕祖父的老物件——犁杖展开,详细描述了犁杖在春耕中的使用情况、祖父对犁杖的珍惜、犁杖在家庭中的传承以及犁杖的谢幕等内容,通过对犁杖这一老物件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农耕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传统农具的珍视。示例二:我认为写的是“人”。文章虽然围绕犁杖展开,但通过犁杖的使用和传承,重点刻画了祖父这个人物形象。祖父对犁杖的珍惜体现了他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他对土地的丈量、对农具的态度等都展现了他勤劳、质朴、细心的品质,父亲使用犁杖的情节也从侧面烘托出祖父对家庭的影响,所以文章主要写的是“人”。三、名著导读21. D。《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书中对第 14 页 共 15 页彭德怀等红军将领有详细的描写。22.(1)表现在他始终秉持着为广大民众谋幸福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行;生活简朴,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对纪律要求十分严格,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部下。(2)斯诺眼里的彭德怀是一位军事才能卓越、英勇无畏的将官。他能够率领部队在敌众我寡、装备悬殊的情况下一次次取得胜利。四、写作(略)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