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微观结构培优提升训练卷(新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微观结构培优提升训练卷(新版)

资源简介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微观结构培优提升训练卷(新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4八下·杭州期中)辨析概念或物质之间的区别十分重要,下列有关分析中合理的是 (  )
A.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氢的三种同位素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C.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本质上是一样的,电动机也可用来做发电机
D.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2.(2024八下·乐清期中)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2,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A.1:4 B.4:1 C.3:2 D.2:3
3.(2024八下·柯桥期末)三元锂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等特性为广大车企青睐。所谓三元锂电池,指正极材料是由镍钴锰这三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搭配而成的锂离子电池。镍酸锂(LiNiO2)是其中一种材料,已知Li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3
4.(2024八下·吴兴期末)2024年中国钠电池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钠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理想选择。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23
C.钠的原子质量为22.99 D.钠原子与钠离子质量几乎相等
5.过氧乙酸是生 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
B.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16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6.(2024八下·海宁期末)已知某混合物只含和三种物质,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6% B.32% C.39% D.61%
7.(2024八下·温州期中)2024年2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宣布,研发含撸-177抗癌新药取得实质性进展。鲁-177相对原子质量为177,核外电子数为71,则其质子数为
A.177 B.106 C.71 D.142
8.(2021八下·下城期末)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e-3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 B.He-3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C.He-3和He-4是同位素原子 D.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
9.某研究团队制得了,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属于金属元素 B.1个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1个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共含有35个电子
10.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11.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
12.(2024八下·东阳期中)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乙、丁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C.甲、丁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甲、乙为互为同位素原子
13.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C16H18O9)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 g
C.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
14.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a ,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
A.a-2+3 B.a-2-3 C.a+2+3 D.a+2-3
15.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当
16.(2024八下·杭州期中)学习科学必须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A.SO2、CO2中均含有氧分子
B.KMnO4 、K2MnO4 中锰元素化合价相同
C.Mg、Mg2+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D.Na'、Mg2+、A1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17.(2024八下·温州期中)下图为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图中的”?”代表的是(  )
A.质子 B.电子 C.中子 D.原子核
18.(2024八下·杭州期中) 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下列各组中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
A.NO和O3 B.CO2和 SO2 C.NO2和H2O D.CO32和 NO3
1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2.6 化学式(第1课时) 同步练习)化学式“CO2”中数字2表示(  )
A.2个二氧化碳分子
B.二氧化碳中有2个氧元素
C.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离子
D.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20.(2024八下·绍兴期中)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B.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
C.因为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所以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都是化合物
D.因为水电解只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一定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21.(2024八下·杭州期中)将宏观与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从微观角度看,A图可表示    (填化学式)。
22.(2024八下·杭州期末)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表中位置①处的元素符号是   。
(2)在元素的分类中,周期表中位置②处的元素是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3)周期表中位置②和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3.(2024八下·温州期中)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物上难以洗净的汗渍、果汁等污渍。
(1) Na2C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2)如图是过碳酸钠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B表示的元素是   
24.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氖气:   
②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③四个铵根离子:   
④氧化镁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H2:   
②Fe3+:   
25.(2024八下·乐清期中)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常见症状有无力、头晕、气短等。
(1)某些食物中富含铁,可以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如每 100克鸭血中约含有30.5 毫克的铁,这里指的“铁”   (选填“能”或“不能”)被磁铁所吸出。
(2)市场上有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琥珀酸亚铁(C4H4FeO4),其规格如下表所示:
【药物名称】 琥珀酸亚铁片剂
【成分】 每片含琥珀酸亚铁0.1 克及其它辅料蔗糖等。
【适应症】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及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
用于治疗: 成人一日2~4片, 儿童一日1~3片, 分次服用
用于预防: 成人一日1片,孕妇一日2片, 儿童一日0.5片
【用后须知】 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应立即就医
①琥珀酸亚铁中的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
②儿童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来服用,一天可摄入铁多少毫克?请通过计算说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明感到头晕、气短,认为自己得了缺铁性贫血症。作为他的同学,你的建议是:   。
26.(2024八下·湖州期中)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是硫的两种氧化物,SO2是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在空气中可以进一步被氧化生成SO3,这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1)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两种氧化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其中表示 SO3组成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的是   (填“甲”或“乙”)。
(2)相同质量的 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7.(2024八下·湖州期中)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   种,双氧水中含有的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8.某高性能磁粉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x为正整数),已知钴(Co)和铁的化合价可能呈现为+2或+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则x=   ,Co的化合价为   。
2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2.6 离子的符号 化合价(第2课时)同步练习)从Fe、C、H、O、N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2个铁离子   ;
②3个氨分子   ;
③氢氧根离子   ;
④1个水分子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密度最小的气体   ;
②能作为燃料的化合物   。
30.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2N②Fe2+③2SO3④⑤H2O⑥2OH-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
(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
(4)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
(5)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
31.填空。
(1)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氧元素质量比为   。
(2)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所含分子数之比为   。
(3)当SO2和SO3中氧元素质量相等时,则SO2和SO3的质量比为    。
(4)nSO2和n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5)mSO2和nSO3中,氧元素质量相等时,则m:n为   。
32.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若以硫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7分)
33.(2024八下·浙江期中) 1932年 Linus Pauling 提出电负性(其值用希腊字母x表示)的概念,用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种能力的相对大小。他假定F 的电负性为4,并通过热化学方法建立了其它元素的电负性。Linus Pauling 建立的部分元素的电负性如下:
H: 2.1        
Li: 1.0 Be: 1.5 N: 3.0 O: 3.5 F: 4.0
Na: 0.9 Mg: 1.2 P: 2.1 S: 2.5 Cl: 3.0
K: 0.8 Ca: 1.0 As: 2.0 Se: 2.4 Br: 2.8
Rb: 0.8 Sr: 1.0 Sb: 1.9 Te: X I: 2.5
Cs: 0.7 Ba: 0.9 Bi: 1.9 Po: 2.0 At: 2.2
Fr: 0.7 Ra: 0.9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电负性在上表中同一横行的递变规律:   。
(2) 预测 Te 元素 x 的取值范围   。
(3)大量事实表明,当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7时,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根据此经验规律,KBr物质    (填“是”或“不是”) 离子化合物。
34.(2024八下·浙江期中)为探究原子结构, 1911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粒子轰击金管实验,发现现象如图甲。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 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 粒子数量, 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
现象 1:大多数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 2:少部分 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 3 :极少数 粒子被弹了回来。
(1)图乙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点(用字母表示)。
(2)请分析现象3的原因   
(3)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 可以推测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
A. B. C.
(4) 用能被感知的现象来表现难以感知或度量的事物、现象, 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卢瑟福用该研究方法来说明原子核的存在。下列实验研究与该方法不同的是____(填字母)。
A.用小磁针来检测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C.灵敏电流计的偏转判定电路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D.引入磁感线研究磁场性质
四、综合题(第35题前3小题各1分,其他各2分,共13分)
35.(2024八下·金东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核废水的排放引起了民众囤盐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种放射性元素;
【材料二】核废水中含有三种水,分别是水 (H2O)、重水(2H2O)和超重水(3H2O);
【材料三】一个氘 (2H)原子中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一个氚原子 (3H)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线的过程叫做衰变,超重水((33H2O)中的氚(3H)元素会发生β-衰变,在这个过程中,氚原子核内一个中子会变成一个质子。
(1) 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I-127, 则I-127和I-131互为碘的   。
(2)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   种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4)当核废水中的氚(3H)元素发生β-衰变时,会变成   (填元素符号)。
36.(2023八下·龙湾期中)大多数厨师炒菜时,既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酯的名称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化学式 C2H4O2 C3H6O2 C3H6O2 X
(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甲酸乙酯(C3H6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含7.2g碳元素的乙酸甲酯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4)比较、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数叫同位素。电动机与发电机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工作电路中是否有电源。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元素只讲种类,而原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有的物质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的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故A分析不合理;
B、氢的三种同位素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总的质量数不同,故B分析不合理;
C、电动机与发电机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工作电路中是否有电源,有电源的是电动机,没有电源的是发电机,故C分析合理;
D、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元素只讲种类,而原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故D分析不合理。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 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2,设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分别为a、b,则12×(a+b):16×(a+2b)=5:12,则a:b=1:4.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计算。
【解答】在化学式 LiNiO2 中, Li元素化合价为+1价, 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2=0,解得:x=+3价。
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 A.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B错误;
C.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非实际质量,故C错误;
D.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因此钠原子与钠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A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A、根据分子结构图示来分析解答;
B、根据分子结构图示来分析解答;
C、根据分子结构图示中元素组成来计算解答;
D、根据分子结构图示中元素组成来计算解答。
【解答】A、由题图可知,每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2H4O3,A正确;
B、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过氧乙酸分子由C、H、O原子构成,B错误;
C、过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4×1):( 16×3)= 6:1:12,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从所给物质的化学式可以看出,在混合物中Na和S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由此计算出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进一步计算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设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
则(23×2):32=x:16%,
解得:x=23%,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6%-23%=61%。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1,
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
【解析】【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
(4)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时,原子的实际质量才相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 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质子数为2,则原子核中有中子数为:3-2=1,故A错误;
B. 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故B错误;
C. He-3和He-4的质子数都是2,但是中子数不同,二者为同位素原子,故C正确;
D. 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它们的实际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的种类分析。
B、根据离子的带电情况分析。
C、根据离子的结构分析。
D、根据离子的结构分析。
【解答】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N5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5=35;N5-中是N5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A. N是一种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 1个N5-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C. 1个N5-共含有的质子数=7×5=35,故正确;
D. 1个N5-共含有的电子数=7×5+1=36,故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不能判断一个原子的质量,故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解答】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空间运动,而不是镶嵌原子中,错误;②原子是可分的,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正确;③原子呈球形,正确;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正确;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正确;⑥电子质量小,虽然原子核体积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正确;
故选A。
12.【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
【解析】【分析】根据四种原子构成分析,由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A、 甲、丙的原子中都有1个质子和1个电子,核电荷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B、 乙、丁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不符合题意;
C、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甲、丁相对原子质量都是3 ,符合题意;
D、 甲、乙质子数不同,不是互为同位素原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A、根据绿原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绿原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根据绿原酸化学式可知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16×9)=32:3:2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绿原酸是由绿原酸分子构成的,1个绿原酸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4.【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 A的质子数为a ,则A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A2-的核外电子数为a+2;设B原子的质子数为x,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x,则B3+核外电子数为x-3,由于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即有a+2=x-3,得x= a+2+3 ,选项C正确。
故选C。
15.【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A.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判断;
B.根据“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属箔”判断;
C.根据图片描述的现象判断;
D.根据“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弹回”判断。
【解答】A.a粒子带正电,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是因为距带正电的粒子较近,受到斥力,说明了金原子核带正电荷,故A正确;
B.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属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金原子并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故B错误;
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均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故C错误;
D.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弹回,说明遇到了质量较大的粒子,即金原子核质量比a粒子质量大,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不能说一种分子中含有其他分子,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
【解答】A.氧分子构成氧气,有氧气的物质中含有氧分子,、 中不含有氧分子,故A错误;
B. 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7 价和+6 价,故B错误;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C正确;
D. 原子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1和12以及13,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7.【答案】B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故题图中“ "为电子。
故答案为:B。
【点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18.【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等电子体的概念来分析,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
【解答】A、NO和,所含原子数目不相等,故A错误;
B、CO2和SO2,原子数目相同,都为3个,电子数分别为:6+8×2=22,16+8×2=32,故B错误;
C、NO2和H2O,原子数目相同,都为3个,电子数分别为:7+8×2=23,2+8=10,故C错误;
D、碳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原子数相同,电子数分别为:6+8×3+2=32,7+8×3+1=32,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解答】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所以 CO2中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D。
20.【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原子的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B、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
C、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
【解答】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但带电的粒子还有电子和质子,选项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物只含磷元素,选项错误;
C、化合物是指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含有多种元素的可能是混合物,如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其元素由氮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组成,选项错误;
D、电解水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此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故选:D。
21.【答案】AC;O2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1)根据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图A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1个该分子由2个氧原子原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从微观角度看,图B中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D中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均属于混合物;图AC中物质均由同种分子构成,均属于纯净物,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AC;
(2)图A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1个该分子由2个氧原子原子构成,化学式为:O2。
22.【答案】(1)O
(2)金属
(3)NaCl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①处元素原子序数为8分析;
(2)根据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为钠元素分析;
(3)根据氯化钠化学式书写分析。
【解答】(1) 周期表中位置①处的元素为氧元素,符号是O。
(2) 在元素的分类中,周期表中位置②处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3) 周期表中位置②为钠元素,③为氯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故答案为:(1)O;(2)金属;(3)NaCl。
23.【答案】(1)+6
(2)钠(N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分析。
(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过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1)×2+x+(-2)×4=0
x=+6。
(2)过碳酸钠中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23×2):12:(16×4)=23:6:32;
可见B表示的元素是钠元素。
24.【答案】(1)Ne;2NO;4NH4+;
(2)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书写化学用语、根据 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来分析。
【解答】 (1)①氖气: Ne ;②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2NO ;③四个铵根离子:4NH4+;④氧化镁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故答案为:① Ne② 2NO③ 4NH4+④。
(2) ①H2中的“2”表示 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②Fe3+中的“3”表示 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
故答案为: ① 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 ② 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
25.【答案】(1)不能
(2)12:1; 16.3mg
(3)补充鸭血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合理即可)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食物中的铁元素不是铁单质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缺铁需补充含铁元素食物分析。
【解答】(1)食物中铁指的是铁元素,不是铁单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2) ①琥珀酸亚铁中的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2:1。② 儿童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 一日服用0.5片 , 每片含琥珀酸亚铁0.1 克,则 一天可摄入铁100毫克×0.5×= 16.3mg.
(3)由题中所给信息“ 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常见症状有无力、头晕、气短等 ”,小明认为自己得到缺铁性贫血,应建议他适量补充鸭血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故答案为:(1)不能;(2)12:1; 16.3mg;(3)补充鸭血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合理即可)。
26.【答案】(1)甲
(2)5:6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计算出元素的质量分析,再与图片比较即可;
(2)元素的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计算氧元素的质量之比。
【解答】(1)根据SO2可知,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SO3可知,三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图片可知, 表示 SO3组成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的是甲 。
(2) 相同质量的 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m×50%):(m×60%)=5:6。
27.【答案】2;1:16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1)“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即它的质子数为1,也是氢元素。根据 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 可知,三种物质共含有元素氢和氧两种;
(2)根据H2O2可知,双氧水中氢、氧的质量之比:(1×2):(16×2)=1:16。
28.【答案】1;+2价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oxFe3-xO3+x,利用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已知其中氧元素为-2价、钴(C o)和铁可能呈现+2价或+3价”及“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解答】 若钴和铁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时不符合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化合物中Co和铁的化合价不同,因此Co、Fe 的化合价可能为+2、+3价或+3、+2价, 氧元素显-2价,若Co的化合价为+3,Fe的化合价为+2,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3)×x+(+ 2)×(3-x)+(-2)×(3+x)=0,解得x=0,该可能不符合题意。
氧元素显-2价,若Co的化合价为+2,Fe的化合价为+3,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x+(+ 3)×(3-x)+(-2)×(3+x)=0,解得x=1。
29.【答案】(1)2Fe3+;3NH3;OH-;H2O
(2)H2;CO或CH4(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1) ①2个铁离子表示为 2Fe3+ ; ②3个氨分子表示为 3NH3 ; ③氢氧根离子表示为 OH- ; ④1个水分子表示为 H2O ;
(2) ①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化学式为 H2 ; ②能作为燃料的化合物是一氧化碳或甲烷,化学式为 CO或CH4 。
故答案为:(1) 2Fe3+ ;3NH3;OH-;H2O;(2)H2;CO或CH4。
30.【答案】(1)③
(2)②
(3)④
(4)⑤
(5)⑥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离子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所带电荷的数量;
(3)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4)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
(5)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解答】 ①2N中的数字“2”表示原子个数;
②Fe2+ 中的数字“2”表示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③2SO3 中的数字“2”表示2个三氧化硫分子;
④中的数字“2”表示锌的化合价为+2价;
⑤H2O中的数字“2”表示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⑥2OH-中的数字“2”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④。
(4)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⑤。
(5)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
31.【答案】(1)5:6
(2)5:4
(3)6:5
(4)2:3
(5)3: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判断元素的质量关系.
(2)分子数=,据此计算分子数之比;
(3)要使SO2和SO3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氧原子的个数应相等,3SO2和2SO3中氧原子个数相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5)元素的质量相等,即原子的个数相等,据此列式计算m和n之比。
【解答】(1)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则假设其质量为mg,
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若质量相同SO2和SO3分子中,SO2和SO3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
(3)要使SO2和SO3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氧原子的个数应相等,3SO2和2SO3中氧原子个数相等,则SO2和SO3的质量比(3×64):(2×80)=6:5.
(4) nSO2和n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n(16×2):n(16×3)=2:3;
(5) mSO2和nSO3中,氧元素质量相等时,即氧元素的个数相等,那么:2m=3n,解得:m:n=3:2。
32.【答案】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与计算分析。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 则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若以硫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 则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那么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则 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3.【答案】(1)同一横行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2)2.0≤x≤2.4
(3)是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2)根据表中Te在横行和纵行中相邻元素的电负性进行分析;
(3)根据Br与K的电负性差值判断。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逐渐减小。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横行中,Te元素x取值范围在1.9和2.5之间,在纵行中,Te元素x的取值范围在2.0和2.4之间,综合可知Te元素x的取值范围是: 2.0≤x≤2.4 。
(3)Br的电负性为2.8,K的电负性为0.8,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为2,大于1.7,所以物质KBr 是离子化合物。
34.【答案】(1)C
(2)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3)C
(4)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解答】(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即α粒子偏转角度为0,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图乙中C点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2)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碰到了比它质量大得多的物质,即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3)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推测出原子结构为如图丙所示中的C;
(4)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用的是转换法,
A、用小磁针的转动来检查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使用了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使用了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
C、如果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摆动,那么说明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使用了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引入磁感线研究磁场性质,使用了模型法,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2)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个实心球体;
(3)核式原子结构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4)用能被感知的现象来表现难以感知或度量的事物、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分析四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35.【答案】(1)同位素
(2)2
(3)22
(4)He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解答】(1) 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I-127, 则I-127和I-131互为碘的同位素;
(2) 氘 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也属于氢元素,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 这三种物质所含元素共有氢、氧2种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x2+16=22
(4)β-衰变过程中,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质子数增加1个,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不变,则氚3H发生-衰变后成为He。
36.【答案】(1)6:1 :8
(2)43.2%
(3)含7.2g碳元素的乙酸甲酯的质量:
(4)C4H8O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元素的质量分数=;
(3)乙酸甲酯的质量=碳元素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表格中前两种物质确定“乙酯”和“甲酯”的不同,从而推断乙酸乙酯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2H4O2 可知,
甲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
(2)根据化学式 C3H6O2可知,
甲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比较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的化学式可知,“甲酯”和“乙酯”相差一个H2,那么乙酸乙酯比乙酸甲酯多一个H2,即X的化学式为: C4H8O2 。
1 / 1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微观结构培优提升训练卷(新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4八下·杭州期中)辨析概念或物质之间的区别十分重要,下列有关分析中合理的是 (  )
A.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氢的三种同位素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C.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本质上是一样的,电动机也可用来做发电机
D.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答案】C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数叫同位素。电动机与发电机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工作电路中是否有电源。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元素只讲种类,而原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有的物质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的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故A分析不合理;
B、氢的三种同位素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总的质量数不同,故B分析不合理;
C、电动机与发电机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工作电路中是否有电源,有电源的是电动机,没有电源的是发电机,故C分析合理;
D、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元素只讲种类,而原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故D分析不合理。
故答案为:C。
2.(2024八下·乐清期中)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2,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A.1:4 B.4:1 C.3:2 D.2:3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 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2,设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分别为a、b,则12×(a+b):16×(a+2b)=5:12,则a:b=1:4.
故选A。
3.(2024八下·柯桥期末)三元锂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等特性为广大车企青睐。所谓三元锂电池,指正极材料是由镍钴锰这三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搭配而成的锂离子电池。镍酸锂(LiNiO2)是其中一种材料,已知Li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3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计算。
【解答】在化学式 LiNiO2 中, Li元素化合价为+1价, 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2=0,解得:x=+3价。
故选C。
4.(2024八下·吴兴期末)2024年中国钠电池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钠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理想选择。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23
C.钠的原子质量为22.99 D.钠原子与钠离子质量几乎相等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 A.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B错误;
C.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非实际质量,故C错误;
D.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因此钠原子与钠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5.过氧乙酸是生 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
B.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16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A、根据分子结构图示来分析解答;
B、根据分子结构图示来分析解答;
C、根据分子结构图示中元素组成来计算解答;
D、根据分子结构图示中元素组成来计算解答。
【解答】A、由题图可知,每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2H4O3,A正确;
B、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过氧乙酸分子由C、H、O原子构成,B错误;
C、过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4×1):( 16×3)= 6:1:12,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D错误。
故选A。
6.(2024八下·海宁期末)已知某混合物只含和三种物质,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6% B.32% C.39% D.61%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从所给物质的化学式可以看出,在混合物中Na和S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由此计算出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进一步计算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设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
则(23×2):32=x:16%,
解得:x=23%,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6%-23%=61%。
故选D。
7.(2024八下·温州期中)2024年2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宣布,研发含撸-177抗癌新药取得实质性进展。鲁-177相对原子质量为177,核外电子数为71,则其质子数为
A.177 B.106 C.71 D.142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1,
故答案为:C。
8.(2021八下·下城期末)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e-3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 B.He-3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C.He-3和He-4是同位素原子 D.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
【解析】【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
(4)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时,原子的实际质量才相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 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质子数为2,则原子核中有中子数为:3-2=1,故A错误;
B. 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故B错误;
C. He-3和He-4的质子数都是2,但是中子数不同,二者为同位素原子,故C正确;
D. 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它们的实际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9.某研究团队制得了,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属于金属元素 B.1个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1个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共含有35个电子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的种类分析。
B、根据离子的带电情况分析。
C、根据离子的结构分析。
D、根据离子的结构分析。
【解答】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N5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5=35;N5-中是N5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A. N是一种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 1个N5-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C. 1个N5-共含有的质子数=7×5=35,故正确;
D. 1个N5-共含有的电子数=7×5+1=36,故错误。
故答案为:C。
10.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不能判断一个原子的质量,故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解答】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空间运动,而不是镶嵌原子中,错误;②原子是可分的,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正确;③原子呈球形,正确;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正确;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正确;⑥电子质量小,虽然原子核体积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正确;
故选A。
12.(2024八下·东阳期中)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乙、丁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C.甲、丁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甲、乙为互为同位素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
【解析】【分析】根据四种原子构成分析,由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A、 甲、丙的原子中都有1个质子和1个电子,核电荷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B、 乙、丁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不符合题意;
C、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甲、丁相对原子质量都是3 ,符合题意;
D、 甲、乙质子数不同,不是互为同位素原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C16H18O9)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 g
C.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A、根据绿原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绿原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根据绿原酸化学式可知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16×9)=32:3:2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绿原酸是由绿原酸分子构成的,1个绿原酸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4.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a ,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
A.a-2+3 B.a-2-3 C.a+2+3 D.a+2-3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 A的质子数为a ,则A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A2-的核外电子数为a+2;设B原子的质子数为x,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x,则B3+核外电子数为x-3,由于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即有a+2=x-3,得x= a+2+3 ,选项C正确。
故选C。
15.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当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A.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判断;
B.根据“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属箔”判断;
C.根据图片描述的现象判断;
D.根据“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弹回”判断。
【解答】A.a粒子带正电,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是因为距带正电的粒子较近,受到斥力,说明了金原子核带正电荷,故A正确;
B.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属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金原子并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故B错误;
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均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故C错误;
D.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弹回,说明遇到了质量较大的粒子,即金原子核质量比a粒子质量大,故D错误。
故选A。
16.(2024八下·杭州期中)学习科学必须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A.SO2、CO2中均含有氧分子
B.KMnO4 、K2MnO4 中锰元素化合价相同
C.Mg、Mg2+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D.Na'、Mg2+、A1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不能说一种分子中含有其他分子,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
【解答】A.氧分子构成氧气,有氧气的物质中含有氧分子,、 中不含有氧分子,故A错误;
B. 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7 价和+6 价,故B错误;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C正确;
D. 原子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1和12以及13,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7.(2024八下·温州期中)下图为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图中的”?”代表的是(  )
A.质子 B.电子 C.中子 D.原子核
【答案】B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故题图中“ "为电子。
故答案为:B。
【点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18.(2024八下·杭州期中) 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下列各组中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
A.NO和O3 B.CO2和 SO2 C.NO2和H2O D.CO32和 NO3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等电子体的概念来分析,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
【解答】A、NO和,所含原子数目不相等,故A错误;
B、CO2和SO2,原子数目相同,都为3个,电子数分别为:6+8×2=22,16+8×2=32,故B错误;
C、NO2和H2O,原子数目相同,都为3个,电子数分别为:7+8×2=23,2+8=10,故C错误;
D、碳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原子数相同,电子数分别为:6+8×3+2=32,7+8×3+1=32,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2.6 化学式(第1课时) 同步练习)化学式“CO2”中数字2表示(  )
A.2个二氧化碳分子
B.二氧化碳中有2个氧元素
C.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离子
D.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解答】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所以 CO2中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D。
20.(2024八下·绍兴期中)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B.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
C.因为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所以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都是化合物
D.因为水电解只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一定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原子的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B、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
C、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
【解答】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但带电的粒子还有电子和质子,选项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物只含磷元素,选项错误;
C、化合物是指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含有多种元素的可能是混合物,如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其元素由氮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组成,选项错误;
D、电解水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此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21.(2024八下·杭州期中)将宏观与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从微观角度看,A图可表示    (填化学式)。
【答案】AC;O2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1)根据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图A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1个该分子由2个氧原子原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从微观角度看,图B中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D中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均属于混合物;图AC中物质均由同种分子构成,均属于纯净物,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AC;
(2)图A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1个该分子由2个氧原子原子构成,化学式为:O2。
22.(2024八下·杭州期末)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表中位置①处的元素符号是   。
(2)在元素的分类中,周期表中位置②处的元素是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3)周期表中位置②和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O
(2)金属
(3)NaCl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①处元素原子序数为8分析;
(2)根据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为钠元素分析;
(3)根据氯化钠化学式书写分析。
【解答】(1) 周期表中位置①处的元素为氧元素,符号是O。
(2) 在元素的分类中,周期表中位置②处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3) 周期表中位置②为钠元素,③为氯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故答案为:(1)O;(2)金属;(3)NaCl。
23.(2024八下·温州期中)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物上难以洗净的汗渍、果汁等污渍。
(1) Na2C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2)如图是过碳酸钠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B表示的元素是   
【答案】(1)+6
(2)钠(N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分析。
(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过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1)×2+x+(-2)×4=0
x=+6。
(2)过碳酸钠中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23×2):12:(16×4)=23:6:32;
可见B表示的元素是钠元素。
24.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氖气:   
②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③四个铵根离子:   
④氧化镁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H2:   
②Fe3+:   
【答案】(1)Ne;2NO;4NH4+;
(2)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书写化学用语、根据 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来分析。
【解答】 (1)①氖气: Ne ;②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2NO ;③四个铵根离子:4NH4+;④氧化镁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故答案为:① Ne② 2NO③ 4NH4+④。
(2) ①H2中的“2”表示 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②Fe3+中的“3”表示 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
故答案为: ① 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 ② 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
25.(2024八下·乐清期中)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常见症状有无力、头晕、气短等。
(1)某些食物中富含铁,可以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如每 100克鸭血中约含有30.5 毫克的铁,这里指的“铁”   (选填“能”或“不能”)被磁铁所吸出。
(2)市场上有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琥珀酸亚铁(C4H4FeO4),其规格如下表所示:
【药物名称】 琥珀酸亚铁片剂
【成分】 每片含琥珀酸亚铁0.1 克及其它辅料蔗糖等。
【适应症】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及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
用于治疗: 成人一日2~4片, 儿童一日1~3片, 分次服用
用于预防: 成人一日1片,孕妇一日2片, 儿童一日0.5片
【用后须知】 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应立即就医
①琥珀酸亚铁中的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
②儿童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来服用,一天可摄入铁多少毫克?请通过计算说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明感到头晕、气短,认为自己得了缺铁性贫血症。作为他的同学,你的建议是:   。
【答案】(1)不能
(2)12:1; 16.3mg
(3)补充鸭血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合理即可)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食物中的铁元素不是铁单质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缺铁需补充含铁元素食物分析。
【解答】(1)食物中铁指的是铁元素,不是铁单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2) ①琥珀酸亚铁中的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2:1。② 儿童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 一日服用0.5片 , 每片含琥珀酸亚铁0.1 克,则 一天可摄入铁100毫克×0.5×= 16.3mg.
(3)由题中所给信息“ 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常见症状有无力、头晕、气短等 ”,小明认为自己得到缺铁性贫血,应建议他适量补充鸭血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故答案为:(1)不能;(2)12:1; 16.3mg;(3)补充鸭血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合理即可)。
26.(2024八下·湖州期中)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是硫的两种氧化物,SO2是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在空气中可以进一步被氧化生成SO3,这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1)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两种氧化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其中表示 SO3组成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的是   (填“甲”或“乙”)。
(2)相同质量的 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1)甲
(2)5:6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计算出元素的质量分析,再与图片比较即可;
(2)元素的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计算氧元素的质量之比。
【解答】(1)根据SO2可知,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SO3可知,三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图片可知, 表示 SO3组成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的是甲 。
(2) 相同质量的 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m×50%):(m×60%)=5:6。
27.(2024八下·湖州期中)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   种,双氧水中含有的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答案】2;1:16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1)“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即它的质子数为1,也是氢元素。根据 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 可知,三种物质共含有元素氢和氧两种;
(2)根据H2O2可知,双氧水中氢、氧的质量之比:(1×2):(16×2)=1:16。
28.某高性能磁粉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x为正整数),已知钴(Co)和铁的化合价可能呈现为+2或+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则x=   ,Co的化合价为   。
【答案】1;+2价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oxFe3-xO3+x,利用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已知其中氧元素为-2价、钴(C o)和铁可能呈现+2价或+3价”及“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解答】 若钴和铁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时不符合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化合物中Co和铁的化合价不同,因此Co、Fe 的化合价可能为+2、+3价或+3、+2价, 氧元素显-2价,若Co的化合价为+3,Fe的化合价为+2,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3)×x+(+ 2)×(3-x)+(-2)×(3+x)=0,解得x=0,该可能不符合题意。
氧元素显-2价,若Co的化合价为+2,Fe的化合价为+3,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x+(+ 3)×(3-x)+(-2)×(3+x)=0,解得x=1。
2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2.6 离子的符号 化合价(第2课时)同步练习)从Fe、C、H、O、N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2个铁离子   ;
②3个氨分子   ;
③氢氧根离子   ;
④1个水分子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密度最小的气体   ;
②能作为燃料的化合物   。
【答案】(1)2Fe3+;3NH3;OH-;H2O
(2)H2;CO或CH4(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1) ①2个铁离子表示为 2Fe3+ ; ②3个氨分子表示为 3NH3 ; ③氢氧根离子表示为 OH- ; ④1个水分子表示为 H2O ;
(2) ①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化学式为 H2 ; ②能作为燃料的化合物是一氧化碳或甲烷,化学式为 CO或CH4 。
故答案为:(1) 2Fe3+ ;3NH3;OH-;H2O;(2)H2;CO或CH4。
30.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2N②Fe2+③2SO3④⑤H2O⑥2OH-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
(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
(4)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
(5)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
【答案】(1)③
(2)②
(3)④
(4)⑤
(5)⑥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离子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所带电荷的数量;
(3)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4)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
(5)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解答】 ①2N中的数字“2”表示原子个数;
②Fe2+ 中的数字“2”表示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③2SO3 中的数字“2”表示2个三氧化硫分子;
④中的数字“2”表示锌的化合价为+2价;
⑤H2O中的数字“2”表示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⑥2OH-中的数字“2”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④。
(4)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⑤。
(5)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
31.填空。
(1)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氧元素质量比为   。
(2)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所含分子数之比为   。
(3)当SO2和SO3中氧元素质量相等时,则SO2和SO3的质量比为    。
(4)nSO2和n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5)mSO2和nSO3中,氧元素质量相等时,则m:n为   。
【答案】(1)5:6
(2)5:4
(3)6:5
(4)2:3
(5)3: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判断元素的质量关系.
(2)分子数=,据此计算分子数之比;
(3)要使SO2和SO3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氧原子的个数应相等,3SO2和2SO3中氧原子个数相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5)元素的质量相等,即原子的个数相等,据此列式计算m和n之比。
【解答】(1)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则假设其质量为mg,
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若质量相同SO2和SO3分子中,SO2和SO3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
(3)要使SO2和SO3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氧原子的个数应相等,3SO2和2SO3中氧原子个数相等,则SO2和SO3的质量比(3×64):(2×80)=6:5.
(4) nSO2和n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n(16×2):n(16×3)=2:3;
(5) mSO2和nSO3中,氧元素质量相等时,即氧元素的个数相等,那么:2m=3n,解得:m:n=3:2。
32.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若以硫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答案】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与计算分析。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 则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若以硫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 则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那么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则 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7分)
33.(2024八下·浙江期中) 1932年 Linus Pauling 提出电负性(其值用希腊字母x表示)的概念,用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种能力的相对大小。他假定F 的电负性为4,并通过热化学方法建立了其它元素的电负性。Linus Pauling 建立的部分元素的电负性如下:
H: 2.1        
Li: 1.0 Be: 1.5 N: 3.0 O: 3.5 F: 4.0
Na: 0.9 Mg: 1.2 P: 2.1 S: 2.5 Cl: 3.0
K: 0.8 Ca: 1.0 As: 2.0 Se: 2.4 Br: 2.8
Rb: 0.8 Sr: 1.0 Sb: 1.9 Te: X I: 2.5
Cs: 0.7 Ba: 0.9 Bi: 1.9 Po: 2.0 At: 2.2
Fr: 0.7 Ra: 0.9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电负性在上表中同一横行的递变规律:   。
(2) 预测 Te 元素 x 的取值范围   。
(3)大量事实表明,当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7时,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根据此经验规律,KBr物质    (填“是”或“不是”) 离子化合物。
【答案】(1)同一横行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2)2.0≤x≤2.4
(3)是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2)根据表中Te在横行和纵行中相邻元素的电负性进行分析;
(3)根据Br与K的电负性差值判断。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逐渐减小。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横行中,Te元素x取值范围在1.9和2.5之间,在纵行中,Te元素x的取值范围在2.0和2.4之间,综合可知Te元素x的取值范围是: 2.0≤x≤2.4 。
(3)Br的电负性为2.8,K的电负性为0.8,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为2,大于1.7,所以物质KBr 是离子化合物。
34.(2024八下·浙江期中)为探究原子结构, 1911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粒子轰击金管实验,发现现象如图甲。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 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 粒子数量, 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
现象 1:大多数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 2:少部分 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 3 :极少数 粒子被弹了回来。
(1)图乙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点(用字母表示)。
(2)请分析现象3的原因   
(3)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 可以推测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
A. B. C.
(4) 用能被感知的现象来表现难以感知或度量的事物、现象, 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卢瑟福用该研究方法来说明原子核的存在。下列实验研究与该方法不同的是____(填字母)。
A.用小磁针来检测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C.灵敏电流计的偏转判定电路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D.引入磁感线研究磁场性质
【答案】(1)C
(2)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3)C
(4)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解答】(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即α粒子偏转角度为0,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图乙中C点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2)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碰到了比它质量大得多的物质,即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3)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推测出原子结构为如图丙所示中的C;
(4)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用的是转换法,
A、用小磁针的转动来检查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使用了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使用了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
C、如果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摆动,那么说明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使用了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引入磁感线研究磁场性质,使用了模型法,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2)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个实心球体;
(3)核式原子结构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4)用能被感知的现象来表现难以感知或度量的事物、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分析四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四、综合题(第35题前3小题各1分,其他各2分,共13分)
35.(2024八下·金东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核废水的排放引起了民众囤盐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种放射性元素;
【材料二】核废水中含有三种水,分别是水 (H2O)、重水(2H2O)和超重水(3H2O);
【材料三】一个氘 (2H)原子中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一个氚原子 (3H)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线的过程叫做衰变,超重水((33H2O)中的氚(3H)元素会发生β-衰变,在这个过程中,氚原子核内一个中子会变成一个质子。
(1) 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I-127, 则I-127和I-131互为碘的   。
(2)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   种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4)当核废水中的氚(3H)元素发生β-衰变时,会变成   (填元素符号)。
【答案】(1)同位素
(2)2
(3)22
(4)He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解答】(1) 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I-127, 则I-127和I-131互为碘的同位素;
(2) 氘 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也属于氢元素,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 这三种物质所含元素共有氢、氧2种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x2+16=22
(4)β-衰变过程中,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质子数增加1个,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不变,则氚3H发生-衰变后成为He。
36.(2023八下·龙湾期中)大多数厨师炒菜时,既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酯的名称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化学式 C2H4O2 C3H6O2 C3H6O2 X
(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甲酸乙酯(C3H6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含7.2g碳元素的乙酸甲酯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4)比较、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   
【答案】(1)6:1 :8
(2)43.2%
(3)含7.2g碳元素的乙酸甲酯的质量:
(4)C4H8O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元素的质量分数=;
(3)乙酸甲酯的质量=碳元素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表格中前两种物质确定“乙酯”和“甲酯”的不同,从而推断乙酸乙酯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2H4O2 可知,
甲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
(2)根据化学式 C3H6O2可知,
甲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比较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的化学式可知,“甲酯”和“乙酯”相差一个H2,那么乙酸乙酯比乙酸甲酯多一个H2,即X的化学式为: C4H8O2 。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