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标准 知能目标 核心素养1.2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 1.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解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地位和意义。3.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明确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讨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政治认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科学精神:明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1)内容: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演变:(1)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进行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2)18世纪,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批判,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3)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2)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历史前提(1)内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作用: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构成《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1)历史地位: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核心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及其特点①确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②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2)十月革命的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1)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有关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三次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3)历史趋势: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1.判一判(1)空想社会主义者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提示:× 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2)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意味着工人阶级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 )提示:×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后,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才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3)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 )提示:√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4)《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提示:√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5)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提示:×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之一。2.连一连3.想一想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提示:①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总结了斗争的经验教训,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实践基础。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议题一 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素养目标: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条件,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增强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情景一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百余名志同道合者,从英国出发,乘风破浪横渡大西洋,驶向美国。到了美国印第安纳州,他用20万元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新和谐公社”开始兴建。一个个村落建起来了,村内街道整齐,各种公用设施一应俱全,会议室、阅览室、学校、医院应有尽有。一切都是那么美妙,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这与充满血腥的资本主义腐朽统治下的社会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但是,“新和谐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因成员觉悟水平不一,导致脑力劳动者日趋增多,而体力劳动者日渐减少,以致于技术工和一般工人匮乏,工厂、作坊经常停产关门,还有一块3 600英亩的麦田因缺少足够的劳动耕种而收入微薄。这种情况,使欧文自己再也没有钱来补贴公社的逐日亏损了。1828年,“新和谐公社”宣告破产。情景二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这一纲领性文件就是《共产党宣言》。它第一次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集中阐述了他们的观点:“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探究1 结合情景一,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角度阐明“新和谐公社”破产的必然性。提示: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作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者,欧文仅从理论主张出发设计理想社会的蓝图,不顾现实条件进行试验,没有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源以及变革社会制度的力量与途径,必然以失败而告终。探究2 结合情景二,简要说明《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提示:《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它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它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探究3 综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理论。提示:①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并进行了理论创新,使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是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来源。而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马克思、恩格斯参加了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使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他们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找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以及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从实践上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1.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比较类型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观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社会变革途径 改良 阶级斗争社会变革力量 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 认识到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相同点 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有优秀的构想2.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比较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区别 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重大作用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联系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全面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开启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作了系统而又深刻的分析,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消灭私有制。(2)《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战斗口号,启迪和引导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科学社会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共同为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而斗争。(3)《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典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首次作出的完整系统而又简洁凝练的表述。(4)《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理论,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的一百多年中,《共产党宣言》被译成全世界各种主要文字,它的思想影响遍及全球。这是一部历史文献,然而它在现实中始终保持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1.早期社会主义者相信能说服特权者为了大众而放弃自己的权力,鼓励工人组成工会,以便穷苦人之间能够自助,终结不公正的制度。据此可知,早期社会主义( )A.没设计实现社会变革的道路B.缺乏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C.改造社会的方案不切合实际D.重视阶级斗争以及社会革命答案 C解析 早期社会主义者即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以及实现社会变革的道路,A、B错误。“说服特权者为了大众而放弃自己的权力”表明早期社会主义者改造社会的方案不切合实际,C符合题意。早期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D错误。2.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下列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地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①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②④正确。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③错误。3.在人类浩瀚的思想宝库中存储着各种各样的“宣言”,但很少有一部能像《共产党宣言》那样熠熠生辉、震撼全球。《共产党宣言》发表(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使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答案 D解析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正确。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②排除。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排除。《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④正确。故本题选D。议题二 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素养目标:明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探究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价值,培养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情景一 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从11月6日夜间到11月7日上午,二十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11月7日下午5时~6时,2万多名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员包围了冬宫。晚上九点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11月8日凌晨,在攻打冬宫的隆隆炮声中,全俄罗斯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首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一切权力归苏维埃。11月9日清晨,大会胜利闭幕,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成立。情景二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都曾遭苏联强势镇压反对势力,且都在八十年代时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政治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各执政党领导人被迫放弃集权政治的道路,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其奋斗目标,放松了对社会实施的高压统治,实行政治多元化,减弱了对反对派的打压,反对势力大增,通过大选建立新政权。在德国的柏林墙倒下后,东西德经历45年的分裂后重新统一。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亦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则于1993年分裂解体为捷克及斯洛伐克,苏联亦于1991年12月25日解体,分裂为十五个独立主权国家,部分加入独联体。探究1 结合情景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提示: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④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探究2 结合情景二,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这一现象的认识。提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成就,彰显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1.理解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1)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十月革命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3)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胜利,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广泛传播起了重要作用。2.科学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20世纪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发生是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而主要原因是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酿成了社会主义历史上空前的“剧变”,其留下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但它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或者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终结,充其量只是证明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东欧剧变之后,中国、古巴、越南、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开始对本国的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中国,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的历史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复兴之路,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4.十月革命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个国家单独取得胜利的理论指导下,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革命形势,领导俄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伟大成果。下列对这场革命的阐述正确的是( )A.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历史前提B.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历史性飞跃D.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由假说变为科学答案 B解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A错误。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正确。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而不是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历史性飞跃,C错误。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变为现实,而不是由假说变为科学,D错误。5.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到20世纪末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及其对社会主义的步步紧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挫折不断。这说明( )①随着时代变迁,科学社会主义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 ②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必然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③随着实践发展,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困难在日趋增多 ④随着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科学社会主义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说法明显错误,①排除。“到20世纪末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及其对社会主义的步步紧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挫折不断”,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必然要经历曲折的过程,也说明随着实践发展,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困难在日趋增多,②③符合题意。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说法错误,④排除。1.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认为,建立和谐社会所依靠的主体力量是以下四种人:第一是创办者,他应当拥有金钱;第二是谈判家,他应当拥有很强的活动能力;第三是宣传家,他应当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第四是发明家,就是傅立叶本人。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 )①没有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 ②离开阶级斗争空谈实现和谐社会 ③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④并没有彻底地否定资本主义制度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C解析 由傅立叶寄希望于创办者、谈判家、宣传家和发明家,可以推出他并没有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和谐社会,②正确。不主张阶级斗争,所以也就无所谓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①排除。从傅立叶依靠的主体力量可以分析出③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想并不体现在他们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④错误。故选C。2.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两个“发现”是指(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答案 A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答案选A。3.《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下列对该著作表述正确的是(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③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总结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答案 B解析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②错误;巴黎公社出现于1871年,故《共产党宣言》不可能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4.俄国十月革命,又称红色十月、十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下关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C.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D.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答案 C解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C项符合题意。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天才巨人,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经济学依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社会主义运动从欧洲扩展到全世界。然而,自冷战结束特别是东欧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伴随这种低潮的,则是对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总趋势,即“两个必然”的质疑。不仅西方世界认为“历史已经终结”,就是在我们党内和社会上也长期存在着一种悲观情绪。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对质疑“两个必然”的相关观点进行批判。答案 ①资本主义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的发展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前行,所以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具有其历史必然性;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③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具有远大前途;④资本主义在其自身发展中,产生了无产阶级,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终将会被推翻。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回答1~2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 )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③④答案 C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蓝图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 )①没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②看不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D3.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此现象的正确理解是( )A.此时的工人运动已经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指导工人阶级斗争C.工人斗争处在仅仅提出经济要求阶段D.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从资产阶级运动中独立出来答案 D4.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矛盾的加剧 B.社会生产力发展C.工人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 B知识点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5.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B.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C.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D.唯物史观的发现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答案 D6.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 )①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④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答案 B7.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主要表现在它( )①全面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②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 ③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 ④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C《共产党宣言》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美好蓝图,激励和激发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奋斗。回答8~9题。8.根据《共产党宣言》的相关论述,以下有关共产党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B.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C.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D.共产党代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无自己的特殊利益答案 D9.《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主要表现为( )A.无产阶级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B.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C.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产阶级,一切平等D.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答案 D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0.1917年11月7日,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③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思想 ④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C11.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的一次大革命,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由共产主义理论作指导的一次大革命,它为以后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典范,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新的篇章。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主要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B.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答案 D1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实现了空想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英国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包括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在内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材料二 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1)结合材料一,简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性。(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什么能够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答案 (1)历史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②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9张PPT)课程标准 知能目标 核心素养1.2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 1.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解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地位和意义。3.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明确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讨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政治认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科学精神:明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必备知识梳理案1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1)内容: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演变:(1)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进行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2)18世纪,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批判,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3)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 知识梳理(2)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__________,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__________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2.历史前提(1)内容:__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__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作用: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__________、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发生为标志,__________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工人运动宪章运动工人阶级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______________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____________的伟大飞跃。剩余价值学说空想到科学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构成《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1)历史地位: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核心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__________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__________的历史必然性。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__________________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______________的理想目标。内在矛盾必然灭亡必然胜利性质、特点、任务共产主义社会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及其特点①确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______________,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②特点:劳动者__________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__________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__________。(2)十月革命的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______到______、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无产阶级政权共同占有互助合作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国家运动实践2.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1)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____________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有关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三次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世界范围内(2)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__________、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3)历史趋势: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__________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__________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苏联解体不可逆转共产主义1.判一判(1)空想社会主义者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提示:× 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2)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意味着工人阶级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 )提示:×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后,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才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自我检测(3)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 )提示:√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4)《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提示:√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5)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提示:×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之一。2.连一连3.想一想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提示:①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总结了斗争的经验教训,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实践基础。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核心素养探究案议题一 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2议题二 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素养目标: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条件,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增强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 情景探究情景一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百余名志同道合者,从英国出发,乘风破浪横渡大西洋,驶向美国。到了美国印第安纳州,他用20万元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新和谐公社”开始兴建。一个个村落建起来了,村内街道整齐,各种公用设施一应俱全,会议室、阅览室、学校、医院应有尽有。一切都是那么美妙,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这与充满血腥的资本主义腐朽统治下的社会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但是,“新和谐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因成员觉悟水平不一,导致脑力劳动者日趋增多,而体力劳动者日渐减少,以致于技术工和一般工人匮乏,工厂、作坊经常停产关门,还有一块3 600英亩的麦田因缺少足够的劳动耕种而收入微薄。这种情况,使欧文自己再也没有钱来补贴公社的逐日亏损了。1828年,“新和谐公社”宣告破产。情景二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这一纲领性文件就是《共产党宣言》。它第一次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集中阐述了他们的观点:“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探究1 结合情景一,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角度阐明“新和谐公社”破产的必然性。提示: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作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者,欧文仅从理论主张出发设计理想社会的蓝图,不顾现实条件进行试验,没有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源以及变革社会制度的力量与途径,必然以失败而告终。探究2 结合情景二,简要说明《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提示:《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它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它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探究3 综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理论。提示:①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并进行了理论创新,使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是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来源。而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马克思、恩格斯参加了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使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他们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找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以及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从实践上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重难突破1.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比较类型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观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社会变革途径 改良 阶级斗争社会变革力量 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 认识到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相同点 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有优秀的构想2.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比较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区别 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重大作用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联系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全面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开启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作了系统而又深刻的分析,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消灭私有制。(2)《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战斗口号,启迪和引导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科学社会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共同为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而斗争。(3)《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典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首次作出的完整系统而又简洁凝练的表述。(4)《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理论,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的一百多年中,《共产党宣言》被译成全世界各种主要文字,它的思想影响遍及全球。这是一部历史文献,然而它在现实中始终保持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典例印证C1.早期社会主义者相信能说服特权者为了大众而放弃自己的权力,鼓励工人组成工会,以便穷苦人之间能够自助,终结不公正的制度。据此可知,早期社会主义( )A.没设计实现社会变革的道路 B.缺乏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C.改造社会的方案不切合实际 D.重视阶级斗争以及社会革命解析 早期社会主义者即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以及实现社会变革的道路,A、B错误。“说服特权者为了大众而放弃自己的权力”表明早期社会主义者改造社会的方案不切合实际,C符合题意。早期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D错误。D2.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下列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地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①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②④正确。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③错误。D3.在人类浩瀚的思想宝库中存储着各种各样的“宣言”,但很少有一部能像《共产党宣言》那样熠熠生辉、震撼全球。《共产党宣言》发表(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使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 本质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正确。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②排除。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排除。《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④正确。故本题选D。素养目标:明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探究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价值,培养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情景探究情景一 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从11月6日夜间到11月7日上午,二十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11月7日下午5时~6时,2万多名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员包围了冬宫。晚上九点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11月8日凌晨,在攻打冬宫的隆隆炮声中,全俄罗斯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首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一切权力归苏维埃。11月9日清晨,大会胜利闭幕,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成立。情景二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都曾遭苏联强势镇压反对势力,且都在八十年代时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政治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各执政党领导人被迫放弃集权政治的道路,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其奋斗目标,放松了对社会实施的高压统治,实行政治多元化,减弱了对反对派的打压,反对势力大增,通过大选建立新政权。在德国的柏林墙倒下后,东西德经历45年的分裂后重新统一。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亦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则于1993年分裂解体为捷克及斯洛伐克,苏联亦于1991年12月25日解体,分裂为十五个独立主权国家,部分加入独联体。探究1 结合情景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提示: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④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探究2 结合情景二,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这一现象的认识。提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成就,彰显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重难突破1.理解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1)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十月革命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3)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胜利,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广泛传播起了重要作用。2.科学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20世纪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发生是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而主要原因是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酿成了社会主义历史上空前的“剧变”,其留下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但它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或者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终结,充其量只是证明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苏东剧变之后,中国、古巴、越南、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开始对本国的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中国,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的历史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复兴之路,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典例印证B4.十月革命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个国家单独取得胜利的理论指导下,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革命形势,领导俄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伟大成果。下列对这场革命的阐述正确的是( )A.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历史前提B.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历史性飞跃D.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由假说变为科学解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A错误。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正确。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而不是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历史性飞跃,C错误。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变为现实,而不是由假说变为科学,D错误。C5.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到20世纪末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及其对社会主义的步步紧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挫折不断。这说明( )①随着时代变迁,科学社会主义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 ②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必然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③随着实践发展,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困难在日趋增多 ④随着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科学社会主义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说法明显错误,①排除。“到20世纪末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及其对社会主义的步步紧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挫折不断”,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必然要经历曲折的过程,也说明随着实践发展,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困难在日趋增多,②③符合题意。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说法错误,④排除。· 知网概览学业质量落实案3C1.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认为,建立和谐社会所依靠的主体力量是以下四种人:第一是创办者,他应当拥有金钱;第二是谈判家,他应当拥有很强的活动能力;第三是宣传家,他应当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第四是发明家,就是傅立叶本人。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 )①没有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 ②离开阶级斗争空谈实现和谐社会 ③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④并没有彻底地否定资本主义制度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 由傅立叶寄希望于创办者、谈判家、宣传家和发明家,可以推出他并没有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和谐社会,②正确。不主张阶级斗争,所以也就无所谓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①排除。从傅立叶依靠的主体力量可以分析出③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想并不体现在他们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④错误。故选C。A2.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两个“发现”是指(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答案选A。B3.《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下列对该著作表述正确的是(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③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总结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解析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②错误;巴黎公社出现于1871年,故《共产党宣言》不可能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4.俄国十月革命,又称红色十月、十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下关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C.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D.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解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C项符合题意。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天才巨人,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经济学依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社会主义运动从欧洲扩展到全世界。然而,自冷战结束特别是东欧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伴随这种低潮的,则是对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总趋势,即“两个必然”的质疑。不仅西方世界认为“历史已经终结”,就是在我们党内和社会上也长期存在着一种悲观情绪。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对质疑“两个必然”的相关观点进行批判。答案 ①资本主义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的发展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前行,所以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具有其历史必然性;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③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具有远大前途;④资本主义在其自身发展中,产生了无产阶级,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终将会被推翻。课时作业巩固案4C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回答1~2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 )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D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蓝图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 )①没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 ②看不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3.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此现象的正确理解是( )A.此时的工人运动已经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指导工人阶级斗争C.工人斗争处在仅仅提出经济要求阶段D.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从资产阶级运动中独立出来B4.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矛盾的加剧 B.社会生产力发展C.工人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的发展D知识点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5.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B.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C.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D.唯物史观的发现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6.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 )①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④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C7.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主要表现在它( )①全面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②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 ③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 ④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共产党宣言》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美好蓝图,激励和激发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奋斗。回答8~9题。8.根据《共产党宣言》的相关论述,以下有关共产党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B.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C.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D.共产党代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无自己的特殊利益D9.《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主要表现为( )A.无产阶级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B.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C.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D.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C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0.1917年11月7日,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③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思想 ④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11.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的一次大革命,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由共产主义理论作指导的一次大革命,它为以后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典范,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新的篇章。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主要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B.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1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实现了空想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英国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包括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在内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材料二 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1)结合材料一,简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性。(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什么能够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答案 (1)历史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②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时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时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