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课一练(八)1 2 3 4 5 6 7 8 9 10C C C A D B C C C C1.C [谈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中国,人们会想起不同的文化。这告诉我们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的文化标志不同,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②③正确。各个国家的文化既有其个性,又存在共性,①错误。这些古文化有的还在传承,有的已经消失,④排除。]2.C [该设计只是借鉴了中华文化的相关元素,并没有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①不符合题意。会徽的设计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这两种典型的中国元素,并与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标志元素一脉相承,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借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样与繁荣,诠释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④符合题意。会徽的设计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融合改造,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阐释,③不符合题意。]3.C [民族文化无优劣之分,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错误。在平时的细节里、显见的差异中呈现文化的深度与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这有利于增强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②③符合题意。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④错误。]4.A [此次文物古籍展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求生动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展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引导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①②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既相互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而不是走向统一,③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没有涉及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不符合题意。]5.D [我们要借鉴外来有益文化,而不是借鉴一切外来文化,①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各国要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没有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②不符合题意。“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钱锺书先生主张文化具有多样性,可以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③④符合题意。]6.B [进博会为增进世界人民友好交往搭建平台,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互鉴,也有利于增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④正确。文化交流互鉴有助于消除中外文化的隔阂,但不能消除差异,②错误。中华文化本就有包容性特质,并不依赖于进博会来赋予,③错误。]7.C [“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是因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②③符合题意。对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相互尊重、借鉴而不是认同,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①错误。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④错误。]8.C [“雪容融”的设计浑身上下都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优秀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完美结合凸显了中华文化魅力,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所以未体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推动文化创新能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④不符合题意。]9.C [推动文明交流应坚持各民族平等,不能向共建国家输出中国价值,且中国也不向外输出中国价值,①错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说明推动文明交流应相互尊重,在求同存异中增进相互理解,②符合题意。广泛开展文化、旅游、媒体等方面的合作,世界在更加频繁的人文交流中,激荡出相知相交、团结共荣的“和合之美”,这说明推动文明交流应坚持胸怀天下,在开放中推进不同文明的交融,③符合题意。推动文明交流应立足国情,而不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错误。]10.C [我们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是立足于各国文明一律平等的实际,①错误。“我们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生。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促进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充分展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积极推动文明传承发展”,这体现了中国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超越不同社会制度,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②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世界文明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有利于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是弥合文明差异,④错误。]11.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越两国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两国民族文化的交流,有助于推动两国民族文化相通,促进两国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中越两国文化相通,有助于加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更加深刻理解中越关系的历史与时代意涵,促进两国关系发展,两国人民从中实现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12.①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应当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一切有益成果。③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3 / 3一课一练(八)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一、选择题1.谈到古埃及,人们会想起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卢克索神庙等;谈到古巴比伦,人们会想起楔形文字、空中花园、太阴历、星期制度等;谈到古印度,人们会想起《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部世界著名史诗,还有建筑和雕刻艺术;谈到中国,人们会想起四大发明、青铜器、长城、甲骨文等。这告诉我们( )①各个国家的文化完全不同 ②不同国家的文化标志不同 ③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 ④各种古文化都持续地传承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成都大运会会徽主体设计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University中的首字母“U”为基础形态,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这两种典型的中国元素,整体颜色以曲线切割的方式将“U”分割成大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并与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标志元素一脉相承。该设计( )①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②诠释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运用流行元素对传统文化重新阐释④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诸多交流活动中,我们将文化自信融入美食、美景,在平时的细节里、显见的差异中呈现文化的深度与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这有利于( )①展现民族文化的优越性②增强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3年8月1日,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对外展出。国家民委从馆藏的15万件文物和51万册古籍中,遴选出1 500余件文物古籍,向观众展现了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举办这一活动的文化价值在于( )①展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 ②引导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③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走向统一 ④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钱锺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钱锺书先生主张( )①一切外来文化,都值得我们借鉴 ②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③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④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为增进世界人民友好交往搭建平台,勾绘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大画卷。进博会人文交流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持续放大进博会人文交流平台的作用。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利于( )①促进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互鉴②消除中外文化的差异和隔阂③赋予中华文化以包容性特质④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他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是基于( )①相互借鉴认同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②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③推进文化交融有利于世界变得更加美好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北京冬季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浑身上下都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着吉祥幸福;头上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整体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优秀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完美结合凸显了中华文化魅力 ④推动文化创新能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十多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广泛开展文化、旅游、媒体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世界在更加频繁的人文交流中,激荡出相知相交、团结共荣的“和合之美”。由此可见,推动文明交流应( )①向共建国家输出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 ②相互尊重,在求同存异中增进相互理解 ③坚持胸怀天下,在开放中推进不同文明的交融 ④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其他民族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3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致辞强调,我们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加强网上交流对话,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生。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促进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充分展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积极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共同建设网上精神家园。致辞所包含的理念( )①立足于互联网发展加深各国文明相互依赖程度的实际 ②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③超越不同社会制度,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④弥合文明差异,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文明新秩序指明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3年11月1日,“同唱一首歌”中国—东盟青年影视歌会在越南首都河内市举行,中越两国青年学生等约400人以经典影视作品为媒同唱一首歌。中国一些电影的主题曲及《我家在云山》等越南经典的民歌婉转悠扬;伴着在越南热播的中国某古装剧的主题曲,越南国家歌舞剧院舞蹈队舞姿曼妙;越南新活力民族乐团则用中越两国民族乐器奏响中国电影中的经典曲目……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中越青年通过交流两国的影视歌曲,了解并学习彼此的优秀艺术文化,这将有助于中越青年们的友好交往,加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更加深刻理解中越关系“如手和足,如杵和臼,如根和茎,如兄和弟”的历史与时代意涵,促进两国关系发展,从中实现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谈谈中越两国加强文化交流的意义。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9月27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我们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亚洲各国应该开放包容、与时俱进,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材料二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从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再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是在同世界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请结合文化的有关知识,就如何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三条建议。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一课一练8答案.docx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一课一练8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