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模块评价检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模块评价检测含答案

资源简介

模块评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B C B D B B B D B A A B B C C
1.C [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具体科学推动哲学发展,①不符合题意。以儒家思想中蕴藏的深邃智慧照鉴数字文明的未来,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辟新道路,这说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提供中国智慧,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②③符合题意。哲学是追求智慧之学,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④错误。]
2.B [材料中,会徽的设计属于意识范畴,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会徽的设计说明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优秀的设计离不开创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①④正确。艺术作品总是源自创作主体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不是源自创作主体主观的理想与情感,②错误。意识就是对某种或某几种客观现实的反映,但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反映,③错误。]
3.C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能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①错误。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建设美丽中国新征程上不断展现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是基于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人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②③正确。人的主观世界不能决定人们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反映,④错误。]
4.B [联系具有客观性,根据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非基于自身需要,人们可以基于实际结合自身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错误。将咖啡与白酒进行融合形成联名咖啡,充分调研市场情况,这体现了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②③正确。材料未体现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④不符合题意。]
5.D [材料强调的是整体的重要性。“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讽刺了文艺评论中不问事实、人云亦云的不良风气,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不符合题意。“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的意思是进入千万座山的圈子里,一座山刚刚放行人过去,另一座山又阻拦在面前,强调事物发展的曲折性,②不符合题意。“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的意思是即使是一场轻微的霜降也可以冻死一根孤独的小草,但是面对狂风,茂密的森林却能屹立不倒,强调了整体的重要性,③符合题意。“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强调两个人心齐力量大,连金属都可以截断,强调了整体的重要性,④符合题意。]
6.B [要“自找苦吃”是因为可以“由苦变甜”,“苦”和“甜”是相互包含的,共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所有曾经吃过的苦,都会变成未来回忆的甜”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①③符合题意。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错误。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不能实现相互转化,④错误。]
7.B [材料未涉及主次矛盾和重点论,①不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中“改变规律”的说法错误。材料中古语的大意是: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但据一些养牛人士的经验,牛在听了音乐后可获得一定的放松,对提高牛肉质量有利,说明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④符合题意。]
8.B [“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体现了要抓住主要矛盾,未涉及矛盾的主要方面,①不符合题意。“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说明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因为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扬长补短,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要重点推进高质量发展,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未涉及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转化,④不符合题意。]
9.D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不是“完全再现”,①不符合题意。《云身》是原创科幻哲理剧,其讲述的故事发生于2050年的未来社会,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可以依据现在想象未来,②符合题意。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世界而单独存在,③错误。《云身》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元宇宙与数字孪生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这说明人们可以通过发展想象力认知,探索科技前沿,④符合题意。]
10.B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指导人们的实践,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错误的意识错误指导人们的实践,导致实践的失败,①错误。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错误。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东北振兴的一系列政策反映了东北实际并推动其发展,③正确。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这说明政府出台政策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正确。]
11.A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正确。“劳动创造价值,要在劳动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强调劳动的重要性,而材料侧重人民的重要性,②不符合题意。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材料体现的哲理是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③正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与题意无关,社会变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符合题意。]
12.A [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推动乡村治理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指引,①②正确;“满足人们各层次的文化需求”说法错误,③不选;④中“确保”夸大了新乡贤文化的作用,排除。]
13.B [本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七彩非遗·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发展理念,体现了文博会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①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历史和文明的根基,②错误。我们应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③错误。2013年至今,云南文博会全面展现了云南非遗传承与发展、创意赋能文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本届云南文博会以非遗项目为载体,助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④符合题意。]
14.B [该文化创新节目该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多种创新表现形式,力求将简牍里的历史智慧“简”述给大众。该节目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①④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但该节目强调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不涉及文化的功能,②排除。文艺创作者要立足于实践进行文化创造,③错误。]
15.C [该剧未涉及文化交流,①不符合题意。该剧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希望回到祖国的故事,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该剧聚焦中华文化,挖掘文物承载的文化底蕴,②正确。通过“文物回家”这一主题,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唤起文化认同与保护,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丰富文物内涵,更侧重于传递文物“归家”的呼唤,而不是开发历史文物的经济价值,④错误。]
16.C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①错误。大唐西市集团秉承丝路精神,联合国内外数十家机构举办活动等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正确。举办以上活动有利于推进文化数字化资源整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③正确。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领导力量,政府是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民营企业成为文化发展的主导”说法错误,④排除。]
17.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从中国面临严峻的荒漠化等生态问题这一客观实际出发,党中央作出了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正确的、极富远见的决策。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防沙治沙尊重客观规律,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进“三北”等防沙治沙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是中国人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有效构筑了中国生态安全屏障。
18.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多年历程,反映了中国人对航天技术的认识,以航天实践为基础,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应用于航天实践又不断接受航天实践检验的过程。
19.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凝聚立法共识,提高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更好地推动法律实施,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落地落实。
20.(1)①杭州亚运会火炬、奖牌等的设计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②杭州亚运会将非奥项目纳为竞赛内容,促进了亚洲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展现了亚洲文化的多样性。③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提升了亚运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该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②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开展文化展示和交流并没有改变亚运会作为体育竞技盛会的性质。该观点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面。
5 / 5模块评价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年6月,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此次尼山对话的举办,旨在以儒家思想中蕴藏的深邃智慧照鉴数字文明的未来,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辟新道路。这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会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③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提供中国智慧
④哲学是追求智慧之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3年第19届亚运会于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办。杭州亚运会的会徽“潮涌”主体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彰显出优雅的中国文化,既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也象征着涌动、发展的新时代。会徽的设计说明(  )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艺术作品总是源自创作主体主观的理想与情感 ③意识就是对某种或某几种客观现实的如实反映 ④优秀的设计离不开创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建设美丽中国新征程上不断展现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是基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 ②人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人的主观世界决定人们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某咖啡品牌与某白酒品牌推出联名咖啡。该联名咖啡正式上市,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实现首日销售额破亿。从哲学上看,该联名咖啡的成功是因为(  )
①勇于创新,基于自身需要建立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 ②抓住商机,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实事求是,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 ④敢于实践,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古老的非洲大陆蕴藏着朴素而深邃的智慧。非洲有句谚语说,“独行快,众行远。”乌班图精神倡导“我们在故我在”,强调人们彼此依存、密不可分。下列选项与之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①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②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③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
④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成长路上,所有曾经吃过的苦,都会变成未来回忆的甜。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对同学们提出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这一体会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共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相互统一中推动发展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④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但据一些养牛人士的经验,牛在听了音乐后可获得一定的放松,对提高牛肉质量有利。从成语“对牛弹琴”到今天人们在饲养实践中的“对牛弹琴”的变化,说明(  )
①必须分清主次矛盾,坚持重点论
②解决实践中的困难依赖于改变规律
③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扬长补短,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抓住主流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年3月11日,由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联合制作的深圳首部原创科幻哲理剧《云身》首次面向社会公演。《云身》的故事发生于2050年,在一个元宇宙与数字孪生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人类的真实肉身与数字分身“云身”平行生存,但在幸福安宁的表层之下却暗流汹涌。由此可见(  )
①“云身”是人类意识在数字领域的完全再现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可以依据现在想象未来 ③人类的意识可以脱离物质世界而单独存在 ④通过发展想象力认知,探索科技前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3年10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指出,东北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
①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指导人们的实践 ②通过调整上层建筑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东北振兴的一系列政策反映了东北实际并推动其发展 ④政府出台政策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劳动创造价值,要在劳动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③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城市建设的主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新乡贤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标,构建新乡贤文化对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新乡贤文化(  )
①有利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推动乡村治理发展 ②可以引导村民认识真善美,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指引 ③承载乡村发展的历史,满足人们各层次的文化需求 ④根植乡土,可以引导村民见贤思齐,确保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3年10月,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非遗之夜”在昆明演出,拉开了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序幕。本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七彩非遗·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发展理念。2013年至今,云南文博会全面展现了云南非遗传承与发展、创意赋能文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博会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传统文化奠定了历史和文明的根基,以文化认同带动经济发展 ③我们应吸收外来文化,推动当代中华文化发展 ④本届云南文博会以非遗项目为载体,助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简牍,开启华夏文明的写本时代。央视打造的某文化创新节目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多种创新表现形式,力求将简牍里的历史智慧“简”述给大众。该节目(  )
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 ②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③体现文艺创作者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造 ④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某短视频剧集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希望回到祖国的故事,其中的爱国情怀引发观众强烈共鸣,让文物“回家”成为热点话题。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该剧的火爆(  )
①推动了文化在交流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 ②聚焦中华文化,挖掘文物承载的文化底蕴 ③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④丰富文物内涵,开发历史文物的经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2023年9月9日,由全国工商联指导,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主办的“2023中国文化产业峰会”在隋唐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大唐西市成功举办。会上,大唐西市集团联合国内外数十家机构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打造的“文化数字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举办以上活动有利于(  )
①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提升文化这一硬实力 ②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推进文化数字化资源整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 ④汇聚民营企业合力,使其成为文化发展的主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芒种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防沙治沙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在探索永续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三北”等防沙治沙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规划“三步走”发展战略。30多年踔厉奋发,中国人11次飞向太空,天舟货运飞船执行太空快递使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肩负起中国空间站建造重任……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中国航天实现跨越式发展。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精度让人印象深刻。
三十余载筚路蓝缕,一代代接力奋斗,逐梦苍穹,永不停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多年历程,反映了中国人对航天技术认识的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
19.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书写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融入法律制度中,人民群众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采取各种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来自一线的群众智慧、基层办法如源头活水般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地汇聚至国家立法机关,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为什么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10月8日圆满落幕。
火炬“薪火”寓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吉祥物“江南忆”齐聚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会徽“潮涌”象征勇立潮头的奋进精神,奖牌“湖山”呼应西湖山水,彰显了典雅精致的江南美学与非遗文化。武术、藤球、板球、柔术、克柔术5个项目分别代表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地域特色,这些非奥项目丰富了杭州亚运会的竞赛内容,诠释着亚洲文化多元之美。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数字火炬手、开幕式AR、互动3D双威亚,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双向奔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为世界呈现“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的。
(2)有人认为,亚运会是一场体育竞技盛会,开展文化展示和交流有喧宾夺主之嫌。请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6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