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人要自强 教学设计课题 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 第五课 人生当自强 5.1 人要自强课程标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积极的自尊自信自强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时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七年级下册道法第五课的重要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前几课关于青春与情绪等内容,进一步深入探讨青春成长中的精神追求一一自强,为后续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助力学生在青春路上塑造坚韧品格,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学情分析 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通过具体事例和形象化的材料来理解抽象概念。在学习本框题时,学生可能对自强的具体事例有一定的感知,但对于自强的抽象内涵和深层意义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从航天员王亚平身上学习自强精神,更好地理解自强的重要性,并学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自强精神克服困难,实现成长与进步。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强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自强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识到个人自强与民族、国家命运相连,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道德修养:掌握自强的含义以及重要性,能够不断挑战自我,培养坚毅的品德。 健全人格:学会如何做自强的人,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设计思路 总议题:人要自强——探索航天员王亚平的“闯关密码”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子议题一:逐梦璀璨星空——何为自强? 情境一:从农家女到飞行员任务一: 王亚平从小村庄走出来,一路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在她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精神?知识一 什么是自强? 子议题二:奔赴浩瀚苍穹——为何自强?情境二:女航天员面临的挑战 情境三:从飞行员到航天员 情境四: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星途大海任务二: 结合视频与材料,思考王亚平是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实现不断超越? 任务三: 为什么已经是飞行员的王亚平,还要追求更高的目标? 任务四: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信息,说说个人自强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知识二 2.为什么要自强?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展示王亚平:摘星女战神、英雄航天员、我国首位太空教师、2023年中国十大新青年、我国首位太空漫步的女航天员、首位两次飞天的中国女航天员、我国第一个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师:你知道王亚平的故事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英雄航天员王亚平,学习《人要自强》。 学生畅谈对王亚平的印象。设计意图王亚平的自强事迹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引出课题。议题一:逐梦璀璨星空——何为自强?议学情境一:从农家女到飞行员 王亚平老家在山东省一个小村庄,爸妈都是农民,家里不富裕,种樱桃为生。没有显赫家世和背景,农村女孩王亚平的起点可以说比很多人都低。如果说王亚平有什么优势的话,就是从小品学兼优,体育成绩特好。 王亚平抓住的第一个逆袭机会是高考。高考拿到了 495 分,比飞行学院的录取线高了整整 130 分,考入了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一名飞行员。在飞行学院期间,她刻苦训练,成绩优异,掌握了多种飞行技能,为成为一名航天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议学任务一】 王亚平从小村庄走出来,一路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在她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议学小结】(笔记) 1.什么是自强?P41 自强是自我勉励、发愤图强。自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梳理笔记设计意图王亚平从农家女成为飞行员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奋发进取。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强,树立人要自强的意识。议题二:奔赴浩瀚苍穹——为何自强?议学情境二:女航天员面临的挑战 播放视频:仰世而来 出示材料:“太空不会因为女性而改变它的环境,也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要缩小和男航天员的差距,女航天员们需要更多的训练和努力,为了适应太空环境。王亚平穿着120多公斤的舱外服,潜入水槽中,克服水的阻力和装备自身40千帕的压力在水下模拟作业长达7小时。由于体型较为清瘦,在操作时,她需要比其他人付出两倍的力量才能完成。“每次练完了之后,吃饭的时候,拿筷子的手都是抖的。”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议学任务二】 结合视频与材料,思考王亚平是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实现不断超越? 【议学小结】(笔记) 为什么要自强? (1)自强,使人自主自立。P42 自强的人,能够“克己”“自胜”,主动发掘自身力量,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勇敢面对生活,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议学情境三:从飞行员到航天员 王亚平在成为飞行员后,依然保持着自强的精神,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2010年,她通过了严格的选拔,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之一。在航天训练中,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各项训练任务,最终成为优秀的航天员。 王亚平在完成神舟十号任务后,依然继续努力,再次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展现了自强的进取精神。 【议学任务三】 为什么已经是飞行员的王亚平,还要追求更高的目标? 【议学小结】(笔记) 2.为什么要自强? (2)自强,使人奋发向上。 P42 自强的人,有锲而不舍的坚毅品格,积极进取,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议学情境四: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星途大海 材料一:太空授课,点亮梦想 王亚平作为太空教师,共进行了三次太空授课,向全国中小学生普及航天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讲解,激发了无数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向往,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培养了后备人才。 材料二:无数星光汇聚磅礴伟力 【议学任务四】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信息,说说个人自强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 【议学小结】(笔记) 2.为什么要自强? (3)自强不仅关系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P43 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地接力传承,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总结提问:请结合今天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学生谈收获,教师依照思维导图概括总结。(预设2分钟) 观看视频 阅读材料 小组合作 畅谈感悟 观点辨析 引思明理 梳理笔记 阅读材料 思考感悟 观点明确 梳理笔记 观看动图 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 思索关系 梳理笔记 挖掘储备 畅谈自强 聆听习语 情感升华 思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与分享,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总结已发现、已感知到的知识,并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 通过分析不同观点,能够正确理解自强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结合王亚平的影响力与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贡献,理解个人自强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 教材用典释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学科融合的习惯。 分享自强的人物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加深学生对自强的理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少年强则国强,本课通过展示榜样人物王亚平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自强的含义以及重要性,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对文中的经典词句进行释义,做到学科融合;但是在教学中还应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问题,让过渡自然流畅。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