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人须有自尊 课件(共2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人须有自尊 课件(共2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嗟来之食》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新课导入:
启示:做人一定要靠自己,要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须有自尊》。
嗟来之食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一天,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说:“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3.1人须有自尊
01
1.自尊的表现及内涵?
02
2.自尊的重要性?
03
3.自尊的人的表现?
自学导航
04
4.什么是“行己有耻”?
P26:生活观察
结合材料谈谈自尊的表现有哪些。
我平时非常注意衣着是否整洁,不然我会感到不自在。
公交车上我给老人让座,周围人赞许的目光让我觉得自己很棒。
课堂上,老师说我的回答有新意,同学们为我鼓掌,我感到骄傲。
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
希望赢得他人的认可
考虑自己
行为的影响
自尊的表现: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他为人正直清高,不愿与官场中的粗俗傲慢之人同流合污。有一天,郡里的督邮到彭泽县视察,督邮是个粗俗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就要求陶渊明去拜见他。陶渊明对此十分不满,他认为自己不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去向这种小人弯腰行礼,于是长叹一声,说出了“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的豪言壮语。说完,他就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彭泽县,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广为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常常以此颂扬他的高洁品格和不屈精神。
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
思考:通过这个故事,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
自我尊重
赢得他人尊重
(1)表现: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希望赢得他人的认可。
(2)含义: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
什么是自尊?青春期的我们都有哪些自尊的表现?
1.自尊的表现及含义
1954年4月24日下午,为了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总理率领18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乘坐的专机,到瑞士日内瓦出席国际会议。会议期间,一名美国记者与周总理握手后,美国记者却表情夸张地甩开自己的手,用手帕仔细擦手,嘴里还念叨着:“我怎么能和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应该!”然后又把手帕放回兜里。周总理眉头微皱,但他并没有当场发作或表现出过度的愤怒,而是从容地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他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垃圾桶,并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这位外国元首的得行为欠妥当。而面对外国元首的不当行为,周总理没有直接与对方发生冲突或争执,而是以一种更为巧妙和体面的方式进行了回应。周总理的这一行为,既展现了他的自尊自爱,也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探究: 自尊的重要性?
思考:你如何看待周总理和这位外国元首的行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和归属感
尊重需要
自我
实现
如:爱情/友谊/集体
如:秩序/稳定
如:食物/温暖
如:尊重/肯定
如:发挥潜能/实现理想
高级
低级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图说明什么?
每个人都有对于自尊和来自他人尊重的需要。
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便会感到快乐。
①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P26篮字)
②自尊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自尊的青春有光彩。(P26篮字)
③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便会感到快乐
★2.为什么要有自尊?(重要性)
①能看到自己的优缺点,肯定自己的价值。
②能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
“追光者”董丽娜从小患有眼病,10岁时彻底失明,曾一度消沉下去。后来凭借语言天赋,开始尝试接受自己,勇敢追逐播音梦想,克服重重困难,成为全国首位视障播音中传硕士。她由一位盲人按摩师努力成长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她用口述为视障群体的文化需求发声。
受限的身体,无限的灵魂。用明亮的声音,走向生命乐章。
(1)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
自尊的人有那些表现
(1)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
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长处
能肯定自己的价值,积极表现自己,获得他人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的
★3.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现?
周一轮到小明打扫卫生,结果他忘记整理讲台桌,教室卫生被扣分,班级因此丢了卫生流动红旗。面对这一结果,他很内疚。第二天放学后,他主动留下来参与值日,打扫卫生更认真了。
你如何看待小明的行为?
点拨:小明知廉耻、明是非,是一个自尊的人。小明因自己打扫不到位,导致班级丢了卫生流动红旗,面对这一结果他感到内疚,这说明他有着耻心,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了行已有耻,事后主动留下来参与值日,弥补过错,这说明他能够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负责任等美好的道德品行。
(2)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
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
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
3.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现?
相关链接
解读“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出自《论语》,是指对自己不善的动机和行为有羞耻心,能以羞耻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凡自己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南宋思想家朱熹认为:“知耻是由内心以生,闻过是得之于外。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故耻为重。”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都是优秀的品质。
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遇到哪些符合或不符合“行己有耻”的行为和现象呢?
知廉耻 懂荣辱 有所为 有所不为
欺负同学;
不尊重老师;
上课打闹;
考试作弊等等。
学校生活中的可耻行为
社会生活中的可耻行为
随意攀爬;
破坏公物;
不守秩序、不讲公德等。
在学校的科技比赛中,小航代表本组进行成果展示,小组最终获得第一名。得奖后,小航对班上同学说:"如果没有我,我们小组就不可能得第一名。
同桌带来一个新奇的文具,小蕾不屑地说:“我马上让我妈妈买最新款,比你这个可好多了。”
你如何看待小航和小蕾的言行?
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自尊的人不为名利所惑,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能够真诚面对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虚荣心,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者皆有自尊心,若自尊心扭曲后即为虚荣心。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社会情感和心理状态。
解读“虚荣心”
虚荣心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
知识拓展
(3)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
不为名利所惑
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的荣耀
能够真诚面对自我
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3.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现?
★3.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现?
(1)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
①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
②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2)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
①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能)做到行己有耻;
②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
(3)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
自尊的人不为名利所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分析他人的评价。
课堂总结




本课课堂小结
人须有自尊
认识自尊
2.自尊的重要性?
自尊特质
1.自尊的内涵及表现?
4. 行己有耻的含义?
3.自尊的人的表现?
1.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重。”可见( )
①尊重是相互的,自尊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
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③要受人尊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④自尊就是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课堂训练
2.七年级8班的文雯,越来越注意自己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言行的后果。她的这些变化是( )
①随着我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而出现的
②为了塑造更好的自我形象,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
③自尊的表现
④一种爱慕虚荣的心理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3.“士可杀而不可辱”说明的道理是( )
A、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信心
B、每个人都有坚强的意志
C、每个人都有健康的心理
D、每个人都有自尊心。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