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 跨学科主题式课程设计(一)《中国龙》跨学科主题背景“龙”的制作有取材方便、使用安全、色彩丰富、物美价廉等特点,其活动主题既有语文、科学、美术、体育与音乐以及道德与法制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也有美术学科内知识点的融合,更有学与思、思与做的融合。(二)课程框架图1 《中国龙》课程框架图(三)课程目标1. 语文:以“说龙”为主题。查找龙的起源、龙的故事等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查找语文教材中关于舞龙和家乡的风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2. 美术:以“画龙”为主题。通过“说龙”,学生对“中国龙”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可借机引导学生在“画龙”的探究中认识龙的形象、理解龙文化、了解与龙相关的节日,在参与创作中培养审美感知力、文化理解力、艺术表现力。3. 科学:以“龙的制作”为主题。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引导学生观看立体纸艺造型的制作微课,并亲自制作自己心目中的“中国龙”,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龙”的特点,体验“龙头”制作中的力学原理。4. 体育与音乐:以“舞龙”为主题。学生亲自参与舞龙环节,掌握舞龙的正确姿势,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同时,通过对“舞龙”音乐伴奏的选择与实践,让学生将中国龙的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相融合。5. 道德与法治:以“我眼中的中国龙”为主题。通过让学生对《中国龙》单元进行学习,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自主发表参与活动的感受。通过讨论、实践、探究等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二 美术学科《中国龙》单元主题及教学设计【单元主题】龙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美术教材以《中国龙》为载体,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融入绘画表现,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相融合,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实现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科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课时设计】5学时。主题一:说龙——“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学科核心概念】以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美术技法表现“中国龙”的形象。【学科核心问题】了解龙的形象来源与演化历史,分析并总结龙的造型演化规律及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体会“中国龙”的精神。任务一:查找关于“中国龙”的起源资料第一小组:教师让学生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查找语文教材(三下、六下)中关于舞龙和家乡风俗的内容。(美术+语文)第二小组:通过网络查找“龙”的演化图片与大家分享。(美术+信息)第三小组:在“中国龙”身上找到其他动物的影子。(美术+科学)第四小组:查找与“中国龙”有关的成语。(美术+语文)任务二:思考与讨论第五小组: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龙”的形象的 第六小组:“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征?为什么会有这些动物的特征?主题二:根据查找资料分析“中国龙”的特点——画龙【学科核心概念】“中国龙”各部分的造型特点。【学科核心问题】能运用线条语言表现出造型生动、比例协调的“中国龙”,将“龙”添加完整。任务一:体验(美术+信息)根据查找的资料分析“中国龙”的特点,欣赏舞龙作品,分析“龙头”、“龙身”和“龙尾”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任务二:探究(美术+科学)探讨并认识“龙头”构成的力学原理。任务三:画龙跟随老师来“画龙”。完成“画龙”主题的过程中,学生分别总结了龙头“威武”“凶”的气质特点,龙身“软、坚固、细长、能活动弯曲”的结构特点,尾“飘逸、灵活”的形象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确定各部位的制作材料,如龙头用纸板、纸箱,龙身用A4纸、布条,龙尾用卡纸、彩纸等。主题三:观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微课《立体纸艺造型〈龙〉的制作》【学科核心概念】“中国龙”的美术技法创作,“中国龙”的绘画和立体制作。【学科核心问题】使用习得的美术技法创新设计制作并拼接“中国龙”,策划并举办“舞龙”比赛,丰富“中国龙”的造型表达方式,加强团队间的互动交流。任务一:观摩(美术+信息)观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微课《立体纸艺造型〈龙〉的制作》。任务二:制作(美术+信息+科学)教师利用媒体直观演示“中国龙”的制作步骤,引导学生用习得的美术技能展示中国龙的生动形象,启发学生独立创作,充分发挥想象。通过“拉花”和“立体造型”,运用折、剪、卷、挖、穿等技法创造性地利用线条特点和色彩的搭配,表现“中国龙”的生动特征。任务三:策划策划并举办“舞龙”比赛。主题四:舞龙——跨学科活动成果展示【学科核心概念】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的价值融合,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增强文化自信。【学科核心问题】运用扭、挥、仰、跪、跳、摇等活动姿势,结合音乐演绎“中国龙”的各种形态,体验舞龙的乐趣。任务一:舞龙表演的排练和准备(体育+音乐)1.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观看舞龙比赛视频;2.小组练习舞龙,为舞龙队起名;3.开展舞龙争霸赛,角逐最佳表演奖。任务二:现场播放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进行“舞龙”表演(体育+音乐+美术)作为美术课的拓展部分,乐曲渲染了活动的喜庆,美术色彩表现了活动的活泼,学生利用多种姿势将音乐、美术、体育融为一体,在“玩”中加强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一任务也为激励学生大胆创造、积极表现提供良好契机。任务三:舞龙争霸赛视频制作(信息技术+音乐)学习视频剪辑,为视频发布和网络投票做准备。主题五:跨学科活动的升华——《我眼中的中国龙》【学科核心概念】将不同时代有关“龙”的美术作品汲取其丰富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提升美术学科的人文素养,渗透育人功能。【学科核心问题】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任务一:分享作品1.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绘画思路和方法;2.互相展示作品,并从龙的造型、特征等方面交流评议。任务二:讲述我眼中的“中国龙”1.学生分享“我”所理解的“中国龙”;2.讲述自己在过画龙、制作龙以及舞龙活动中的体会,感悟“龙”的精神。三 美术学科《中国龙》作业设计学生在“认识龙—讲述龙—画龙—制作龙—舞龙—热爱龙”的过程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龙的精神,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作业“宣传龙”,巩固并升华学生的学习成果。任务一:舞龙争霸赛(现场赛)【体育+语文】1.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观看舞龙比赛视频;2.小组练习舞龙,为舞龙队起名;3.开展舞龙争霸赛,角逐最佳表演奖。任务二:舞龙争霸赛(网络投票)【音乐+信息技术】小组的舞龙视频发布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或进行抖音投票,角逐最佳人气奖。任务三:舞龙争霸赛(文化交流)【英语+语文】1.用英语配音,介绍中国龙和舞龙风俗,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布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或抖音投票,角逐最佳文化交流小使者;2.自愿了解中西方龙文化的异同。任务四:开放性作业如何设计一款蕴含中国龙文化的文创产品?四 美术学科《中国龙》跨学科活动评价跨学科活动的设计整合了各学科知识,为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针对课程的主要载体美术学科,龙江路小学分校设计了教学评价表。图2 《中国龙》教学评价表五 课程总结“中国龙”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根据主题活动的设置要求,将活动的时长由3学时增加到5学时。跨学科活动设置了学生体验式参与的真实活动情景,让学生明确活动主题,通过“知识的检索与识别—技法学习—思维创新—创作实践—作品展示”一整套流程,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合作,完成并体会艺术家的创作心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