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七章认识区域 7.4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学设计—地理商务星球版新教材七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第七章认识区域 7.4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学设计—地理商务星球版新教材七下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四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学设计
课题 撒哈拉以南非洲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七年级下(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下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描述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当地经济状况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个中尺度区域分析案例,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不仅要能准确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归纳自然地理特征和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带来的影响,更要学会区域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后续综合性更强的区域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以“黑种人的故乡”“充满生机的热带大陆”“发展中的民族经济”为学习标题,高度概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特征;正文的文字部分精简地描述黑种人的故乡、充满生机的热带大陆、发展中的民族经济。探究部分主要讲述非洲的粮食和矿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分析当地经济状况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第六章的亚洲内容后,学生普遍已对分析某个区域的方法具备一定印象。当提起某个国家或地区时,他们能快速意识到需要知道它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河流、气候等),但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如何带来诸多影响的综合分析能力尚有待提升。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运用有关材料,理解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3认识该地区存在的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读图认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2.综合思维:读图认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正确选用地图。3.地理实践力:根据要求,提取有效信息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专题地图。4.人地协调观通过图文资料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的经济和环境的关系。
评价任务 利用地图能够说出撒哈拉以南的地理位置。利用地图能够说出撒哈拉以南的自然环境特点。能够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独有的动物大迁徙现象产生的原因。
重点 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难点 理解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认识该地区存在的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
材料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非洲动物大迁徙视频导入 看完宣传片认识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非洲。 设计意图:视频让学生轻松进入到本节课中。
任务一:黑种人的故乡
讲授新课 【自主完成】1.描绘赤道、南北回归线,找到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红海,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好望角。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2.指图说出撒哈拉沙漠、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归纳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找出主要的河流和湖泊4.找到南非、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家。【合作探究】1.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什么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特点?2.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语言是什么?非洲文明3.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什么特色文化?罪恶的奴隶贸易4.读图,观察非洲黑种人的被贩卖方向。 学生自主学习后完成: 1.①撒哈拉以南非洲跨南北半球,位于东半球。②重要纬线赤道穿过其中部,主体位于 南北回归线(重要纬线)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③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2.①以高原、盆地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③东非大裂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断裂带,有“地球伤疤”之称。3.尼罗河:自南向北流,注入地中海赞比西河:自西向东流,注入印度洋尼日尔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大西洋刚果河:自东向西流,注入大西洋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的湖泊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的湖泊4.学生回答: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住着11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这里又被称作“黑非洲”、黑种人的故乡。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学生回答:主要语言为英语与法语学生回答:黑种人大都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的天赋。 非洲鼓被称为“会说话的鼓”。黑种人大多擅长击鼓,有时作为喜庆活动和祭典仪式时的音乐,有时用于传递消息、召集战斗。相传在17世纪,为躲避葡萄牙殖民者拘捕,黑种人以鼓音警示族人逃生。学生了解:学生回答:主要被贩卖到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在长达400年的奴隶贸易中,非洲损失约1亿人口。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能力。(20分)考查黑种人的故乡(区域认知)(满分20分)1.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什么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特点?(5分)2.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语言是什么?(5分)3.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什么特色文化?(5分)4.读图,观察非洲黑种人的被贩卖方向。(5分)
任务二:充满生机的热带大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合作探究】1.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区。2.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分布特征。探究活动一:了解热带草原干湿季变化对马赛人游牧生活的影响(1)解读多多马和基塔莱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比较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简述形成差异的原因。(2)在游牧路线示意图中用箭头标出马赛人的游牧路线方向。简述一年中马赛人游牧的位置会发生变化的原因。3.撒哈拉以南非洲动物种类繁多,特有的动物有哪些?拓展阅读: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学生查找并回答:学生回答:乍地境内的热带沙漠这里全年高温干旱,植被稀少,主要是耐旱的灌木和仙人掌等。刚果盆地中的热带雨林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植被繁茂,乔木高耸,灌木簇集,藤本植物交叉缠绕。东非高原上的热带草原这里全年高温,干、湿季节交替。湿季降水丰沛、树绿草茂;干季干燥少雨、一片枯黄。野生动物逐水草定期迁徙。东非高原上的游牧民族马赛人仍然维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1.2.3. 学生阅读: “在广袤的塞伦盖蒂平原上有150万公顷的大草原和数量众多的食草动物,如角马、斑马、羚羊。每年,当它们为寻找水源而迁徙时,总有食肉动物尾随其后,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象之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位于东非大裂谷以西的坦桑尼亚境内,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被动物迁徙的壮观景象震撼。食草动物迁徙时,数以百万计的角马和斑马就像一台台隆隆作响的割草机把草原收割一遍,同时每天归还给草原大量的肥料。迁徙途中到处隐藏着“猎食者”——陆上的狮子、猎豹和鬣狗,河里的鳄鱼,空中盘旋的秃鹫。角马嗅觉敏锐,斑马视力绝佳,它们擅长奔跑,成群结队,依靠集体的力量抵御“天敌”。 考查充满生机的热带大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满分30分)1.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区。(5分)2.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分布特征。(5分)3.了解热带草原干湿季变化对马赛人游牧生活的影响(10分)
任务三: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合作探究】1.指出本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集中分布区。2.为什么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给非洲带来发达的经济生活?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绘制流程图。4.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的原因。5.为了使撒哈拉以南非洲摆脱贫困,该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视频:中非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拓展阅读:中非合作新蓝图 学生回答:几内亚:几内亚铝土矿储量约占全球的1/3、居世界第一。尼日利亚:尼日利亚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南非:南非被誉为“黄金王国”赞比亚:赞比亚铜矿储量丰富,素有“铜矿之国”之称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咖啡产量居世界前列科特迪瓦:科特迪瓦是世界最大的可可豆生产国学生回答:学生回答:(1)长期的殖民统治(2)弊端:自然资源及利润的流失;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本国工业得不到快速发展,导致国力薄弱。解决措施:3.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观看视频 考查发展中的民族经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满分30分)1.指出本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集中分布区。(5分)2.为什么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给非洲带来发达的经济生活?(5分)3.讨论单一商品经济的弊端(5分)4.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绘制流程图。(5分)5.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的原因。(5分)6.为了使撒哈拉以南非洲摆脱贫困,该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5分)
课堂拓展 非洲之星全球第一大的钻石原石The Cullinan 非洲之星(Cullinan)是在1905年于南非Premier矿场中发现,重量高达3106 carats。由于原石太大,需分解成若干块。后来经切割、琢磨成许多大小不一的钻石。最大者(Cullinan I)被镶嵌在英皇的权杖上,重达530.2 carats,号称“非洲之星(Cullian)”。 非洲之星钻石为天然钻石库利南加工而成。“库利南”(Cullinan)于1905年1月21日发现于南非普列米尔矿山。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是最佳品级的宝石金刚石,重量为3106克拉。
课堂小结 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学生口头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和人文的自然环境特征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累计总分(90) 54——63 64——71 72——90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处于甲、乙两个大洋之间,这两个大洋是( )A.太平洋和大西洋B.大西洋和印度洋C.太平洋和印度洋D.大西洋和北冰洋2.图中的序号①~④代表非洲的四条大河,最长的河流是( )A① B② C③ D④3.某旅游者在游记中写道:“烈日下,成群的斑马悠闲地在草原上散步,不远处有几只幼狮围在母狮周围嬉戏”,该旅游者记述的地区应在( )A.东南亚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C.中东 D.欧洲西部4.“在雨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等动物成群结队迁徙而来,显得生机盎然。到了旱季,满目枯黄,莽莽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这种景观所在的气候区是下面四种热带气候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中的( )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特色资源:非洲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学生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充满生机的大陆的非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通过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中的民族经济,了解非洲目前的经济发展特点。通过非洲的学习,学生自己归纳非洲的地理位置,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