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美国(课件55张)-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美国(课件55张)-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为什么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
人教版 | 七年级地理 | 第九章
第一节:移民与农业
美国
America
星条旗。呈横长方形,13道宽条代表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50颗五角星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州数
主体为一只胸前带有盾形图案的白头海雕。鹰的两爪分别抓着橄榄枝和箭,象征和平和武力。鹰嘴叼着的黄色绶带上用拉丁文写着“合众为一”,意为美利坚合众国由很多州组成,是完整的国家
1.地理位置
西半球、北半球
1)半球位置
1.地理位置
2)纬度位置
本土主要位于 30°N-50°N。
地跨寒、温、热三带
1.美国本土
主要位于______带
2.阿拉斯加州
主要位于______带
3.夏威夷州
主要位于______带
北温
北寒

1.地理位置
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北部与加拿大接壤
南部与墨西哥相邻
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北临北冰洋
3)海陆位置
大西洋
太平洋
墨西哥
亚洲
加拿大
北冰洋
墨西哥湾
美国在世界的位置
美国领土
本土
阿拉斯加州
夏威夷州
本土
01
海外两个州
01
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
太平洋中的
夏威夷州
2.位置和范围
3.人口与人种
1)人口
①人口数量:美国是西半球人口最多的国家。2020年,美国总人口3.3亿,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②人口增长:美国人口增长率为0.98%,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
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美国原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
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欧洲殖民者相继移民至此。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约持续四个世纪的黑奴贸易,非洲的黑种人被殖民者带来美国。
1848年以后,大批华人移居美国。华人劳工在美国西部开发和铁路的修建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族构成
美利坚合众国
民族大熔炉
人是美国的原住民,但是现在数量已不多。
印第安
民族熔炉
民族熔炉
是美国现有居民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80%),他们来自 洲。
白种人

民族熔炉
在美国也有很大的比例,他们的祖先大多是早年从 洲被贩运而来的。
黑种人

民族熔炉
19世纪末,清政府腐败落后,广东福建一带人口稠密、灾害频繁。许多失地农民远渡太平洋到美国西海岸淘金或修铁路谋生。定居异国的华工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唐人街”。
唐人街
唐人街
3.人口与人种
2)人种
人种构成复杂,以白种人为主,印第安人是原住居民
移民大多是在最近200年移入美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移民已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由于移民政策比较开放,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美国国际移民净增长超过100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 1688%。美国移民大多来自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地区。其中,墨西哥、印度、中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的移民人数最多
移民国家
现在,黑种人的贫困率是白种人的二至三倍,失业率是白种人的两倍。
有许多华人工作时间比较长,但是工资比较低,还时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土著印第安人曾被白种人无情地杀戮,活下来的人被赶到西部山区的内居住。
如今的美国社会依然存在种族歧视
民族大熔炉
人种构成对美国发展的影响
利处:有利于美国文化多元化发展
弊端:存在种族歧视并引发许多不公平问题,影响社会治安
面对种族歧视应该怎么做?
合理维权,表明立场
以身作则,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文化
宣传中华优良文化
5.地形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世界最大的山系),主要山脉是落基山脉
东部: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大平原、中央平原,面积广大
美国本土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平原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一半以上
1)地形类型
西部 高大的山脉:落基山脉
中部 广阔的平原:大平原、中央平原东部 低缓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
2)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
东西高,中部低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处落基山脉,是世界上间歇泉、温泉和热水池最集中的地方,同时又以瀑布闻名美国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是自然界奇景之一
6.河流和湖泊
1)密西西比河:位于美国中部,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是美国第一大河,世界第四长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中国的长江
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是美国第一大河,世界第四长河
6.河流和湖泊
2)五大湖:位于美国北部与加拿大交界处,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各湖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五个湖泊的湖面高度由西向东降低,湖与湖之间有狭窄的水道相连,易形成急流和瀑布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为咸水湖)
7.气候
美国本土降水量的分布
东部山地低缓,夏季对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西部高大山脉对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西部迎风坡降水多,山间盆地降水少
7.气候
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美国本土主要位于温带,大部分地区水热较充足
美国本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西部高大山地: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使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西部沿海的狭长地带。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使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海拔较高的山地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2.中部大平原:冬季高纬地区的寒冷空气长驱南下,使广大内陆地区降温,形成寒潮天气;夏季低纬地区暖湿气流可毫无阻挡地北上,使内陆地区增温,从而增强了气候的大陆性特征
3.东部低缓山地:对冷暖气流的阻挡作用不显著。冬季冷空气可直逼东部沿海;夏季暖湿气流可进入内陆,带来充沛降水
美国的农业实力到底有多强
美国耕地面积世界第一,占国土总面积的 20%以上,且平原广阔,极其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美国每年生产世界五分之一的粮食,向全球供应粮食约1.5亿吨,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1
1
2
3
4
5
6
7
乳畜带
乳畜带
混合农业区
混合农业区
棉花带
棉花带
亚热带作物带
亚热带作物带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小麦区
小麦区
小麦区
小麦区
玉米带
玉米带
南棉北乳西灌溉
中间隔着玉米带
玉米两侧种小麦
最后东边混合带
1)农业地区专业化 ——地区专业化
9.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充分体现了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地区专业化生产便于推广先进的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等,使农产品的质量优良
1
1
小麦区
小麦区
小麦区
小麦区
小麦区:①地处温带,春夏气温高;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水源充足。
乳畜带:①气候冷湿,牧草丰富;②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提供水源;③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大。
玉米带:地势低平,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适合玉米生长
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利于棉花生长,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现在已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西部高海拔地区,地势较高,降水少,多荒漠,有河湖水灌溉,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亚热带作物带:纬度较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亚热带作物生长。
位置偏北,气候湿冷,适宜牧草生长
温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候较高,适宜玉米生长
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棉花种植业已经衰落,现已经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亚热带作物生长。
地势较高,降水少,多荒漠,有河湖水灌溉,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和灌溉水源,适合小麦生长。
农业带(区) 分布地区 成因/现状
乳畜带 纬度较高的五大湖沿岸及东北部地区 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而且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乳畜产品消费量大
玉米带 中央平原 地势低平,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适合玉米生长
小麦区 中央平原的中部和北部。 地势平坦,黑土肥沃,冬冷夏热,河流沿岸有灌溉水源,适合小麦生长
棉花带 35°N 以南 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棉花种植业已衰落,现在已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
亚热带作物带 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和佛罗里达半岛 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西部高海拔地区 地势较高,降水较少,主要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小麦和林牧业区 太平洋沿岸北部 纬度较高,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小麦和林木的生长
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太平洋沿岸南部 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降水,农业需要灌溉
混合农业区 中东部地区的中部 是种植业和畜牧业混合经营的农业区
9.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2)高度机械化
美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农业强国。
3)商品率高
美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在耕种、灌溉、施肥、除草、收割、脱粒和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基本由专业公司或农场的专业人员承担
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实现机械化、专业化及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美国几种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的位次
大豆
玉米
小麦
35%
43%
37%
53%
10%
23%
农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产量第1 出口量第1
产量第1 出口量第1
产量第3 出口量第1
美国产量占比
出口量占比
产量大
农业强国
8.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大部分处在温带,热量较充足;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2)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2 以上,耕地面积广大,对农业发展有利
8.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水热条件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4)河湖:密西西比河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为灌溉、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美国耕地面积广阔,黑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
2.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3.美国重视农业发展,为农业科技注入大量资金
说明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形成的有利条件
农业带(区)是综合地形、气候、水源、市场等多种条件逐渐形成的,是农业生产布局的结果。阅读材料,说明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的有利条件。
(1)读图,描述小麦区、玉米带、乳畜带的共同地形特点。
美国本土小麦、玉米、乳畜业的分布示意
美国的位置和地形
活动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
(2)读图,描述小麦区、玉米带、乳畜带的共同降水量特点。
美国本土小麦、玉米、乳畜业的分布示意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的分布
2.特征
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3)玉米是适应性很强的高产粮食作物。世界各国都广泛种植玉米,美国的玉米产量居全球之首。将代表下列内容的选项填入框图中,说明美国玉米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E.降水丰沛,春夏气温较高
A.主要位于中央平原,地形平坦
B.工业水平高,科技发达
C.可供食用和作饲料,工业用途广泛
D.农业劳动人口少,劳动力素质高
适合玉米生长
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阔
玉米带
2.特征
A.主要位于中央平原,地形平坦
E.降水丰沛,春夏气温较高
B.工业水平高,科技发达
D.农业劳动人口少,劳动力素质高
C.可供食用和作饲料,工业用途广泛
波 音
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宇航技术、信息产业、生物工程和核能利用的研制与开发,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工业呈下滑趋势,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却迅猛发展。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
美国一方面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出口高技术产品;另一方面,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资源消耗大的产品,如汽车、服装等。此外,美国也直接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资源。例如,虽然美国的石油储量、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受开采运输成本、国家战略等因素的影响,美国仍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石油。
美国是人口最多、经济水平最高的发达国家,消费水平很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一直维持如此大规模、高水平的消费,消耗的资源量持续增加,是名副其实的资源消耗大国。
讨论美国生活方式消耗的资源


1.一位中国留学生观察美国生活方式后,记录了一些细节。阅读记录,说说这些生活方式过度消耗的资源。
很多商店、图书馆、办公楼等场所整夜灯火通明。
很多人喝水用一次性杯子,喝完就扔了。
很多人喜欢大量购买食物,许多食物没来得及吃就过期了。
很多家庭洗好的衣服不晾晒,用烘干机烘干。
2.大部分美国人认可自己的生活方式。据推算,如果全世界所有人都像美国人一样生活,至少需要地球资源的5倍。请你谈谈对美国生活方式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