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 犯罪与刑罚 同步练习(无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 犯罪与刑罚 同步练习(无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犯罪与刑罚
违法犯罪的行为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会对被害人造成经济、健康或生命的损害,同时对被害人的 家庭造成间接伤害。犯罪必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
①什么是犯罪?
②我们应该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络电信诈骗受害者众多,严重损害社会安全感、信任感,一直是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也受到相关部 门的高度重视 。前段时间,公安部组织全国多地公安机关跨境行动,远赴东南亚抓获数以百计的电诈犯罪 嫌疑人,并将其押解回 国 。此事大快人心,网友们纷纷点赞、支持。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 年 12 月 26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十一)》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于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修正案( 十一)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 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 。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 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①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
②犯罪需承担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刑罚种类有哪些?
基础训练
(1) 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 后骗取 5 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 6 万余元 。关于此案的判决书如下。
判决书( 摘要) 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 目的,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下列对判决书的内容解读中,正确的是( )。
①有期徒刑属于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
②李某的诈骗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做出上述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检察院 ④李某的诈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
(2) 宁夏某公司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泥倾倒在农田附近,造成大面积土壤污染,其行为构成污染环 境罪 。经法院审理,该公司被判处罚金 12 万元,主犯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并处罚金 2 万元 。下列对此 案件及判决解读中,正确的是( )。
A . 侵害农田的行为都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B . 具有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C . 有期徒刑属于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
D . 应当受到行政制裁,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3) 岳某在经营某公司期间,恶意拖欠侯某等 18 名劳动者工资共计人民币 145813 元 。法院经审理认 为,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依照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判处岳某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 币一万元 。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
①岳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②对岳某的处罚中有期徒刑属于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
③岳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④这表明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2024 年 4 月 19 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罪犯温 庆运执行死刑 。此前,温庆运为发泄个人情绪,在广州市天河区故意驾车连续冲撞行人和道路设施,造成多 人伤亡及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下列选项中,理解正确的是( )。
A . 违法行为必然发展成为犯罪
B . 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C . 罪犯温庆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
D . 犯罪行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
(5) 下列用图示法表示的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6) 为了澄清“刑法”与“刑罚”这两个易混淆的概念,小明在复习时整理了如下笔记 。其中,表述正确 的是( )。
A . 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违法,并给予什么样的处罚
B . 刑法是法律,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C . 刑法与刑罚都与犯罪无关联
D . 刑罚包括警告、赔礼道歉与没收财产
(7) 周某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 有期徒刑七年;数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 的是( )。
A . 没收财产、有期徒刑 B .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 . 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D . 无期徒刑、有期徒刑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九)》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 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下列选项中,对该规定认识 错误的是( )。
A . 我们在享有言论自由的同时要遵守法律法规
B .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C . 处罚中的“拘役”和“管制”属于附加刑
D . 处罚中的“有期徒刑”属于主刑
2
拓展提升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七年级学生小明经常旷课逃学,沉迷于网络游戏,没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东西去 卖,因此被处以行政拘留 。但他不思悔改 。15 岁的一天,他参与持刀抢劫,将被害人刺成重伤 。小明最终被 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并处罚金 5000 元。
法律链接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五)抢 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①上述材料中,小明的什么行为属于犯罪?谈谈你的理由。
②小明所受的刑罚中,主刑是什么? 附加刑是什么?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老师在讲“犯罪与刑罚”一课时,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下两个情境并一起探究。
情境一 某中学学生于某,在校期间因迷恋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并与父母产生冲突 。为 了 能 继续上网玩游戏,于某先后持刀在大学校园内抢劫 4 人,劫得手机 3 部及现金人民币 4875 元 。人民法院经 审理认为,于某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应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境二 陈某是一名高三 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在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 。 陈某召集几个人将李 某打成重伤 。结果,陈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制裁。
①“情境一”中的于某和“情境二”的陈某的违法行为有哪些共同特征?
②青少年一方面要预防犯罪,另一方面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请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我们应如何有勇有谋地应对违法犯罪。
发散思维
(11)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我校开展了“遵纪守法与法同行”主题教育,请你参与其中。
①请在学校宣传栏上写两条体现活动主题的宣传标语。
②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社会经验少,很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请你介绍犯罪 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应受刑罚处罚,其中刑罚分为两种,分别是什么?
③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善于斗争,你有哪些机智的方法呢?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