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思想理念 VS 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人总结的“大道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与宇宙、与不同国家、不同人相处。国家、社会、集体、家庭等应该怎么治理。更强调以人为本。聚焦”人“的幸福和发展,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个体的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要建设“和谐班级”,同学之间就要做到相互谦让、相关关心和尊重。(思想理念 人文精神)再如:我们班既有’班级公约“,又有同学们组织的学习生活互助小组第一框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活动:话题讨论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如何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水平?我们常常习惯于从这个人:为人处世怎么样、有哪些高尚品格(如勤俭节约)、有没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如是否拥有舞蹈、绘画、书法等才艺,水平如何)等方面来评价一个人。(处事方法) (教化思想、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处事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都是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这些人文精神,彰显出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学习目录0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0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作用):P59+P62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P59②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课堂笔记学习目录0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0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先勾画)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分享交流:回忆和分享你跟父母/朋友曾经发生过什么冲突?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你是如何处理这一矛盾的?结果如何?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你能不能想出更妥善的解决方式?探究一:处事方法管鲍之交探究与分享:管仲和鲍叔牙何以能够成为历史上的友谊典范?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都做到了尊重、理解他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探究一:处事方法(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①含义: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②要求:和而不同,就是倡导(要求)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③作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课堂笔记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探究与分享中国人欣赏“梅兰竹菊”,到底欣赏的什么?今天我们为什么仍要学、背、考古诗文?“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四君子”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明宜德青花松竹梅纹盘欣赏他们坚韧不拔、高洁不屈的高尚品格。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能让我们领略古人的智慧才情,提升文学素养;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生活、树立正确价值观;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究二:教化思想“四君子”文学艺术作品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兰: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阳春破土身坚节,到朽身残节不残。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中。菊: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文以载道、以文化人3、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①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②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课堂笔记探究三:美学追求北京中轴线美在何处?秩序与对称之美(建筑的高度、色彩、装饰依轴线严格规划,形成“居中而尊”的空间秩序)建筑艺术之美(木结构、斗拱、琉璃瓦,精湛的营造工艺等)历史传承之美(中轴线历经元、明、清三代接力营建,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文化象征之美(中轴线是中国“以中为尊”思想的具象化表达,既是地理中心,也是文化与权力的中心。历代帝王通过轴线彰显“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理念)90秒领略北京中轴线之美你还知道中国人通过哪些文学艺术作品表达对“美”的追求?①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可以理解为:我们通过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展现对美的追求)②主张: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③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课堂笔记3、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探究四:生活理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查阅陶渊明的田园诗,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俭约自守、中和泰和阅读P61“相关链接”,理解什么是“中和泰和”课堂笔记3、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①倡导: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②作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它启示我们人与人之间、不同国家、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个性、观点差异等,以包容的心态相处。P58 生活观察课堂巩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这些神话故事启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面对困难挫折不轻易放弃。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启示我们要珍惜真挚情谊,用心理解和感受他人。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这一精神启示我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要注重精神追求,不被物质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价值: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究和道德情操的涵养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作用: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作用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