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 2025年湖北省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 2025年湖北省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2025湖北历史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
纵横学史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
新课标 因果联系
时期 生产力发展典型表现 社会进步
夏、商、西周时期 青铜文明时代:青铜器种类逐渐丰富、数量不断增多,制作工艺愈发高超 青铜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用于区分身份地位和权力,是西周礼制的载体
春秋战 国时期 进入铁器时代: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确立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
时期 生产力发展典型表现 社会进步
宋元 时期 (1)经济:两宋时期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贸易繁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南宋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2)科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航海和造船技术进步 (1)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都市发达、繁华;农产品和手工业制品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名片”;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文化生活丰富,宋词、元曲成为当时主要文学形式
(2)科技: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广泛传播,也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时期 生产力发展典型表现 社会进步
明清 时期 (1)经济:引进美洲高产作物,改进种植技术;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采用雇佣劳动方式;商业发达,一些大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2)人口: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1)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文学艺术成果丰硕(小说发展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昆曲和京剧)
(2)人口:促使耕地面积扩大,国家赋税增加,为各项事业推进奠定基础
根据上述内容,简述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转型和进步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发展推动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经济、科技发展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
新课标 发展趋势
学业要求2.4:能够通过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认识。
我国古代手工业制造技术高超;手工业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要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优秀的手工业技艺,使其焕发新生。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成就
新课标 发展趋势
学业要求2.4:能够通过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革新;兴修水利工程;轻徭薄赋;垦荒政策;治理水患;采取措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经验总结与传承等。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利于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中国古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发达的农耕文明。
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
新课标 发展趋势
学业要求2.4:能够通过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作用。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货币经济的发展;活跃社会经济;加强地区间的联系。
新课标 跨学科主题
小钱币,大历史
1.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
根据上述内容,分析我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
形制由多样到统一;由金属货币到纸币。
2. 货币见证中国与世界关系
根据上述内容,概括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
由古代的和平交往到近代反抗列强的侵略,再到现代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
1. (2024黄冈模拟)【城市发展】(8分)
材料一 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是主要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康雍乾三朝,随着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后形成,封建社会的相对稳定,国内商品市场越来越扩大。城市拥有的商业行业和店铺数量日益增多,例如明代山东临清有店铺五六百家,清代拥有大小店铺达千余家。由于长途贩运的发展,长江沿岸出现了一批新的商业城市,如汉口等。全国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实现了当时所谓的“四大聚”。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摘编自李治亭《清史》
材料三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而城市是有多元价值的,传统的干净整洁固然是一方面,但城市本身第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就业和收入的机会。街边摊、地摊等,如果在一个城市能够生存下去,对于服务的供给方来说,就是就业机会和收入机会;对于需求方来说,它也提供了居民所需的生活——廉价、便利、丰富。以人为本的城市就应该考虑到供给和需求这两方面的需要。
——摘编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城市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城市发展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政府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城市发展理念?(2分)
2. [跨学科主题](2024浙江模拟)【中国古代货币】(10分)
货币的演变折射时代的变迁。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古代货币”为主题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任务一:【赏钱之行】
时期 代表货币 钱币发展趋势
商周时期 铜贝 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秦朝 A 从杂乱形状到规范形状
西汉 五铢钱 B
唐朝 C 从文书重量到元宝
北宋 交子 D
明清 银锭 从纸币、宝钞币到白银流通
(1)请将下列序号放置到表格中对应的A、B、C、D展品处。(2分)
①开元通宝 ②半两钱 ③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④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任务二:【悟钱之道】
  历代货币(包括钱币)都是一定历史的产物,无不打上历史的烙印,也给历史以一定的影响,起着推动或阻碍历史前进的作用。
(2)新考法 [自拟主题并论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主题,完成“悟钱之道”的分享。(8分。温馨提示:本题采用分层赋分、要求紧扣主题、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
答 案
1. (1)变化: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市坊的界限;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2分)
(2)表现:城市商业规模扩大(商铺数量增加);出现新的商业城市;形成商业中心城市等。(2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长途贩运的发展。(2分)
(3)发展理念:追求城市的多元价值;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突出人文关怀,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等。(2分)
2. (1)A:②;B:④;C:①;D:③。(2分)
(2)【示例一】观点:货币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巩固统治。
论述:战国时期,诸侯割据,货币不统一,不利于各地的经济交流。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巩固统治。隋初,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推动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清朝前期,流通货币主要是铜钱和白银,适应国库收入、商人交易与民间零星买卖的不同需求,有利于国家发展,加强中央集权。(8分)
【示例二】观点:货币推动经济发展。
论述:春秋时期,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西汉时期,私人铸币未完全禁绝,大多掌握在豪强手中。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使国家财政状况改善,增加了中央收入,为其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奠定经济基础。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与铜钱并行。该时期,商业贸易繁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清朝前期商业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白银取得法定货币地位,促进贸易发展。(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