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2张PPT)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一 社会主义的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备考导航]考点展示 1. 知道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2.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3.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4.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迹。5.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6.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7.党的八大的历史意义。8.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任务知识网络 考点一PART01第一部分【考点突破】考点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①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②生产关系的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③原始社会末期,土地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2)奴隶社会。①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②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③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社会。①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②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2)资本主义社会。①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必然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3.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③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①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②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4.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4)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1.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原始社会没有阶级。2.在氏族制度下,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 )在氏族制度下,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而不是全氏族成员。× × 3.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4.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 √(2023·广东学考)关于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演进过程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解析: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生产资料相应地逐渐转归家庭私有,私有制产生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阶级产生后才产生国家,B项传导正确。(2023·广东学考·不定项)社会主义五百年,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实践发展的历程,经历了无数风雨。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B.世界优秀文化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C.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A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吸收了世界优秀文化思想,B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C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D项正确。1.(2024·广东学考模拟)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通报河北省尚义县四台遗址重大发现。四台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大型旷野遗址。考古所见成组房址,实证了北方地区早期定居村落的出现。据此推断当时的社会状况错误的是( )A.属于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人类的理想社会B.原始人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C.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D.原始社会末期,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A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C、D三项均符合原始社会的状况,不符合题意。2.(2023·广东校考)管仲在《乘马》中说:“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反映出( )A.封建剥削加剧了人民生活的压力B.地主阶级努力占有农民生产的剩余价值C.生产关系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通过变革确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管仲的改革,封建剥削始于战国时期,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管仲的改革推动生产发展,地主阶级的形成是在战国时期,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方式是榨取剩余价值,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管仲均地分力,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D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D项错误。3.(2024·广东学考模拟·不定项)我国是诗歌之邦,有着极为丰富的诗歌遗产,诗歌作为文学基本样式之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诗经》中曾描述过奴隶们的穿着情况:“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其意为冬月北风叫得尖,腊月寒气填,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下列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奴隶不能得到任何生活资料B.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C.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D.阶级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析: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A项说法错误。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B项说法正确。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C项说法正确。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D项说法正确。4.(2024·珠海阶段性考试)毛泽东说:“资本主义是靠剥削和压迫本民族广大的人民百姓以满足自己那贪得无厌的私利。”对上述论断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C.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无法克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D.资本家凭借占有一切生产资料,从而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积极意义,而材料说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消极意义,A项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积极意义,而材料说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消极意义,B项不符合题意。经济危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能剥削和压迫本民族广大的人民百姓的重要原因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 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被占有剩余价值,D项符合题意。5.(2023·广东深圳高二学业考试)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都带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转折。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 )A. 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B.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空想到科学C.从一国到多国、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D.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解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D项符合题意。6.(2023·广东广州校考·不定项)唯物史观认为,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解析: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A、C两项符合题意。题干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B项排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而不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D项排除。7.(2024·广东学考模拟·双项)《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真理的伟力总能穿越时空阻隔,指引我们继续前行。《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真理,不仅是划破旧时代暗夜的闪电,更是照亮新时代航程的明灯。关于《共产党宣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C.《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D.《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解析: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A项说法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B项说法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C、D两项说法正确。考点二PART02第二部分考点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2)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3)过程: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4)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的主心骨。(2)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①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②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③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①时间:1956年。②标志: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③意义: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5.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社会主义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023·广东统考学业考试)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其标志是( )A.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B.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解析: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不是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A、B、C三项与题意不符。(2023·广东统考学业考试·不定项)“你从南湖烟雨中迎风起航,革命先烈把理想的星火点燃。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战,旧的世界终于彻底砸烂。”诗句里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诞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帝制,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你从南湖烟雨中迎风起航,革命先烈把理想的星火点燃”,讲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事情,没有体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A、B两项不符合题意。“你从南湖烟雨中迎风起航,革命先烈把理想的星火点燃”,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项符合题意。“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战,旧的世界终于彻底砸烂”,指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项符合题意。1.(2023·广东高二学业模拟)近代中国选择复兴之路,在当时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下,不能模仿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其决定性因素是( )A.当时的国际环境B.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C.民众的思想觉悟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解析:近代中国选择复兴之路,在当时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下,不能模仿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D项符合题意。2.(2024·广东学考模拟·双项)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他对近代史感到最为痛心,对近代史的思考也十分深刻。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确立社会主义制度B.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C.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B、D两项正确。1978年以后我国才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项不符合题意。3.(2024·广东学考模拟)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标、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B.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D.意味着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意味着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D项正确。4.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我国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试验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如果请你为这一时期中国取得的成就写一篇评论,下列最适合做标题的是( )A.根本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B.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D.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共产党与新中国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的成就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这些成就的取得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项错误。5.(2024·广东珠海阶段性考试·不定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B.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C.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A、B、D三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项与题意不符。6.(2024·广东学考模拟)过渡时期,“一化三改”各项工作获得快速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B.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C.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过渡时期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要经历的历史时期√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A项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B项错误。1956年,我国并未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项错误。D项说法太绝对。7.(2023·广东惠州考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没有任何冲突和矛盾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借鉴苏联经验D.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A项错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B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但这并不是因为没有借鉴苏联经验,C项错误。合格演练测评(一)(社会主义的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单选题1.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出现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国家生产关系的特征包括( )A.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B.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少部分劳动成果C.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D.经常性爆发抗租抗税运动2.恩格斯指出: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氏族制度的伟大之处在于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B.氏族制度的局限性在于它与极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C.氏族制度不能过渡到阶级社会D.阶级的产生是以生产力发展到有一定剩余产品为前提的3.出于对效率和剩余价值的追求,资本在数字经济发展早期迅速推动数字经济成型、发展和成熟,并逐渐形成其所控制的数字基础设施。资本的盈利本性使数字经济平台渗透市场的各个角落,并日益成为剥削广大劳动者的新的工具。这表明( )A.资本的盈利本性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C.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D.数字经济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4.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指出:“在文明时代,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这种文明制度使野蛮时代每一以简单方式犯下的罪恶,都采取了复杂的、暧昧的、两面的、虚伪的存在形式”。该论断( )A.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B.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C.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D.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5.20世纪末期,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人认为: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这一观点是( )A.错误的,看到了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B.正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确实是失败了C.错误的,没看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曲折是暂时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认识不清D.正确的,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社会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6.“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用如椽大笔和盖世豪情塑造了人民群众群体形象,热情讴歌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事业。这表明(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之一B.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解决问题的出路C.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D.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坚持工农联盟,坚持武装夺取政权7.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但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道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B.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C.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国家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过时8.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宣布:“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材料表明( )A.中国人民站起来并实现了当家作主B.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C.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9.1956年,全国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69.22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一年增长了15.0%,比上一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净增了114.23亿元,比上一年提高了8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B.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C.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D.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改变,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二、双项选择题10.在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无产阶级开始形成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D.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11.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能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党的八大指出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事业获得长足进步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不定项选择题12.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没能改变旧中国的贫穷落后。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其原因有( )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B.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允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C.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参考答案合格演练测评(一)1.B 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发生在奴隶制社会,A项排除。封建国家生产关系的特征包括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少部分劳动成果,B项符合题意。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是资本主义社会,C项排除。农民对地主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并不是经常性爆发抗租抗税运动,D项排除。2.C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其伟大之处在于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故A项正确,排除。根据教材可知,氏族制度的局限性在于它与极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贫富分化出现,最终阶级产生,故B、D两项正确,排除。阶级社会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氏族制度能过渡到阶级社会,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3.D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A项错误;题干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一直推动生产力发展,B项不选;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这一矛盾未发生改变,C项错误;材料表明数字经济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D项正确。4.C 材料不涉及阶级斗争的重要性,A项不选;该论断与未来理想社会无关,B项不选;根据材料可知,这种文明是指资本主义,该论断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C项符合题意;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的是马克思主义,D项错误。5.C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因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曲折只是暂时的,C项符合题意。6.D 材料强调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和武装斗争,未强调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强调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坚持工农联盟,坚持武装夺取政权,D项正确。7.A 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的一些救国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道路,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未能明确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找不到革命的主力军和领导者,A项符合题意。8.C 材料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代表中国人民站起来并实现了当家作主,A项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我国并未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项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C项符合题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9.A 1956年我国经济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A项符合题意;1949年,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B项不选;C项与材料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项错误。10.BD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其中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故B、D两项符合题意。11.CD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事业获得长足进步,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C、D两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在我国确立,A项错误。B项说法明显错误。12.ABC 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之所以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A、B、C三项均符合题意。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而不是领导力量,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演练测评卷含答案(一).doc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一社会主义的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