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单元检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单元检测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24七下·子洲期末)人体形成尿液和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  )
A.肾脏和膀胱 B.输尿管和尿道
C.膀胱和尿道 D.输尿管和膀胱
2.(2024七下·博罗期末)小明在上学期间,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下面对这种做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会导致膀胱形成的尿液减少
B.将导致二氧化碳不能正常排出体外
C.少喝水对尿量的多少没有影响
D.会影响尿素等废物的正常排出
3.(2024七下·博罗期末)皮肤大面积损伤时,人体极易感染病菌。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  )
A.感觉 B.分泌 C.防御 D.调节
4.(2024七下·博罗期末)Bartter综合征(BS)是人类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盐重吸收障碍。病变部位发生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4七下·兴宁期末)长期高盐饮食容易诱发高血压型肾病,导致尿液量比正常人增大数倍,可初步判断是肾脏中的(  )发生病变。
A.肾动脉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6.(2024七下·汕尾期末)小乐在炎热的夏天进行了一场篮球比赛,运动过后,他感到口渴并注意到自己的衣服上出现了白色的汗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乐衣服上的白色汗渍是由尿素组成的
B.汗液中只含有水分,不包含尿素和无机盐
C.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来缓解口渴症状
D.汗液的排出是人体排泄尿素的主要途径
7.(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3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全民肾脏健康:推进公平的医疗服务和优化的药物治疗实践”。下列有关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和肾小管构成的
B.血液经过肾单位的过滤作用及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C.肾小球出现炎症,尿液中可能会有蛋白质或红细胞
D.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会使慢性肾脏病发病风险增加
8.(2024七下·汕尾期末)下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2024七下·覃塘期末)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有,“-”表示无),请判断甲、丙、乙分别是(  )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甲 + - -
乙 + + -
丙 + + +
A.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B.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C.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10.(2024七下·覃塘期末)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会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下列结构中不参与排泄的是(  )
A.肾小囊 B.汗腺 C.肛门 D.肺泡
11.(2024七下·环江期末)人体内的废物中多余的水排出途径有(  )
①皮肤 ②消化系统 ③泌尿系统 ④循环系统 ⑤呼吸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③⑤
12.(2024七下·曲阳期末)如图为人体肾单位示意图,某人因肾脏发生病变,尿量比正常情况增加数倍,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该患者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
A.② B.①④ C.③ D.⑤
13.(2024七下·唐山月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其中排汗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 (  )
A.水、尿素、葡萄糖 B.水、无机盐、尿素
C.水、无机盐、氨基酸 D.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
14.(2024七下·梓潼期末)在健康人体内,血液流经肾脏后,其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尿素和二氧化碳含量均减少
B.尿素和二氧化碳含量均增多
C.尿素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15.(2024七下·博白期末)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途径不能排出代谢废物的是(  )
A.呼吸 B.排尿 C.排汗 D.排便
16.(2024七下·港南期末)健康人的尿液中含有的物质有(  )
①水②尿素③无机盐④葡萄糖⑤蛋白质⑥二氧化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7.(2024七下·田阳期末)肾脏就像精密的过滤器,健康人每天将人体内的血液过滤数百次,同时产生尿液。如右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其中①—⑧代表相关结构或物质,a、b代表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③④⑥构成了肾单位
B.a、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正常情况下,⑦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若⑧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⑤出现了异常
18.(2024七下·柳州期末)下图表示正常人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某种成分的浓度变化趋势,该成分最可能是(  )
A.水 B.尿素 C.葡萄糖 D.无机盐
19.(2024七下·邻水期末)小明前一天晚上吃了很多红心火龙果,第二天早上发现尿液变红了。这是因为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分解,能随尿液排出体外,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C.膀胱→输尿管→肾脏→尿道 D.肾脏→尿道→输尿管→膀胱
20.(2024七下·朝天期末)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人体在安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散失热量
B.休息时多余的水主要通过尿液排出
C.休息时散失的水分总量多于运动时
D.人体呼出气体中,也含有少量水分
21.(2024七下·开州期末)下列不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
A.食物残渣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B.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C.汗液通过皮肤排出
D.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22.(2024七下·龙川期末)如下表为某成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含量(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部分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0.72 0.72 1.1
A.血液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在肾小管内形成原尿
B.血浆中蛋白质是8,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呼吸作用实现
C.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为0,这是通过肾小球过滤过作用实现的
D.尿液中尿素含量升高是因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引起的
23.(2024七下·潮南期末)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液中的废物将减少,这些器官是(  )
①肝脏 ②脾 ③肾脏 ④肺 ⑤胰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③⑤
24.(2024七下·封开期末)肾脏、肺和皮肤都具有的功能是(  )
A.排出水分 B.排出尿素
C.排出二氧化碳 D.调节体温
25.(2024七下·易县期末)下列结构是由毛细血管球构成的是(  )
A.肾小囊 B.肾小管 C.肾小体 D.肾小球
26.(2024七下·承德期末)如图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时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物质甲、乙分别是(  )
A.氧气、葡萄糖 B.无机盐、尿素
C.尿素、葡萄糖 D.无机盐、二氧化碳
27.(2024七下·赵县期末)肾脏是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下列有关肾脏各部分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小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壁紧贴在肾小球外面
B.肾单位仅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C.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D.人体的部分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皮肤中汗腺以汗的形式排出
28.(2024七下·赵县期末)如图表示尿液形成的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
B.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
C.若乙处发生病变,则B中会有蛋白质
D.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减少
29.(2024七下·任泽期末)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尿素减少 B.氧气增加
C.二氧化碳减少 D.养料增加
30.(2024七下·沙市区期末)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球血管与出球血管内都是动脉血
B.人球血管与出球血管内都是静脉血
C.从球血管是小动脉,出球血管是小静脉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进行了物质交换
二、读图理解题(每空1分)
31.(2024七下·南明月考)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两天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单位:毫升),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汗液 尿液 粪便 呼出气体
第一天休息 100 1800 200 300
第二天运动 2000 500 200 600
(1)第一天休息的失水量为   毫升,第二天运动的失水量为   毫升,因此我们在运动时应该   。
(2)运动时通过汗液和呼出气体散失的水分量增加有   作用。汗液由皮肤通过   排出体外。
(3)休息时(第一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   排出体外的;运动时(第二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   排出体外的,而此时他尿液的排出量显著   。
32.(2024七下·柳州期末)人体肾脏是血液的“净化器”,能排出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适当多喝水可以促进废物的排出。下图为肾脏及其相关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净化”血液的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表示肾单位的是图乙序号   。
(2)血液经图乙中①代表的   (填结构名称)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后形成原尿。原尿继续下行,流向序号③所代表的   (填结构名称)。
(3)图丙所绘的模式图可表明,经过长期的进化与适应,为了实现物质高效交换,肾小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
(4)图丙中肾小管管壁细胞朝向管腔的细胞膜具有毛刷状突起,增大了内表面积,有利于进行A代表的   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时,会通过B过程为肾小管壁细胞提供有用物质,从毛细血管扩散进入肾小管壁细胞的气体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
33.目前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治疗该病的西药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如别嘌醇会引起严重超敏反应。中药是我国医学发展的瑰宝,为探究中药白芍中的成分白芍总苷(TGP)对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肾脏的治疗效果,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择40只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平均分成A、B、C、D四个组:
②除A组外,其余3组每天胃部灌药2次制备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
③A、B组每天中午12点灌胃生理盐水,持续5周;
④C组____;
⑤D组每天中午12点灌胃等量别嘌醇,持续5周。
第1、3、5周分别检测四组大鼠血清中的尿酸含量( mol/L),结果如下表:
组别 第1周 第3周 第5周
A(正常组) 82.24 77.63 75.16
B(模型组) 333.81 225.42 154.60
C(TGP组) 229.28 162.22 106.18
D(别嘌醇组) 239.63 149.79 102.02
(1)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它通过形成尿液的方式能使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减少。如图为大鼠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   ]   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2)请补充实验步骤④   ;根据步骤①可知该实验设计了个   重复实验。
(3)C组与A、B、D组相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4.(2022七下·防城期中)某同学用橡皮管球、漏斗、小磁条做了一个肾单位的模型,模型结构如图A,其中小磁条贴在漏斗下端的内部,且不影响所有小圆珠通过。图B表示球的内部,在球的水平面有个塑料隔板,隔板上有很多的小孔。同时准备了三种小圆珠若干,如图C。三种小圆珠从a小管处灌入实验装置。请分析并回答:
(1)图A中b模拟的结构是    ,c模拟的结构是    ,橡皮管球模拟的结构是    。
(2)漏斗下端有块磁铁,能将小铁圆珠吸附,该过程模拟的是尿的形成过程中的    。
(3)这位同学预测小塑料圆珠全部从漏斗下端掉出来,那么小塑料圆珠最有可能模拟的物质是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塑料小球掉下几个后就不再掉下来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四、资料分析题(每空1分)
35.(2024七下·惠州期中)资料分析
资料1:尿毒症患者是由于肾衰竭而无法正常工作,体内的废物无法排出从而导致中毒死亡。肾脏功能衰竭的人可以使用人工肾脏进行血液透析,以便及时排出体内的废物。
资料2:图甲为人工肾工作原理图,在人工肾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血管相连,位于透析液中的导管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当患者的血液流经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而除去废物的血液再流回到人体内。
资料3:图乙是“某健康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肾脏的不同结构;图丙表示此人肾单位各结构中尿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根据图文信息回答以下问题([___]内填序号)
(1)尿毒症患者无法排出人体内的废物,如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多余的水   和   等,人就会中毒死亡。
(2)图甲中的半透膜模拟图乙中[___]   的   作用,与肾脏形成尿的过程比较,人工肾缺少[___]   的重吸收作用。
(3)图乙中,血管E中的血液和血管A中的血液相比,尿素的含量会   。
(4)图丙中横轴的bc段表示肾单位的某一结构,这一结构是   。
(5)人体产生的尿液最终通过   排出体外。
五、综合应用题(每空1分)
36.(2024七下·八步期末)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为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学校安排大课间统一跑步锻炼,并建议家长给孩子吃好早餐,如图表示人体部分代谢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关系图,字母A、B、C、D代表心脏四个腔,①~⑥表示相关血管,a、b、c、d代表相关物质,1~3表示构成肾单位的相关结构,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跑步锻炼时,外界b气体先进入肺泡,然后进入血液,血管⑥中的血液特征是   。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管②最先进入心脏的[A]   (填结构名称),最终到达肺并排出体外。
(2)心脏的左右两侧不相通,但在A、D之间和B、C之间有房室瓣,其作用是   。
(3)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着血管进入肾单位,经过肾小球和[2]   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将废物排出体外。
(4)某同学最近出现容易饥饿和疲劳,小便次数变多,易渴等症状,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部分检查结果如下表,分析可知该同学身体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表:尿常规报告单(部分)
检查项目 检查报告 参考值(正常值) 单位  
尿常规 蛋白质 - 未检出或微量  
葡萄糖 ++↑ 未检出或微量  
水 95 95~97 g/100mL
无机盐 1.4 0.9~1.6 g/100mL
尿素 1.9 1.8~2.0 g/100mL
(表注:“-”表示无,“+”表示少量,“++”表示大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可见人体形成尿液和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肾脏和膀胱,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
2.【答案】D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排出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的排出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B说法错误。
C、少喝水产生的尿液也会减少,C说法错误。
D、无机盐和尿素通过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如果不能排尿,会使体内的尿素等代谢废物积累,危害身体健康,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途径、排尿的意义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熟记:(1)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2)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3.【答案】C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皮肤大面积损伤的病人容易感染病菌,这说明病人体的保护屏障作用丧失,说明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起到防御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皮肤的功能,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①有保护作用,抵挡病原体的入侵。
②有感觉作用,皮肤的真皮有神经感觉末梢,能感受冷暖疼痛等。
③调节作用,可以调节体温,皮肤可以通过血管和汗液蒸发调节体温。
④分泌和排泄作用,汗腺可以分泌汗液,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排泄主要通过汗排泄体内代谢的这些废物。
【知识点】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集合管,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管,④是肾静脉,其中,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的无机盐被重新吸收返回血液,所以,根据题干所述,Bartter综合征(BS)是主要表现为盐重吸收障碍,所以,病变部位发生在图中的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的无机盐被重新吸收返回血液,剩下的部分的水、尿素和无机盐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知识点】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经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一个人的尿量比正常人增加了数倍,他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管,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难度一般,为基础题,熟记: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6.【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小乐衣服上的白色汗渍是汗液中的无机盐残留,A说法错误。
B、汗液是由汗腺分泌形成的,汗液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B说法错误。
C、汗液中主要成分是水,还有无机盐、尿素等,所以,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来缓解口渴症状,C说法正确。
D、汗液的排出是人体排泄尿素的途径之一,尿素排出的主要途径是尿液的形成,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汗液的形成及组成、排泄的途径,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①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②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③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2)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分泌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形成了汗液,即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含有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A、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的,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A说法错误。
B、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B说法正确。
C、在滤过作用过程中,血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中,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通透性变大,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到肾小囊中,肾小管不能重新吸收返回血液,最后随着尿液排出,所以,肾小球出现炎症,尿液中可能会有蛋白质或红细胞,C说法正确。
D、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会使慢性肾脏病发病风险增加,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的两端分别为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2)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8.【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①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A符合题意。
B、②是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C不符合题意。
D、④是尿道,尿道能排出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作用,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尿道具有排出尿液的作用。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知识点】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尿液中不含有的蛋白质和葡萄糖,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表格中,甲只存在于血浆中,所以,甲为蛋白质,丙中,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那么可以推测,丙是尿素、无机盐、水分等,血浆、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是葡萄糖,所以,乙为葡萄糖,所以,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
10.【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肾小囊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在肾单位可以形成尿液,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A不符合题意。
B、汗腺可以形成汗液,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B不符合题意。
C、肛门属于消化道,人体内食物残渣——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此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C符合题意。
D、肺泡是构成肺的基本结构,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途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排泄有三条途径:①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②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③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11.【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细胞代谢终产物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汗腺分泌汗液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肾脏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①皮肤、③泌尿系统、⑤呼吸系统都可以排出废物,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排泄途径,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如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三条途径如下:
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12.【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患者尿量增加数倍,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这提示我们患者的肾脏在尿液的浓缩和葡萄糖的重吸收方面存在问题。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②是入球小动脉,它是将血液从肾动脉输送到肾小球的血管。虽然它对于肾脏的血液供应很重要,但它并不直接参与尿液的形成过程,因此不是导致尿量增加和尿糖的原因。所以A选项错误。
B. ①是出球小动脉,它携带已经通过肾小球滤过的血液离开肾小球,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同样,它也不直接参与尿液的形成,因此也不是病变的原因。而④是肾小囊,它包裹在肾小球外面,用于收集肾小球滤过的原尿。但肾小囊本身并不具有重吸收功能,所以也不是导致尿量增加和尿糖的原因。因此,B选项错误。
C. ③选项在题目中并未明确标出是什么结构,但根据常识和题目给出的选项,我们可以推断它可能是一个误标或无关的选项,因为肾脏结构中并没有直接被称为“动脉”的与尿液形成直接相关的部分。所以C选项错误。
D. ⑤是肾小管,它是尿液形成的关键部位。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够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从而浓缩尿液。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其重吸收功能可能受损,导致原尿中的大量水和葡萄糖无法被重新吸收而直接排入尿液中,从而造成尿量增加和尿糖的现象。因此,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肾单位中各个部分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①是出球小动脉、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动脉、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
13.【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CD.葡萄糖、氨基酸和二氧化碳,这些物质通常不是通过汗液排出的。葡萄糖和氨基酸是体内重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它们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和利用,而不是通过汗液排出。二氧化碳则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气,它主要通过呼吸系统的呼吸运动排出体外,与汗液排出无关。ACD错误。
B.汗液主要由水、无机盐(如钠、钾、氯离子等)和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汗液中确实主要排出的是水和无机盐,这些成分在体温调节和体内电解质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有三条:(1)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2)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3)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汗液主要由水、无机盐(如钠、钾、氯离子等)和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汗液中确实主要排出的是水和无机盐,这些成分在体温调节和体内电解质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尿素,虽然它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但在极端条件下(如长时间剧烈运动、高温环境等),当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时,汗液中的尿素浓度可能会略有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尿素是汗液的主要排出成分。
葡萄糖、氨基酸和二氧化碳,这些物质通常不是通过汗液排出的。葡萄糖和氨基酸是体内重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它们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和利用,而不是通过汗液排出。二氧化碳则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气,它主要通过呼吸系统的呼吸运动排出体外,与汗液排出无关。
14.【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多余的尿素、水分和无机盐随着尿液排出,所以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尿素、多余的水喝无机盐减少,但是肾脏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并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其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尿素、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血液成分的变化特点,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小肠、肺、肾脏等几个重要器官的功能。
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营养物质减少、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②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③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肺后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15.【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食物残渣、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16.【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的物质有:①水、②尿素、③无机盐。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有所上升.
17.【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的,而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根据图示,我们可以确定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但⑥实际上是肾小管的一部分(出球小动脉),它并不直接构成肾单位,A错误;
B、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血液首先经过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这个过程称为滤过作用(对应a)。随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这个过程称为重吸收作用(对应b),B正确;
C、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具有选择性,它们只允许血浆中的一部分物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不能通过。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原尿(即图中的⑦)中是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所以,C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D、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葡萄糖会被全部重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尿液中是不含葡萄糖的。但如果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即图中的⑧中有葡萄糖),那么很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了异常,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完全重吸收而进入了尿液。而图中⑤表示的就是肾小管,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尿液形成过程中涉及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特别是肾单位、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18.【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被全部吸收,最后含量为零,因此,该成分可能是葡萄糖。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9.【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尿液在人体内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发生在肾脏,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终尿并储存在膀胱中。当膀胱内的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产生尿意,并通过一系列的管道排出体外。即: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A这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尿液从肾脏形成后,经过输尿管进入膀胱储存,最终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这与人体泌尿系统的实际结构和功能相符。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尿液排出的路径。
尿液的排出路径可以概括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泌尿系统结构:1.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主要负责尿液的生成。肾脏内部包含许多重要的结构,如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其中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负责滤过血液,形成原尿;而肾小管则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和分泌,最终形成终尿。2.输尿管: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将肾脏生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中储存。3.膀胱:用于储存尿液。当膀胱内的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产生尿意,促使人体排尿。4.尿道:尿道是尿液排出体外的最后通道。
20.【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水分的蒸发会吸收热量,所以,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散失热量,降低温度,A说法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休息时多余的水主要通过尿液排出,B说法正确。
C、由图可以看出,休息时散失的水分总量为2200mL,运动时散失的水分总量为3100mL,即休息时散失水分总量少于于运动时散失额水分总量,C说法错误。
D、人体呼出气体中,吃了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等气体外,还有少量的水蒸气,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在休息和运动时水分散失的区别、排泄的途径,为基础题,解答此题还需要具有从外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1)人体在运动时,身体里的物质加速代谢产生的水分,通过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的水分增多,排汗有利于散热,防止体表温度过高,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排泄是组织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21.【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食物残渣通过消化系统排出的过程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B不符合题意。
C、汗液中包含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通过皮肤排出,属于排泄,C不符合题意。
D、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属于排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途径,难度一般,解答此题还需要熟知排泄和排遗的区别,熟记:
(1)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排出的是细胞内代谢产物,食物残渣通过消化系统排出,排出的是消化道内产生的食物残渣,属于排遗;
(2)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22.【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 A.血液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A不符合题意。
B.血浆中蛋白质是8,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实现的,B不符合题意。
C. 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实现的,C不符合题意。
D.尿液中尿素含量升高是因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引起的导致尿素浓度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3.【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①、②和⑤,肝脏、脾和胰腺均为全身的组织细胞构成的器官,在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含量比血液少,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细胞中,血液的氧气含量减少,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所以血液中的废物应该增加,①②⑤不符合题意。
③、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故血液中的废物将减少,③符合题意。
④、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故血液中的废物将减少,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24.【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肾的结构和功能;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肾脏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肺在呼气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蒸气,皮肤则通过排汗来排出水分,故A正确。
B、尿素主要通过肾脏的滤过作用进入尿液并被排出体外,肺和皮肤并不直接排出尿素,故B错误。
C、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肾脏和皮肤并不直接排出二氧化碳,故C错误。
D、虽然皮肤和肺都参与体温调节,但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而非直接调节体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肾脏的功能:
排泄:肾脏通过尿液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通过调整尿液中钠、钾、钙等电解质的排泄量,以及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分泌,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血压调节:肾脏通过分泌肾素,参与血压调节机制,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肺的功能:
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参与体温调节:通过蒸发散热(呼吸时水分的蒸发),肺部参与体温调节,尤其是在高热环境下,通过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帮助散热。
声音产生:肺部通过提供气流,支持声带振动,参与语言和声音的产生。
皮肤的功能:
保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提供了物理屏障,保护内部组织免受外部伤害和病原体的侵入。
感觉:皮肤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负责感知触觉、温度、疼痛等,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交流的重要界面。
排泄:通过汗腺的活动,皮肤参与排泄,如排出部分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体温调节:通过汗液蒸发和血管扩张或收缩,皮肤参与体温调节,维持体温在适宜范围内。
25.【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
故答案为:D。
【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
26.【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氧气在原尿中的浓度并不高,且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氧气并不是被重吸收或被排出的主要物质,A错误。
B、无机盐虽然部分会被重吸收,但其浓度并不会像尿素那样显著升高,反而会有所降低,B错误。
C、尿素不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其浓度在尿液中会相对升高;而葡萄糖则会被全部重吸收,所以在尿液中的浓度会显著降低。这与题目中的图示相符,C正确。
D、二氧化碳并不是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物质,其浓度变化并不显著,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肾脏的结构: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具有复杂的结构,包括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等。
肾脏的功能: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形成尿液,从而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同时重吸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
2. 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会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尿素等代谢废物则不会被重吸收,最终形成尿液。
3. 尿液成分的变化物质浓度的变化: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某些物质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如葡萄糖会被全部重吸收,因此在尿液中的浓度会显著降低;而尿素则不会被重吸收,其浓度会相对升高。
4. 生物体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尿液的形成是生物体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方式。通过排尿,生物体可以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7.【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状结构,两层之间的腔为肾小囊腔,内层壁紧贴在肾小球的外面,有利于滤过作用的进行,A正确;
B、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B错误;
C、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正确;
D、排泄的途径有3条: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少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人体将二氧化碳等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当血液流经肾时,肾能将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8.【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B、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甲肾小囊腔,形成A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B尿液。结合分析可知,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A表示原尿、B表示尿液,AB正确;
C、当一个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导致红细胞和蛋白质进入尿液,若乙肾小管发生病变,则B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C错误;
D、经过肾脏,形成了尿液,部分尿素被排出,因此尿素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图中: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A表示原尿、B表示尿液。
(2)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9.【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滤过作用,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而尿素、尿酸却全部留在了尿液中。 因此, 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30.【答案】A
【知识点】血管;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肾小球是肾脏的组成部分,它实际上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由于这些毛细血管都位于肾脏的皮质部分,且并未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无论是入球小动脉还是出球小动脉,它们内部流动的血液都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A正确。
B、如前所述,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而非静脉血。静脉血通常指的是含氧量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血液,它主要存在于体循环的静脉部分和肺循环的肺动脉中。B错误。
C、虽然出球小动脉最终会汇入肾静脉并流出肾脏,但在肾小球这个局部结构中,无论是入球小动脉还是出球小动脉,它们都被称为“小动脉”,而不是“小静脉”。C错误。
D、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形成原尿。在这个过程中,血液并没有与肾小球壁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物质交换主要发生在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构成)与血浆之间,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其终端汇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2.肾小囊: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位凹陷形成的双层球状囊,肾小囊内、外两层壁之间的狭窄空腔称为肾小囊腔。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接受肾小球过滤后的原尿。
3.肾小管:细长而弯曲,周围缠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和分泌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31.【答案】(1)2400;3300;多喝水
(2)散热;汗腺
(3)尿液;汗液;减少
【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和排出;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第一天失水量是100+1800+200+300=2400毫升,第二天失水量是2000+500+200+600=3300毫升,运动时,失水量大,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易导致缺水,所以人们运动时应当多喝一些水。
(2)人在运动时,通过汗液大量排出水分的同时,能带走人体内的热量,降低人体的温度,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汗液由皮肤通过汗腺排出体外。
(3)据表中信息可见:第一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量最主要途径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第二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汗液排出体外的,而此时他尿液的排出显著减少。
【分析】 人体通过不同的途径散失水分,包括汗液、尿液、粪便和呼出气体。
汗液是运动时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汗液的蒸发,可以带走体表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尿液是体内水分和溶质排出的重要途径。在水分摄入和排出之间保持平衡时,尿液的生成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32.【答案】(1)④
(2)肾小球;肾小管
(3)1
(4)重吸收;氧气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④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③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①肾小球和②肾小囊组成。
(2)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 肾小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高效率吸收作用,体现了生物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4)图丙中肾小管管壁细胞朝向管腔的细胞膜上的毛刷状突起的作用。这些毛刷状突起,也称为微绒毛,显著增大了表面积。在肾脏的生理过程中,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从肾小球滤过的液体和溶质。这些微绒毛的存在,使得肾小管管壁细胞能够更有效地与管腔内的液体接触,从而促进了溶质和水分子的重吸收。在生物学中,血液通过毛细血管为周围的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对于肾小管壁细胞来说,它们需要氧气来进行有氧呼吸,从而产生能量以支持其生理活动。因此,当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会从血液中通过B过程(即扩散作用)进入肾小管壁细胞。
【分析】肾单位是构成肾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33.【答案】(1)肾脏;①;肾小球
(2)每天中午12点灌胃等量白芍总苷,持续5周。;10
(3)白芍总苷(TGP)对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肾脏有治疗效果,且与别嘌醇的治疗效果相当,别嘌醇会引起严重超敏反应,所以使用白芍总苷治疗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比使用别嘌醇要好。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尿液的形成包括尿液的形成包括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2)根据题干所述,本实验要探究“中药白芍中的成分白芍总苷(TGP)对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肾脏的治疗效果”,实验的变量为白芍总苷,除变量以外,其他的因素都必须相同。所以,C组每天中午12点灌胃等量白芍总苷,持续5周。根据步骤①可知该实验设计了个10组重复试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C组在第5周时,大鼠血清中的尿酸含量比B组低。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白芍总苷(TGP)对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肾脏有治疗效果,且与别嘌醇的治疗效果相当,别嘌醇会引起严重超敏反应,所以使用白芍总苷治疗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比使用别嘌醇要好。
故答案为:(1)肾脏、①、肾小球;(2)每天中午12点灌胃等量白芍总苷,持续5周、10;(3)白芍总苷(TGP)对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肾脏有治疗效果,且与别嘌醇的治疗效果相当,别嘌醇会引起严重超敏反应,所以使用白芍总苷治疗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比使用别嘌醇要好。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膀胱的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尿道能排出尿液;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34.【答案】(1)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
(2)肾小管的重吸收
(3)尿素;漏斗管口堵住了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1)图示表示肾单位的模型,a橡皮管球模拟肾小球,b漏斗上部模拟肾小囊,c下部模拟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根据提供的圆珠直径判断,塑料隔板上的小孔直径大小应该是5---10毫米之间。
(2)漏斗下部有一块磁铁,吸附小铁珠,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小塑料圆珠模拟的物质可以在滤过时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在肾小管时不能重吸收。因此最有可能是尿素。在实验过程中,塑料小球滚动从漏斗下部漏出,当多个小球聚在漏斗口处时,漏斗管口堵住了,小球很难再下来。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35.【答案】(1)无机盐;尿素
(2)B肾小球;滤过;D肾小管
(3)减少
(4)肾小管
(5)尿道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功能衰竭,无法正常排出体内的废物。这些废物包括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这些物质在体内积累过多,会导致人体中毒甚至死亡。
(2)在图甲中,半透膜起到了模拟肾脏中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功能。B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球,其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排列得很紧密,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而人工肾则通过半透膜来实现类似的功能,但与肾脏形成尿的过程相比,人工肾缺少了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会对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进行重吸收,形成终尿并排出体外。
(3)在图乙中,血管E是出球小动脉,它连接着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对其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对于尿素来说,由于它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血管E中的血液和血管A(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相比,尿素的含量会减少。这是因为部分尿素已经随着尿液被排出体外。
(4)在图丙中,横轴的bc段表示肾单位的某一结构对尿素含量的影响。由于肾小管对尿素没有重吸收作用,因此尿素在肾小管中的含量会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考虑到尿液的稀释作用)。而横轴的bc段正好反映了这一特点,即尿素含量在某一结构内保持相对稳定。这一结构就是肾小管。
(5)人体产生的尿液最终需要通过尿道排出体外。尿道是泌尿系统的一部分,它连接着膀胱和体外环境,是尿液排出的通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等相关知识。图乙中A为入球小动脉,B为肾小球,C为肾小囊,D为肾小管。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因此图中肾单位是由B肾小球、C肾小囊和D肾小管组成的。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内含血浆蛋白、脂蛋白等各种营养物质以及水、无机盐、酶和细胞代谢产物,肾小球上有无数孔径大小不等的小孔,可允许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小分子蛋白质等物质通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这些小孔进入肾小囊。最终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36.【答案】(1)含氧丰富、颜色鲜红;右心房
(2)防止血液倒流
(3)肾小囊
(4)肾小管病变导致重吸收作用异常(或胰岛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血液有动脉血和静脉血两种: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跑步锻炼时,外界氧气先进入肺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血管⑥中肺静脉流动脉血,动脉血的血液特征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结合题图可知,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管②下腔静脉最先进入心脏的A右心房。
(2)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即图中A与D、B与C之间的房室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尿液的形成包括1肾小球和2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1肾小球过滤到2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3]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3]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围在[3]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着血管进入肾单位,经过肾小球和[2]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将废物排出体外。
(4)某同学最近出现容易饥饿和疲劳,小便次数变多,易渴等症状属于糖尿病的症状,又根据尿常规报告单可知,尿液中的葡萄糖的含量较高,其原因可能是肾小管病变导致重吸收作用异常,也可能是胰岛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分析】图1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c是吸收、d是排遗;①肺动脉,②上、下腔静脉,③肾静脉,④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⑤肾动脉,⑥肺静脉;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跑步锻炼时,外界氧气先进入肺泡,然后进入血液,血液中含氧量增多,因此血管⑥中肺静脉流动脉血,动脉血的血液特征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结合题图可知,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管②下腔静脉最先进入心脏的A右心房。
(2)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即图中A与D、B与C之间的房室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尿液的形成包括1肾小球和2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1肾小球过滤到2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3]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3]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围在[3]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着血管进入肾单位,经过肾小球和[2]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将废物排出体外。
(4)某同学最近出现容易饥饿和疲劳,小便次数变多,易渴等症状属于糖尿病的症状,又根据尿常规报告单可知,尿液中的葡萄糖的含量较高,其原因可能是肾小管病变导致重吸收作用异常,也可能是胰岛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1 / 1第四单元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24七下·子洲期末)人体形成尿液和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  )
A.肾脏和膀胱 B.输尿管和尿道
C.膀胱和尿道 D.输尿管和膀胱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可见人体形成尿液和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肾脏和膀胱,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
2.(2024七下·博罗期末)小明在上学期间,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下面对这种做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会导致膀胱形成的尿液减少
B.将导致二氧化碳不能正常排出体外
C.少喝水对尿量的多少没有影响
D.会影响尿素等废物的正常排出
【答案】D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排出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的排出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B说法错误。
C、少喝水产生的尿液也会减少,C说法错误。
D、无机盐和尿素通过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如果不能排尿,会使体内的尿素等代谢废物积累,危害身体健康,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途径、排尿的意义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熟记:(1)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2)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3.(2024七下·博罗期末)皮肤大面积损伤时,人体极易感染病菌。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  )
A.感觉 B.分泌 C.防御 D.调节
【答案】C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皮肤大面积损伤的病人容易感染病菌,这说明病人体的保护屏障作用丧失,说明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起到防御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皮肤的功能,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①有保护作用,抵挡病原体的入侵。
②有感觉作用,皮肤的真皮有神经感觉末梢,能感受冷暖疼痛等。
③调节作用,可以调节体温,皮肤可以通过血管和汗液蒸发调节体温。
④分泌和排泄作用,汗腺可以分泌汗液,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排泄主要通过汗排泄体内代谢的这些废物。
4.(2024七下·博罗期末)Bartter综合征(BS)是人类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盐重吸收障碍。病变部位发生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知识点】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集合管,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管,④是肾静脉,其中,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的无机盐被重新吸收返回血液,所以,根据题干所述,Bartter综合征(BS)是主要表现为盐重吸收障碍,所以,病变部位发生在图中的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的无机盐被重新吸收返回血液,剩下的部分的水、尿素和无机盐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5.(2024七下·兴宁期末)长期高盐饮食容易诱发高血压型肾病,导致尿液量比正常人增大数倍,可初步判断是肾脏中的(  )发生病变。
A.肾动脉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知识点】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经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一个人的尿量比正常人增加了数倍,他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管,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难度一般,为基础题,熟记: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6.(2024七下·汕尾期末)小乐在炎热的夏天进行了一场篮球比赛,运动过后,他感到口渴并注意到自己的衣服上出现了白色的汗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乐衣服上的白色汗渍是由尿素组成的
B.汗液中只含有水分,不包含尿素和无机盐
C.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来缓解口渴症状
D.汗液的排出是人体排泄尿素的主要途径
【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小乐衣服上的白色汗渍是汗液中的无机盐残留,A说法错误。
B、汗液是由汗腺分泌形成的,汗液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B说法错误。
C、汗液中主要成分是水,还有无机盐、尿素等,所以,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来缓解口渴症状,C说法正确。
D、汗液的排出是人体排泄尿素的途径之一,尿素排出的主要途径是尿液的形成,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汗液的形成及组成、排泄的途径,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①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②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③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2)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分泌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形成了汗液,即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含有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
7.(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3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全民肾脏健康:推进公平的医疗服务和优化的药物治疗实践”。下列有关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和肾小管构成的
B.血液经过肾单位的过滤作用及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C.肾小球出现炎症,尿液中可能会有蛋白质或红细胞
D.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会使慢性肾脏病发病风险增加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A、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的,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A说法错误。
B、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B说法正确。
C、在滤过作用过程中,血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中,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通透性变大,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到肾小囊中,肾小管不能重新吸收返回血液,最后随着尿液排出,所以,肾小球出现炎症,尿液中可能会有蛋白质或红细胞,C说法正确。
D、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会使慢性肾脏病发病风险增加,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的两端分别为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2)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8.(2024七下·汕尾期末)下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①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A符合题意。
B、②是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C不符合题意。
D、④是尿道,尿道能排出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作用,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尿道具有排出尿液的作用。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9.(2024七下·覃塘期末)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有,“-”表示无),请判断甲、丙、乙分别是(  )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甲 + - -
乙 + + -
丙 + + +
A.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B.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C.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知识点】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尿液中不含有的蛋白质和葡萄糖,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表格中,甲只存在于血浆中,所以,甲为蛋白质,丙中,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那么可以推测,丙是尿素、无机盐、水分等,血浆、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是葡萄糖,所以,乙为葡萄糖,所以,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
10.(2024七下·覃塘期末)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会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下列结构中不参与排泄的是(  )
A.肾小囊 B.汗腺 C.肛门 D.肺泡
【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肾小囊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在肾单位可以形成尿液,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A不符合题意。
B、汗腺可以形成汗液,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B不符合题意。
C、肛门属于消化道,人体内食物残渣——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此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C符合题意。
D、肺泡是构成肺的基本结构,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途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排泄有三条途径:①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②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③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11.(2024七下·环江期末)人体内的废物中多余的水排出途径有(  )
①皮肤 ②消化系统 ③泌尿系统 ④循环系统 ⑤呼吸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③⑤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细胞代谢终产物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汗腺分泌汗液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肾脏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①皮肤、③泌尿系统、⑤呼吸系统都可以排出废物,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排泄途径,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如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三条途径如下:
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12.(2024七下·曲阳期末)如图为人体肾单位示意图,某人因肾脏发生病变,尿量比正常情况增加数倍,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该患者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
A.② B.①④ C.③ D.⑤
【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患者尿量增加数倍,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这提示我们患者的肾脏在尿液的浓缩和葡萄糖的重吸收方面存在问题。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②是入球小动脉,它是将血液从肾动脉输送到肾小球的血管。虽然它对于肾脏的血液供应很重要,但它并不直接参与尿液的形成过程,因此不是导致尿量增加和尿糖的原因。所以A选项错误。
B. ①是出球小动脉,它携带已经通过肾小球滤过的血液离开肾小球,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同样,它也不直接参与尿液的形成,因此也不是病变的原因。而④是肾小囊,它包裹在肾小球外面,用于收集肾小球滤过的原尿。但肾小囊本身并不具有重吸收功能,所以也不是导致尿量增加和尿糖的原因。因此,B选项错误。
C. ③选项在题目中并未明确标出是什么结构,但根据常识和题目给出的选项,我们可以推断它可能是一个误标或无关的选项,因为肾脏结构中并没有直接被称为“动脉”的与尿液形成直接相关的部分。所以C选项错误。
D. ⑤是肾小管,它是尿液形成的关键部位。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够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从而浓缩尿液。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其重吸收功能可能受损,导致原尿中的大量水和葡萄糖无法被重新吸收而直接排入尿液中,从而造成尿量增加和尿糖的现象。因此,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肾单位中各个部分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①是出球小动脉、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动脉、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
13.(2024七下·唐山月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其中排汗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 (  )
A.水、尿素、葡萄糖 B.水、无机盐、尿素
C.水、无机盐、氨基酸 D.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
【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CD.葡萄糖、氨基酸和二氧化碳,这些物质通常不是通过汗液排出的。葡萄糖和氨基酸是体内重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它们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和利用,而不是通过汗液排出。二氧化碳则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气,它主要通过呼吸系统的呼吸运动排出体外,与汗液排出无关。ACD错误。
B.汗液主要由水、无机盐(如钠、钾、氯离子等)和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汗液中确实主要排出的是水和无机盐,这些成分在体温调节和体内电解质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有三条:(1)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2)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3)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汗液主要由水、无机盐(如钠、钾、氯离子等)和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汗液中确实主要排出的是水和无机盐,这些成分在体温调节和体内电解质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尿素,虽然它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但在极端条件下(如长时间剧烈运动、高温环境等),当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时,汗液中的尿素浓度可能会略有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尿素是汗液的主要排出成分。
葡萄糖、氨基酸和二氧化碳,这些物质通常不是通过汗液排出的。葡萄糖和氨基酸是体内重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它们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和利用,而不是通过汗液排出。二氧化碳则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气,它主要通过呼吸系统的呼吸运动排出体外,与汗液排出无关。
14.(2024七下·梓潼期末)在健康人体内,血液流经肾脏后,其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尿素和二氧化碳含量均减少
B.尿素和二氧化碳含量均增多
C.尿素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多余的尿素、水分和无机盐随着尿液排出,所以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尿素、多余的水喝无机盐减少,但是肾脏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并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其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尿素、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血液成分的变化特点,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小肠、肺、肾脏等几个重要器官的功能。
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营养物质减少、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②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③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肺后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15.(2024七下·博白期末)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途径不能排出代谢废物的是(  )
A.呼吸 B.排尿 C.排汗 D.排便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食物残渣、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16.(2024七下·港南期末)健康人的尿液中含有的物质有(  )
①水②尿素③无机盐④葡萄糖⑤蛋白质⑥二氧化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的物质有:①水、②尿素、③无机盐。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有所上升.
17.(2024七下·田阳期末)肾脏就像精密的过滤器,健康人每天将人体内的血液过滤数百次,同时产生尿液。如右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其中①—⑧代表相关结构或物质,a、b代表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③④⑥构成了肾单位
B.a、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正常情况下,⑦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若⑧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⑤出现了异常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的,而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根据图示,我们可以确定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但⑥实际上是肾小管的一部分(出球小动脉),它并不直接构成肾单位,A错误;
B、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血液首先经过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这个过程称为滤过作用(对应a)。随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这个过程称为重吸收作用(对应b),B正确;
C、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具有选择性,它们只允许血浆中的一部分物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不能通过。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原尿(即图中的⑦)中是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所以,C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D、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葡萄糖会被全部重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尿液中是不含葡萄糖的。但如果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即图中的⑧中有葡萄糖),那么很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了异常,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完全重吸收而进入了尿液。而图中⑤表示的就是肾小管,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尿液形成过程中涉及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特别是肾单位、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18.(2024七下·柳州期末)下图表示正常人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某种成分的浓度变化趋势,该成分最可能是(  )
A.水 B.尿素 C.葡萄糖 D.无机盐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被全部吸收,最后含量为零,因此,该成分可能是葡萄糖。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9.(2024七下·邻水期末)小明前一天晚上吃了很多红心火龙果,第二天早上发现尿液变红了。这是因为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分解,能随尿液排出体外,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C.膀胱→输尿管→肾脏→尿道 D.肾脏→尿道→输尿管→膀胱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尿液在人体内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发生在肾脏,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终尿并储存在膀胱中。当膀胱内的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产生尿意,并通过一系列的管道排出体外。即: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A这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尿液从肾脏形成后,经过输尿管进入膀胱储存,最终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这与人体泌尿系统的实际结构和功能相符。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尿液排出的路径。
尿液的排出路径可以概括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泌尿系统结构:1.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主要负责尿液的生成。肾脏内部包含许多重要的结构,如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其中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负责滤过血液,形成原尿;而肾小管则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和分泌,最终形成终尿。2.输尿管: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将肾脏生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中储存。3.膀胱:用于储存尿液。当膀胱内的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产生尿意,促使人体排尿。4.尿道:尿道是尿液排出体外的最后通道。
20.(2024七下·朝天期末)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人体在安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散失热量
B.休息时多余的水主要通过尿液排出
C.休息时散失的水分总量多于运动时
D.人体呼出气体中,也含有少量水分
【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水分的蒸发会吸收热量,所以,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散失热量,降低温度,A说法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休息时多余的水主要通过尿液排出,B说法正确。
C、由图可以看出,休息时散失的水分总量为2200mL,运动时散失的水分总量为3100mL,即休息时散失水分总量少于于运动时散失额水分总量,C说法错误。
D、人体呼出气体中,吃了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等气体外,还有少量的水蒸气,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在休息和运动时水分散失的区别、排泄的途径,为基础题,解答此题还需要具有从外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1)人体在运动时,身体里的物质加速代谢产生的水分,通过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的水分增多,排汗有利于散热,防止体表温度过高,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排泄是组织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21.(2024七下·开州期末)下列不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
A.食物残渣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B.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C.汗液通过皮肤排出
D.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食物残渣通过消化系统排出的过程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B不符合题意。
C、汗液中包含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通过皮肤排出,属于排泄,C不符合题意。
D、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属于排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途径,难度一般,解答此题还需要熟知排泄和排遗的区别,熟记:
(1)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排出的是细胞内代谢产物,食物残渣通过消化系统排出,排出的是消化道内产生的食物残渣,属于排遗;
(2)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22.(2024七下·龙川期末)如下表为某成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含量(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部分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0.72 0.72 1.1
A.血液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在肾小管内形成原尿
B.血浆中蛋白质是8,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呼吸作用实现
C.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为0,这是通过肾小球过滤过作用实现的
D.尿液中尿素含量升高是因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引起的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 A.血液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A不符合题意。
B.血浆中蛋白质是8,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实现的,B不符合题意。
C. 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实现的,C不符合题意。
D.尿液中尿素含量升高是因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引起的导致尿素浓度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3.(2024七下·潮南期末)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液中的废物将减少,这些器官是(  )
①肝脏 ②脾 ③肾脏 ④肺 ⑤胰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③⑤
【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①、②和⑤,肝脏、脾和胰腺均为全身的组织细胞构成的器官,在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含量比血液少,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细胞中,血液的氧气含量减少,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所以血液中的废物应该增加,①②⑤不符合题意。
③、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故血液中的废物将减少,③符合题意。
④、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故血液中的废物将减少,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24.(2024七下·封开期末)肾脏、肺和皮肤都具有的功能是(  )
A.排出水分 B.排出尿素
C.排出二氧化碳 D.调节体温
【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肾的结构和功能;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肾脏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肺在呼气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蒸气,皮肤则通过排汗来排出水分,故A正确。
B、尿素主要通过肾脏的滤过作用进入尿液并被排出体外,肺和皮肤并不直接排出尿素,故B错误。
C、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肾脏和皮肤并不直接排出二氧化碳,故C错误。
D、虽然皮肤和肺都参与体温调节,但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而非直接调节体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肾脏的功能:
排泄:肾脏通过尿液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通过调整尿液中钠、钾、钙等电解质的排泄量,以及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分泌,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血压调节:肾脏通过分泌肾素,参与血压调节机制,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肺的功能:
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参与体温调节:通过蒸发散热(呼吸时水分的蒸发),肺部参与体温调节,尤其是在高热环境下,通过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帮助散热。
声音产生:肺部通过提供气流,支持声带振动,参与语言和声音的产生。
皮肤的功能:
保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提供了物理屏障,保护内部组织免受外部伤害和病原体的侵入。
感觉:皮肤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负责感知触觉、温度、疼痛等,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交流的重要界面。
排泄:通过汗腺的活动,皮肤参与排泄,如排出部分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体温调节:通过汗液蒸发和血管扩张或收缩,皮肤参与体温调节,维持体温在适宜范围内。
25.(2024七下·易县期末)下列结构是由毛细血管球构成的是(  )
A.肾小囊 B.肾小管 C.肾小体 D.肾小球
【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
故答案为:D。
【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
26.(2024七下·承德期末)如图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时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物质甲、乙分别是(  )
A.氧气、葡萄糖 B.无机盐、尿素
C.尿素、葡萄糖 D.无机盐、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氧气在原尿中的浓度并不高,且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氧气并不是被重吸收或被排出的主要物质,A错误。
B、无机盐虽然部分会被重吸收,但其浓度并不会像尿素那样显著升高,反而会有所降低,B错误。
C、尿素不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其浓度在尿液中会相对升高;而葡萄糖则会被全部重吸收,所以在尿液中的浓度会显著降低。这与题目中的图示相符,C正确。
D、二氧化碳并不是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物质,其浓度变化并不显著,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肾脏的结构: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具有复杂的结构,包括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等。
肾脏的功能: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形成尿液,从而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同时重吸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
2. 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会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尿素等代谢废物则不会被重吸收,最终形成尿液。
3. 尿液成分的变化物质浓度的变化: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某些物质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如葡萄糖会被全部重吸收,因此在尿液中的浓度会显著降低;而尿素则不会被重吸收,其浓度会相对升高。
4. 生物体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尿液的形成是生物体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方式。通过排尿,生物体可以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7.(2024七下·赵县期末)肾脏是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下列有关肾脏各部分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小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壁紧贴在肾小球外面
B.肾单位仅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C.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D.人体的部分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皮肤中汗腺以汗的形式排出
【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状结构,两层之间的腔为肾小囊腔,内层壁紧贴在肾小球的外面,有利于滤过作用的进行,A正确;
B、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B错误;
C、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正确;
D、排泄的途径有3条: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少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人体将二氧化碳等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当血液流经肾时,肾能将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8.(2024七下·赵县期末)如图表示尿液形成的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
B.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
C.若乙处发生病变,则B中会有蛋白质
D.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减少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B、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甲肾小囊腔,形成A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B尿液。结合分析可知,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A表示原尿、B表示尿液,AB正确;
C、当一个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导致红细胞和蛋白质进入尿液,若乙肾小管发生病变,则B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C错误;
D、经过肾脏,形成了尿液,部分尿素被排出,因此尿素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图中: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A表示原尿、B表示尿液。
(2)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9.(2024七下·任泽期末)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尿素减少 B.氧气增加
C.二氧化碳减少 D.养料增加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滤过作用,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而尿素、尿酸却全部留在了尿液中。 因此, 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30.(2024七下·沙市区期末)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球血管与出球血管内都是动脉血
B.人球血管与出球血管内都是静脉血
C.从球血管是小动脉,出球血管是小静脉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进行了物质交换
【答案】A
【知识点】血管;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肾小球是肾脏的组成部分,它实际上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由于这些毛细血管都位于肾脏的皮质部分,且并未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无论是入球小动脉还是出球小动脉,它们内部流动的血液都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A正确。
B、如前所述,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而非静脉血。静脉血通常指的是含氧量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血液,它主要存在于体循环的静脉部分和肺循环的肺动脉中。B错误。
C、虽然出球小动脉最终会汇入肾静脉并流出肾脏,但在肾小球这个局部结构中,无论是入球小动脉还是出球小动脉,它们都被称为“小动脉”,而不是“小静脉”。C错误。
D、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形成原尿。在这个过程中,血液并没有与肾小球壁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物质交换主要发生在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构成)与血浆之间,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其终端汇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2.肾小囊: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位凹陷形成的双层球状囊,肾小囊内、外两层壁之间的狭窄空腔称为肾小囊腔。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接受肾小球过滤后的原尿。
3.肾小管:细长而弯曲,周围缠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和分泌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二、读图理解题(每空1分)
31.(2024七下·南明月考)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两天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单位:毫升),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汗液 尿液 粪便 呼出气体
第一天休息 100 1800 200 300
第二天运动 2000 500 200 600
(1)第一天休息的失水量为   毫升,第二天运动的失水量为   毫升,因此我们在运动时应该   。
(2)运动时通过汗液和呼出气体散失的水分量增加有   作用。汗液由皮肤通过   排出体外。
(3)休息时(第一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   排出体外的;运动时(第二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   排出体外的,而此时他尿液的排出量显著   。
【答案】(1)2400;3300;多喝水
(2)散热;汗腺
(3)尿液;汗液;减少
【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和排出;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第一天失水量是100+1800+200+300=2400毫升,第二天失水量是2000+500+200+600=3300毫升,运动时,失水量大,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易导致缺水,所以人们运动时应当多喝一些水。
(2)人在运动时,通过汗液大量排出水分的同时,能带走人体内的热量,降低人体的温度,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汗液由皮肤通过汗腺排出体外。
(3)据表中信息可见:第一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量最主要途径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第二天,他体内水分散失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汗液排出体外的,而此时他尿液的排出显著减少。
【分析】 人体通过不同的途径散失水分,包括汗液、尿液、粪便和呼出气体。
汗液是运动时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汗液的蒸发,可以带走体表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尿液是体内水分和溶质排出的重要途径。在水分摄入和排出之间保持平衡时,尿液的生成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32.(2024七下·柳州期末)人体肾脏是血液的“净化器”,能排出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适当多喝水可以促进废物的排出。下图为肾脏及其相关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净化”血液的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表示肾单位的是图乙序号   。
(2)血液经图乙中①代表的   (填结构名称)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后形成原尿。原尿继续下行,流向序号③所代表的   (填结构名称)。
(3)图丙所绘的模式图可表明,经过长期的进化与适应,为了实现物质高效交换,肾小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
(4)图丙中肾小管管壁细胞朝向管腔的细胞膜具有毛刷状突起,增大了内表面积,有利于进行A代表的   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时,会通过B过程为肾小管壁细胞提供有用物质,从毛细血管扩散进入肾小管壁细胞的气体是   。
【答案】(1)④
(2)肾小球;肾小管
(3)1
(4)重吸收;氧气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④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③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①肾小球和②肾小囊组成。
(2)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 肾小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高效率吸收作用,体现了生物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4)图丙中肾小管管壁细胞朝向管腔的细胞膜上的毛刷状突起的作用。这些毛刷状突起,也称为微绒毛,显著增大了表面积。在肾脏的生理过程中,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从肾小球滤过的液体和溶质。这些微绒毛的存在,使得肾小管管壁细胞能够更有效地与管腔内的液体接触,从而促进了溶质和水分子的重吸收。在生物学中,血液通过毛细血管为周围的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对于肾小管壁细胞来说,它们需要氧气来进行有氧呼吸,从而产生能量以支持其生理活动。因此,当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会从血液中通过B过程(即扩散作用)进入肾小管壁细胞。
【分析】肾单位是构成肾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
33.目前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治疗该病的西药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如别嘌醇会引起严重超敏反应。中药是我国医学发展的瑰宝,为探究中药白芍中的成分白芍总苷(TGP)对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肾脏的治疗效果,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择40只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平均分成A、B、C、D四个组:
②除A组外,其余3组每天胃部灌药2次制备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
③A、B组每天中午12点灌胃生理盐水,持续5周;
④C组____;
⑤D组每天中午12点灌胃等量别嘌醇,持续5周。
第1、3、5周分别检测四组大鼠血清中的尿酸含量( mol/L),结果如下表:
组别 第1周 第3周 第5周
A(正常组) 82.24 77.63 75.16
B(模型组) 333.81 225.42 154.60
C(TGP组) 229.28 162.22 106.18
D(别嘌醇组) 239.63 149.79 102.02
(1)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它通过形成尿液的方式能使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减少。如图为大鼠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   ]   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2)请补充实验步骤④   ;根据步骤①可知该实验设计了个   重复实验。
(3)C组与A、B、D组相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肾脏;①;肾小球
(2)每天中午12点灌胃等量白芍总苷,持续5周。;10
(3)白芍总苷(TGP)对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肾脏有治疗效果,且与别嘌醇的治疗效果相当,别嘌醇会引起严重超敏反应,所以使用白芍总苷治疗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比使用别嘌醇要好。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尿液的形成包括尿液的形成包括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2)根据题干所述,本实验要探究“中药白芍中的成分白芍总苷(TGP)对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肾脏的治疗效果”,实验的变量为白芍总苷,除变量以外,其他的因素都必须相同。所以,C组每天中午12点灌胃等量白芍总苷,持续5周。根据步骤①可知该实验设计了个10组重复试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C组在第5周时,大鼠血清中的尿酸含量比B组低。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白芍总苷(TGP)对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肾脏有治疗效果,且与别嘌醇的治疗效果相当,别嘌醇会引起严重超敏反应,所以使用白芍总苷治疗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比使用别嘌醇要好。
故答案为:(1)肾脏、①、肾小球;(2)每天中午12点灌胃等量白芍总苷,持续5周、10;(3)白芍总苷(TGP)对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肾脏有治疗效果,且与别嘌醇的治疗效果相当,别嘌醇会引起严重超敏反应,所以使用白芍总苷治疗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比使用别嘌醇要好。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膀胱的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尿道能排出尿液;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34.(2022七下·防城期中)某同学用橡皮管球、漏斗、小磁条做了一个肾单位的模型,模型结构如图A,其中小磁条贴在漏斗下端的内部,且不影响所有小圆珠通过。图B表示球的内部,在球的水平面有个塑料隔板,隔板上有很多的小孔。同时准备了三种小圆珠若干,如图C。三种小圆珠从a小管处灌入实验装置。请分析并回答:
(1)图A中b模拟的结构是    ,c模拟的结构是    ,橡皮管球模拟的结构是    。
(2)漏斗下端有块磁铁,能将小铁圆珠吸附,该过程模拟的是尿的形成过程中的    。
(3)这位同学预测小塑料圆珠全部从漏斗下端掉出来,那么小塑料圆珠最有可能模拟的物质是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塑料小球掉下几个后就不再掉下来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
(2)肾小管的重吸收
(3)尿素;漏斗管口堵住了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1)图示表示肾单位的模型,a橡皮管球模拟肾小球,b漏斗上部模拟肾小囊,c下部模拟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根据提供的圆珠直径判断,塑料隔板上的小孔直径大小应该是5---10毫米之间。
(2)漏斗下部有一块磁铁,吸附小铁珠,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小塑料圆珠模拟的物质可以在滤过时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在肾小管时不能重吸收。因此最有可能是尿素。在实验过程中,塑料小球滚动从漏斗下部漏出,当多个小球聚在漏斗口处时,漏斗管口堵住了,小球很难再下来。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四、资料分析题(每空1分)
35.(2024七下·惠州期中)资料分析
资料1:尿毒症患者是由于肾衰竭而无法正常工作,体内的废物无法排出从而导致中毒死亡。肾脏功能衰竭的人可以使用人工肾脏进行血液透析,以便及时排出体内的废物。
资料2:图甲为人工肾工作原理图,在人工肾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血管相连,位于透析液中的导管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当患者的血液流经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而除去废物的血液再流回到人体内。
资料3:图乙是“某健康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肾脏的不同结构;图丙表示此人肾单位各结构中尿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根据图文信息回答以下问题([___]内填序号)
(1)尿毒症患者无法排出人体内的废物,如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多余的水   和   等,人就会中毒死亡。
(2)图甲中的半透膜模拟图乙中[___]   的   作用,与肾脏形成尿的过程比较,人工肾缺少[___]   的重吸收作用。
(3)图乙中,血管E中的血液和血管A中的血液相比,尿素的含量会   。
(4)图丙中横轴的bc段表示肾单位的某一结构,这一结构是   。
(5)人体产生的尿液最终通过   排出体外。
【答案】(1)无机盐;尿素
(2)B肾小球;滤过;D肾小管
(3)减少
(4)肾小管
(5)尿道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功能衰竭,无法正常排出体内的废物。这些废物包括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这些物质在体内积累过多,会导致人体中毒甚至死亡。
(2)在图甲中,半透膜起到了模拟肾脏中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功能。B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球,其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排列得很紧密,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而人工肾则通过半透膜来实现类似的功能,但与肾脏形成尿的过程相比,人工肾缺少了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会对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进行重吸收,形成终尿并排出体外。
(3)在图乙中,血管E是出球小动脉,它连接着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对其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对于尿素来说,由于它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血管E中的血液和血管A(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相比,尿素的含量会减少。这是因为部分尿素已经随着尿液被排出体外。
(4)在图丙中,横轴的bc段表示肾单位的某一结构对尿素含量的影响。由于肾小管对尿素没有重吸收作用,因此尿素在肾小管中的含量会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考虑到尿液的稀释作用)。而横轴的bc段正好反映了这一特点,即尿素含量在某一结构内保持相对稳定。这一结构就是肾小管。
(5)人体产生的尿液最终需要通过尿道排出体外。尿道是泌尿系统的一部分,它连接着膀胱和体外环境,是尿液排出的通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等相关知识。图乙中A为入球小动脉,B为肾小球,C为肾小囊,D为肾小管。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因此图中肾单位是由B肾小球、C肾小囊和D肾小管组成的。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内含血浆蛋白、脂蛋白等各种营养物质以及水、无机盐、酶和细胞代谢产物,肾小球上有无数孔径大小不等的小孔,可允许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小分子蛋白质等物质通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这些小孔进入肾小囊。最终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五、综合应用题(每空1分)
36.(2024七下·八步期末)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为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学校安排大课间统一跑步锻炼,并建议家长给孩子吃好早餐,如图表示人体部分代谢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关系图,字母A、B、C、D代表心脏四个腔,①~⑥表示相关血管,a、b、c、d代表相关物质,1~3表示构成肾单位的相关结构,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跑步锻炼时,外界b气体先进入肺泡,然后进入血液,血管⑥中的血液特征是   。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管②最先进入心脏的[A]   (填结构名称),最终到达肺并排出体外。
(2)心脏的左右两侧不相通,但在A、D之间和B、C之间有房室瓣,其作用是   。
(3)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着血管进入肾单位,经过肾小球和[2]   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将废物排出体外。
(4)某同学最近出现容易饥饿和疲劳,小便次数变多,易渴等症状,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部分检查结果如下表,分析可知该同学身体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表:尿常规报告单(部分)
检查项目 检查报告 参考值(正常值) 单位  
尿常规 蛋白质 - 未检出或微量  
葡萄糖 ++↑ 未检出或微量  
水 95 95~97 g/100mL
无机盐 1.4 0.9~1.6 g/100mL
尿素 1.9 1.8~2.0 g/100mL
(表注:“-”表示无,“+”表示少量,“++”表示大量)
【答案】(1)含氧丰富、颜色鲜红;右心房
(2)防止血液倒流
(3)肾小囊
(4)肾小管病变导致重吸收作用异常(或胰岛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血液有动脉血和静脉血两种: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跑步锻炼时,外界氧气先进入肺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血管⑥中肺静脉流动脉血,动脉血的血液特征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结合题图可知,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管②下腔静脉最先进入心脏的A右心房。
(2)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即图中A与D、B与C之间的房室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尿液的形成包括1肾小球和2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1肾小球过滤到2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3]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3]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围在[3]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着血管进入肾单位,经过肾小球和[2]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将废物排出体外。
(4)某同学最近出现容易饥饿和疲劳,小便次数变多,易渴等症状属于糖尿病的症状,又根据尿常规报告单可知,尿液中的葡萄糖的含量较高,其原因可能是肾小管病变导致重吸收作用异常,也可能是胰岛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分析】图1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c是吸收、d是排遗;①肺动脉,②上、下腔静脉,③肾静脉,④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⑤肾动脉,⑥肺静脉;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跑步锻炼时,外界氧气先进入肺泡,然后进入血液,血液中含氧量增多,因此血管⑥中肺静脉流动脉血,动脉血的血液特征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结合题图可知,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管②下腔静脉最先进入心脏的A右心房。
(2)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即图中A与D、B与C之间的房室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尿液的形成包括1肾小球和2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1肾小球过滤到2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3]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3]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围在[3]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着血管进入肾单位,经过肾小球和[2]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将废物排出体外。
(4)某同学最近出现容易饥饿和疲劳,小便次数变多,易渴等症状属于糖尿病的症状,又根据尿常规报告单可知,尿液中的葡萄糖的含量较高,其原因可能是肾小管病变导致重吸收作用异常,也可能是胰岛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