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大单元突破练1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辩证分合1234567891011一、单选题1.(2024·山东泰安模拟)2024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洞察时与势、把握稳和进、明晰立和破,保持定力、站稳脚跟,坚定信心、务实前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在新的一年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进”是“稳”的动力和方向,“进”要把握适度原则 ②行稳方能致远,即行得稳则会走得远,因此要坚持稳中求进 ③“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破”是对旧机制、旧技术等旧事物的否定,对新机制、新技术等新事物的肯定 ④没有真正实现“立”也就不能真正实现“破”,表明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制约着斗争性的形式和程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1234567891011解析 2024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把握稳和进,说明“进”是“稳”的动力和方向,“进”要把握适度原则,①正确;行稳致远表明“行稳”是“致远”的必要条件,“进”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②错误;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破并不是对旧机制、旧技术等旧事物的全盘否定,③错误;先立后破,没有真正实现“立”也就不能真正实现“破”,表明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制约着斗争性的形式和程度,④正确。故本题选B项。12345678910112.(2024·山东烟台三模)漫画《走进荒凉,便是给自己一次开拓的机会》给我们的启示是( )走进荒凉,便是给自己一次开拓的机会①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原有事物属性的限制 ②面对挫折与考验,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③人的实践是促成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条件 ④敢于正视矛盾,采取积极的态度解决矛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D1234567891011解析 事物的属性是客观的,不能突破事物原有属性的限制,①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②不符合题意;漫画《走进荒凉,便是给自己一次开拓的机会》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实践是促成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条件,敢于正视矛盾,采取积极的态度解决矛盾,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12345678910113.(2024·山东德州三模)2023年我国全年社零总额47.1万亿元,同比增长7.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82.5%,商务部2024年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顺应时代趋势,聚焦绿色、智能、适老等重点方向,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上述举措做到了( )①集中主要力量抓住主要矛盾,聚焦消费领域工作重点方向 ②具体分析事物发展的阶段特点,注意分清和把握主流与支流 ③重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关系,以针对性政策措施促进消费提升 ④把握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客观联系,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1234567891011解析 商务部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上述举措做到了集中主要力量抓住主要矛盾,聚焦消费领域工作重点方向,①正确;矛盾具有主次方面,注意分清和把握主流与支流,材料涉及抓主要矛盾,不涉及矛盾的主次方面,②不选;材料强调的是抓主要矛盾,不涉及重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关系,③不选;商务部2024年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顺应时代趋势,聚焦绿色、智能、适老等重点方向,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上述举措做到了把握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客观联系,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④正确。故本题选B项。12345678910114.(2024·山东潍坊三模)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指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长三角各地要各扬所长,凝聚强大工作合力。据此,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需要( )①具体分析长三角各地的不同矛盾,充分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 ②建立长三角地区生产力发展的一体化机制,适应上层建筑的要求 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长三角发展与整体规划历史的统一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A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中指出长三角各地要各扬所长,凝聚强大工作合力,这表明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需要具体分析长三角各地的不同矛盾,充分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推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①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通过完善上层建筑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错误;材料中指出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这表明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需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③正确;客观决定主观,要实现整体规划与长三角发展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故本题选A项。12345678910115.(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三模)围棋外观简单、质朴,棋子黑白二色,棋盘经纬交织。棋子落到棋盘上,两色抗衡,相持转换,此消彼长,一着通盘皆活,一着满盘皆输,棋局瞬息万变。物情幻化,世事如棋。洞察棋局智慧,对于我们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启示是( )①搞好局部,集中力量抓住决定胜负的主要矛盾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关键子落满盘活 ③把握矛盾问题的精髓,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④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就能解决事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1234567891011解析 一着通盘皆活,一着满盘皆输,棋局瞬息万变,这启示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集中力量抓住决定胜负的主要矛盾,①正确;物情幻化,世事如棋,这启示我们要把握矛盾问题的精髓,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③正确;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属于唯物论,不属于唯物辩证法,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事物的发展的曲折性问题,且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不是解决事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的充分条件,④排除。故本题选B项。12345678910116.(2024·山东威海二模)目前,中国电力部门试点电动汽车反向充电(V2G)技术。通过将电动汽车连接上V2G双向电桩,车主可在电网用电低峰时以低价将电能储存进电动车,在用电高峰时再以高价把电能卖回给电网,将电动汽车由交通工具变为“充电宝”,既能帮助电网削峰填谷,平稳电力负荷,又能获得充放电价差收益。这一技术( )①运用抽象思维揭示了电动汽车的充电规律 ②体现充电方式从无到有的渐进性和连续性 ③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④综合分析各要素为平衡用电提供系统方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电网坚持运用逆向思维,发挥电动车的充电功能的转化,既帮助电网削峰填谷,平稳电力负荷,又能获得充放电价差收益,未体现抽象思维,①不选;这一技术体现充电方式从无到有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②不选;材料表明这一技术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综合分析各要素为平衡用电提供系统方案,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12345678910117.(2024·山东济南二模)榫卯结构是木质器物间起连接作用的一种结构,凸出为榫,凹陷为卯,榫与卯之间巧妙组合,互相支撑达到比钉子更牢固的效果;故宫的斗拱就是结构精巧的榫卯结构,斗拱由很多小尺寸的木构件在水平和竖向拼插、叠加而成,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承担整个屋顶的重量,承受不同方向的冲击,保护建筑的完整。材料体现了( )①人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让故宫建筑成为“凝固的艺术” ②立足整体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辩证地看问题 ④榫卯结构创新的高度取决于人们观念的更新程度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1234567891011解析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榫卯结构创新的高度不取决于人们观念的更新程度,④错误;“斗拱由很多小尺寸的木构件在水平和竖向拼插、叠加而成,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承担整个屋顶的重量,承受不同方向的冲击,保护建筑的完整”表明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符合题意;“凸出为榫,凹陷为卯,榫与卯之间巧妙组合,互相支撑达到比钉子更牢固的效果”表明在对“榫”“卯”二者有区别的分析上,又看到了二者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构成一个整体才具有了比钉子更牢固的效果,体现了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辩证地看问题,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12345678910118.(2024·山东临沂二模)一场演唱会、一顿美食、一场赛事,都可以成为“说走就走”的理由;拒绝“人从众”,不扎堆、少扎堆,“反向旅游”和“平替旅游”成为热潮;所谓的“小城市”异军突起,一些三四线城市旅游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旅游市场加快转型升级,各种新场景、新模式、新玩法背后,“旅游者定义旅游业”的趋势逐渐清晰。读懂了这一趋势,我们要( )①坚持辩证否定,摒弃传统的旅游产品供应模式 ②运用聚合思维,着眼于游客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③注重调查研究,科学预判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偏好 ④坚持动态思维,在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1234567891011解析 所谓“旅游者定义旅游业”,本质上是一种需求导向。我们要注重调查研究,科学预判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偏好,坚持动态思维,在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③④符合题意;坚持辩证否定,对待传统旅游产品的供应模式,应该坚持“先立后破”,辩证取舍,“摒弃传统”的说法错误,①排除;要运用发散思维,着眼于游客个性化、多元化需求,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项。12345678910119.(2024·山东潍坊一模)“嫦娥石”是一块直径接近7厘米、质量近40克的月球样品。研究人员对“嫦娥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其富含斜方辉石、铁橄榄石等成分;又对“嫦娥石”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测量,了解到岩石的衰变历史和岩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并确定“嫦娥石”年龄约为37亿年左右,从而揭示了地月系统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形成。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通过分离和提纯环节,完成了对“嫦娥石”的思维具体认识 ②对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定量分析,力图精确认识“嫦娥石”结构 ③运用辩证分合的方法,形成了对“嫦娥石”相对完整的认识 ④研究“嫦娥石”来揭示地月系统的形成,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D1234567891011解析 研究人员对“嫦娥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其富含斜方辉石、铁橄榄石等成分;又对“嫦娥石”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测量,了解到岩石的衰变历史和岩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并确定“嫦娥石”年龄约为37亿年左右,这里运用辩证分合的方法,形成了对“嫦娥石”相对完整的认识,③符合题意;分离和提纯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环节,①错误;对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定量分析,不是力图精确认识“嫦娥石”结构,而是为了确认“嫦娥石”的年龄,②错误;“嫦娥石”是一块月球样品,研究人员通过对“嫦娥石”的详细研究揭示了地月系统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形成,这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0.(2024·山东泰安三模)(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明冲突论”是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观点。亨廷顿认为,冷战后国际冲突的基本根源已不再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冲突”。近年来,“文明冲突论”为国际人文交流设置各种障碍。文明冲突论的特点是把文化差异的作用扩大化,认为文明差异是引发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12345678910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特色地域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记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每种文明都各有优长,没有优劣之分,不应当恶意贬低,而应当取长补短。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求同存异、和谐共生,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1234567891011(1)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说明我国倡导推进国际文化友好交流的意义。(6分)(2)有人认为,要想解决国际冲突,就要消除文化差异。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1234567891011答案 (1)我国倡导推进国际文化友好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学习国外的优秀文化,推动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有利于促进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化解分歧,从而增进政治互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误解,引起冲突。但要想解决国际冲突,并不意味着要消除文化差异。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借鉴的前提,有利于不同文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隔阂也可以在求同存异、平等友好交流的基础上走向共同繁荣。123456789101111.(2024·山东日照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指出,“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一是有实力。中国经济2023年同比增长5.2%,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二是有潜力。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这些优势让中国经济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三是有动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将持续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源。实力、潜力、动力,构成了中国稳健前行的基石、底气、源泉。1234567891011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论述得出这一结论的科学性。答案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中国发展底气、信心足,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扩大;根据定性分析和功能分析,得出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强劲,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在分析中国的实力、潜力、动力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把握,得出科学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