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11.2 犯罪与刑罚 同步探究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课堂】11.2 犯罪与刑罚 同步探究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高效课堂】11.2 犯罪与刑罚 同步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远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防微杜渐,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法治观念:了解犯罪的含义、特征,了解刑罚的含义、分类。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掌握刑罚的分类,理解刑罚的作用。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学习任务 帮助学生树立敬畏法律和尊重法律的意识 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守法,远离犯罪的价值取向 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犯罪行为时,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勇敢且机智地与犯罪作斗争
思维导图
课前预学
怎样认识刑法?
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 、应当承担何种 和对犯罪人处以 的法律。我国刑法是保护 利益、 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特征有哪些?
(1)犯罪是具有严 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 。任何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当危害性达到 ,就构成 。
(2)犯罪是具有 的行为。 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即犯罪是触犯了 的行为。 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 。
(3)犯罪是应当受到 的行为。
3、刑罚的含义?
刑罚是指 依法对 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 ,以限制或剥夺 为主要内容。我国的刑罚分为 和 。
青少年怎样应对犯罪?
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 ,及时对受害者给予 ;更要 ,在保全自己、 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 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 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课中研学
素材链接
某天,小治在网上看到了本市的一则寻人信息——一名三岁女孩在街上玩耍时,被一陌生男子带走。第二天,小治发现一个男子抱着和寻人信息中十分相似的女孩经过,他仔细观察后确认了这个女孩就是寻人信息中的孩子。看到男子带着女孩上了公交车,小治也立刻上车,并走到司机跟前小声说出自己的怀疑,司机立即关紧车门,并拨打了110和孩子家长电族。警察很快赶到现场,将孩子交给父母,将将嫌疑男子带回派出所。
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治的行为进行点评。
[易错提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X)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课堂过关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下列关于犯罪的法律后果,认识正确的是
A.刑罚分为有期徒刑、主刑和附加刑三大类
B.刑罚是对犯罪人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
C.附加刑包含管制、拘役、没收财产等处罚
D.主刑和附加刑的作用相似,可以互相替代
2.钟某未经批准三次在野外山场布设陷阱捕猎野生动物,共捕获野猪三头。人民法院以被告人钟某犯非法狩猎罪,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针对这一案件,同学们各自发表了看法。其中,你认同的是( )
①小秦:钟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小敏:被判处拘役说明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小慧:拘役属于附加刑,只对违法人员有约束力
④小善: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守法公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下列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的有( )
①打篮球时不小心砸坏了邻居家的玻璃 
②殴打他人造成严重后果 
③顺手将手机店正在售卖的三部万元手机拿走 
④拨打110谎报险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小清在研学旅行时,发现一诈骗团伙正在实施诈骗,于是他赶紧到隐蔽处悄悄报警,并详细地向公安机关提供案发地点及犯罪人员的特征,公安机关根据小清提供的线索,很快抓获了这个诈骗团伙。由此看出,守护正义,青少年应该( )
A.相信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B.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C.视而不见,赶紧离开案发地,避免引火烧身
D.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5.王某因容留他人吸毒,被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惩罚金2024元。从刑罚的种类看,罚金属于( )
A.主刑 B.附加刑 C.行政惩罚 D.民事惩罚
6.青少年遇到非正义的事情,既要勇敢,又要机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巧妙借助社会力量将歹徒抓获
B.不管怎样,都要挺身而出,与不法分子拼到底
C.及时拨打“110”电话,配合警方制服不法分子
D.在不利的情况下,更要讲究智斗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公诉人】被告人胡某为与朋友见面,强行闯入酒店,砸坏酒店物品,并致使民警、辅警等4人受伤。
【审判长】被告人胡某故意伤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胡某犯妨害公务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由人民法院的判决可以判断出,被告人胡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这一违法行为最本质贩特征是什么?
(2)上述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是 ;属于附加刑的是 。
参考答案
课中研学
小治在面对犯罪行为时,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他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课堂过关
B 2、C 3、C 4、B 5、B 6、B
(1)犯罪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特征。任何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当危害性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就构成犯罪。
(2)有期徒刑八个月,罚金一万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