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课件 政治(共45张PPT)大单元13 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课件 政治(共45张PPT)大单元13 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大单元十三 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
建构知识体系
关键能力:判断思维的基本形态、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联想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
素养落实:明确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自觉学习科学思维知识。把握思维及科学思维的特征;树立正确的创新思维观念,掌握有效的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核心价值:正确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观察和理解社会,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高考风向标
考点 考题 考情分析
科学思维 2023·北京卷,6;2023·广东卷,16 高考试题常以饱含智慧的小故事、生活场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命题情境,考查思维的基本形态、科学思维的特征、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以古今中外智慧案例、日常生活场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作为命题情境,考查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超前思维等。命题形式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非选择题考查频率较高,且综合性强,能力要求较高
创新思维 2024·湖南卷,20(2);2024·安徽卷,20(1);2024·山东卷,16(1); 2023·河北卷,20(2);2023·新课标卷,40(2);2023·广东卷,20(3); 2023·辽宁卷,16;2023·江苏卷, 13;2023·湖南卷,20(3);2022·山东卷,13;2023·山东卷,17
考点一 科学思维
统揽主干知识
1.关于“思维”的知识
(1)走进思维世界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提醒 思维≠科学思维,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有正误之分。
(2)思维与实践: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3)思维的基本形态
提醒 形象思维也称直觉思维,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4)三个维度领会科学思维
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项目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公式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
要求 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自相矛盾 两不可
提醒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易错易混查漏补缺]
1.形象思维是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
纠正 抽象思维是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是因为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
纠正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说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3.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  )
纠正 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真。
提升能力素养
典题1 (2023·北京卷,6)画好一幅植物博物画,不仅需要精湛的绘画技艺,还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将所绘植物最鲜明的物种特征表现出来。植物博物画的创作(  )
泡桐花的照片(左)和博物画(右)
A.以逆向思维消除了物与画之间的差别
B.是在思维具体中复制了植物直观的整体表象
C.通过超前思维展现了植物的完整生长过程
D.体现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D
解析 逆向思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排除。思维具体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直观的整体表象的认识,B项错误。超前思维是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材料没有体现,C项排除。画好一幅植物博物画,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运用形象思维概括植物的形象特征,还要将所绘植物最鲜明的物种特征表现出来,运用抽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项符合题意。
典题2 (2023·湖北卷,13)某校举办教职工健康长跑比赛,分男女两组记名次。赛后,赵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钱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第三。”孙老师说:“我是男子组的最后。”李老师说:“我是男子组的第一,全校第三。”四位老师所言属实,他们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序是(  )                
A.李、钱、赵、孙
B.钱、李、赵、孙
C.李、赵、钱、孙
D.李、钱、孙、赵
A
解析 根据“钱老师是女子组的第三”和“李老师是男子组的第一,全校第三”可以得知全校第一、第二是女老师,但是钱老师是女子组的第三,所以钱老师的成绩位于李老师之后。故李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一个到达终点,钱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二个到达终点,B、C两项排除。根据“赵老师是女子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和“孙老师是男子组的最后”可以推断孙老师是全校最后,赵老师第三个到达终点,孙老师最后一个到达终点,D项排除。根据四位老师所言分析,可以得出他们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序是李、钱、赵、孙。
[热点命题角度集锦]
预测点1 “蓉宝”的设计
1.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是以熊猫基地真实的大熊猫“芝麻”为原型创作的,面部构思参考了川剧的脸谱样式,耳朵、眼睛、尾巴也皆呈现火焰形态,凸显了“火”这一天府文化中的重要标签。“蓉宝”的设计(  )
①运用类比推理,把握不同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因素
②运用形象思维,在设计上体现了基本单元的形象性
③运用抽象思维,通过基本概念表达事物的本质内涵
④运用联想思维,将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类比推理是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相同或者相似的属性,推知其他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此题未涉及两个事物相同属性的对比,①不符合题意;“蓉宝”的形象设计及其表达的相关寓意,属于形象思维的体现,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将大熊猫与吉祥物联结起来思考,体现了联想思维,④符合题意。
预测点2 法官审案
2.某人民法院审理一起盗窃案,站在被告席上的小偷王某双手插在衣袋里,十分傲慢。法官当即斥责王某:“请被告人尊重法庭,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谁知王某竟回答说:“这可太为难我了,我把手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你们要我把手抽出来;而我把手放在别人的口袋里,你们又要把我送进监狱。法官先生,难道你要我把手一直举在空中不成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王某的说法违反了同一律中确定性的要求 ②王某的说法违反了矛盾律中一致性的要求 ③王某的说法中两次“放”的意义不同 ④王某的说法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王某说的两次“放”的意义是不同的,第二个“放”指的是在别人的口袋里偷东西,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放”东西,可见王某的说法违反了同一律中确定性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违反矛盾律,②不符合题意;王某未犯“偷换论题”的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预测点3 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
3.“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鲜明特征。某校同学以“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形成了如下两种观点。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这两种观点说明(  )
①事物发展过程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②客观矛盾不是思维认识的范畴,不是一种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 ③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一致性,这两种观点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④要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学生们对于人工智能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未涉及事物发展过程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①不符合题意;思维属于一种认识,而客观矛盾是一种客观联系,一种客观存在,不属于思维和认识的范畴,②正确;材料中的两种观点是从不同方面认识人工智能的,并没有违背矛盾律的要求,③不符合题意;对于人工智能,一种观点看到了其积极影响,一种观点看到了其消极影响,这启示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④符合题意。
考点二 创新思维
统揽主干知识
1.创新思维的特征
(1)思路具有多向性。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问题出现之后,思维会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条件等构思多种设想,探试多个答案。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很快转向另一个方向。
(2)步骤具有跨越性。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3)结果具有独特性。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
2.联想思维
(1)特点
①具有跨越的联结性。从形式上看,联想思维既可以将对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将对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其联结方式具有非连续的跨越性。
②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
(2)联想思维的方法
①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②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创新思维的根本动力来自社会实践的需要,想象在这里可以起到明确目标的重要作用。
3.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关系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区别 思维 方向 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 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关系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区别 方法 ①检核表法: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②信息交合法: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③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①在思维聚合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②这些逻辑思维方法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从而把看似互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
联系 ①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 ②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展 4.比较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关系 正向思维 逆向思维
区别 含义 是指人们从正面去把握事物的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以达到对事物的认识的目的 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方向 正面常规 常规的反面
条件 把握事物的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 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
功用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关系 正向思维 逆向思维
联系 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②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③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5.超前思维
(1)特征
探索性 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预测性 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
不确定性 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
(2)方法
矛盾分 析方法 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
推理和想 象的方法 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由于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难以由其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必然地推知其未来,所以需要运用想象等思维方法弥补其前提条件的不足
调查研 究方法 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
[易错易混查漏补缺]
1.(2023·山东卷,13③)运用发散思维,围绕环保轴心进行思维收敛和集中。(  )
纠正 围绕环保轴心进行思维收敛和集中是聚合思维的表现。
2.(2022·山东卷,13①)运用超前思维,创造制冰技术发展的趋势。(  )
纠正 运用超前思维判断制冰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创造其发展趋势。
3.迁移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是在头脑中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
纠正 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4.逆向思维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  )
纠正 在某些情况下,逆向思维会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如果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思维创新的目的,还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提升能力素养
典题1 (2023·辽宁卷,16)糖是人类必需的能量来源,但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代谢紊乱等问题。人们为了追求健康,在通过运动促进糖脂代谢的同时,愈加注重“减糖”。由于人对甜味本能的热爱,用甜味剂代替有甜味的糖成为一种选择,安全优质的代糖应运而生。由此可知(  )
①代糖与糖无差别的同一使人们对甜味的需要得以满足 ②代糖产生体现了对甜味需要的满足从糖到代糖的迁移 ③代糖是对甜味的热爱与“减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代糖的产生是运用超前意识对糖过量摄入问题的解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且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①错误;代糖产生体现了对甜味需要的满足从糖到代糖的迁移,是对甜味的热爱与“减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②③正确;超前意识具有指导作用,但最终来解决问题要通过实践,④错误。
典题2 (2024·湖北卷,16)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太空歌剧院》,在数字类别竞赛中夺得头奖,这是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未完·待续》卖出110万元,这是全球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以上事例表明(  )
①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推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③人们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 ④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并非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才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①排除;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画作,这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未涉及艺术是否具有真理性,未涉及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②排除;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出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出人工智能山水画作,这表明人们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③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说明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④正确。
典题3 (2024·山东卷,16)甲社区准备逐步开展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以下是该社区工作人员查询的部分政策、案例。
【相关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在城市社区(小区)嵌入养老托育、社区助餐等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按照精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原则,优先和重点提供急需紧缺服务。
结合材料,运用超前思维的方法,分析甲社区在开展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前应如何确定本社区的急需紧缺服务。
答案 ①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法,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甲社区在开展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前,要按照精准化原则,因区施策,把握主要矛盾,优先和重点提供急需紧缺服务。②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甲社区要依据社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开展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③超前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甲社区要了解本社区的服务设施的真实情况,以便认识和把握本社区的急需紧缺服务。
[热点命题角度集锦]
预测点1 氢气燃烧的产物
1.下图为某班同学开展“氢气燃烧的产物”探究过程示意图:
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学生对“水”的认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然后上升到思维具体 ②这种以求同法探究“现象”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可靠的 
③该探究过程以“假如”式问题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实现活动
目的 ④该探究正确运用了“假设”与“证据”之间的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解析 由现象到问题,再由提出假设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对“水”的认识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然后上升到思维具体,①符合题意。求同法是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中探究“现象”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并未运用求同法,②排除。“假如”式想象是指通过提出“假如”式的问题,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前景。该探究过程不是“假如”式想象,③排除。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该探究过程中用“证据”(无色,透明,无味,熔沸点和水相同)和观察实验(用眼睛看,鼻子闻,测定液体熔沸点)来验证“液滴是水”的假设,符合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④符合题意。
预测点2 歌曲《上春山》
2.“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歌曲《上春山》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巧妙串联和化用,将带有诗意和古文色彩的白话语言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展现出春意盎然的感觉,传达出“春光这么好,人间这么美”的愿景。这首歌的创作(  )
①借助联想和想象表达了对春天具体整体的认识 ②通过提炼加工感性材料能动地反映了人间春光 ③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了诗词和流行音乐的联系 ④运用发散和聚合思维提高了思维结果的独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可见,这首歌的创作借助联想和想象表达了对春天具体的认识,而非整体的认识,①错误;由题干材料可知,这首歌的创作通过提炼加工感性材料能动地反映了人间春光,运用发散和聚合思维,提高了思维结果的独特性,②④正确;对古典诗词的巧妙串联和化用,将带有诗意和古文色彩的白话语言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展现出春意盎然的感觉,可见,这首歌的创作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了诗词和流行音乐的联系,③排除。
预测点3 年花年桔处理方式
3.摆放年花年桔是广东年俗不可或缺的部分。为解决废弃年花年桔处理问题,广东某地建立了完善的回收、处理体系,通过制作成环保酵素、重新种植等方式让年花年桔焕发新生,不但解决了因废弃所产生的垃圾处理问题,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该地年花年桔处理方式(  )
①坚持辩证思维,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②借助联想思维,通过迁移开拓新的可能解决道路 ③运用逆向思维,对年花年桔的功能进行反向思考 ④立足超前思维,把握住城市废弃物处理的新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 某地建立了完善的回收、处理体系,通过制作成环保酵素、重新种植等方式让年花年桔焕发新生,可见,该地年花年桔处理方式坚持辩证思维,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①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联想思维,②排除;不但解决了因废弃所产生的垃圾处理问题,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可见,该地年花年桔处理方式运用逆向思维,对年花年桔的功能进行反向思考,③符合题意;应立足实践,不能立足思维,④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