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练习
一、单选题
1.恩格斯把人类意识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提出“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成丰硕的果实,并积累下来”。“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是因为( )
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活动 B.人类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能够改造规律,战胜自然 D.意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有的人思想古板,有的人则天马行空;有的人古灵精怪,有的人却一板一眼……这说明( )
A.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
B.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C.不同思维风格的人具有共同特征
D.思维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3.下列认识分别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是( )
①太阳东升西落 ②昼夜交替 ③小李长得很漂亮
④小王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 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③⑤是感性认识;②④⑥是理性认识
B.①③是感性认识;②④⑤⑥是理性认识
C.①②③是感性认识;④⑤⑥是理性认识
D.③⑤是感性认识;①②④⑥是理性认识
4.《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由此可见思维的特征具有( )
①间接性 ②概括性 ③能动性 ④类比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0%,2024年将增长2.9%,2024年增速较今年7月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这体现了( )
①思维的概括性 ②思维的间接性
③思维的能动性 ④思维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韧性城市是指在逆变环境中具备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北京市提出,到2025年,建成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到2035年,韧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设韧性城市必须( )
①坚持政府主导,协调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建设
②坚持底线思维,全面防范、彻底化解各种风险挑战
③坚持系统观念,整合资源、完善跨部门协作应急机制
④提升市、区、街乡、社区等各级政府的应急处理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陶然于诗的绮丽如画之美,也不应忽视其璀璨的智慧之光。下列诗句与思维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①“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②“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能动性
③“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主要体现了思维的科学性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对于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普通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在诗人的眼中,一粒沙子可以填满整个世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表明( )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B.不同的思维主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别
C.思维方式有优劣之分
D.不同人的思维风格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9.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无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思维具有的共同特征有(  )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 
③思维具有能动性 ④思维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观点中体现思维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难成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在一列火车的车厢里有3个人,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第一个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种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属于什么类别?有哪些特征?”第二个人接着问:“请问这种鱼热带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热带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第三个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好吃?”这主要表明(  )
A.不同思维主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别
B.思维是实践的产物,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C.不同的思维风格蕴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D.思维方式往往因人而异,具有优劣之分
1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严峻。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些举措,必将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这表明(  )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B.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C.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D.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13.清早起来如果发现院子里地面湿了,房顶也湿了,那么我们可以据此推测昨天晚上下过雨。这说明(  )
A.思维能够从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B.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C.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D.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14.2022年10月19日,中核集团科研团队再传佳绩,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这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取得上述突破性进展,是基于( )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凭借已有知识把握未知事物
②思维具有能动性,通过抽象思维形成新的认识
③思维具有预见性,根据感官直接感知认识对象
④思维具有实践性,善于解决新出现的实际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思维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揭示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过程,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下列能反映思维具有概括性的是( )
①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②某某同学长得很帅
③人在其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④某某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思维还有非理性思维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意为观察屋堂下太阳和月亮的影子),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意为品尝鼎中的一块肉,就可以知道一鼎肉的味道)。”
(1)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特征?
(2)“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是难能可贵的。请联系现实试举一例大家所见的,然后就此推出大家所未见的。要求:①导向正确;②所未见的与所见的具有内在逻辑性,且发他人之未发。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者用一个铁丝网编成灶,灶口用火封住,灶内放着猩猩爱吃的食物,猩猩只能看见却不能取出来吃,旁边放着一个安装着水龙头的水罐和一个茶杯。研究者让猩猩学会拧开水龙头,用茶杯盛水去把灶口的火浇灭,然后取出食物来吃。
之后,研究者将铁丝网、灶口、茶杯和一块跳板放在湖中的一条木筏上,水罐放在另一条木筏上。观察发现,猩猩将跳板放在两条木筏之间,到另一只木筏上拧开水龙头倒了一杯水,回到原先的木筏上浇灭灶口的火,取到食物。由此可以看出,猩猩虽然比较聪明,但是它却没发现湖中的水也同样可以灭火。
(1)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2)请简要说明思维的特征。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发现摆的等时定律,发明了摆;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墙壁上挂的世界地图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牛顿由苹果落地引发了“为什么苹果不飞上天而落到地上”的联想,因此深入地研究、推理,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运用“思维的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的事例。
20.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使用价值看作美;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美。
美的日常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满足生理需要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如将食物、酒称之为“美食”“美酒”,吃饱喝足之后情不自禁地发出“美极了”的赞语,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美”的汉字词源含义之一是羊大为美。日常生活中对美的用法,显然是对其古代含义的一种沿袭,即把美等同于甘,指的是感官的快适。二是用于伦理评价,对人的行为、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与善同义”的传统观念。
(1)结合情境材料,从思维的角度上讲,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木材商、画家“各美其美”说明了什么?
(2)人们对“美的日常含义”的思考,是怎样体现思维的共同特征的?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 C A B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B A B A
1.B
【详解】A:物质决定意识,A错误。
B:题干说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正是因为意识的能动作用,B符合题意。
C: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规律,人与大自然应该和谐共生,C错误。
D: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D错误。
故本题选B。
2.A
【详解】A:有的人思想古板,有的人则天马行空;有的人古灵精怪,有的人却一板一眼……这说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A项符合题意。
B: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反映,B项错误。
C:材料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C与题意不符。
D:思维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但在材料中未体现,D排除。
故本题选A。
3.C
【详解】ABCD: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指认识的高级阶段。①②③都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属于感性认识。④⑤⑥都是需要通过人的理性思考作出的判断或推理,属于理性认识。C正确,ABD排除。
故本题选C。
4.B
【详解】①③:题干强调“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说明思维的特征具有间接性、能动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并没有涉及概括性,思维概括性强调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②不符合题意。
④:思维并没有类比性的特征,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5.C
【详解】②③: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思维的能动性是指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未来数据发展的预测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和能动性,②③符合题意。
①: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题目没有涉及思维的概括性,①排除。
④:题目仅介绍了预测结果,没有涉及思维对于实践的反作用,④排除。
故本题选C。
6.A
【详解】①③:建设韧性城市,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协调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建设,坚持系统观念,整合资源、完善跨部门协作应急机制,①③正确。
②:要努力化解但不能彻底化解各种风险挑战,②排除。
④:社区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不包括政府等国家机关,④排除。
故本题选A。
7.B
【详解】①: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而不是概括性,①错误。
②:“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晕”和“础润”都是中介物,人们通过它们了解天气的变化,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能动性,②正确。
③:“白鹭立雪,愚人看鸳,聪者观雪,智者见白”强调愚人、聪者、智者对白鹭立雪这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③错误。
④: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对月亮的看法赋予了很多的情感,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④正确。
故本题选B。
8.B
【详解】B:“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表明不同的思维主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别,B符合题意。
A:材料强调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强调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A与题意不符。
C:材料强调思维方式的差异性,不强调思维方式有优劣之分,C与题意不符。
D:材料强调不同人的思维方式有差异性,不强调共同特征,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9.A
【详解】①: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①正确。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②正确。
③: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③正确。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D
【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思维的重要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A不符合题意。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调人们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与题干无关,B排除。
C: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难成,取得读书的重要性,与题干无关,C排除。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思维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A
【详解】A:由材料可知,对于同一缸鱼,三个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A符合题意。
B:思维是实践的产物,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但材料没有体现“是实践的产物,是人所特有的”,B不符合题意。
C:不同的思维风格蕴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但材料并没有体现“不同思维的共同特征”,C不符合题意。
D:思维方式往往因人而异,但没有优劣之分,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2.D
【详解】D: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严峻。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这些举措,必将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这说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D符合题意。
A:材料并没有涉及“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A不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的是思维的反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3.B
【详解】B:思维具有间接性,它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正是通过对地面、房顶湿了这一现象的认识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推测出昨天晚上下过雨,B符合题意。
A: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材料提到的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A不符合题意。
C: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C说法错误。
D: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既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也包括本质和内部联系,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4.A
【详解】①②: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反映出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可以凭借已有知识认识未知事物,也反映出思维具有能动性,能提炼加工感性材料产生新认识,①②正确。
③:思维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思维具有预见性;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③错误。
④:思维不具有实践性的特征,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5.B
【详解】③:思维过程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即思维具有概括性。“人在其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对人的本质的概括,体现思维的概括性,③符合题意。
④:“某某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对某某同学是个什么样学生的概括,体现思维的概括性,④符合题意。
①②:这两项是凭借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到的,属于感性认识,不属于思维,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A
【详解】A: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是人有思维,有意识,能对客观世界作出能动反映,A正确。
B:人们在实践中,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理性思维还有非理性思维,这不是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
C:动物也有知觉,因此“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不是人的感官识别能力高于动物的原因,C错误。
D:人和动物都具有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因此“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不是人的感官识别能力高于动物的原因,D错误。
故本题选A。
17.(1)①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材料中的有道之士用看得见的东西来推断未知的领域,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②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材料中的有道之士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
(2) 生活中,常见小区内设置了旧衣物捐赠箱,居民纷纷捐出闲置衣物。从这可以推出:这些衣物经分拣消毒后,会被送往贫困地区或慈善机构。捐赠行为虽直观可见,但后续捐赠衣物的高效分配、为受助者带来的切实改变,虽不常被大众目睹,却与捐赠行为紧密相连,且意义非凡。
【分析】背景素材:《吕氏春秋》中的一段话
考点考查: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特征,属于体现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可联系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关键词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可联系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8.(1)思维专属于人类,即使是灵长类的动物也没有形成人类所特有的思维能力。
(2)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具有间接性。
【分析】背景素材:关于猩猩的实验
考点考查: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特征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材料分析类主观题,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材料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实验者发现,猩猩虽然比较聪明,但是它却没发现湖中的水也同样可以灭火→可联系思维专属于人类,即使是灵长类的动物也没有形成人类所特有的思维能力。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本题为简答题,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
19.①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定律,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都是通过观察活动领悟出来的。②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能够透过现象,从事物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能动反映。要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思维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分析】背景素材:运用思维的案例
考点考查: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运用“思维的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的事例。设问主体为“伽利略、魏格纳、牛顿”, 需要调用“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内容。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发现摆的等时定律,发明了摆;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墙壁上挂的世界地图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牛顿由苹果落地引发了“为什么苹果不飞上天而落到地上”的联想→可联系思维的能动性。
有效信息②:“通过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发现摆的等时定律,发明了摆”“通过观察墙壁上挂的世界地图创立“大陆漂移”→联系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有效信息③:“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发现摆的等时定律”“观察墙壁上挂的世界地图”“由苹果落地引发了为什么苹果不飞上天而落到地上的联想”→可联系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能动反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1)情境材料说明了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思维的共同特征,都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2)①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美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美的现象,揭示事物美的本质,实现对“美的日常含义”的认识。这说明思维具有间接性。②思维能够从多种美的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美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美的事物的共同本质,揭示出“美的日常含义”。这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③思维能够提炼加工美的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对客观实际的“美的日常含义”的认识,并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对美的追求。这说明思维具有能动性。
【分析】背景素材:美的日常含义
考点考查:思维的特征的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是体现说明类主观题,设问的主体分别是“各美其美”,需要调动思维的特征的知识,考生在回答本题时,要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并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说明问题。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木材商、画家“各美其美”→可联系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思维具有共同特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是怎样体现思维的共同特征的,是体现类主观题;需要调动思维的特征的知识,回答本题时,重点是联系教材知识。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美的日常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体现了对美的本质的揭示→可联系思维的间接性特征。
关键词②:一是用于满足生理需要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这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
关键词③:二是用于伦理评价,对人的行为、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与善同义”的传统观念→可联系思维具有能动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