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2张PPT。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背景: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先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日本大陆政策(1)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甲午战争(2)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3)清政府:腐败懦弱 材料一: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之廉,购而用之。”李鸿章曾言:“练兵,办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
材料二:清朝虽在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而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也难以与陆军协同作战。
材料三: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清军:“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4)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2.时间:1894——18953.过程:(1)爆发: 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爆发起义之机,引诱清军入朝,继而以反对清军入朝为借口,挑起战端,中日战争正式爆发。(2)黄海海战:黄海海战邓世昌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遭到4艘日舰围攻,中弹倾斜,弹药也将用尽。这时,管带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巳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大壮国威。”然后,他下令开足马力,撞向日舰吉野号。但致远舰不幸被敌人鱼雷击沉,邓世昌坠入大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抱着与全舰将士共存亡的决心,消逝在茫茫大海之中。致远舰(3)旅顺大屠杀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尸体抬了一个月才抬完。两万多尸体,堆成尸山,日本人用火,烧了十几天才烧完,将骨灰埋在白玉山东麓”。 (5)1895年初,日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军费2亿两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人民呜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并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击日军。他在临终前高呼: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在外绝援救、内缺饷械的艰苦条件下,台湾军民奋勇杀敌,前仆后继。日军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得以占据台湾。台湾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5.影响:  (1)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各是什么?日本: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中国:①中国损失惨重,掠夺不堪负担,更难发展; ②在远东的地位一落千丈;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甲午战后,日本把中国的巨额赔款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同时,日本从中国获得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倾销商品,日本经济迅速进入高速增长期。甲午战后建立的八幡制铁所是当时日本最大的钢铁厂,它的产量占日本全国钢铁产量一半以上,它所用的矿石全部来自中国。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时间:19世纪末。(2)方式: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租借地:资本主义国家用强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国领土。租期有长有短,长的高达99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这片领土上,该国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他国染指。(3)势力范围: 《时局图》是1898年谢缵[zuǎn]泰先生创制的一幅反映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漫画。原图上有黄遵宪的题诗。现在原件藏于美国华盛顿国立档案馆。图中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又强租旅顺、大连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1842年 《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 《北京条约》割占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④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背景: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国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了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2)“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 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3)影响: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并于2012年9月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殉国黄海的民族英雄是( )
A. 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宗棠
2. 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诗句“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抗日战争
4.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当时的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其中,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
A.中国香港岛
B.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
C.中国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等
D.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5.某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投资、生产、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密切相关?( )
A.与英国商定关税??????????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
D.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6.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军战斗力不强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7.历史上曾经占领过台湾的资本主义列强是
A.英国 美国 B.法国 俄国
C.荷兰 葡萄牙 D.荷兰 日本
8.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定海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9.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10. 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林菊:战争爆发于1895年,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B.华敏: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王海: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李兵: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