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六) 等效电路*知识点一 电阻的串联1.电源两端仅接一个10 Ω的电阻时,电流为2 A,再串联一个未知电阻时,电流为0.5 A,则未知电阻的大小为( A )A.30 Ω B.20 Ω C.10 Ω D.40 Ω解析:电源两端仅接一个10 Ω的电阻时,电流为2 A,可知电源电压U=IR=2 A×10 Ω=20 V;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5 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40 Ω,则未知电阻R′=R总-R=40 Ω-10 Ω=30 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2.如图所示电路中,R1=5 Ω,R2=10 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通过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则( C )第2题图A.I1∶I2=1∶2B.I1∶I2=2∶1C.U1∶U2=1∶2D.U1∶U2=2∶13.(2023·滨州检测)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关于电表示数变化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C )第3题图A.电压表示数变大B.电压表示数不变C.电流表示数变大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知识点二 电阻的并联4.电工师傅在修理电器时,急需一个8 Ω的电阻,但手边只有阻值为20 Ω、5 Ω、10 Ω 和40 Ω的电阻各一个,下列做法能帮他解决问题的是( A )A.将10 Ω和40 Ω的电阻并联B.将5 Ω和20 Ω的电阻串联C.将5 Ω和40 Ω的电阻并联D.将10 Ω和20 Ω的电阻串联5.“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小明同学在客厅里看电视时,将卧室的灯全部熄灭,只保留客厅的灯。当卧室的灯熄灭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电路中的总电流减小了B.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了C.客厅的灯两端的电压不变D.客厅的灯更亮了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L为标有“3.8 V”字样的小灯泡,通电后,小灯泡正常发光。开关S闭合前、后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2 A和0.6 A,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灯丝电阻为 19 Ω;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9.5 Ω。第6题图7.把一个100 Ω的电阻与一个0.1 Ω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电阻( C )A.等于10 Ω B.等于100.1 ΩC.小于0.1 Ω D.大于0.1 Ω8.(2023·福建福州期中)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都为电压表时,甲、乙两表的示数之比为4∶3;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都为电流表时,甲、乙两表的示数之比是( C )第8题图A.1∶3 B.3∶4C.1∶4 D.3∶19.如图甲所示的电路,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 6 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0 Ω。第9题图10.如图所示的电路,电阻R1=20 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0.3 A和0.5 A。求:第10题图 (1)电源电压;(2)电阻R2的阻值。解:(1)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R1所在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由I=可得,电源电压U=U1=I1R1=0.3 A×20 Ω=6 V。(2)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2的电流I2=I-I1=0.5 A-0.3 A=0.2 A,则电阻R2的阻值R2===30 Ω。【创新运用】11.为了减少食物浪费,某自助餐厅开展了“吃多少,拿多少”的活动,在台上放了一个电子秤,其电路原理图如图甲所示。经过多次实验,电阻R2与盘中食物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第11题图(1)当盘中无食物时,电阻R2 = 500_Ω 。(2)当盘中无食物时,电流表示数I1=0.01 A,则电阻R1= 100_Ω 。(3)当盘中有食物时,电流表示数I2=0.03 A,则盘中食物的质量为 800_g 。(共19张PPT)第五章 欧姆定律第三节 等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之二情 境 导 入第三节等效电阻—欧姆定律应用之二收音机中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现身边只有2Ω、3Ω、5Ω、7Ω、8Ω、20Ω、30Ω的电阻若干,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求助?情 境 导 入活动:电路中的电阻未知(此电阻被白纸覆盖),请用以下器材测出未知电阻的值。R=UI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情境导入新课探究课堂小结我们根据测量结果所计算的电阻的大小为15Ω,可是实际电路中却是两个电阻,一个为5Ω,另一个为10Ω,这说明了什么?大家讨论一下。揭开真相:新 课 探 究第三节等效电阻—欧姆定律应用之二一、电路的等效电阻几个连接起来的电阻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一个电阻来代替,这个电阻就是那些电阻的等效电阻。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两导体串联1.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串联导体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VR’ASR210ΩR15ΩR15Ω长度猜想:串联电路中 R等效=R1 + R2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电阻的串联I=I1=I2U=U1+U2U=IR则:IR=I1R1+I2R2R=R1+R2欧姆定律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总结:即①两个电阻串联时,总电阻大于任一电阻。②若n 个阻值都为R0的电阻串联,总电阻R =nR0③串联分压:因为I1=I2,U =I R所以U与R成正比UR1R2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2.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串联导体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的等效电阻大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两导体并联猜想:并联导体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___ ,所以并联的等效电阻____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小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并联电路U=U1=U2I=I1+I2R1R2II1I2欧姆定律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总结:即①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电阻串大并小②若n个阻值都为R0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因为U1=U2,U=IR所以I与R成反比③并联分流:并联导体的个数越多,等效电阻越小若2个电阻R1和R2并联:课 堂 小 结第三节等效电阻—欧姆定律应用之二1.等效电阻:几个连接起来的电阻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一个电阻来代替,这个电阻就是那些电阻的等效电阻。2.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3.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R=R1+R2+……+Rn学 以 致 用第三节等效电阻—欧姆定律应用之二1.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后,两相同电压表的指针偏转都如图乙所示,则L1和L2两灯的电阻之比为( )AA.1∶4 B.4∶1 C.1∶5 D.5∶1学 以 致 用第三节等效电阻—欧姆定律应用之二2.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 Ω 1 A”,乙标有“15 Ω 0.6 A”字样,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总电阻为____Ω,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A,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____V。250.615串联小电流学 以 致 用第三节等效电阻—欧姆定律应用之二3.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6V”,乙标有“15Ω 15V”字样,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总电阻为____Ω,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____V。并联小电压66学 以 致 用第三节等效电阻—欧姆定律应用之二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Ω.当断开S1、S2,闭合S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0A;当断开S2,闭合S1、S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0A。求:(1)电阻R2的阻值;(2)断开S1、S3,闭合S2时,加在电阻R1两端的电压。学 以 致 用第三节等效电阻—欧姆定律应用之二解:(1)当断开S1、S2,闭合S3时,电路中只有电阻R1则电源电压为:U=I1R1=0.50A×20Ω=10V学 以 致 用第三节等效电阻—欧姆定律应用之二 5.如图所示,R1 =2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80Ω,电路接在电压为6 V电路中,当滑片P 由最左端滑到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由6 V变化为1.2 V,则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多少?当滑片P 在最右端时串联电路的电阻多大?AVR1R2SP学 以 致 用第三节等效电阻—欧姆定律应用之二解:(1)滑片P 在最左端U=6 VR1=20 ΩIU1 = U = 6 VI= = = 0.3 AUR16V20Ω (2)滑片P 在最右端R= = = 100 ΩUI'6 V0.06 AI' = = = 0.06 AU1R11.2 V20 ΩU=6 VR1=20 ΩI'R2=80 ΩU1=1.2 V答:(1)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06 ~0.3 A 。 (2)串联电路的电阻为100 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5.3等效电阻课件.ppt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时分层训练(十六)等效电路含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