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二模地理试题(A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晋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二模地理试题(A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5年3月高考适应性训练考试试卷
地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某全球知名连锁仓储超市中国大陆首店在上海闵行区开业,引发消费热潮。此后,该超市加速在中国布局,苏州店(2021年)、宁波店(2023年)相继开业,目前内地门店数已达7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超市开业后,对闵行区商业发展的影响是( )
A. 传统百货全面转型仓储模式 B. 促进配套服务集聚
C. 导致市中心商业区逐渐衰退 D. 电商平台销量减少
2. 该超市后续选择苏州、宁波等城市开设新店,主要考虑的是( )
A. 城市等级高,政策优先支持 B. 距离上海较近,消费文化趋同
C. 人均收入高,消费能力突出 D. 土地资源充足,环境承载力高
我国锗产量全球占比83.2%,居世界首位。锗产业链(如图)上游为原料与初级产业,锗原料主要来源于褐煤锗矿、铅锌冶炼产业的副产品等;中游为提纯和深加工产业,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产品附加值高,且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下游为终端应用,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锗在信息产业、国防军工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成为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自2023年8月1日起,我国对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未经许可,不得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锗产业链中最容易集聚的是( )
A. 上游与中游产业 B. 上游与下游产业
C. 中游与下游产业 D. 全产业链
4. 我国锗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得益于我国( )
①锗矿分布集中 ②基础工业强大 ③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④政策大力引导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5. 我国对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有利于( )
①维护国家资源安全 ②保护锗资源 ③提高相关产品质量 ④扩大国内销售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沈阳市为辽宁省省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下图示意沈阳都市圈区域协同发展布局,以沈阳市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等为支撑,总体呈现“一区三轴三廊多组团”的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沈阳都市圈规划布局体现的总体思路是( )
①集中人口,提高城市等级 ②做强省会,扩大城区规模
③生态共保,坚持绿色发展 ④产业分工,区域协调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沈阳都市圈规划“三轴”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沿线( )
①城镇开发 ②生态保护 ③产业集聚 ④交通建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悬日”是指太阳在清晨正对城市街道升起或傍晚在城市街道尽头落下的景观。要捕捉“悬日”景观,街道方向、拍摄位置及天气状况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下图示意秋分日某摄影师在北京体育馆路捕捉到的落日“悬日”景观,“悬日”下的天坛高大庄严,气势恢宏,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北京“悬日”景观易于捕捉主要得益于该地( )
A. 优越的地理位置 B. 独特的地域文化
C. 参差的城市建筑 D. 优美的自然环境
9. 摄影师拍摄“悬日”时太阳方位是( )
A. 正东 B. 东偏南 C. 正西 D. 西偏南
呼伦贝尔草原发育了大量风蚀坑,下图示意该地某典型风蚀坑影响范围,受盛行风影响,区域内以风蚀-堆积为主。研究发现,受风蚀程度、沙埋厚度和土壤水分等因素影响,风蚀坑影响范围内植被分布与生长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重度风蚀和沙埋均会造成草地植被的衰退,而轻度覆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植物长势,增加植物多样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推测沙坑的形成顺序是( )
A. 甲→丙→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11. 风蚀坑影响范围内植物长势和多样性最差的区域是( )
A 沙坑 B. 上风向区 C. 左积沙区 D. 下风向积沙区
12. 下风向积沙区植物种类数量与距沙坑距离的关系曲线最可能是( )
A. B.
C. D.
高原变暖放大效应是指高原近地面气温升温幅度高于同纬度地区以及全球平均水平的现象。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四季均存在增暖放大现象,且冬季增暖速率高于夏季,主导机制为积雪-反射率反馈和云-辐射反馈。气候变暖引发多年冻土融化、冰川萎缩等一系列问题,但喀喇昆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的冰川呈现稳定甚至前进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青藏高原冬、夏季增暖速率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 )
①冬季地表反射率降低幅度大 ②夏季地表反射率降低幅度大
③冬季云量较多,保温作用强 ④夏季云量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 高原变暖放大效应短期内可能导致( )
A. 高原气候暖干化 B. 冻土活动层变薄
C. 冰崩等灾害增多 D. 冰川数量减少
15. 喀喇昆仑地区冰川前进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西南季风加强 B. 盛行西风加强 C. 地壳不断下陷 D. 山地坡度增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省是传统冰雪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山地资源,目前正在打造以冰雪运动为牵引、冰雪旅游为支撑,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2024—2025年新雪季开始以来,吉林省各大滑雪场人气飙升,北大湖滑雪度假区预计接待游客突破110万人次。
(1)从气候和山地资源角度,简析吉林省发展冰雪经济的优势条件。
(2)简述冰雪运动对吉林省冰雪装备产业的促进作用。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顶部,面积9.82平方千米,属于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多年平均气温-7.3℃,年均降水量1364.3毫米,坡面岩层主要为喷出岩。研究表明,天池湖面年蒸发量440万立方米,在天文峰与龙门峰之间有缺口流出,形成长白瀑布,多年平均径流量3600万立方米。天池周围一定区域内,大气降水及地下水补给可以维持天池水量平衡。作为东亚地区重要的自然遗产,加强长白山天池地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下图为天池地区地质结构示意图。
(1)天池周围区域大气降水向地下水的转化率较高,试分析原因。
(2)指出天池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并给出判断过程(忽略分水岭内地表径流补给,列出计算过程,结果不保留小数)。
(3)简述加强长白山天池地区环境保护的生态意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地处吕梁山东麓、汾河西岸,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谣:“春天白生生,秋天水圪洞,下种不捉苗,有苗无收成”。经过人工治理,如今当地种植的汾阳酿酒高粱已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形成了由粮食仓储项目、酿酒集团、玻璃制品厂、包装产业园等组成的“粮食仓储—白酒生产—白酒包装—酒业销售”为一体的酿酒产业链。目前,贾家庄村拥有酿酒、绿色农业、建材、文旅等多条产业链,获评“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村镇”奖项。下图为贾家庄村位置示意图。
(1)指出“春天白生生”反映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别说明贾家庄村酿酒产业链对当地三大产业的推动作用。
(3)你否赞同在全国各地推广该示范村综合发展模式,请说明理由。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表径流量受降水量、植被覆盖率、土壤性质等因素影响。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致力于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多次降水,下表示意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汾川河洪峰情况以及洪水含沙量。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洪水含沙量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较低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较低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较低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较低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较低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较高
针对第3次和第6次降水汾川河的洪峰情况和含沙量情况,分别给出合理的解释。
2025年3月高考适应性训练考试试卷
地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5题答案】
【答案】3. A 4. D 5. A
【6~7题答案】
【答案】6. C 7. C
【8~9题答案】
【答案】8. B 9. D
【10~12题答案】
【答案】10. B 11. A 12. D
【13~15题答案】
【答案】13. B 14. C 15.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气温较低,造雪与冰雪维护成本低;低温天气时间长,冰雪留存时间长;山地改造为滑雪场工程量小,成本低;山地易形成独特的冰雪景观(林海雪原)。
(2)吸引大量消费人群,促进冰雪装备产业规模扩大;促进冰雪装备产业专业化发展;有利于获取市场信息,加快新装备的研发,抢占市场;有利于打造品牌,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冰雪装备产业链条(从场地建设维护到消费者产品需求)的完善等。
【17题答案】
【答案】(1)地表以喷出岩为主,多气孔,有利于地表径流下渗;断层发育,地表径流易沿缝隙下渗;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2)地下水。
计算过程:天池年支出量为3600+440=4040万m3/a
大气降水年直接补给量为9.82×106×1364.3×10-3=1339.7426万m3/a≈1340万m3/a
地下水年补给量为4040-1340=2700万m3/a,地下水补给量>大气降水补给量。
(3)发挥水源涵养功能,为东亚多条河流提供优质水源;纬度高,垂直落差大,独特的高寒及火山环境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地,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始森林和湿地通过蒸腾与碳汇作用,可以调节区域气候;森林植被得以保存,具有生态屏障与水土保持作用等。
【18题答案】
【答案】(1)问题:土地盐碱化。
原因:地处汾河谷地,地下水位高;春天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地表返盐形成“春天白生生”景观。
(2)第一产业:白酒生产需要高粱等原料,促进高粱等种植业绿色、高品质、高产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第二产业:农业生产季节性强,高粱等农产品需要有专业的粮仓来存放,促进粮食仓储等设施的建设;推进玻璃制品厂的建立,生产高质量酒瓶作为装酒的器具;促使酒厂与包装公司、印刷公司等合作,为酿酒产业提供高质量的包装。
第三产业: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使白酒产品快速进入市场,促使销售网络、现代物流业等产业发展。
(3)赞同。理由:适度改造农业生产环境,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培育农产品品牌;依据村庄特色,积极开发、培育村庄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助于美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新农村。
或不赞同。理由:易出现特色农产品雷同,竞争力弱,经济价值低;特色农业不合理的大规模推广,易引发土地退化等问题;工厂前期投入大,资金周转周期长,农民积极性不高;农村环境承载力低,大规模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易造成生态破坏;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大规模开发会造成建设性破坏(或破坏原有村落景观)。
【19题答案】
【答案】第3次降水历时长、降水量大,但汾川河未出现明显洪峰,且洪水含沙量较低,此时汾川河流域植被已涵养的水源较少,土壤处于未饱和状态,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下渗较多,未产生明显洪峰,且植被对坡面起到保护作用,径流对坡面的侵蚀作用较弱,洪水含沙量较低。
第6次降水历时短、降水量小,但汾川河出现较大洪峰,且洪水含沙量较高,这是因为经过多次降水,汾川河流域植被涵养的水源较多,土壤已处于饱和状态,现有植被调节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减弱,且之前储存的部分水分也释放出来,汾川河出现大洪峰,洪水含沙量较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